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孟良崮戰役及其它(四)作者:一舟一翁一江秋

(2009-05-20 13:01:50) 下一個
作者:一舟一翁一江秋 發表於2008-12-21 02:24

孟良崮戰役及其它(四)

http://hi.baidu.com

孟良崮戰役及其它(四)

其四,張靈甫的滅亡確實是自取的,頗有點浪漫的,又理想化自殺的味道。
為何前途無量卻要尋此短見呢?此公確實功名癡迷,利欲熏心。他身居首席王牌主官,表麵看似乎對蔣介石的救命和知遇之恩的報答。所以身首都為禦林軍,投入華東戰場,自覺得自己是在禦駕親征一樣,數月來他取宿遷,下兩淮,占漣水,攻臨沂,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就是橫掃蘇北,染指山東,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在孟良崮,他是想再拿下坦阜,斬首指揮所,活捉陳粟,一戰而定華東戰局!他這樣急著建功,我認為也是為了“立業”。他私下裏有個想法,那就是他特別窺欲那個5軍軍長的寶座。因為在國軍係統中,王牌軍的長官一般都成為自己王牌部隊為主的兵團司令官。比如2兵團司令就是5軍軍長邱清泉,13兵團司令就是18軍軍長黃維,9兵團司令是新6軍軍長廖耀湘等,隻有74師是禦林軍,一般不會組成兵團,都是臨時加入某個戰場的。自己才是個中將之身,躋身上將,方可位列“仙班”,成就軍界泰鬥。所以他急於建功,也隻

有這樣苦戰、怒戰,功在總裁,方可要官求官,早日實現自己的兵團司令願望!再加上一連串的勝利,使他特別驕狂,他也比較藐視對手,因而他認為建立功勳非常容易,隻要“急攻”就可以達到“急功”的效果,所以他才率一夥“嬌兵”上了孟良崮,非常詩情畫意地給自己挖掘了個墳墓!不過,想張靈甫也真夠可憐的,1946年的6月才熬上了師長的寶座,本想上任燒它三把火,以報領袖的知遇之恩,以為自己的升官發財積累點資本,可出師已捷身先死矣!僅僅還不到一年時間,1947年的5月16日就喪師喪命於孟良崮上了,這名將之花,充其量也隻是一現的嬌豔曇花而已。想那王牌74師,建於俞濟時,興於王耀武,敗於張靈甫,確實也是瀟灑走了一回,就算闖了一回山東!

而我軍則不然。先是放棄了蘇北根據地,進入山東後華中野戰軍山東野戰軍戰場合並成華東野戰軍,而且由粟裕副司令員主抓軍事指揮,陳毅當過新四軍軍長,有當過山東軍區和山東野戰軍司令,所以一切命令由陳毅協調,他無論在任何場合下都大聲講:“粟司令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要堅決執行!”粟裕同誌是個從警衛戰士成長起來的指揮員,在紅軍時代,抗日時期身經百戰威震閩浙,威名大江南北,解放戰爭時期蘇中七戰七捷,入山東又打了孟良崮戰役,以後戰豫東,奪濟南,大戰淮海,是個常勝將軍。華東老鄉有副對聯說得最透徹:粟司令打仗仗仗勝,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粟裕同誌作戰計劃周密,考慮全麵,特別能抓住戰機。能走,能跑,能圍,特別善於用奇兵,施奇謀!孫子曰:“同不足以相勝也,故以異為奇也!”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他寧願“失地存人”,而決不願“失人存地”,結果是“人”“地”兩得。避其鋒,過其芒;避其實,就其虛,南征北戰,東檔西殺,把敵人從蘇北拖到山東,從平原拖到山區。讓出了不少的城市,使敵人背上了包袱,使敵人逐步變成了必敗的“嬌兵”,從而在指揮上不能正確地認知和評對方,這些個判斷上的錯誤,會造成部署上的不合情與不合理,這樣粟裕同誌在謀略上就先勝一籌!好個謀將粟裕!

一路的關羽拖刀計,一道的羅成回馬槍,虎視眈眈的看準了敵74師有30裏的突前,馬上掉頭,迅速剝離敵人包圍圈,虎口掏心,粟裕的膽子比天還大!集中兵力回頭一刀必斬來將於馬下,集中火力回馬一槍封喉刺莽將於馬上,真有種“百萬軍中取張靈甫的中將首級,如囊中取物耳!”的英雄氣概!好個勇將粟裕!

當然我軍是人民軍隊,得到了山東人民的大力支持。山東人民熱愛子弟兵,送軍糧,送軍鞋,送彈藥,送傷員,甚至為了給部隊燒點水喝,把房子扒掉拿下房木當柴禾用。某部奉命到前沿,過河無橋,村裏男人都去吃支前,婦女們拆下自家門板,用纖弱的肩膀搭起了座“婦女橋”讓部隊通過。各地方部隊和遊擊隊更是廣泛出擊,破壞公路,鐵路,打擊敵人的補給線,鬧的敵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些都是我軍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

但是也應該看到,74師不愧為國軍中王牌之最,它的“血搏法”攻擊給我軍造成了很大傷亡,我軍吃了“一塹”,也長了“一智”,其後的各個戰役中,我軍也采取了這種方法組織突擊隊攻擊,這也算做一項收獲,或叫繳獲吧。以後在我軍與5軍,18軍等國軍頭等主力交鋒時,感到其戰鬥力還沒一個·超過74師的。我們能戰勝了這樣的敵人,也足以說明我軍的戰鬥力之強!

這一戰,打出了我軍的八麵威風,把合圍的敵人震呆了,嚇傻了,驚亂了,慌怕了,於是他們再不敢黑天“出門”,單獨“逛街”了,生怕再被共軍打了“悶棍”,綁了“票”,所以趁他們猶豫不決時,我軍還贏得了一段寶貴的休整時間。孟良崮戰役勝利後,在陝北的毛主席欣喜異常,在窯洞中哼著家鄉的小調,喊來了周副主席倒了兩杯葡萄酒,朗聲笑道:“來,為我們的粟大將軍,為我們的華東將士幹杯!”除了發賀電外,還到廚房告訴炊事員一定要做盤紅燒肉來慶賀!正如新華社的評論所講的:“華東人民解放軍和華東解放區的人民,在全國人民的愛國自衛戰中,擔負的任務最重,得到的成就也最榮耀。”這場大戰的勝利,對各個全國戰場的影響是深遠的。一年後,主席在西柏坡看望來匯報工作的的粟裕司令員曾經對他講,當時“消滅74師,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一個就是我毛澤東。”可見此戰在雙方領袖心中的位置,也可見我華東野戰軍創造的軍事奇跡是何等的巨大。

(4)關於電影和電視劇【紅日】

電視劇是取材於電影,所以舉一可以反二。首先談一下沈軍長(沈振新)這個人物,這是小說和影視的主角,實際上這個人是個藝術加工人物。影劇的開始都是從漣水大戰開始的,當時是1946年10月,那時我軍沒有軍的建製,不可能有軍長。開始有軍的建製,那時1949年2月,全國解放軍進行統一整編時才有軍的建製的。當時堅守漣水的我軍當時有華中野戰軍的1師、6師,13旅,9縱,10縱,5旅,6旅和13旅,共計28個團,約2.7萬多人。這裏應該強調的是,主力應該是6師,它由16和18旅組成,共有1.4萬人。不過當時的師長是譚震林。後來在二次漣水戰役失利,華中部隊進入山東後,與山東部隊合並組建華東野戰軍,譚震林同誌升任華東野戰軍第一副政委,這時華中6師組建成6縱,司令是被稱作“王老虎”的勇將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當時13旅旅長皮定均任副司令員,全縱隊有3.5萬多人。後來在萊蕪戰役中攻占吐絲口鎮,又在孟良崮戰役中幾百裏躍進搶占垛莊的戰鬥來看,再以及後來參加主峰攻擊來看,“沈軍長”這人應該是王必成司令員,那個丁政委應是江渭清。這個6縱是個王牌軍,征戰山東河南,攻打濟南,淮海戰役。1949年初整編成24軍,屬第3野戰軍8兵團,參加渡江戰役,橫掃東南,又在大別山進行過剿匪等戰役,後來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駐紮在承德,守衛北京的北大門。

電影【紅日】犧牲的團長劉勝,原來是副團長,他的原型應該是4縱的10師30團副團長黃競,他身先士卒,英勇無比,在攻占540高地後,又攻打600高地時頭部中彈,英勇犧牲,年僅27歲。他的犧牲使幹部戰士極為悲憤,大家高呼:“為黃團長報仇!血債要用血來還!”的震天口號,奮勇戰鬥,直到勝利!

電影【紅日】的石東根連長應該是6縱特務團的3連長。當時是6總副司令員皮定鈞選擇了一條進攻路線後,他和特務團長王鳳山指揮警衛營攻到了孟良崮山下的小山包,他們搭人梯仰攻,上了蘑菇狀的崮頂,他們從被俘的敵參謀長哪裏知道,張靈甫就在前邊的山洞裏,於是3連長帶個戰士就衝了進去,亂槍打死了張靈甫。為此6縱特務團贏得了消滅敵指揮部的殊榮。

電視劇【紅日】中對粟裕司令員的描寫很逼真。這是個身材不高,但是很注意軍人形象的“標準軍人”。他頭腦清晰,神態冷靜,既智慧,又機警。他在南昌起義時是周恩來同誌的警衛班長,是個從戰士成長起來的指揮員,所以特別富有實際作戰經驗,對於戰機撲捉特別具有獵人頭腦。在抗日戰爭階段戰黃橋,消滅頑固派韓德勤部,與日軍血戰車橋,創俘虜日軍之最。當時毛主席就說:這個從士兵走出來的指揮員,將來能指揮五十萬人!正如主席預測的那樣,整個解放戰爭的華東戰場,粟裕司令運籌帷幄,忽奇忽正,大開大合,用兵果敢,不拘一格,而且料敵如神,決戰決勝!他時而潑墨寫意,重筆蒼勁;時而工筆委婉,細描淡寫,一幅幅的戰爭畫卷,都那麽絢麗多彩,都那麽詩情畫意,都那麽具有曆史的收藏價值。整個解放戰爭,我軍殲敵3萬以上戰役共有38次,而粟司令智慧的華野就進行了12次,占了1/3;我軍殲敵5萬以上的戰役共計有23次,而粟司令指揮華野進行了12次,也占了1/3。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共殲滅國民黨軍807萬,其中華野殲敵247萬,,占了31%,可見粟裕居功至偉,但是在解放後1955年評軍銜時,他功在帥位,卻主動提出隻要大將銜足矣,因而成為共和國第一將。他虛懷若穀,不計較名利的思想作風是一貫的,1945年他曾上報中央收回任命,讓自己的老上級而被任命副司令的張鼎氶來任司令,自己甘當副職。1948年到中央匯報工作,說服中央放棄局部進軍江南計劃,而在江淮地區打大仗的建議時,聽說中央要調走陳毅司令員兼政委,讓自己擔任司令員兼政委,他竭力說服中央,讓調到中野的陳毅仍兼原職,自己隻是代司令員代政委。作品中對粟裕司令員的戰略戰術素質有了恰當的評價和詳細的描寫,同時對粟司令的高尚人格也做了繪聲繪色的刻畫,使粟裕同誌的藝術形象紮根在曆史的事實的土壤中,顯得特別鮮活,特別有生命力!

其二,在作品中還出現了74師的一些“長官”。首先是師長張靈甫是實名,副師長蔡人傑未出場,但他和張靈甫一樣,是被攻到山頂的我軍亂槍打死的。那組織突圍的鍾得勝旅長,實名是58旅旅長盧醒,在突圍的混戰中被我軍擊斃。那個參謀長實名是魏振鉞,還有那個華旅長實名是51旅旅長陳傳均,他們都是我軍的俘虜。這些敵人的下場,完全符合曆史事實,作品比較尊重曆史,所以作品還是有很強的可讀性!

還有點補充,那就是戰役以後的事了。對於孟良崮戰役,國民黨戰史如是這樣的評價:“在我軍雲集區域內,共匪竟能大膽集中兵力,圍攻我74師,此戰是一般始料不及。”不久國民黨在南京立了塊紀念74師的石碑,蔣介石還特為張靈甫頒發了第3號旌忠狀,還把山東的蒙陰縣更名為靈甫縣,並把一艘驅逐艦命名為靈甫號。1949年蔣介石逃到台灣後,立座“軍人魂”的祠堂用以紀念 為黨國捐軀的“英烈”,張靈甫被列為“烈士”第一人。國民黨的史書對張靈甫也大加讚譽:“秉性豪邁,膽識過人,有燕趙俠士之風,尚忠義、重氣節,意誌堅強;平居慎其言笑,尊其瞻視,有凜然難犯之感,平生喜馬,精騎術,善書法,工篆隸,其字蒼勁雄偉,一如其人!”讚美之詞不絕於篇,讚美之聲不絕於耳!可惜這個文武全才的國軍精英,竟栽在了更加文武全才的粟裕手裏!

(全文完) 徐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