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Leileima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若再次相遇

(2014-05-16 05:44:02) 下一個

《僑報》副刊,2014年5月16日 發表時略有刪節

我不得不承認,人類做一些事情確實是需要天賦的,比如我覺得自己就很沒有跳舞的天賦。

最近幾年,除了芭蕾我還沒有嚐試外,我幾乎把我們社區開設的所有針對成年人健身類的跳舞課程都試過了。什麽桑巴、有氧操、甚至肚皮舞。可是到目前為止,每一樣我都沒有堅持下去。

其實這麽熱衷於參加健身課程的目的,除了健身,排解寂寞也有一定的因素吧?

沒來美國以前我總認為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各民族之間都是大團結的。事實並非如此,黑人大部分都聚集在大城市的downtown;早年來的中國人住在自己一手建造的中國城;意大利人有意大利人的聚集地;西裔自然也有西裔喜歡的地方;而大部分的中產白人則都散居在郊外治安好的各種小鎮上。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中國人的Party,所到之人大部分均為中國人;土耳其人的小孩過生日,清一色的土耳其朋友;非洲,穆斯林國家的人無不如此。即便是自己上學的時候,那種想象中的一大堆同學玩在一起的情況其實也是少之又少的,即使是上班工作的同事之間,除了工作上的事之外,私底下的交往其實也是很少的。

成年以後接交新朋友本來就不容易。

我發現最容易交到朋友的地方,是剛來美國時大家一到上語言課時的地方。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同學們,初來美國時對一切都充滿著新奇和熱情,因此很容易就能玩在了一起,隻不過一些時日之後,各自都有自己新的生活,也就隻好各奔東西了,有一些曾經的好友,估計今生也難再相見。

美國白人表麵上看起來大多數都禮貌客氣,但其實很多都僅僅隻是停留在表麵上。鄰居女人跟你在圖書館碰上了,神聊了一通孩子們在學校及課外的活動後,最後來句,改天我們倆真應該約著喝杯咖啡,其實不過是一句客套的話而已,千萬別把它當真了。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很願意跟外國人交朋友的美國人,我兒子在Los Alamos上幼兒園時的一個家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也是外鄉人的緣故,她是從美國東邊過去的,她對我們非常熱情,經常主動約我和另一個德國女人一道散步和在Los Alamos小小的town上瞎逛,甚至邀請我們去她家玩。但隨著大家相繼搬離原來的地方,關係自然也就淡了。

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方,是個相當保守的地方。據說九十年代的時候,這個小鎮幾乎就還沒有什麽中國人。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白人,鄰居之間,頂多也就是車道上打聲招呼,招招手而已,孩子的同學的家長之間,也沒有特別深入的交往。學校裏家長出席的活動或是孩子的生日聚會上遇上了,無外乎也就是今天天氣如何一類不冷不熱的寒暄罷了。

各種健身課上的成人之間,熟悉的自然熟悉,原來不認識的也就那樣,見麵時打聲招呼,問聲“How are you?”而以。

兩年前,我第一次去參加跳有氧操的時候,經常站我旁邊的是個五十多歲的美國婦人。我一來她就主動地跟我打招呼,而且也很願意跟我多交流,說起來,我倆還是校友,她也是我念碩士的那個學校畢業的。以前在科達工作,跟我跳操的時候正在downtown的一個什麽地方在學畫油畫。

我們倆還互相留了對方的電話和地址,有一天她甚至還主動提出來要邀請我去她家跟她一道吃午飯。

我當時爽快地答應了,可過後想想還有點緊張,覺得她這麽熱情,不會是對我另有所圖吧?私底下跟丈夫嘀咕,她不會是個女同性戀吧!臨去的那天早晨,我還讓丈夫記下了她家的電話和地址。

我們都住在同一個小鎮上,離得其實並不遠,開車也就七、八分鍾的路程。她有個長得相當英俊的丈夫,我進門的時候不知道正在樓上忙些什麽?我進屋後,下樓來跟我打個招呼,說叫我跟他妻子好好地玩,便上樓去了。我們倆一起聊天,一起準備我們倆人的午餐,她告訴我她跟丈夫沒有孩子,她的媽媽是巴西人,爸爸是美國人,她丈夫則從小都是在我們這個小鎮長大的。我們倆聊得挺愉快的,她還告訴我她平時也喜歡搗騰她家的花園,飯後還帶著我到處參觀她的花園。

我曾經閃過要邀請她來我家玩的念頭,但我最終竟然沒有做。

我後來又參加過其它的健身課,但再也沒有遇到過象她這樣對我友好的人。

今年春天,我又重新報了有氧操課,教練還是哪個教練,我去的第一天,她就認出了我,但那個曾經站我旁邊邀請我去她家跟她一道午飯的她,已經沒有出現了。我想再次跟她聯絡,憒憾的是,我再也找不到了她曾經給我留下的那張紙片,我丟失了她的信息,我甚至記不得她叫什麽名字了。

這次,一個叫簡的美國女人經常主動跟我打招呼,她告訴我她已經跟這個教練練十二年了。她看上去對我也相當友好,看到簡讓我總是想起那個被我忘了名字的曾經邀我一起共進午餐過的女人。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再次相遇,我一定會好好珍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