正文

新華網專訪戰略專家彭光謙 解讀朝鮮衛星試驗 zt

(2009-04-05 14:52:57) 下一個
新華網專訪戰略專家彭光謙 解讀朝鮮衛星試驗
2009年04月03日 14:43:31  來源:新華網



2009年4月3日上午10時,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彭光謙做客新華網就朝鮮衛星發射試驗接受專訪。新華網 陳傑 攝


【新聞背景】朝鮮3月12日正式通告國際海事組織等國際組織,將於4月4日至8日間發射衛星,但是美、日、韓等國懷疑朝鮮將發射的是導彈,美、日宣布如果是導彈,將進行攔截。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宣稱,任何試圖攔截攔截朝鮮“衛星”的舉動都將被視為“宣戰”並將立即采取軍事反擊。在3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表示,美國隻有在本土遭到導彈襲擊的情況下才會采取措施進行攔截。



1,火箭發射前,一般在發射場看火箭的頂部,如果頂部是圓錐形,是導彈的可能比較大,如果頂部是球形則一般是衛星。3月底,美國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發布了一個衛星圖象資料,圖像上火箭頂部是球形。因此,朝鮮發射衛星的可能性大於導彈。

主持人:據最新報道,朝鮮正在對火箭加注燃料,如果情況屬實的話,從您的了解以及綜合各種報道和對技術的分析。朝鮮這次到底發射的是衛星?還是真的像美、日、韓等國懷疑的那樣發射的是導彈呢?

彭光謙:今天是4月3日,按照朝鮮發布的公告,從4號到8號就進入了發射期,有可能發射一顆通信衛星,朝鮮方麵講這是通信試驗衛星,美國、日本、韓國懷疑是導彈。特別是日本一口咬定是導彈。應該說導彈和衛星有聯係,但是更有區別,不完全是一回事。

第一,導彈和衛星的性質不一樣,導彈一般是軍事用途,衛星一般是民用,他們的性質還是不一樣的。

第二,運載工具相同,都是用火箭推上去,然後再發上去,隻是運載物是不一樣的,導彈在火箭上麵的頂部是彈頭,帶火藥是可以爆炸的,發射衛星的時候運載頂部是衛星,不是爆炸物。

第三,飛行軌跡是不一樣的,如果是導彈,發射起來以後總是要下降的,要瞄準某一個地方。衛星發射以後進入預訂軌道運行。他們的軌道是不一樣的,一開始看不出來,但是發射以後可以看出來發射軌跡是不一樣的。

如果在沒發射之前來判斷的話,一般在發射場看火箭的頂部,如果是圓錐形導彈的可能比較大,如果是球形則一般是衛星。

自從朝鮮自稱要發射通信衛星以後,美、日、韓都進行了非常密集的偵查,從三月份到現在,美國、韓國空中偵查據報道有190多次,其中韓國是80多次,美國是110多次,根據他們的觀察目前還沒有得出結論究竟是衛星還是導彈。

3月底,美國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發布了一個衛星圖象資料,圖像上火箭上部是一個球形,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認為這真的是衛星,而不是導彈。所以發射衛星的可能性比較大,發射導彈的可能性比較小。

現在還沒有證據說它就是個導彈,從目前情況來看,發射衛星的可能性還是大一點。



2,朝鮮長期以來有著一個衛星強國夢,想通過航天技術的發展來引領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來實現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通過航天技術的發展帶領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以此來達到強國的目的。

主持人:請問您,朝鮮方麵為什麽在2009年擺出如此強硬的姿態?為什麽要進行這次發射試驗?發射時機的選擇是否有著深意在裏麵?

彭光謙:朝鮮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進行通信衛星試驗我想它不是偶然的,是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和長期準備,而不是一時腦子發熱,說想發就發的。原因可以分兩大類,一個是國內的因素,一個是國際的背景。

國內的因素,我想是朝鮮整個發展戰略決定的。第一,朝鮮長期以來有一個衛星強國夢,想通過航天技術的發展來引領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來實現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通過航天技術的發展帶領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此來強國。

第二,2012年正好是金日成誕辰100周年,朝鮮想通過衛星的發射來振奮民族精神,鼓舞大家的士氣,引領下一個十年快速發展。

回顧一下十年以前,在1998年9月份的時候,朝鮮發射衛星以後,宣布8月31日發射了一個衛星叫“光明星1號”,這個衛星的發射對振奮當時整個朝鮮國內的民心士氣起了很大的幫助。十年以後,朝鮮宣布進行“光明星2號”的發射,我想這十年間,朝鮮的運載技術、衛星技術可能都有很大的發展,要不然他不可能發射,他有一定的物質技術和物質積累,另外他有它的需要。

第三,從國際環境來講,現在六方會談也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我猜測朝方有可能通過試驗來提高在六方會談中的地位和發言權,提升其影響力。另外還有一個考慮就是現在正好是奧巴馬美國政府起步時期,所以通過衛星試驗也檢驗一下或者測試一下奧巴馬政府對朝鮮政策的態度,和小布什政府的對朝政策有什麽區別,有沒有進一步發展朝美關係的趨勢。



3,借助朝鮮的發射試驗,美、日、韓三國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同盟體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三國同盟在戰略上遏製和圍堵的真正對象恐怕還值得我們深思。

主持人:在朝鮮宣布發射衛星之後,日本政府27日決定啟動針對朝鮮發射物的“摧毀”命令,如果朝鮮的發射試驗失敗,將對發射物碎片進行“摧毀”。請問“碎片”指的是什麽?

彭光謙:不管是衛星還是導彈,如果發射失敗就爆炸了,爆炸形成一片散落物,會降落在某一個地方,日本要“摧毀”這個碎片。

主持人:如果是用火箭發射衛星,會有一級和二級推動,它們在發射成功後的墜落會不會形成這種“碎片”?

彭光謙:從目前得到的資料來看,朝鮮要發射的“光明星2號”可能是一個三級火箭,三級火箭上升後,先掉一節後,再掉一節,一共三節最後把衛星送上既定軌道。從朝鮮發布的情況來看,第一節火箭可能墜落在日本海,發射正常的話成功了,掉在日本本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如果發射失敗這也很難說了,比如高空爆炸了等等。

主持人:國際上是否存在發射試驗失敗,對發射碎片進行攔截或“摧毀”的先例?

彭光謙:這個沒有先例,這個技術要求太高了,無數的碎片要打哪一個?如果是整體的單體還可以打一打,目標還比較集中,如果真的爆炸形成一片碎片你說打哪個碎片呢?

主持人:既然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那就是日本為何反應如此激烈?

彭光謙:美、日、韓三國都反對衛星發射,都表示要攔截,但是態度最堅決的就是日本。日本的反映也不奇怪,因為日本和朝鮮之間確實比較近,可以說就是一水之隔,他對朝鮮的一舉一動都比較敏感。

我想日本的強烈反應還是出於內部原因多一些。當然,我想他也確實擔心如果朝鮮萬一發射失敗落入到日本本土會引起一些社會的反響,說你這個政府怎麽這麽軟弱啦等等,但是更多的可能還是當前日本政局不是很穩,現在的麻生政府、內閣執政效益不高,政績不彰,民意反映不很好,所以也不排除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興奮點轉移一下關注焦點。

日本很善於抓住突發事件改善自己的態勢,比如,六方會談本來是討論朝鮮的核實驗問題,他老把多年以前的綁架問題搞在一起,那是一個雙邊問題,怎麽能拿到六方會談來談呢。這次也是一樣,恐怕他是有這麽一個思維的習慣。

另外,我也在想這是不是也是一種造勢,通過這個,為他下一步的武器發展創造條件。因為國內外環境的限製,包括憲法的限製,日本軍備發展是受到一定製約的,通過這次發射試驗,日本可以把朝鮮作為發展反導彈力量的借口。為軍備發展、擴充軍備尋找一個可以解釋的理由,這恐怕也是日本反應激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此外,美國和韓國應該說之前的態度也是強烈反對的,但是和日本略有不同。韓國跟朝鮮同處半島,真要把這個事情鬧大了,韓國受到的影響是首當其衝的,對他並不有利,整個半島形勢動蕩,比如打起來或者局勢再進一步緊張,對韓國整體的安全環境也帶來很大的負麵影響,他也不一定能控製得了,所以現在李明博已經公開講了,韓國不會攔截。

主持人:李明博曾經表態說不應該對朝鮮的發射試驗作出過激的軍事反映。

彭光謙:對,他這個表態還算是比較理性的,美國一開始也懷疑是導彈,也表示要製裁,但現在他也已經公開地調整了一下他的思路,說隻要不打到本土來我不攔截,所以看到三家之間還有一個區別。總的來說,這三家目前還沒有停止攔截的準備行動,包括美、日、韓三家都把他們最現代的宙斯盾驅逐艦都派出來了,包括韓國的“世宗大王”號,美國的“約翰·麥凱恩”號,日本的“金剛”號,七艘,全帶有先進的反導係統。

我想這就已經不僅僅是針對朝鮮發射衛星來的了,是借這個機會三家實際上是形成了一個合圍朝鮮的戰略態勢,形成了一個三家反導的聯合行動。這在美、日、韓三家的曆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也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演練機會。有的報紙在評論,說美、日、韓三家形成了東亞的小北約,美國在亞太地區有幾個雙邊的同盟,比如美日同盟、美韓同盟,但是把美、日、韓聯合成一個整體以前也不多,這次三家共同派出最先進的宙斯盾艦,我想是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同盟,這是以前沒有做到的現在做到了。

有的媒體和專家也在分析這個問題,就是朝鮮發射通信衛星,就是導彈也好,就這麽點兒事,美、日、韓興師動眾,動用這麽大規模的現代化艦艇形成一個大的包圍圈,好像有點小題大作,殺雞用牛刀似,好像不太合情理,既然花了本錢了,到底為了什麽呢?

我想第一個是他利用這個機會形成一個整體的同盟體係;第二個我想三國還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沛公是誰呢?我想也不要把這個話說得太明白,在戰略上遏製的和圍堵的對象是誰呢?我想聰明人都能想出來。朝鮮半島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背後恐怕還有一些深遠的打算。 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4,發射衛星應該說它跟導彈不是一回事。日本作了一個向他的立場靠近的解釋,認為發射衛星將來有助於發射和研究導彈。這裏麵好像有點過度的解釋,當然,這裏麵有一些灰色地帶,有解釋的空間

主持人:有西方媒體報道,隸屬聯合國的國際電信聯盟透露說,發射通信衛星的朝鮮並未按照慣例向該組織遞交有關這次發射的具體信息,因此質疑朝鮮發射衛星的合法性。而且李明博與麻生太郎在準備參加倫敦G20峰會時均表示,即使朝鮮發射人造衛星,仍舊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對這個問題您怎麽看?

彭光謙:剛才我們提到發射衛星和發射導彈有區別有聯係,不是一回事但是確實又有聯係。應該說聯合國安理會2006年10月14日通過了一個1718號決議,就是在朝鮮進行核試驗以後有了一個決議,這個決議是針對朝鮮進行核試驗提出來的,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重申核武器及其運載武器的擴張對國際安全構成威脅。




攔截朝鮮衛星的示意圖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

主持人: 是不是它並沒有嚴格意義地規定朝鮮不能夠試射?

彭光謙:1718號決議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朝鮮不要再進行任何核試驗和發射彈道導彈,應該暫時停止所有與彈道導彈計劃相關的活動,重新作出原來的暫停發展導彈的承諾,而且要以完全的、可核查和不可逆的方式放棄現有的所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彈道導彈的計劃。這裏麵強調的是核武器,另外強調的是彈道導彈的計劃。

那麽發射衛星呢?應該說它跟導彈不是一回事。當然,日本作了一個向他的立場靠近的解釋,認為發射衛星將來有助於發射和研究導彈。這裏麵好像有點過度的解釋,當然,這裏麵有一些灰色地帶,有解釋的空間。但是我個人認為發射導彈和通信試驗衛星畢竟還是兩碼事。

打一個比方,比如你打菜刀的技術可不可以用來打大刀長矛呢?可以,那是不是將來打菜刀的技術也不能發展了呢?我想這裏麵也要有一個界線,不然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聯係的,這要解釋起來就不好辦的。所以應該看到他們的聯係,但是也應看到這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兒。1718號決議並沒有說即使是通信衛星、人造衛星也不行,並沒有明確地講,既然沒有明確地講朝鮮和日本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解釋。也就是說日、韓對於朝鮮在發射合法性上的指責還是不夠充分的,這個問題還有待研究。



5,美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解決金融危機,其他的問題都要暫緩解決。美國在小布什政府階段手伸的過長,戰線鋪的太寬,奧巴馬上台後需要進行一係列調整,貿然與朝鮮將矛盾激化,對朝鮮政策的調整就失去空間了.

主持人:對於朝鮮的發射試驗,美國一度態度強硬,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和國防部長蓋茨曾警告朝鮮,美軍上將基廷曾表示美軍已做好準備,隨時進行攔截。但29日美國防部長蓋茨稱隻有在本土遭到導彈襲擊的情況下才會進行攔截,美軍的態度為何有變?美國態度的微妙變化是否會對日本產生影響?

彭光謙:如果真的要發生攔截這個事情,那就是很大的突破,為什麽是很大的突破呢?盡管大家都在發射反導彈,但是真正運用反導係統對導彈進行反擊,這個事情將是第一次,在導彈發射史上對美軍來講是重大的突破。而且日本從二戰後開始到現在,主動發動導彈攻擊這也是第一次,所以在日本曆史上也是重大突破。

為什麽美軍現在有一些變化?我想攔截導彈好像美國沒有成功的把握,以前他搞試驗,比如從美國的西海岸發射出來,攔截從太平洋起飛的導彈,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這並不是能夠保證絕對攔到的,而且那個試驗基本上之前都知道的,你的參數是多少,心裏都是有底的。在那種情況下都不能保證成功,那麽一旦攔截失敗了,那就丟人了。

韓國軍隊與美軍3月31日在韓國首爾南部聞慶(Mungyeong)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朝鮮計劃近日發射火箭,美韓均認為朝鮮將要試射遠程導彈,兩國計劃保持密切協調,應對朝鮮導彈。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大的考慮是,當前國際環境和美國國內的環境,也和奧巴馬政府對朝鮮半島態度的進一步調整有關。

美國現在最大、最頭痛的問題是金融危機,首先要解決的事是怎麽走出危機,走出危機是當務之急,把這個辦好了其他的事情慢慢來都來得及。現在美國是焦頭爛額,要處理的事情很多,特別是在小布什政府時期,地區熱點很多,阿富汗戰場等等,需要應付的事情太多,以前手伸得太長,戰線鋪得太寬,而奧巴馬上台後基本上是收縮的態度。針對朝鮮的實驗,如果真的打了,不管打中沒打中,隻要打了,下一步朝鮮半島的局勢更加難以預測,更加難以處理。所以美國現在不急於把矛盾搞得很尖銳化,下一步怎麽調整對朝鮮政策恐怕還在醞釀之中,如果這個時候倉促,出手下一步就沒有多大的調整空間了。

美國政策和思路的表態變化對日本是有一些影響的,日本現在也是說如果發射物爆炸、掉到我的本土,我再攔截,這個話也說得退一步了,不是說他一發射我就要攔截,但是真正要攔截也不是那麽容易,他有陸軍攔截手段愛國者3型導彈,還有海上的攔截,還有空軍攔截,就算是這三層攔截,包括海上的軍艦都動員起來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攔截下來,包括海灣戰爭美國也攔截過薩達姆的導彈,那實際上成功率並不高的。

如果日本下決心攔截,沒有美國的反導係統的核心技術,他根本啟動都啟動不了,核心還是在美國這邊,好像看起來導彈在你這邊,他的核心基礎、最後把關的還是在美國那邊,美國人不給他開綠燈,他門兒都沒有,這裏麵虛張聲勢的成分多一點。

主持人:關於朝鮮進行衛星試射的問題,我們也想了解一下朝鮮目前的運載火箭技術如何?

彭光謙:技術如何,講不清楚,但是以前導彈試驗好像成功率也不是很高,所以這次發射成功率到底多高不好說,我想各一半吧,50%、50%。

主持人: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說,如果美國本土遭到導彈襲擊,就會進行攔截。如果以朝鮮現在運載火箭的技術,試射的導彈的能力危及美國本土嗎?

彭光謙:目前不知道試射衛星的火箭的推力有多大,我們不好推測它,但是從它以前發射技術來看打到美國本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但是也不排除這個可能,這十年確實也應該有很大的發展,到底到哪種程度還要看事實。

主持人:今年2月初,伊朗利用自製火箭成功發射了自製的衛星。伊朗和朝鮮雖然分處亞洲東西部,兩個國家卻有類似點:都處在核問題風波中,都在發展衛星技術。有西方媒體認為伊朗和朝鮮發射衛星這兩個事件之間存在聯係,既然這兩個國的問題那麽相似,那麽解決這兩個國家的問題是否可以互相借鑒?

彭光謙:朝鮮發射通信衛星和伊朗之間的關係我不能亂猜測,但是最近我也看到一些媒體的報道,最近伊朗好像派出15個人的專家組到現場去參觀,這裏麵會不會提供一些技術指導等可能性,這還是存在的,但是這裏麵有沒有必然聯係,我們沒有事實根據。當然,這兩個國家都是目前的熱點問題,包括伊核問題、朝核問題都是目前的熱點。我們希望這兩個問題都能以和平的方式、談判的方式、以政治的方式來解決,而不希望矛盾激化。

總的來說,要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穩定,我們還是不讚成核擴散,這是我們的一貫政策,但是我們也不希望由此造成更大的動蕩。解決問題的目的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還需要匹配,方式不對也解決不了問題。


6,朝鮮半島的複雜形勢不是一天形成的,南北的對立、美國的介入和駐軍都是當年冷戰的遺留問題。不管發射的是衛星還是導彈,各方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各方都應當珍惜六方會談的平台,各自進行克製,不激化矛盾,維持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主持人:今天已經是4月3日了,馬上朝鮮向國際海事組織通告的發射時間4月4日-8日馬上就要到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您認為目前朝鮮半島的局勢或者東北亞的局勢將會是怎樣的走向呢?

彭光謙:朝鮮半島這個地方曆來是一個多事之地,為什麽這麽說呢?朝鮮半島複雜的形勢不是一天形成的,應該說朝鮮半島是當年冷戰遺留的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現在其他很多地方冷戰的遺留問題都在逐步消除,而這個地方是冷戰遺留的很大的問題。朝鮮半島的南北對立,美國的介入、駐軍,也是當年冷戰的遺留問題。

從冷戰結束到現在這個問題一直是一個潰瘍,一會兒犯得厲害了,一會兒又好一點,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我想這個問題要解決還是需要各方麵不激化矛盾,需要各方麵有所克製。


另外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有一個很好的平台,就是六方會談,應該說通過這幾年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經有一定的成果了,來之不易。朝鮮半島雖然還不穩定,雖然解決問題還有很大難度,但是畢竟有一個平台可以來解決它,我想大家不要輕易地破壞這麽一個格局,不要輕易放棄六方會談這麽一個好的平台。大家應該回到六方會談的框架內,通過協商的辦法,在聯合國框架下,把這個問題爭取一個有利於整個地區和平穩定的方式來解決。

我想不管是試射衛星還是導彈,各方最終還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所以各方對自己的立場都要進行克製,不要作任何可能進一步激化地區矛盾,使這個地區更加動蕩的事情;各方麵都不要炒作,也不要故意挑起什麽事端,虛張聲勢,煽風點火;這時候還是需要冷靜下來,為整個地區長遠的和平、持續的和平、持續的穩定作出一個大家認為比較可行的安排,各方都滿意的安排。


主持人:訪談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網友來到新華網訪談直播間,也謝謝彭將軍的光臨。

彭光謙:謝謝各位網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