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對當代中國軍事戰略的批判性思考 :1990-2008:*2008-6-16

(2009-05-21 07:01:55) 下一個
ttp://bbs.chinaiiss.org/dispbbs.asp?boardid=78&Id=133653

對當代中國軍事戰略的批判性思考|

 Post By:2008-6-16 10:37:00

轉自大嘴軍事論壇

2008年以來,南方雪災、疆獨炸機、藏獨暴亂、汶川地震等一係列重大事件,無

不在嚴峻考驗著中國國家安全。深入剖析這些重大事件的前因後果,聯係國際上敵對勢

力特別是軍事強國對中國發起咄咄逼人的進攻態勢(例如近期美國導彈打衛星和海上導

彈攔截試驗),以及中國不能充分徹底解決上述問題所留下的後遺症,深刻暴露了中國

國家戰略特別是軍事戰略的結構性缺陷,更突出地暴露了國家戰略能量的總體貧弱,以

及解放軍能否有把握地做到非戰爭行動與戰爭行動同時進行,能否同時打贏幾場局部戰

爭甚至大規模戰爭的能力極限和致命弱點。

為深入闡述這個問題,有必要先將美、俄、中三國軍事戰略作一比較,以找到當代

中國軍事戰略的致命弱點,並做出相應的修正。

通過比較,發現美、俄、中軍事戰略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美國軍事戰略財大氣

粗,具備信息化優勢,全維戰場,全球進攻,能在同時打贏多場戰爭中彰顯戰爭藝術;

俄羅斯軍事戰略基礎雄厚,強硬對敵,突出戰略核力量,敢打多場局部戰爭甚至世界大

戰;中國軍事戰略後發製人,以劣勝優,突出和談,著眼小規模局部戰爭,不到迫不得

已就不動武,並且適可而止。

美軍認為,國家戰略是“在平時和戰時,在組織使用一國武裝力量的同時,組織使

用該國政治、經濟和心理上的力量以實現國家目標的藝術科學”。軍事戰略是國家戰略

的一個組成部分,美國1986年出版的美陸軍《作戰綱要》中指出:“軍事戰略是一門藝

術科學,它運用國家或聯盟的武裝部隊,通過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去達到政治目

的。它規定在戰爭中遂行作戰行動或遏製戰爭的基本條件,並確立各種戰爭和戰區要達

到的目的。它分配部隊,提供作戰手段,以及使用武力的條件”。它明確闡述了軍事戰

略是為國家政策服務的,為達到和實現國家的目標,可以直接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

兩種手段;同時也指出了軍事戰略研究的對象,其中包括武裝力量的建設、發展和訓

練,以及使用武裝力量進行戰爭的方法等。美軍認為,軍事戰略是由軍事目標、實現目

標的軍事戰略方針和貫徹軍事戰略方針的軍事實力這三個基本要素組成的。①軍事目標

就是保衛國家利益,它是通過軍事行動和利用各種軍事實力來完成特定的使命和任務,

達到所求的目的。軍事目標必須與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目標相一致,根據國家的利益,它

可以是全球範圍的,也可以是某個區域性的或僅僅涉及到某一個國家的。②軍事戰略方

針是為實現軍事戰略目的,確定是用軍事力量的各種軍事行動的方案。③軍事實力是指

完成任務時所必需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常規部隊、戰略和戰術核部隊,現役和後備役

部隊,作戰物資和武器係統以及人力等。美國強調,製定軍事戰略,尤其是製定現行戰

略時,必須立足現有的實力,否則就會形成戰略方針與實力失調,軍事實力的要求取決

於軍事目標和軍事戰略方針,而軍事目標和軍事戰略方針又受現有軍事實力的影響。

90年代以來,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美國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快速增長,信息技

術的牽動造成了美國軍事技術“時代差”優勢,美國根據“假想敵”的快速崛起及其在

軍事上對己方構成的威脅程度等多方麵的因素,在其國家戰略不斷調整的情況下,軍事

戰略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從2005年《國防報告》和《軍事戰略報告》可以看出,美國認

為麵臨三大威脅,即傳統型威脅、非常規威脅和災難性威脅。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再次

將傳統型威脅,即地區性軍事強國不斷發展傳統軍事力量對美國利益構成現實和潛在威

脅,視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認為隻有國家特別是大國才能對美國全球霸權構成

真正的挑戰。其次是非常規威脅,指敵對勢力利用恐怖行動和遊擊戰等非常規手段挑戰

美國的安全利益。再次是災難性威脅,指敵對力量通過尋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形

成威脅。最後是破壞性威脅,指敵對力量通過獲取和使用生物、網絡、空間及定向能武

器等領域的突破性技術,發現和攻擊美國的弱點,削弱美國的優勢。2006年《四年防務

審查報告》在若幹方麵作了適度調整,而軍事戰略沒有作根本性的改變,“2005年3月

頒布的《國防戰略》為《四年防務審查報告》奠定了戰略基礎。該戰略承認,雖然美軍

在傳統作戰方式方麵仍享有顯著優勢,但在即將到來的時期裏,對手將不會隻在這一領

域挑戰美國,甚至這是美國最不可能受到挑戰的領域。敵人更可能構成非對稱威脅,包

括非正規、災難性和破壞性的挑戰。一些敵人,例如非國家行為體,將會選擇實施非正

規戰(包括恐怖主義、叛亂或遊擊戰),試圖通過長期衝突拖垮我們的意誌。一些國家

和非國家行為體將設法獲取大規模毀傷武器,以此脅迫他國或屠殺數十萬的民眾。最

後,還有一些國家可能會尋求旨在瓦解或抵消美國傳統軍事優勢的能力。”2006年《四

年防務審查報告》明確了4個優先防務的領域:擊敗恐怖主義網絡、保護國土縱深、影

響處於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的選擇、防止敵對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獲取或使用大規模毀

傷武器。並在原先的同時打贏“兩場戰役”的基礎上,增加了“在一場持久的大規模非

常規戰爭期間,發動一場常規戰役”,以及“ 同時執行多項全球分布的非常規作戰”

的內容;將2001年確定的在四個重點地區(歐洲、中東、亞洲近海和東北亞)實施前沿

行動的提法,改為全球開展行動;在戰略威懾上,強調對先進的軍事大國、擁有大規模

殺傷性武器的地區性國家和非國家恐怖組織實施有針對性的不同威懾;同時,全球軍事

部署重心向太平洋地區轉移。未來將在太平洋保持至少6艘隨時可動用的航空母艦(美

國未來可同時部署的航母總數為9艘)和60%的潛艇,太平洋地區成為美國的軍事戰略重

心,這種部署態勢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對中國實施威懾和遏製的;在實施兵力規劃方

麵,將提高應對非常規挑戰、災難性挑戰和破壞性挑戰作為美軍兵力結構調整的主導方

向;提出按國土防禦、反恐戰爭和非對稱作戰、常規戰爭三類作戰目標實施兵力結構規

劃。高度重視聯合海上能力的建設,“聯合海上能力,包括海岸警衛隊,將通過網絡化

艦隊遂行高度分散的作戰,這支艦隊能更好地在近海地區投送力量。它們將能從更遠的

距離投送部隊,擴大在更遠距離上的防空反導能力。海岸警衛隊與海軍和海上陸戰隊的

能力將完全一體化。水下能力,包括有人和無人平台,將利用隱身性、生存性、持久

性、有效載荷的靈活配置使敵人的對抗措施複雜化,從而增強威懾。未來部隊將具備對

時敏目標的全球常規打擊能力。這支部隊還將有更強的內河作戰和其他非常規作戰能

力。未來聯合部隊將利用海上基地的作戰靈活性,對付政治上的反介入和非常規作戰的

挑戰。未來海上預置部隊係列化艦艇將提高海上基地的能力,保障聯合部隊全譜作戰。

特戰部隊將把海上前沿中轉基地作為更靈活而可維持的場所,用它遂行全球作戰”。“

艦隊將更多地存在於太平洋,以與全球貿易和運輸的轉移相適應。海軍計劃調整兵力部

署和基地,在太平洋保持至少6艘隨時可動用的航空母艦和60%的潛艇,以保障交戰、存

在和威懾”。

報告明確提出“作為一個主要的和新興的大國,中國最具有和美國進行軍事競爭

的潛力”。認為在處於“戰略十字路口 ”的大國中,印度是戰略夥伴,俄羅斯已不可

能再構成過去那樣的威脅,中國的“破壞性軍事技術”和“高端非對稱軍事能力”的發

展將抵消美國傳統的軍事優勢,,並提出鑒於中國的地理位置和遼闊幅員,美國需要建

設“能夠大跨度深入受禁地區持續作戰的兵力”。報告中提到“中國的軍事現代化自上

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加速。中國軍事建設的速度和廣度已經把地區軍事平衡置於危

險的境地。”認為“中國可能繼續在高端非對稱軍事能力上大量投入,強調電子戰和計

算機戰、天基對抗、彈道和巡航導彈、先進的綜合防空係統、下一代魚雷、先進潛艇、

先進的陸基和海基戰略核打擊力量以及戰區無人機。”

俄羅斯軍事戰略,在沙俄幾百年血與火的對外戰爭中產生,在蘇聯七十餘年的建軍

曆程中逐漸形成,在俄羅斯聯邦立國僅十餘年的動蕩和危機中不斷發展。縱觀俄羅斯軍

事戰略發展與演變的軌跡,可以清楚地看到,倚仗軍力、積極進攻、謀求發展,是俄羅

斯軍事戰略幾百年來一脈相承的基本特征;強調戰略進攻及軍事行動的進攻性和突然性

是俄羅斯軍事戰略的核心內容;重視爭奪海域和出海口是俄羅斯軍事戰略的顯著特征;

把戰略重點指向歐洲的同時,始終重視東部和南部方向,是俄羅斯軍事戰略的一貫方

針;重視聯盟戰略,避免兩線作戰,建立緩衝地帶,是俄羅斯軍事戰略的主要手段;在

主要方向上集中優勢力量,在進攻作戰中達成突然性,巧妙實施軍隊的戰略機動等,是

俄羅斯軍事戰略的主要作戰原則;俄羅斯是陸地軍事大國,俄軍擅長實施大規模地麵作

戰,而空海軍作戰理論與實踐相對較弱;優先發展在未來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兵力兵

器,是俄羅斯軍事戰略的一條重要原則;俄羅斯軍事戰略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科技的

發展而變化,具有較強的實效性和多變性。

俄羅斯基本上繼承了蘇聯的軍事戰略。在蘇聯的戰略著作中沒有用“國家戰略”“

大戰略”、“國防戰略”等術語。蘇軍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主編的《蘇聯軍事百科全

書》認為,“大戰略”等概念是“某些資本主義國家通行的一種概念”。20世紀60年

代,索科洛夫斯基元帥主編的《軍事戰略》首次闡述了蘇聯軍事戰略的概念和範疇,認

為軍事戰略不僅是戰爭規律的“科學知識體係”,而且是蘇聯最高軍政機關“ 實踐活

動的內容”,其核心是如何準備和進行未來戰爭:“軍事戰略是關於為一定階級利益服

務的戰爭即武裝鬥爭規律的科學知識體係。它在研究以往戰爭經驗、軍事政治形勢

國家的經濟和精神力量、新式武器和預想敵人的觀點的基礎上,探討未來戰爭的條件和

性質,準備和進行未來戰爭的方法、各軍種及其戰略使用原則、物質技術保障原則、戰

爭指導原則和軍隊領導原則。同時,這也是最高軍事政治領導機關、統帥部和高級司令

部實踐活動的內容,是它們領導國家和軍隊準備和進行戰爭的藝術。”70年代,蘇聯國

防部長格列奇科和總參謀長奧加爾科夫先後擔任主編的《蘇聯軍事百科全書》給軍事戰

略下的定義是:“軍事戰略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和最高領域,它包括國家和武裝力量

準備戰爭、計劃和進行戰略性戰役和整個戰爭的理論和實踐。”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事戰略在繼承蘇聯軍事戰略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現階

段俄羅斯軍事戰略理論,認為軍事戰略作為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和最高領域,包括國家

和武裝力量準備戰爭、計劃和進行戰略性戰役和整個戰爭的理論與實踐,以及預防戰爭

等軍事課題。其中,軍事戰略理論作為科學的知識體係,研究當代戰爭的性質和防止戰

爭的軍事技術途徑,研究實施戰略規模軍事行動的規律、原則、樣式和方法,研究國家

和軍事力量對於抗擊可能侵略的準備。軍事戰略理論對於所有的軍種都是統一的。而軍

事戰略實踐作為政治領導機關和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在領導國家和武裝力量進行戰爭準備

及軍事行動的領域,要確定武裝力量的戰略任務和完成戰略任務所需的兵力兵器,製定

並采取武裝力量、戰區、國家經濟和居民對戰爭進行準備的措施,製定戰略性戰役的計

劃,組織武裝力量的戰略展開和在戰爭過程中對武裝力量的領導,研究可能之敵進行戰

爭和戰略性戰役的能力。

1999年,俄羅斯適時調整了國家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北約東擴、美國執意建立國

家和戰區反導係統、特別是科索沃戰爭對俄羅斯政治、軍事、外交產生了巨大影響,使

俄羅斯對國家安全的危機感進一步加深。普京出任總理後,俄羅斯連續召開國家安全會

議和軍隊高層領導會議,研究調整軍事安全政策。1999年10月5日,俄羅斯安全會議通

過《國家安全構想》,對世紀之交俄羅斯國家利益進行新的界定,認為必須確保四大利

益:一是確保在多極化戰略格局中成為重要的一極,保持大國地位和對全球事務的影響

力;二是確保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三是確保經濟穩定和發展,保證人民高水平

的生活質量及精神文化的發展;四是確保俄羅斯在世界海洋和宇宙空間活動的安全,能

夠自由出入世界最重要經濟區和利用交通線。俄羅斯國家安全構想製定了保障國家安全

的基本方針:俄羅斯將優先使用政治、經濟和其他非軍事手段防止戰爭和武裝衝突,但

要確保國家軍事安全,必須更多地運用軍事手段特別是軍事威懾手段;軍事力量應維持

在能夠對現實和潛在威脅做出必要反應的水平上;進一步加大對軍事的投入,加強軍隊

建設。新軍事學說明確指出:“俄羅斯聯邦將以其所擁有的一切力量、手段和資源保障

軍事安全。”安全構想指出,必要時將在世界一些重要戰略地區保持軍事存在,並根據

有關條約部署有限兵力或設置軍事基地,以維護地區性軍事戰略平衡。10月9日,俄羅

斯又公布了新的《軍事學說草案》,集中闡述了著眼於21世紀的新軍事政策。新軍事學

說明確指出,俄羅斯應實行先發製人的核打擊原則,由以核還擊、核迎擊為主轉為先發

製人的核打擊為主,“俄羅斯及其盟國即使在遭到常規武器進攻的情況下,也有權首先

使用核武器實施打擊”。俄羅斯在重點發展戰略核武器的同時,還將恢複發展戰役戰術

核武器,陸軍將重新裝備配備戰役戰術核導彈。在核戰爭準備方麵,戰略核力量特別是

“白楊-M”戰略導彈應處於良好的戰備值班狀態,做好打核戰爭的準備。在作戰樣式

上,認為現代戰爭具有高技術性質,戰爭初期就將決定戰爭結局。新軍事學說認為,發

動戰爭的一方將對敵國實施“斬首”突擊,通過大規模空襲摧毀其國家和軍事指揮係

統;使用根據最新物理原理研製的新型高效能武器和技術係統,更廣泛地采用遠距離火

力毀傷手段;在高技術條件下的大規模地區戰爭中,戰爭初期就將決定戰爭結局。在軍

隊戰略部署和戰區建設上,強調以西部、南部為重點方向。俄羅斯軍事戰略強調,應以

西部方向和南部方向為戰略重點,調整並加強戰略部署:一是調整西部和南部戰區軍隊

集團部署,增加常備部隊和機動部隊的比重;二是先進武器裝備將首先裝備俄白聯合軍

隊集群;三是加強重點戰略方向上的大規模戰略演習,西部戰區演習以北約為假想敵,

南部地區演習以對付民族分裂勢力為主。在軍隊建設上,要求加強質量建軍和全麵保

障。一是保持軍隊現有的120萬人的規模,不再縮減軍隊員額;二是進一步增加軍費開

支;三是在全麵加強核力量建設的同時,有重點地協調發展各軍兵種,有計劃地增加作

戰部隊的比重,重點提高軍隊快速反應、快速機動和遂行各種作戰任務的能力。加強指

揮、控製、通信和情報係統的建設;四是重點研製新型裝備,加快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

武器的現代化步伐,加強對高精度武器、防空武器、戰區反導武器和電子戰係統的研

製;五是加強戰備,提高軍隊戰鬥力,特別是提高西部地區軍隊的戰備程度。加強防空

部隊、預警係統的戰備。加強對反空襲作戰的研究和演練。在未來軍備控製政策上,堅

決維護已達成的裁軍條約,確保低水平戰略均勢。新軍事學說強調,要維護和鞏固

1972 年的反彈道導彈條約,核武器的削減應符合戰略穩定和保持戰略均衡的最低水

平。1999年12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親自觀看“白楊-M”戰略導彈的發

射,並對美國企圖修改反導條約發出警告,稱如美國強行修改反彈道導彈條約,俄羅斯

將把“白楊-M”戰略導彈改裝為多彈頭,以加大戰略導彈的突防力。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8-6-16 14:54:30編輯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