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Leileim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凡人往事係列----大爺

(2016-02-03 08:02:24) 下一個

大爺是我爺爺的哥哥,說實話,我並沒有見過他,對他更沒有什麽感情可言。

小的時候家裏是不會講這些事情的,我記得打越戰的時候,有部隊來招兵,我當知青的二哥特別想去參軍,接兵部隊的領導也同意了,可最終因為政審沒有過關,還是沒有去成,因為家族裏有曆史不清白的人,這曆史不清白的人,大爺也算是一個。

因為大爺是解放的時候被鎮壓的。

其實大爺也算是個讀書人,而且還有學術著作:<<石油的理化性>><<貴州稀有礦點初探>>,當然我們當地人傳得最多的則是說大爺曾經設計修建過一座橋上還有橋的這麽一個奇觀。

當地有傳說,周恩來曾經打來電話來想保大爺,但電話來晚了,人已經被槍斃了。不知道真偽?據說他們曾經同學過。

大爺從小聰明好學,在省城上完中學後,就進入天津南開學校(今南開中學和南開大學前身)學習。1920年留學日本大畈工業大學,主修采礦冶金。五年學成歸國,算是中國最早的海歸之一。

大爺歸國的時期正值北伐,軍閥混戰,年青的大爺積極宣揚打倒封建軍閥的思想,曾被當時的省長以“隱藏密電碼”罪逮捕入獄,後經一位辛亥革命元老的保釋,才得以恢複自由。

恢複自由後的大爺曾任職於國民政府的交通部。抗日戰爭爆發後從南京回到家鄉參與川滇公路的修建,被聘任為赤威總段

(赤水河至威寧)第四工段段長兼總工程師。當時的川滇公路修建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尤其有一個叫鵝翅膀的地方,山勢險惡,林則許任雲貴總督時,曾留下“誰鑿三重崗,亙此長一線。相去十裏中,行人屢謀麵。” “乍登第一山,欲下劇兢戰,後望反趾高,俯倪顫或顛”“三坡妙結束,屹立石如煉,曲過嶺起盤,岩逾關四扇”等詩句來描繪它的險峻。

因此在當時的技術設備條件下在如此險要的一個地方修建公路無疑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好在大爺和他的同伴們最終用他們的智慧,終於建成了這座奇特的螺螄旋轉紋狀石拱單孔立體交叉橋。這就是人們廣為傳頌的橋上還有另外一座橋的奇觀。

據說橋的思想來源於另一個工程師,但橋是由大爺設計的,長

19米,寬6.2米,高10米,淨跨6.2米。在橋兩側券頂石上分別橫向楷書陰刻“鵝翅膀”三個大字,每字0.4見方。

在圓滿完成這段工程後的大爺,又做回了他的本專業,先後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一帶的金屬礦任礦長兼總工程師,直到民國32年回到老家,被當時的省參議會議長舉薦,當選為縣臨時參議會議長,從此陰差陽錯地走上了一條不知道是否是他本人想走的路?民國3538年,先後調任爐山,天柱縣任縣長,據說從政期間,求實為民,清正廉潔。

1949年冬,天柱解放前夕,按照當地地下黨負責人的意見,大爺暫回省城等侯通知,然而,就在大爺回家等通知期間,天柱的國民黨殘餘組織卻武裝對抗解放軍,大爺遭到嫁禍,因此於1950年被鎮壓。

今天的“鵝翅膀橋”,已經有80餘年的曆史了,當地政府將它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有高超的建築工藝外,而且在抗日戰爭時期,大量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的從橋上運過,為中國的抗戰勝利也貢獻過自己的一點力量。

而它的設計者,如果不是陰差陽錯地從了那麽幾年的政,不知道後麵的命運又將是如何?

大爺有四五個子女,因為大奶是省城的,所以沒有大爺後他們一直都在省城生活。八十年代中後期,他的兩個兒子曾經來老家看過剩下的親人們。

說起成長的過往,也是吃過不少的苦,大兒子因為罵過一句“*****的紅太陽太毒”而被勞教過好幾年,放出來後跟著弟弟一塊混,兩人當時承包工地,子承父業,也在搞建築。其餘的女兒們,則跟老家鮮有往來,據說有一位在某個縣城當了個小學校長。

想想也夠可悲的,原本不是離得太遠的親人,可即使是相見,也不相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