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爭中的軍犬:中國板凳狗部隊大敗日本狼青 zt

(2008-11-11 07:49:34) 下一個
戰爭中的軍犬:中國板凳狗部隊大敗日本狼青
時間:2008-11-10 14:25:13


自從世界上有戰爭以來,犬一直是軍人的得力助手,在戰爭中累建戰功;就是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它仍活躍在世界各國的軍隊中,戰鬥在公安和國防線上,擔負偵察、追蹤、反特、防暴等特殊任務。

據傳,古巴比倫人、埃及人、亞述人以及羅馬人在討伐征戰中,曾率先將犬用於戰爭。由於軍犬在戰爭中大顯身手,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在軍隊的訓練體製中,出現了專門訓練軍犬的機構和編製管軍犬的專業技術人員。

古埃及的石碑上至今還殘留著當年埃及人攜帶軍犬,馳騁疆場的圖形。在我國將犬運用於軍事也有悠久的曆史。據古典文獻《周禮》記載,當時周朝設有一種官職叫“犬人”,專司養犬、馴犬。在我國戰國時期,著名防禦專家墨翟,曾使用犬進行防禦。在他的著作中曾專辟章節,論述犬在防禦中的作用。敵人在城外挖地道,墨翟就在城內遍挖土井,進行防範。每個井口,均派上耳聰目明的狗來執勤,以“審知穴之所在,鑿穴內迎之”。如果地道相通,就讓狗“來往其中”進行巡邏,“狗吠即有人也”。唐代《通曲》有載:為防止敵人夜間攻城,“每30步懸大燈於城半腹,置警犬於城上”。有時還有專門馴養警犬和派遣警犬執勤的機構,官名“犬鋪”。據《資治通鑒》述:唐代天複二年,“朱金忠穿蚰蜒壕,圍鳳翔;設犬鋪,架鈴,以絕內外。”“凡行軍下營,四麵設犬鋪,以犬守之。敵來則犬吠,使營中知所警備。”

公元16世紀,西班牙人在對付不可一世的法國軍騎時,事先將訓練有素、身披甲胄的軍犬埋伏起來,待法軍騎兵接近,便一聲號令,群犬起而攻之,把整個馬隊的戰鬥隊形搞得亂七八糟。

在中國近代曆史上,軍犬參加反侵略戰爭也屢見不鮮。在中法戰爭中,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的愛犬——黑虎,在著名的諒山大戰中專咬法國侵略軍扛旗士兵的喉嚨,致使法軍士兵望旗生畏。時至今日,在廣東陸豐碣石鎮北郊,劉永福的“義犬塚”,仍赫然屹立。在中日甲午戰爭的黃海海戰中,“致遠”號管帶愛國將領鄧世昌,在軍艦爆炸沉沒後落水,被其愛犬救起,最後愛犬同他一起沉入大海,這隻犬的獻身行為,催人下淚,一直為天下英雄所敬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軍犬成為西方國家的熱門。德、意、比、英、法等國都編有軍犬勤務分隊。當時,德軍有4萬之眾的軍犬在軍隊中服役,其足跡踏遍整個歐洲、伸到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軍犬數量劇增,同盟國和軸心國共有25萬條軍犬。美軍以2萬條軍犬編成的“K—9部隊”,配合各軍兵種執行探雷、偵察、傳令、警戒、放哨和拉雪橇等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大約有170個分隊使用過狗。當時有6萬多條狗受過軍犬中心學校的馴練。它們的功績包括:炸毀了300多輛坦克,傳遞了200萬份情報,往火線運送了數千噸彈藥,發現了400多萬顆地雷,救出了60萬負傷官兵。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戰爭中那些英雄軍犬的故事。

獲得十字勳章的“朱迪”

1946年4月29日,英國倫敦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麵的頒獎儀式:一條名叫“朱迪 ”的軍犬榮獲“動物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英國廣播公司當即報道了這條新聞。很快,朱迪成了享譽全球的傳奇英雄。

說來也巧,朱迪出生在中國。在其中國主人被日軍殺害後,四處流浪的它偶然間被一艘英國軍艦的士兵收留並被訓成了軍犬。1942年2月13日晚,在英艦上服役並任“領航員”的朱迪突然躥上駕駛台,麵朝一個方向高聲吠著。盡管艦上的士兵並未發現敵情,但出於對朱迪的信賴,艦長還是下達命令準備戰鬥。不一會兒,日本轟炸機群真的蜂擁而來。早有準備的英軍擊落了好幾架敵機。但由於寡不敵眾,船上人員大部分殉難。朱迪與大約60名幸存者逃到了附近的一個荒涼小島。可是,在這個小島上,受傷的逃亡者半天也沒找到淡水。他們又累又渴,開始陷入絕望。而同樣疲倦不堪的朱迪克服種種困難,憑著敏銳的嗅覺,終於找到了水源,挽救了人們的性命。

幾個月後,朱迪被調到另一艘軍艦上服役。不幸的是,這艘軍艦又被日軍俘獲。艦上官兵被押解到一個大戰俘營裏。戰俘營環境險惡,毒蛇、蠍子和野獸頻繁出沒。勇敢的朱迪冒著生命危險同它們殊死搏鬥,終於保護了戰俘們的生命,而它自己卻多次受傷。後來,戰俘營的日軍司令部竟然宣布朱迪為戰俘,並判處它死刑。在轉移戰俘時,日軍不準人們帶走朱迪。但戰俘們無論如何也不舍得丟下它。一個名叫威廉斯的英軍技師冒著生命危險將朱迪藏在行李袋內把它帶了出來。戰後,朱迪跟威廉斯一起生活到1950年才去世。朱迪去世後,傷心不已的威廉斯在它的墳上豎了一塊白色大理石碑,碑上寫道:“一條勇士般出色的狗,它獻給人類的比它得到的多得多。”

戰功赫赫的“奇普斯”

1942年3月13日,為戰爭需要,美國陸軍部長帕特森也下令部隊培訓軍犬進行作戰。於是,美軍成立了新的“特種部隊”K-9軍犬部隊。美軍開始全國征召“愛國犬”。全國有數千戶人家為軍隊貢獻了自己的愛犬。其中,紐約一戶人家貢獻的愛犬成為二戰期間最有名的軍犬,它就是混血牧羊犬奇普斯。1942年8月,美軍在弗吉尼亞州成立第一家軍犬接收培訓中心,開始了軍犬的秘密訓練。奇普斯進入弗吉尼亞培訓基地後,很快在眾多軍犬中脫穎而出。它的反應速度極快,領悟能力極高,受到美軍訓練員的青睞,成為首批投入戰場的軍犬之一。它先來到了美軍在北非的第3步兵師,負責司令部等部門的安全警戒。

1943年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北非摩洛哥西部沿海的卡薩布蘭卡(現叫做達爾貝達)秘密舉行首腦會晤,商討聯合打擊德意納粹法西斯的問題。為了防止納粹間諜進行行刺活動,美軍特地安排奇普斯進行安全警戒。奇普斯巡邏時,可以發現900米遠可疑人員的活動。奇普斯憑借自己極為靈敏的嗅覺和聽覺,不停地監視著周圍的一切,以確保兩國首腦會議的成功舉行。不久,美英首腦會議圓滿結束,奇普斯成為安全保衛的一大功臣。奇普斯具有通訊天賦。一旦需要,它隨時可以攜帶通訊工具秘密穿行,沿著自然地形躲避敵人的追殺,把通訊工具送到需要的地方。在一次作戰中,奇普斯成功地挽救了一個排的美軍士兵。當時,一個排的美軍士兵在基地外麵執行任務,忽然發現德軍要對他們進行伏擊。這個排為了保存自己,試圖撤退,然而,卻無法與基地美軍總部取得聯係。原來,這個排的通訊係統出了問題。由於形勢十分危急,美軍當即決定派奇普斯攜帶電話線回基地求救。於是,美軍把電話線繞在奇普斯的脖套上。奇普斯向美軍基地飛奔而去。沿途,德軍向它射擊,子彈呼嘯而來。幸運的是,快速奔跑的奇普斯躲過了德軍的射擊,一口氣跑回了美軍基地。於是,這隊美軍與基地取得了聯係。經過基地美軍總部的批準,這隊美軍迅速撤離,逃脫了被圍殲的厄運。這樣,奇普斯成了美軍的救命“恩人”,大家對它刮目相看。後來它又加入到美國陸軍有名的巴頓將軍的裝甲部隊,成為護衛坦克部隊的重要衛士。他隨巴頓將軍的坦克部隊征戰多個戰區,包括北非戰區和歐洲戰區。每當巴頓將軍坦克部隊停頓下來,奇普斯就時刻守衛著坦克部隊,警惕地注視著周圍的動靜,防止法西斯前來偷襲。1943年7月10日,盟軍開始在意大利西西裏島實施登陸戰。參加登陸的地麵部隊,包括巴頓中將指揮的第7集團軍和英國第8集團軍。巴頓部隊登陸後,隨行的奇普斯居然俘獲了數名意大利士兵,成為一大奇跡。

那天早上,巴頓部隊剛在西西裏島海灘登陸,奇普斯的引導員就帶著它往前衝。突然,前麵一個進行了偽裝的機槍掩體冒出了猛烈的火光,子彈瘋狂地射向美軍士兵。正在前進的美軍士兵不得不停頓下來躲避。奇普斯見狀,憤怒萬分,不顧規定,猛地掙脫引導員的手,飛快地衝向掩體。隻是短暫的一瞬間,掩體裏聽不到槍聲了,隻傳來痛苦的喊叫聲。隨後,幾名意大利士兵傷痕累累地舉著手走了出來。後麵,奇普斯就像一隻牧羊犬那樣跟著。美軍士兵看著投降的意大利士兵,再看看奇普斯,不得不對它的勇敢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是奇普斯最為勇敢的一次作戰。當然,在這次激烈的混戰中,奇普斯也受了傷,一顆子彈擊中了它的身體。然而,它不顧傷痛,繼續勇猛地衝向掩體,直到裏麵所有敵軍投降。當晚,受傷的它並沒有退出戰鬥,繼續擔任一個班美軍的安全警戒任務。深夜,一群意大利士兵前來偷襲,試圖消滅這個班的美軍。然而,機警的奇普斯及時地發現了遠處的不速之客,迅速報警。美軍立即采取行動,將所有偷襲的意大利士兵全部抓獲。這樣,奇普斯再立新功,挽救了多名美軍士兵的生命。

由於它勇敢作戰和戰功顯赫,受到美軍的好評和獎勵。美軍先後授予它傑出官兵十字勳章、銀星獎章和紫心勳章。這是美國第一次為一隻軍犬授予那麽多獎章和勳章。後來這隻屢建奇功的軍犬光榮地退役,回到了紐約原主人的家。


中國“板凳狗”大敗日本狼青

二戰的中國戰區,日軍也經常使用軍犬。日本軍犬的主要品種是來自德國牧羊犬的血統,後經過改良,性情凶猛,稱為日本狼青。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時,日寇發動了所謂的“山林掃蕩戰”。在這樣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狼青搜索我抗戰部隊。有時我抗日軍隊辛苦布下的埋伏,就毀在日本狼青的鼻子底下。國民黨有多次撤退部隊,都因被狼青追上而全軍覆沒。後為破解日寇的軍犬戰術,國民黨軍準備以犬製犬,聘請我國現代軍警犬鼻祖董翰良先生研究破敵之策。



板凳狗果然不負眾望,它們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利用身矮的優勢,鑽到狼青的脖子下麵,撕咬狼青的咽喉。每次戰鬥下來,戰場上總留下許多狼青的屍體。日軍不得不給緊急給狼青帶上鐵圍脖。但是魔高一遲道高一丈,董先生又訓練板凳狗咬狼青柔軟的腹部和襠部。日軍徹底沒招,因為沒有辦法給狼青穿上鐵褲衩。在大大小小的戰鬥中,板凳狗累計咬死咬傷狼青數百條。這些英勇的狗兒也算給節節敗退的國軍掙回點麵子。

當日本投降後,仍然遺留下大量軍犬,當時的國民黨南京憲兵司令部派人接收了大量的“狗俘”。上級命令對這些“狗俘”進行再訓練,想化無用為有用。這批特殊“俘虜”剛開始被關進籠子裏,每日以肉及排骨喂養,夥食標準高與被俘日軍士兵。在日方飼養員的協助下,每天對這些“狗俘”進行訓導,希望能夠聽懂中方的口令。一個月後以為他們能夠有所悔改就放出鐵籠,改為鐵鏈羈押。又過一個月,將他們逐個放開,令其捕捉目標。不料,這些“狗俘”不僅不聽命令,反而撲咬中方飼養員,躲閃不及者,被咬得鮮血直流,若不是日方飼養員及時加以製止,中方人員有可能就會被咬死。在訓一段時間,又有多名中方人員被咬傷。數月之後,這些“狗俘”屢教不改,除了日方口令,一概置之不理,並且一鬆開鐵鏈,便惡性大發,直撲中方人員。後來,狗俘集中營”的管理人員對這幫頑固不化、嗜血成性的日本軍犬完全失去了信心,分別將他們都處以了極刑。

其實世界各國大多軍犬都是來自於德國的牧羊犬 ,又叫狼狗,是世界著名的良種狗。德國牧羊犬性情溫良,服從命令,感覺敏銳,警惕性高。被廣泛用於軍警方麵,比如緝毒,護衛、偵察等。它們擁有強壯的身軀、敏捷的動作、長而尖細的頭骨、身軀長度多於高度、一對靈敏垂直的耳朵、一雙充滿自信堅定的眼睛,整體組合起來,簡直是完美的化身,但也隻有那些勇敢和機靈的狗,才能最終成為合格的軍犬,來用其忠誠與生命演繹那些在戰爭中動人的軍犬故事。

舍己救人的巴利

1812年,拿破侖的軍隊在俄國大敗後的潰逃途中,一名士兵在森貝拿爾山隘跌入雪坑,被積雪掩埋,奄奄一息。正在這時,有一隻名叫巴利的瑞士森貝拿爾長毛狗把這名士兵從雪坑裏拖了出來,並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他那已被凍僵的身體。在巴利的精心守護下,這名士兵終於蘇醒過來。可是,當他一睜眼看到身旁的巴利,誤把它當成了凶惡的野狼。情急之下,士兵拔刀向巴利刺去……身負重傷的巴利默默地注視了士兵一眼,艱難地下山回到了馴養它的修道院。

後來,覺得事情蹊蹺的士兵找到了修道院,經詢問才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原來,在阿爾卑斯山脈的許多地區,由於暴風雪封鎖道路,常常使途中的人遇難。為此,當地人訓練了一種嗅覺靈敏、高大強壯的森貝拿爾長毛狗來協助救援迷路的人。而巴利是救人最多的一個功臣。它在此之前一共救過40個人。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悔恨萬分的士兵堅決要求把巴利帶到伯爾尼治療。後來,巴利的傷雖然治好了,但它身體依然十分虛弱,再也不能去雪地救人了。1814年,巴利終於死去了。後來,人們在巴黎建了一尊巴利紀念像:底座上是一條森貝拿爾大狗,背上馱著一個緊緊抱著狗脖子的小姑娘。碑座上的題詞是:“它救了 40個人,被第41個人殺死了……”

複仇勇士文爾內

在柏林東郊的一座墳墓裏,至今埋著一隻軍犬,墓碑上寫著“烈犬文爾內之墓”。“文爾內”的俄文意思是“忠誠”。這隻名為“忠誠”的軍犬就因其忠誠的複仇事跡而流傳千古。

二戰期間,軍犬文爾內跟隨蘇軍戰士斯達羅一起服役。有一天,斯達羅在臨近德邊境的山林裏警戒時,遭到德軍的突然襲擊。斯達羅犧牲在了一個德國兵的槍口下。文爾內眼見主人被射殺,不顧一切地嘶吼著撲向凶手。那個德國兵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文爾內一口咬掉了3個手指頭。搏鬥中,文爾內身負重傷,被迫奔回蘇軍駐地。一路上,文爾內口中始終銜著那3個指頭。回到駐地後,它領著斯達羅的親密戰友亞力山大等人返回到斯達羅身旁,把凶手的3個指頭放在主人胸前,然後伏臥在他身上,默默地舔著、舔著……之後,文爾內又跟隨亞力山大繼續征戰。

德國投降後,文爾內隨亞力山大進駐了柏林市區。時間一晃過了5年,慢慢變老的文爾內已經沒有了以前的機敏,行動也越來越遲緩。有一天,文爾內正跟隨亞曆山大在街上執行任務。當看到一個身穿便衣的德國人從離他們不遠的地方走過時,文爾內先是駐足一愣,旋即騰空而起,怒吼著向那個德國人撲去,死死地咬住他的領口,將他掀翻在地,沒命地咬他、撕他。任憑驚奇不已的亞力山大如何奮力製止,都無法抑製文爾內的狂怒。前後僅僅5分鍾,那個德國人就被咬死了。文爾內也因過度狂怒引發腦溢血,倒在亞曆山大腳下,再也沒有起來。那個被咬死的德國人手上少了3個指頭。經多方查證認定,他正是當年殺死斯達羅的凶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