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集

事來心始顯,事去心隨空
正文

黑 格 將 軍

(2008-08-22 18:40:49) 下一個

丘 霖

上周的《來去集》中介紹了為美中兩國關係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已故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約翰.霍德裏奇,文中還談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霍德裏奇在黑格將軍任國務卿時同中國交往的舊事, 當論及中美雙邊關係發展的曆史和進程時,人們不能不對黑格將軍有所著墨。
亞曆山大•黑格將軍 (Alexander Haig)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參加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又曾先後在約翰遜、尼克鬆、福特和裏根四位總統手下任職,官至白宮辦公廳主任(幕僚長)及國務卿,其間還出任過北約盟軍總司令。他是上世紀後半期美國許多內政和外交重大事件的參與和決策者之一,也是最早參與打開中美關係堅冰的美國政治人物。
黑格出生於一九二四年,西點軍校畢業,二戰後期遠征日本,是麥克阿瑟將軍(Douglas MacArthur)的部下。朝鮮戰爭期間,擔任麥克阿瑟的參謀,每晚負責向麥克阿瑟匯報戰況。朝鮮戰爭結束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商業管理,六十年代初又獲得喬治城大學國際關係學碩士學位,當時黑格研究的方向是軍人在外交政策製定過程中的作用。
黑格將軍第一次與中國人打交道是在朝鮮戰場上。他曾感慨地表示,中國入朝部隊並不是現代化的軍隊,基本上全是步兵,火炮很少,後勤支援設施也很落後。他們需要身背糧食作戰,有時候兩三天都吃不上飯。冬季在冰天雪地裏作戰,沒有足夠的禦寒服裝,急行軍時一身汗,進入陣地後凍成一身冰,艱難程度非常人所能忍受,中國軍隊的堅韌頑強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而黑格第一次以美國政府官員身份與中國領導人打交道是在二十年後的一九七二年一月。當時他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的副手,奉命率先遣人員前往北京,為尼克鬆總統訪華作準備。他們此行主要任務是為尼克鬆及其訪華的大隊人馬進行細節安排,即解決訪問期間與禮賓、行程、會見、安全、電視轉播、記者訪問等有關的具體操作問題。抵京的第一天,黑格在參加完歡迎宴會,並起草了給華盛頓的電報後,午夜前正準備上床就寢,就在這時,他接到電話,被告知周恩來總理請他到人民大會堂見麵。那一晚,周總理同他交談了將近三個小時。會談期間,黑格發現周恩來對世界事務了如指掌,論說精辟。黑格在訪華前閱讀過周恩來同基辛格的談話記錄,對周恩來已有所了解,但在這次的單獨會見中,他仍然被這位中國總理的雄辯和大將風度所折服。“在我此前的生活經曆中,還沒有感受過這樣強大的人格力量的震撼。”黑格將軍曾如是評論周恩來。
中方對周恩來 - 黑格會晤的記載詳見於孔東梅所著之《改變世界的日子》一書:
“黑格此行,還負有一項特殊使命,就是受尼克鬆和基辛格所托向中方轉達一個重要口信。該口信在對國際局勢、印度和巴基斯坦衝突、越南戰爭和蘇聯威脅做出一番分析後得出下述結論:‘蘇聯企圖繼續包圍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美國對中國的生存能力表示懷疑,所以美國準備力圖抵消蘇聯對中國的威脅,以維護中國的獨立及其生存能力。希望通過這次訪問,加強尼克鬆總統的世界領袖的形象,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一月六日深夜十一時三十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軍委副主席葉劍英會見黑格及其所率先遣小組一行。總理和葉帥準備要好好敲打敲打美國這位黑格將軍。
總理麵前擺著一份《對美方口信的答複》,代表中方的正式態度。會見時中方向黑格宣讀了答複稿。‘美方口信表示,期望通過訪問,加強尼克鬆總統作為世界領袖的形象。對此我們難以理解。一個人的形象取決於他自己的行動,而不是任何其他國家。我們從不認為有什麽自封的世界領袖。’
至於‘生存能力’問題,總理嚴辭批評了美方的提法。黑格尷尬地說:可能我沒有正確地轉達總統的意思。他第一次見到大名鼎鼎的周恩來,深為周總理不怒自威的魅力,為他所代表的中國人民的不屈精神所折服。”
盡管雙方對那次會談的描述不盡一致,但有趣的是,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鬆總統訪華一行人中沒有見到黑格的名字。是否基辛格怕中方見麵時舊話重提,影響到雙方會談氣氛,故而未安排為此行打前站的黑格前往,外界就不得而知了。但是,黑格將軍與中美兩國間的第一個曆史性公報《上海公報》無緣卻是一個事實,盡管黑格在他的打前站之行時曾造訪上海並登上海大廈頂樓俯瞰上海市容。一九七九年,中美建交,兩國的《建交公報》成為兩國關係史上又一重要文件。當時美國已是民主黨人總統卡特執政,在野的共和黨籍黑格未參與其事。一九八0年,裏根問鼎白宮成功,同黨籍的黑格被任命為國務卿。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中美就限製並最終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問題達成公報,史稱《八一七公報》。據報道,黑格將軍力主起草公報,為此不惜以辭職向裏根總統表示自己的決心。《八一七公報》是在中美關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三個公報,黑格對中美關係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以此最為矚目。

一九八一年三月底,裏根總統在華盛頓的一家酒店外遭遇槍手襲擊,被送醫就治,事發當時副總統布什(現任總統之父)正外出德克薩斯州。國務卿黑格在隨後舉行的一項記者會中答複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憲法,一路下來有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卿,如果總統決定將權力轉交給副總統,他可以這麽做,但是,他還沒有作此決定。就目前而言,在白宮由我負責,等待副總統回來,同時與他保持密切聯係。當然,如果有事發生,我會聯絡副總統的。” 黑格的這番表示,後來被簡化成“在此我負責”,不少人據此認為他有逾越副總統和國會議長職權之嫌。因為根據美國憲法,如總統去世或因故無法視事,其權力繼承順序為副總統、國會議長、然後才是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但是,黑格的支持者們爭辯說,黑格曾在尼克鬆辭職期間擔任過白宮辦公廳主任,對國家的權力過渡程序十分清楚,他想要表達的隻不過是在那段時間裏,他是坐鎮華府且級別最高的行政官員,在副總統返回之前暫理事務,意圖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而已。事後黑格曾自己出麵解釋說,他回答記者提問無關權力移交,隻不過論及在政府的行政層麵,誰在使政府保持運轉,而當時記者提出的問題就是如此,無關“如果總統死了誰來接班”的交接程序。
黑格於一九八二年六月突然宣布辭去國務卿的職務,外界很自然地將此同年前他所作的“負責”聲明作了聯係。其實,黑格與裏根總統在外交政策上的意見不合,是導致黑格掛冠求去的主要原因,其中,他們的意見分歧包括對華政策的製定。根據洛杉磯時報資深記者孟捷慕(James Mann)在其著作“About Face,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此書在台灣出版發行時被譯為《轉向》)一書中的記載,裏根在就任總統前,曾考慮請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但最終否決了這一人事安排,原因是裏根有自己的外交主張,不願由強人主導。最後,裏根提名曾擔任基辛格副手、尼克鬆之幕僚長和北約盟軍總司令的黑格擔任國務卿,籍此顯示共和黨外交政策的延續性。孟捷慕在書中指出:同尼克鬆和基辛格打中國牌以結束越戰和牽製蘇聯的戰略意圖不同,黑格將改善和提升美國同中國的外交關係本身作為一種終極目標,而他的這種政策信仰,來自於他在尼克鬆政府任內同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之中。但是,裏根總統堅守傳統的共和黨人理念,長期同台灣保持密切關係,七十年代曾兩次訪問台灣, 競選期間曾表示當選後他會恢複美國與台灣的官方關係。不過,裏根入主白宮後無意改變自尼克鬆時代形成的對華政策,維持美台非官方關係,但仍堅持要充份執行《台灣關係法》。當時,圍繞向台灣出售FX戰鬥機的計劃,裏根政府內爆發了激烈的爭論。國家安全顧問艾倫、國防部長溫伯格、國務院政策局主任沃爾夫維茨、國安會中國問題專家李潔明(後任美國駐華大使)等支持向台灣出售FX戰機,而副總統布什和國務卿黑格則不讚成擴大售台武器的規模和性能。孟捷慕在書中披露,對李潔明信任和提拔有加的布什,第一次對他老部下的立場動了氣,他對李潔明直言,“你需要了解大格局之所在”。
一九八二年一月,裏根總統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商討FX計劃。黑格一回到國
務院就派遣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霍德裏奇飛往中國。霍德裏奇告訴前來
迎接的中國外交官他仍然不知道該說什麽,但卻必須和章文晉副外長會談。黑格的
指示十一日淩晨才電傳至美國駐中國大使館,總統終於做出了決定:放棄FX售台計劃。這場圍繞美國對台軍售的激烈爭辯被稱為共和黨外交政策班子的親華派與泛亞派之爭。在這場交鋒中,黑格贏得了“慘勝”- 在政策上他打了勝仗,但由於和白宮衝突連連,黑格不得不於六月二十五日辭去國務卿的職務。盡管黑格和霍德裏奇發揮最後的影響促成了『八一七公報』的簽署,但自尼克鬆訪華後掌握製訂對華政策的親華派卻就此大權旁落。一般認為,『八一七公報』的象征性重於實質意義,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文字是:“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美國政府準備逐步減少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後得以最後的解決。”
一九八八年,黑格出馬參加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的角逐,失敗後轉而支持參議員多爾(Senator Dole)的選戰,但是最後由老布什獲得黨內提名並當選美國總統。除了軍界、政壇外,黑格還是商界的風雲人物,1982年辭去國務卿的職務後,黑格轉換跑道,成為企業界的大亨。他曾擔任過聯合技術公司的總裁兼首席營運官,當過多家大公司的董事, 還組建了世界聯合公司,自己擔任董事長至今,向企業界提供有關政治、經濟和安全方麵的戰略谘詢。百忙之中,黑格也沒忘著書立說,出版過《忠告:現實主義、裏根和外交政策》、《內圈:美國如何改變世界》等。他曾長年主持電視節目“World Business Review”,他還是美國在線公司(America Online)的發起人之一。伊拉克戰爭陷入困境後,黑格多次受小布什政府之邀就外交事務“參政議政”。在美中關係方麵,黑格一如既往,堅定支持美中關係的提升和發展,多次往訪中國,並支持中國主辦奧運會。他在最近的一項發言中表示:“世界正期盼著中國主持2008年奧運會,而奧運會必將把中國在致力於增進人民生活品質方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在聚光燈之下和世人麵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