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征服者的鐵蹄(3)1940-1941西線:海空上的較量(英德)和陸上的抵抗(南斯拉夫和希臘)

(2009-05-18 10:03:52) 下一個
大規模空襲

  德國空軍為什麽突然放鬆了對皇家空軍的壓力至今仍無定論。也許是因為德軍最高統帥部認為皇家空軍的主力已經被消滅。另外一種說法是,8月25日皇家空軍對柏林的空襲——在時間上正好是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到訪的時候——激怒了希特勒,促使希特勒作出了報複性的決定。

  其實皇家空軍此次空襲本身隻不過是對德國空軍一架迷途轟炸機的報複性反應,這架德軍轟炸機誤將炸彈投在了倫敦東區。然而,對柏林的空襲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戰爭期間,皇家空軍一直在對德國進行著小規模的空襲。最大的一次是在1940年11月8日,英軍派出了169架雙引擎轟炸機對柏林實施轟炸,結果損失21架。從軍事的角度看,英國的空襲沒有任何效果。以當時的技術在夜間擊中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11月份的這次空襲僅炸死11人。

  不管是因為何種原因,德國對英國城市的空襲於9月7日開始,首先是在當天日間對倫敦進行了轟炸。這次空襲中,德軍派出了300架轟炸機、600架護航戰鬥機,行動相當成功,整個倫敦碼頭一片火海。

  9月15日,德國空軍沒有實施其慣用的旨在迷惑英軍雷達和地麵指揮係統的幹擾性攻擊——可能是認為皇家空軍已經沒有戰鬥力了。然而,皇家空軍卻嚴陣以待。

  暫停對軍用機場的直接攻擊給了駐守南部的皇家空軍補充戰鬥機實力的機會。對倫敦的空襲特別為第11航空隊的戰鬥機升空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使帕克將軍可以采取雙中隊聯合行動戰術,而利-馬洛裏將軍的第12航空隊甚至組建了更大規模的飛行編隊。9月15日,德國空軍遭遇了大批英軍戰鬥機的攔截,至當日結束時,德軍損失了60架飛機。自9月7日以來德國空軍損失的飛機總量為175架,而所有這些飛機都是被德軍認為已經被擊敗的皇家空軍擊落的。兩天後,隨著希特勒將目光轉向了蘇聯,“海獅”行動被無限期推遲。

德國空軍開始轉入夜間攻擊,隻要氣象條件允許,最多時甚至出動400多架轟炸機對倫敦進行狂轟濫炸。這種空中攻擊行動一直持續到11月中旬。與戰前有關空襲理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這種被英國民眾稱為“閃電戰”的空中攻擊,並沒有在英國普通民眾中間造成恐慌,更沒有摧毀這個國家的鬥誌。進入深冬以後,這種攻擊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暫停,但在進入新年之後重新恢複。在持續至5月底的進攻中,德國空軍轟炸機還對利物浦、伯明翰、普利茅斯和布列斯托爾等城市進行了空襲.

  把戰爭引到德國去

  “不列顛空戰”是德國軍隊遭受的第一個重大挫折。即使是在實力大為削弱的情況下,英國人民反對希特勒和納粹分子的堅定立場也始終沒有改變,可以說英國是導致德國最終失敗的一股主要力量。然而,英國當時能夠對德國進攻的唯一手段就是通過空中,因此,皇家空軍一直保持著對德國本土的夜間空襲。

  皇家空軍最初的攻擊目標是德國的重要工業和交通設施,但飛行員們發現在夜間進行精確導航和精確轟炸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軍下令轟炸機僅對城鎮進行轟炸。英國飛行員行動後的報告通常稱德國城鎮燃起大火,造成極大破壞,但中立國家從德國發出的消息報道所描繪的卻是不同的畫麵。

  為了評估戰役的效果,英國政府要求戰時內閣秘書布特仔細校對600多張作戰圖片,並與飛行員報告和轟炸機司令部評估報告進行比較。布特的報告於 1941年8月公布,其結果與以前大相徑庭。許多轟炸機根本沒有找到正確的目標——有些甚至沒有找到正確的城鎮。平均每三架飛機中,僅有一架抵達了其預定目標8公裏的範圍內,而對於經常處於薄霧籠罩下的魯爾工業區,接近目標的飛機僅為十分之一。在沒有月光的夜間轟炸中,這一比率又下降到十五分之一。這些可憐的戰果卻讓英國付出了700架轟炸機被毀和上千名飛行員身亡或被俘的代價。

  很顯然,英國需要拿出新的措施。在1942年亞瑟·哈裏斯空軍中將被任命為轟炸機航空兵司令後,英軍的轟炸行動開始出現新的轉機,進入現役的高功率四引擎新型轟炸機為英軍的轟炸行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中海戰場

  雖然空中轟炸是英國能夠直接對第三帝國發起攻擊的唯一手段,但英軍在地中海地區卻非常活躍。在地中海地區,英軍的主要威脅來自於強大的意大利艦隊。墨索裏尼於1940年6月10日對英法宣戰。7月9日,完成了對駛往班加西的補給船隊護航任務的意大利艦隊在返回意大利途中,在卡拉布裏亞海域與正準備為駛往馬耳他的兩支船隊護航的英國地中海艦隊遭遇。雙方於下午3時開始展開混戰,英國戰列艦“厭戰”號從23 700米的距離擊中意大利戰列艦“愷撒”號。在同類攻擊中,這可謂是有史以來最遠的距離了。這場戰鬥雙方勢均力敵,最後誰也沒能控製這片海域。

  兩個月後,1940年9月13日,意大利軍隊在格拉齊亞尼元帥的指揮下從利比亞入侵埃及。意軍以試探性的進攻與英軍交上了火,最後在占領了西迪拜拉尼附近的築壘陣地後暫停了進攻,而英軍則在意軍東部約121公裏處的馬特魯港集結。埃及軍隊沒有卷入這場衝突。年輕的民族主義軍官們,包括納寨爾和薩達特在內,與希特勒進行了秘密接觸,希望一旦英國戰敗,德國能夠保持埃及的獨立。

  英、意雙方在北非對峙時,英國海軍也在謀求控製地中海。1940年11月11日,海軍上將坎寧安率領地中海艦隊對意大利重要的海軍基地塔蘭托發起了突然襲擊。英軍21架老式的“旗魚”雙翼飛機,從“卓越”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用魚雷和炸彈襲擊了意大利艦隊,僅以損失2架飛機的代價便擊沉或嚴重擊毀意軍3 艘戰列艦和2艘巡洋艦。此次攻擊確立了皇家海軍在地中海的決定性優勢——同時,這一攻擊行動也給日本海軍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以至僅僅一年後,日本以同樣的戰法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珍珠港事件。[pagesplitxx]
海上戰爭
漫遊於大西洋深處、不斷襲擊英國海運船隻的德國U型潛艇艦隊是二戰時期危及英國生存的最大威脅。1939年,英國一半的食物來自海外,戰爭工業所需原材料的三分之二依靠進口。如果德國海軍能夠通過攻擊盟國商船阻止這些貨物流入英國,希特勒可能就會贏得戰爭。然而,像拿破侖一樣,希特勒也沒有認識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

  希特勒在1936年就簡要地表明了他對於海軍的態度。“海軍,”他說,“我們要海軍幹什麽?我無法想像歐洲戰爭的成敗會係於幾艘軍艦上。”不過,作為德國20世紀30年代大規模重振軍備計劃的一部分,希特勒還是提出了當時很著名的“Z計劃”,即到1944年建立起一支大規模的現代化水麵和水下艦隊。

  大西洋生命線

  戰爭爆發時,全球大約有3 000艘遠洋商船懸掛英國國旗,另有1 000艘近海貿易貨船定期來往於英國沿海水域,這些運輸船隊總噸位達1 750萬噸。在本土水域及北大西洋,這些商船通常編成船隊,由4~6艘裝備有深水炸彈的武裝船隻護航。當收到德國戰艦可能在航線上出沒的情報後,英國本土艦隊還會派出重型軍艦擔負遠距離的護航任務。

  海運生命線至關重要。失去了海運,英國甚至無法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更不用說製造武器,可以說一旦沒有了貨物進口,英國連參戰的資格都沒有。然而,德國海軍並沒有做好利用英國這一弱點的準備,德國原定的海軍卷入戰爭時間是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於無法與英國艦隊麵對麵地交戰,德國隻好采取襲擊商船的做法。

  “德意誌”級重型巡洋艦,即通常所說的“袖珍戰列艦”,是納粹德國第一個主力戰艦級,其火炮口徑達28厘米。該級別艦船的設計目的隻為襲擊商用船,采用柴油動力,續航力極好。在戰爭爆發前,德國海軍“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施佩伯爵”號就被派到了大西洋,準備在宣戰後立即投入戰鬥。兩艦頻繁襲擊在中、南大西洋航行的無護航商船,並均取得了部分成功。“舍爾海軍上將”號在5個月的襲擊中擊沉了16艘艦船,總噸位達10萬噸。

  然而,袖珍戰列艦都是單獨活動,很容易遭到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的集中火力攻擊。1939年12月,“施佩伯爵”號在南大西洋活動時,被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中隊發現,最終被迫在普拉特河口自沉。德國海軍的新式重型戰艦並不太適合破交戰。“希佩爾”級重型巡洋艦采用高壓蒸汽推力,耗油量極大,也因而限製了航程。雖然如此,“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在1941年2月的海上之旅還是相當成功的,在西非海岸成功地攔截了一支船隊,擊沉7艘船,總噸位達27 210 噸。

  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在挪威戰役中擊沉了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光榮”號,但由於其火力太輕,它們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戰列艦,在後來的戰役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由於皇家海軍派老式的“R”級和“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擔負護航任務,這兩艘艦船在北大西洋襲擊英國船隊的行動中遭到慘敗。

  “俾斯麥”號戰列艦

  然而,德國海軍也有值得誇耀的戰艦,那就是威力強大的“俾斯麥”號戰列艦。

  1939年2月14日,“俾斯麥”號戰列艦由德國曆史上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曾孫女剪彩下水。從建成到被摧毀,這艘巨型戰列艦僅存在了9個月時間,其中8個月用於訓練。1941年5月20日,在重型巡洋艦“歐根親王”號的伴隨下,“俾斯麥”號戰列艦駛離了波羅的海,其任務是破壞大西洋上英國的補給線。皇家海軍對這一威脅極為重視,派出了大量艦船來對付“俾斯麥”號戰列艦。最初,德國海軍艦船中隊被英國巡洋艦“薩福克”號和“諾福克”號跟蹤,隨後,在冰島附近被皇家海軍威力強大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和新型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攔截。

  此次交火對皇家海軍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被“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主炮擊中,並爆炸沉入海底,僅有3名船員生還;“威爾士親王”號被擊中並被迫退出戰場。這是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戰艦對英國海軍最為嚴重的打擊。
“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傷損看起來很輕微。被擊中的部位在吃水線下方,對其航行速度略有影響,並造成了油料的泄漏。德國海軍艦隊指揮官海軍上將盧金斯下令“ 俾斯麥”號與“歐根親王”號分開行動,獨自返回布雷斯特港,在那裏與“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會合。現在想來,盧金斯當時應該返回挪威水域,可能還會順路擊敗“威爾士親王”號。然後,等到“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姊妹艦“提爾皮茨”號建造完畢後,兩艘強大的戰列艦就可攜手再次在大西洋上稱雄。

  雖然盧金斯成功地擺脫了跟蹤的英國巡洋艦,但“俾斯麥”號在5月26日上午又被一架“卡塔利娜”水上飛機發現。當時,“俾斯麥”號已經遠離了英國本土艦隊,即將進入友方的空中防護範圍,能夠對其進行攻擊的隻有航空母艦艦載機。從英國皇家海軍“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15架“旗魚”艦載機對“俾斯麥”號發起了攻擊,使其駕駛裝置失靈。

  由於無法航行,“俾斯麥”號在5月27日上午被追上並遭到了戰列艦“羅德尼”號和“喬治五世”號的攻擊。不到一個小時,這艘德國戰艦就被英國海軍 35.5厘米和40厘米口徑的火炮擊中。隨後趕來的“多塞西爾”號重型巡洋艦對其發起了最後的致命一擊。在遭受了3枚魚雷的打擊後,“俾斯麥”號開始從尾部下沉,最終連同盧金斯將軍和2 192名船員一起沉入海底。

  U型潛艇戰

  德國海軍還大量使用了武裝商船巡洋艦,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些船隻在設計上很像普通的商船,但在其偽裝下卻隱藏著重型武器。從其所擊沉的船隻數量來看,武裝商船巡洋艦的戰果並不大,而且從來也沒有對盟國的製海權構成威脅。但是,武裝商船巡洋艦的攻擊活動卻使商船極為恐慌,迫使皇家海軍派出大量兵力對其進行追捕。在1941年底之前,德國武裝商船巡洋艦在遠洋水域的大部分行動都是成功的。

  雖然德國宣傳機器不斷將海軍的水麵襲擊事跡作為典型材料大肆宣揚,但德國海軍卻無法集中其大型軍艦對盟軍實施決定性的打擊,零散的破交行動充其量隻能對盟軍起到騷擾作用。

  與水麵艦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卻對盟軍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海軍上將非常看重潛艇。他認為要完成對英國的海上封鎖,需要一支由250艘左右或者300艘潛艇組成的艦隊。根據希特勒戰前的“Z計劃”,即野心勃勃的納粹海軍建造計劃,德國計劃到 1943年建成這樣一支艦隊並形成戰鬥力。但在建成強大潛艇艦隊的同時,德國還計劃組建兩個巨型戰列艦中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由於德國最高統帥部偏愛戰列艦,潛艇的建造計劃便被置於次要地位而被推遲,而在鄧尼茨看來,這是不切實際的。他認為,隻有依靠潛艇,才有希望完成對英國的封鎖。

  鄧尼茨對潛艇的認識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誌帝國海軍是最早大量使用潛艇對敵軍商船進行攻擊的部隊,盡管當時的潛艇在構建上還比較粗糙簡單,但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德國的U型潛艇對英國在地中海的貿易造成了巨大打擊,而1917~1918年的無限製潛艇戰幾乎使英國屈服。這也是在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禁止德國發展潛艇部隊的一個主要原因。

  盡管受條約的限製,德國還是於1922年和1927年分別在荷蘭和柏林秘密建立了潛艇設計辦公室。在1932年希特勒上台之前的幾個月,魏瑪政府就通過了包括16艘U型潛艇在內的海軍建造計劃。納粹崛起後又加速了海軍建造計劃的實施。1935年,赫爾曼·戈林向世界宣布德國將重建武裝,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希特勒還努力使英國與德國簽訂了《海軍協議》,協議允許德國的海軍力量最高達到皇家海軍實力的45%。但令人費解的是,盡管英國在一戰中有過受潛艇攻擊的痛苦的經曆,協議卻允許德國潛艇部隊在總噸位上與英國一致。

也就是在這一年,鄧尼茨受命指揮德國戰後第一支小型潛艇艦隊,並開始著手訓練一支新型潛艇艦隊,以完成德國海軍在一戰時期險些完成的任務。在掌管了德國潛艇部隊後,鄧尼茨便確定了最適合近海及遠洋作戰的潛艇類型及其建造數量。

  鄧尼茨所確定的需求之一就是建造一種近海潛艇,於是,TypeⅡ型潛艇迅速投產。實戰表明,TypeⅡ型潛艇身手靈活,機動性強,可以在25秒鍾內急速潛航。由於艇體小,易於操縱,很快就贏得了“獨木舟”的綽號。但是,體積小和武器負載輕同樣也影響了其遠洋作戰能力,因此,1941年德國停止了該型潛艇的生產。

  在大西洋海戰中,德國使用的主要是TypeⅦ型潛艇。像TypeⅡ型潛艇一樣,TypeⅦ型潛艇最初是打算用於對芬蘭作戰的,建造於1930年。該型潛艇的生產數量很多,到戰爭結束時,超過了800艘。雖然德國打算將這種潛艇用於遠洋作戰,但為了在條約限製內最大限度地生產該型潛艇,其體積相對受到了限製,這反而增強了其靈活性和快速潛航的能力。

  和當時大多數潛艇一樣,TypeⅦ型潛艇的動力裝置在水麵航行時采用柴油發動機,水下時則使用電池驅動的電力發動機。在柴電驅動時,TypeⅦ型潛艇的速度可以達到17.5節,對緩慢行駛的商船隊實施包圍綽綽有餘;但在水下行駛時,其航行速度最快隻能達到5節,而且以此速度行駛僅能維持幾個小時。TypeⅦ型潛艇攜帶11~14枚魚雷。早期生產的該型潛艇還裝備有一門甲板炮,而在戰爭後期,甲板炮常常被作用更為突出的重型防空炮所取代。

  體積更大的TypeⅨ型潛艇是按照遠洋作戰要求設計的。早期生產的TypeⅨ型潛艇的航行距離就較遠,可以在南半球作戰,常常在南大西洋巡弋。後期生產的型號航行距離進一步增加,可以在不需要再加油的情況下到印度洋,甚至太平洋活動。其艇員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改善,適於進行長期活動,所攜帶的魚雷數量為 22枚,大約是TypeⅦ型潛艇的1.5倍。盡管如此,艇員們還是偏愛體積更小的TypeⅦ型潛艇,因為小潛艇下潛速度快,水下機動能力強。體積較大的TypeⅨ型潛艇緊急下潛要用40秒的時間,極易遭到空中襲擊。

  獵食英國運輸船

  直到1939年夏,希特勒還在宣揚德國海軍沒有卷入戰爭的危險。當時,鄧尼茨屬下僅有46艘作戰潛艇,其中一半以上是隻能在近海航行的“旱鴨子”,即TypeⅡ型潛艇,這些潛艇主要用於訓練。

  戰爭爆發後最初的8個月裏,德國潛艇針對英國主要補給線的攻擊行動很少——所有行動幾乎都是針對那些脫離船隊行駛的單隻艦船。而且,在挪威戰役期間,為了保證在北海的作戰行動,德國甚至撤回了在大西洋活動的所有潛艇。

  這種情況後來發生了改變。在兩次大戰期間,鄧尼茨發展了艇群攻擊戰術理論。在掌管希特勒的潛艇部隊以後,他對“狼群戰術”概念進行了試驗:這是一種在遠洋中以潛艇群進行協同攻擊的戰術概念。鄧尼茨提倡的另一項潛艇作戰技術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學到的,即在夜間從水麵上發起攻擊可以獲得最好的效果。 1939年,他出版了一本書,書中詳細介紹了這些戰法——包括小輪廓的潛艇在夜間航行時如何不易被發現,20世紀30年代的潛艇在水麵航行時可以達到比商船平均航速高出很多的速度等。遺憾的是,在英國似乎沒有人注意到這本書。

  最初的宣戰區向西延伸到冰島以西約800公裏處。戰爭最初數月裏,德國潛艇的戰果相當可觀,主要攻擊對象是單獨駛往英國的商船。德國潛艇指揮官比較擔心的是英國的驅逐艦,因為這些艦船裝備有Asdic水下聲納係統,可以探測到水下航行的潛艇的距離和方位。但是,英國並沒有足夠多的反潛驅逐艦,而且永遠也不會有,因為英國正在大量生產可擔任反潛任務的小型護衛艦及輕型巡洋艦,以取代反潛驅逐艦,而這一生產計劃要達到大批量需要幾年時間。
由於缺少護航艦隻,在英國至加拿大主要航線上航行的船隊僅能在起點和終點兩端各15個經度線的範圍內受到護航艦隻的保護。由英國出發的空船隻能被保護至冰島以西約500公裏處,在那裏護航艦隻將遇到駛往英國的裝滿貨物的船隊,並轉而為其護航。在大西洋中部,運輸船隊沒有護航保護,而這也正是德國潛艇指揮官所謂的第一個“快樂時光”的開始。

  運輸船隊的危機

  德國最初對攻擊運輸班輪所持的顧慮已經消失。由於盟國商船有了護航,安裝了武器,並且受命在適當時機可以撞擊德艦,因此,德國海軍認為,無限製攻擊政策是合法且公正的。鄧尼茨海軍上將警告進入戰區的任何國家的艦船都可能遭到攻擊,無論交戰國的還是中立國的。戰爭初期,盟國船運在海上的巨大損失與造成這種損失的德國潛艇在數量上完全不成比例。一時間,在海上行走的船隻銳減,很少有超過一打的時候。

  法國戰敗以後,在中大西洋作戰的德國潛艇進一步增加。德國潛艇不必再走穿越北海和繞行蘇格蘭這條狹長的通道。德國潛艇現在可以以法國大西洋沿岸大量的混凝土加固的潛艇船塢為基地,從那裏,德國潛艇能夠更快地抵達其巡邏水域,可以在陣位活動更長時間。不過,這條航線雖短,也存在一定危險。要抵達運輸航線,德國潛艇必須通過比斯開灣。在水麵上航行能夠迅速進入戰鬥,但要冒被英國遠程飛機攻擊的危險,因此,在白天,德國潛艇通常都下潛航行以避免受攻擊。

  更大的威脅來自於柏林。德國的造船計劃仍偏重於大型戰艦,而U型潛艇,不管多麽成功,仍處於次要的優先地位。結果,德國潛艇入不敷出,以至於1941 年2月僅有22艘潛艇具有實際的作戰能力。在1940年的7月和8月份,27艘意大利潛艇抵達了波爾多。但是,意大利潛艇的設計並不適合作戰,兩國軍隊的處事風格也相互衝突。在意艇抵達後的頭兩個月裏,意大利潛艇僅擊沉1艘盟國艦船,而德國潛艇卻擊沉80艘。

  盟國在加拿大和英國西海岸的空軍基地隻能保證皇家空軍海岸司令部在航線兩端為運輸船隊提供反潛巡邏,在航線中部則無此能力。因此,一旦運輸船隊到了大西洋中部,它們隻能自我保護。為了躲避打劫的狼群,英國船隊在通過大西洋時都盡可能地選擇最北側的航線。船隊為了擺脫德國海軍影子潛艇的跟蹤,在夜間行駛時還不斷改變航線,按照Z字形航線行駛。

  德國潛艇艦隊的作戰行動由威廉港控製,鄧尼茨在柯內維爾也設有前沿司令部,以監督布列塔尼半島海岸洛裏昂海區的作戰行動。德國海軍對其潛艇部隊的控製非常嚴格,時刻保持著無線電聯係。

  在沒有空中攻擊威脅的白天,德國潛艇通常以20公裏寬的間隔集結成不同規模的艇群,並等候在運輸船隊可能經過的航線上。這些艇群通常以海盜、著名戰役、德國地名或挪威神話人物的名字來命名。一次作戰可以投入多個艇群,比如在將SC52號護航運輸船隊趕回新斯科舍港口的行動中,就有“摩德布雷爾”、“ 賴斯狼”和“施拉格托德”3個艇群20艘潛艇參戰。

  在發現運輸船隊後,鄧尼茨首先派一或兩艘潛艇前去“盯梢”。這些潛艇尾隨在船隊後麵,將船隊的行駛路線和行進速度報告給德國潛艇司令部。這些位置報告再被轉發到在大西洋活動的作戰潛艇,然後,這些“狼群”開始集結,做好獵食的準備。這一整套程序會產生大量的無線電通訊,而正是這些無線電通訊最終導致了德國潛艇戰的失敗。不過,在德國密碼被破譯及定向設備得到改進之前,鄧尼茨的這套作戰程序一直在高效地運轉著。

  第一次攻擊行動是從水下發起的,但德國王牌艇長們很快發現夜間水麵攻擊效果更好,他們認為潛艇的輪廓低,容易躲開搜索,而且德國潛艇的速度比大部分護航艦隻都快。不過,更多穩重的艇長仍堅持潛水,成扇形展開,對商船隊進行魚雷攻擊。

在戰爭早期,運輸船隊的護航兵力較少。德國第一批發起攻擊的潛艇往往會將護航艦隻的注意力引開,而隨後趕到的“狼群”可以安全地對毫無保護的商船發起寬弧麵圍攻。耐人尋味的是,在高性能雷達在護航艦隻上廣泛部署之前,德國潛艇在潛航時反而更容易被探測到。這是因為,當時的護航艦船都裝備有ASDIC探測設備,而這是一種利用聲波探索水下潛艇的專有設備,對水麵目標卻不起作用。

  SC7號護航運輸船隊

  德國“狼群”獵食SC7號護航運輸船隊的行動可以說是一次最具破壞性的攻擊行動,奧托·克雷奇默、約阿希姆·舍普克、恩德雷斯和弗勞恩赫姆等率領的王牌潛艇均參加了此次攻擊行動。

  SC7號護航運輸船隊由34艘艦船組成,於1940年10月5日由加拿大新斯科舍啟航,由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護航。10月16日,該船隊在冰島以西 800公裏處與另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和一艘“花”級新型輕巡洋艦會合。同樣擔負值班任務的還有一艘德國潛艇,這艘潛艇迅速地將所有相關的情況發送到德國指揮部,並在一個月光明亮的夜晚對船隊中兩艘艦船進行了魚雷攻擊,隨後迅速撤離。擔負護航任務的艦船為了搭救幸存的船員,落在了船隊的後麵,這是沒有經驗的表現。船隊在毫無護航保護的情況下繼續行駛,直到次日晚上,另一艘德國潛艇擊毀了第三艘商船後才停止行進。至10月18日黃昏時分,擔負護航任務的兩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和一艘輕型巡洋艦趕上了船隊,重新為剩餘的31艘艦船提供護航保護。然而,就在不遠的地平線處,由6艘U型潛艇組成的德軍巡邏群正列隊恭候。德軍潛艇指揮官們已經得到了準確情報,對其獵物的抵達時間和地點了如指掌。在這些德軍潛艇指揮官中,有兩位是著名的王牌艇長,即率領U-100號艇的約阿希姆·舍普克和率領U-99號艇的奧托·克雷奇默。

  午夜剛過,德軍便展開攻擊,海麵上一片混亂,一直持續到天亮。這種混亂中充滿了這支不幸的運輸船隊的死亡和毀滅,也充滿了德國潛艇士兵的興高采烈。艦船燃燒、爆炸、下沉的場麵隨處可見。有的艦船下沉緩慢,好像很疲倦的樣子,海水一點點地舔食著船舷,直到最後一口將船隻吞沒;還有的艦船從中間破裂,船的一部分懸浮在海麵上,直到船內的空氣漏完,才急速下沉,沒入海中。被炸得身首異處的“塞德戈普爾”號汽輪,最後破開水麵沉入海中,就好像德國U型潛艇進行緊急下潛一樣,其螺旋推進器卻仍在空中旋轉。

  護航艦除了搭救幸存者之外幾乎無能為力。艦上裝備的聲納毫無用途——德國潛艇是從海麵上發起攻擊的——而取代它的雷達尚未在護航艦上安裝。到次日上午,運輸船隊已經被打得支離破碎,34艘艦船最終隻有12艘抵達了目的地——而這還是因為克雷奇默及其下屬要去捕獲更大的獵物,而掉頭離去,他們獲悉另一支船隊,即HX79號護航運輸船隊,正在駛抵該海域,等待他們去攻擊。在對HX79號護航運輸船隊49艘艦船的襲擊中,德國潛艇又取得了擊沉12艘、擊中 2艘的戰果。

  盟國的對策

  潛艇戰的情況並非完全一邊倒。如果德國潛艇被盟國發現,就會發生類似貓和老鼠的死亡遊戲。在這場遊戲中,潛艇因其水下航行速度慢和潛航距離有限而處於明顯的不利地位。潛艇兵時刻留意著周圍是否有敵方聲納發出的“砰—砰—”的回聲。在遭到跟蹤時,如果依靠電力發動機提供的最大速度前進或快速改變航線等方法仍不能擺脫追蹤的話,潛艇將會隱藏在水底不動,以此試圖擺脫敵人,然而,通常這樣也擺脫不了追擊,潛艇兵們不得不聆聽驅逐艦從頭頂駛過並投下深水炸彈的類似特別快車駛過的可怕聲音。深水炸彈雷鳴般的爆炸聲將會衝擊潛艇。如果在潛艇附近爆炸,將可能震碎潛艇內的各種儀器盤,震開艇內的各種閥門,使潛艇處於一片漆黑之中。

  一些勇敢的艇長甚至會將潛艇下潛到戰前安全深度50米以下。當潛艇下潛到甚至超過通常允許的最大深度150米時,艇體會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嘎嘎作響。 1939年,奧托·克雷奇默的U-99號艇為了逃脫一次深水炸彈的精確攻擊,下潛深度甚至超過了210米。這一冒險還是值得的,因為戰爭初期英國的深水炸彈爆炸的最大深度設定在150米。如果德國潛艇走運的話,護航艦可能會失去它們的搜索目標,或者被迫放棄攻擊而趕去阻止德軍對運輸隊其他部分發起的襲擊,這時潛艇就可趁機潛逃。

攻擊的效果通常是將德國潛艇遠遠甩在船隊的後麵。在潛艇遭受的損失不是太嚴重的時候,潛艇會在一或兩個小時之後爬升至潛望鏡深度。但要想再趕上船隊靠水下航行是不可能的,因此,隻要有可能,艇長就會將潛艇浮出水麵行駛,利用潛艇較快的水麵航行速度追趕船隊,準備在次日晚再次發起攻擊。一旦魚雷用完,潛艇指揮官通常會受命繼續跟蹤船隊,在接到返回的命令之前,負責發送船隊的位置報告,以便其他潛艇趕赴現場展開攻擊。

  戰爭初期,德國潛艇經常靠水麵航行,並以此取得了相當戰果。然而,在水麵的潛艇的最大威脅是來自空中的突然攻擊。隨著戰爭的進展,在日間靠近盟國空軍基地的海區行駛時,越來越多的指揮官傾向於水下行駛。既便如此,仍有許多潛艇遭到突然襲擊。

  一個訓練有素的潛艇駕駛員可以在20秒內將一艘TypeⅦ型潛艇迅速下潛,艦橋上的守望人員隻能從梯子上一躍而下。輕傷是經常性的,有時甚至出現嚴重問題。U-451號潛艇為躲避英軍飛機攻擊進行緊急下潛時,其主任參謀官被意外地留在了艦橋上,後來被英國軍艦救起。而潛艇和潛艇上的其他乘員卻遭攻擊永遠留在了海底。

  整個1940年,德國潛艇的損失量超過了新潛艇的生產量;至1941年1月,僅有22艘潛艇具有作戰能力:略低於1939年9月時的作戰潛艇數量。雖然如此,在1940年7月至冬季惡劣的天氣到來這段時間內,德國潛艇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盡管盟國增加了護航力量。至1940年12月,德國潛艇擊沉了 520艘船隻,總噸位達217萬噸。如果不是德國的魚雷可靠性差,被擊沉的盟國船隻還要多得多,而德國魚雷的性能直到1941年後期才得以改進。

  時來運轉

  1941年12月,隨著希特勒的對美宣戰,大西洋海戰也發生了巨大轉變。鄧尼茨早就預料到了主人的這一決定,並提前48小時向美國海岸派遣了5艘TypeⅨ型潛艇。但是,鄧尼茨的潛艇部隊現在卻麵臨著新的挑戰:他們擊沉盟國商船的速度必須高於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的造船速度。對美宣戰最初的一段時期,德國潛艇迎來了第二個短暫的“快樂時光”。美國對德國潛艇的威脅反應遲鈍,對單獨行駛的商船沒有及時保護,在適當的護航體係建立起來之前,德國潛艇一直在美國東海岸橫行肆虐,造成了重大破壞。在美國海軍建立了完善的護航體係後,德國的TypeⅨ潛艇就向下轉移到了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活動,在這一地區對來自得克薩斯州和委內瑞拉的重要運輸油輪進行了肆無忌憚的攻擊。

  盡管對盟國來說前景似乎很暗淡,但形勢已開始轉變。1940年12月,盟國運輸船隊的損失非常嚴重,以至於英國麵臨著因饑餓而被打敗的危險。隻有迅速采取果斷措施,才能阻止災難的降臨。盟國需要更多的護航艦船,需要更好的探測設備,以便為運輸船隊提供更嚴密的保護。幸運的是,盟國剛好及時地采取了這些措施。

  一年後,隨著德國入侵威脅的消除,英國快速護衛驅逐艦得以從本土水域解放出來。越來越多的小型護航艦船離開了碼頭泊位,擔負起護航任務。而最為重要的是,英國科學家們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發明了一種實用而高效、全時製、全天候的機載雷達,能夠探測到在水麵航行的德國U型潛艇。德國潛艇的“快樂時光”即將走到盡頭。

  不過,這一點在當時是很難看出來的。1941年,德國海軍對盟國運輸商船的屠戮令人恐懼。而1942年情況更加惡化:1 664艘船隻——將近726 萬噸——被擊沉。而且,德國潛艇的作戰實力也在迅速上升:從1月份的91艘上升到了12月份的212艘。正如丘吉爾後來所言,“1942年的潛艇戰是我們最大的不幸。”

  戰後,丘吉爾宣稱,隻有一件事真正令他擔心,那就是大西洋海戰。英國政府和皇家海軍的擔憂、定量配給帶來的廣泛影響、諸如SC7號護航運輸船隊被殘殺的故事,所有這些都給人們留下了永遠難以磨滅的印象。

然而,這種描述容易令人誤解。對於每一個遭到截殺的護航運輸船隊而言,如SC7號運輸船隊,船隊中的許多艦船最終還是抵達了英國,而且沒有受到嚴重損失。至1941年12月,英國派出了大約900個運輸船隊,而12 000艘船隻返回了英國,被德國潛艇擊沉的不到300艘。還有,到這個時候,德國戰前訓練的潛艇兵的精英大都已葬身於大西洋海底,躺在已被打碎的“鐵棺材”內。能夠長久堅持戰鬥的王牌艇長所剩無幾。普裏恩和基斯克在3月份被盟軍擊斃,克雷奇默也被俘。

  盡管有些船隊遭到了重大損失,但大部分船隊還是以較小的損失成功地通過了大西洋。1941年期間,盟國對大西洋實行全程護航逐步成為可能,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皇家海軍擴展了其護航範圍。盟國在比斯開灣采取的防止德國潛艇經過的持續空中攻勢也獲得了顯著回報。現在,德國潛艇在攻擊運輸船隊時,還往往會遇到護航航空母艦提供的區域空中保護,而在威脅出現後,盟國巡洋護航群也會迅速增援,強化對船隊的近距離護航。

  盟國的勝利

  1943年3月,德國潛艇戰達到高潮。盟國僅在該月損失的船運噸位就超過了453 000噸,不過,此後就輪到德國潛艇遭受痛苦了。5~8月間,德國有98艘新潛艇服役——但卻損失123艘,而每損失一艘潛艇就意味著一批訓練有素的艇員的死亡或被俘。

  盡管損失率如此之高,而且盟國還不斷通過轟炸來破壞德國的建造計劃,德國潛艇的總實力仍保持在400艘以上,直至大西洋海戰結束。但其在北大西洋上的成功率卻大幅度下降:1943年擊沉盟國463艘艦船,而1944年僅132艘。有人認為,盟國在大西洋海戰中的勝利是西線戰爭中唯一的最為重要的戰役勝利。其實,這是一場不相上下的戰爭;雖然德國潛艇擊沉盟國商船的數量僅相當於其潛艇總量的三分之一,但德國的潛艇戰卻使盟國付出了約1 300萬噸船運的損失。此外,德國潛艇還擊沉了158艘英國戰艦及27艘美國海軍戰艦。

  然而,不僅盟國遭受巨大的損失,德國潛艇也付出了同樣的代價。潛艇兵也許是戰爭中最危險的一種職業了。在1935~1945年間,德國生產了 1 100多艘潛艇,其中863艘出海擔負了作戰巡邏任務。在作戰中損失的潛艇共計754艘:27 000名潛艇兵死亡,死亡率為85%;另有5 000 名潛艇兵被俘。這些注定要毀滅的第三帝國的鬥士甚至還沒有那些被送往集中營的人們的生存機率大。
巴爾幹半島和克裏特島
1941年春,希特勒想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擺平巴爾幹半島,為他蓄謀已久且即將付諸實施的入侵蘇聯行動做最後準備。然而,他的盟友——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卻正陷入嚴重的困境之中,需要德國軍隊和飛機去幫助他渡過難關。

  希特勒的計劃在實施中遇到了預想不到的困難。南斯拉夫人反對納粹的立場招來了德國的入侵,最初,德國國防軍似乎是不可阻擋的。但是,隨著希臘人頑強地抵抗,德國在巴爾幹半島的作戰規模擴大化,不久,德國在巴爾幹半島便陷入了激烈的遊擊戰之中,這大大牽製了德軍在其他地區急需的戰爭資源。英國的幹涉企圖使形勢進一步惡化(雖然英國的幹涉努力最終失敗了)。德國在克裏特島上演了空降戰役,造成了大英帝國的另一場失敗。

  巴爾幹燃起戰火

  挑起巴爾幹戰爭的罪魁禍首主要是墨索裏尼。這位意大利領導人最初曾是歐洲法西斯主義的領袖級人物。然而,隨著納粹分子緊緊地團結在德國周圍,他的聲望迅速被希特勒淹沒。希特勒的軍事勝利使德國在軸心國同盟中居於領先地位,出於嫉妒,這位意大利領袖決心去開拓屬於自己的疆界。

  意大利過去軍事冒險行動的攻擊對象主要是那些無抵抗能力且沒有盟友幫助的國家。利比亞、阿比西尼亞和阿爾巴尼亞就是這樣被並入了他所謂的後時代羅馬帝國版圖,意大利實現這些目標隻付出了較小的代價,即僅僅受到了老而無用的國際聯盟的嚴厲批評。墨索裏尼對盟國宣戰是在法國戰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才宣布的,因此有些漫畫家將其描述成納粹獅的投機取巧的走狗。盡管這樣,不像它的戰無不勝的德國國防軍盟友,意大利軍隊在法國南部遭到了法國軍隊的阻擊,遭受了羞辱性的挫折。為挽回顏麵,墨索裏尼決定尋找一個比較容易的目標,獨立發起一次入侵行動。在意大利軍隊開始行動之前,他故意沒有通知希特勒。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臘。讓墨索裏尼沒想到的是,希臘軍隊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不像意軍在20世紀30年代曾經擊敗過的裝備落後的非洲部落士兵那樣。當年冬季,希臘軍隊不僅成功地抑止了意大利的入侵,而且還於12月份發起反擊,將意軍趕回阿爾巴尼亞,並攻入阿境內80公裏。墨索裏尼入侵希臘的行動令希特勒大為惱火,這不僅是因為墨索裏尼在這件事上明目張膽地無視德國的意見,還因為意軍行動的失敗將對德國長遠計劃帶來負麵影響。但是,希特勒不能丟下墨索裏尼不管,這一點很快就得到了證實。要解救墨索裏尼必須采取軍事行動,政治斡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德國的卷入

  希特勒已經製定了穿過保加利亞占領愛琴海東北海岸的作戰計劃,目的在於當發起對蘇進攻時,確保南翼的安全。這一行動代號為“馬裏塔”,它還包括對付希臘抵抗的作戰預案。為預防德國不能勸說雅典政府接受讓德國占領其北部的建議,“馬裏塔”行動還列入了在必要時征服整個希臘大陸的計劃。

  但是,希特勒希望他能夠與希臘獨裁統治者梅塔克薩斯將軍之間達成某種盟約,避免發生實際的戰爭。他希望能夠和平占領,類似占領羅馬尼亞和匈牙利領土一樣。他還希望能夠和平解決與南斯拉夫間的問題。甚至在戰爭開始前,德國就打算用飛機和大炮來換取南斯拉夫全部的銅產量以及大量的鉛和鋅。1940年11月 27日,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接見了南斯拉夫外長,建議南斯拉夫明確地站在軸心國一邊。

  自1940年秋季以來,德國根據條約規定,不斷地將軍隊派往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至1941年2月,派往兩國駐紮的德軍已超過65萬人,這些部隊主要是為了確保計劃於5月份發起的對蘇進攻的南翼安全。

  為了對正在與意大利進行苦戰的希臘采取必要的行動,希特勒威逼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簽訂了三邊條約。條約同意德國陸軍元帥李斯特率領的第12集團軍借道兩國對希臘進攻。

保加裏亞被迫同意德國國防軍無條件過境,德國軍隊開始在保希邊境上的梅塔克薩斯防線對麵集結。但是,從保加利亞發起攻擊將使入侵行動的攻擊正麵相對較窄,從而便於希臘人準備和抵抗。為此,納粹分子對南斯拉夫政府威逼恫嚇,使其同意德國軍隊過境攻擊希臘。

  英國部隊已開始在希臘登陸。在兩個英聯邦步兵師、一個裝甲旅和皇家空軍“颶風”式戰鬥機的支援下,希臘人民準備迎擊即將到來的入侵。3月19日,希特勒限南斯拉夫在5天之內作出決定,同意保持中立,並解除亞得裏亞海沿岸武裝。希特勒非常清楚地表示,如果南斯拉夫拒絕簽署該協議,南斯拉夫的處境在非常逼近的將來將會變得越來越艱難。3月25日,南斯拉夫外長在條約上簽字。簽字儀式毫無喜慶之意,希特勒甚至將其比作葬禮。

  僅過了48小時,希特勒的計劃就被破壞了。走強硬路線的塞爾維亞軍官們以年輕的彼得國王的名義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他的叔叔攝政王保羅。當政變的消息傳到希特勒耳中時,他的第一想法是這是一個笑話。但這種表情馬上就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憤怒。他中斷了德國國防軍指揮官會議,並在幾小時之內向他們發布了新的、明確的命令——毫無疑問,一場懲罰行動即將開始。“元首決心已定……作好毀滅南斯拉夫的一切軍事準備,作為一個國家……從政治上講,對南斯拉夫進行毫不留情的打擊尤為重要。德國空軍的主要任務是盡快發起攻擊……以波次進攻摧毀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

  對南斯拉夫的攻擊

  以德國空軍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攻擊為先導,馮·克萊斯特率領第14裝甲軍團向貝爾格萊德發起了攻擊。與此同時,黨衛隊的一個精銳旅——“警衛旗隊”師和第9裝甲師越過馬其頓向斯科普裏(南斯拉夫東南部城市)推進。德軍的攻擊在棕枝全日(複活節前的星期日),即1941年4月6日,以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開始。清晨5時30分,飛機在頭頂盤旋的轟鳴聲將貝爾格萊德市民從睡夢中驚醒。其後半小時內,炸彈雨點般在火車站、皇宮和澤蒙機場落下,南斯拉夫空軍停在該機場的飛機大部分來不及起飛就被摧毀了。一整天,攻擊持續不斷,貝爾格萊德市中心化為一片瓦礫。至次日晚,貝爾格萊德市內共有17 000人死亡,大火肆虐不止。

  與此同時,在貝爾格萊德以南約800公裏處,德國空軍轟炸機的轟鳴聲也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上空響起。不久,德國轟炸機在港灣入口處投下水雷。隨後,向港內艦船和貨棧發動了集束炸彈攻擊。

  “弗雷澤”號潛艇就是這次空襲的一個犧牲品。當時它正停泊在主碼頭上,一枚炸彈落在艇上並爆炸,引爆了貯藏在貨艙內的276噸炸藥。震耳欲聾的大爆炸摧毀了整個港口,甚至遠在12公裏以外的雅典城內的門窗都被震碎了。

  再說南斯拉夫,國家已經沿著1914年以前的邊界線分裂開來。在貝爾格萊德遭受轟炸而處於一片火海之時,兩個克羅地亞師發動兵變,並脫離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羅地亞共和國,在薩格勒布大開城門,歡迎德國人進入。南斯拉夫政府於4月14日要求停戰,南斯拉夫落入納粹鐵掌之中。盡管如此,南斯拉夫的遊擊部隊仍一直堅持著武裝反抗納粹占領軍的鬥爭,直到戰爭結束。

  在希臘的戰鬥

  德國設想從兩個主突方向對希臘發起攻擊。由納粹黨衛隊和裝甲部隊組成的聯合部隊將沿著阿爾巴尼亞邊界向南推進,而與此同時,由李斯特率領的第12集團軍將突破或迂回過希臘的防線,對馬其頓地區發起攻擊。一支小規模的部隊將同時對土耳其沿岸的希臘島嶼實施一係列登陸作戰。攻擊於4月6日發起,首先是第 12集團軍的三個軍從保加利亞發起攻擊,其所屬第30和第48軍突破希臘防線後,矛頭直指愛琴海。沿東海岸部署的一個英軍裝甲旅奉命後退。包括第5裝甲師和納粹黨衛隊警衛旗隊在內的德國第40軍在通過南斯拉夫南部地區後,也於4月10日在莫納斯提爾地區越過南希邊界。

空中力量是戰鬥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希臘人對德國空軍束手無策,而英國所能提供的飛機也極其有限,聊勝於無而已。盟軍日間的任何行動都在德軍的嚴密監控之下,稍有動作,德軍“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就會穿越地中海晴朗的天空,轟鳴而至。德軍戰鬥機也加入了攻擊,甚至轟炸機還用機槍對盟軍公路運輸車隊進行掃射。情況極其糟糕,駕駛員們甚至一聽到德軍飛機飛來的聲音便棄車而逃。


  盟軍地麵部隊投入作戰後,其作戰陣地不斷遭到德軍的狂轟濫炸。通訊中斷,大炮和反坦克陣地被摧毀,油料和彈藥無法運達,傷員也不能及時後撤。與此同時,與希特勒的入侵相呼應,意大利軍隊也發起了新一輪攻勢。意大利駐阿爾巴尼亞部隊得到了再補給和重新裝備,而希臘軍隊的後勤狀況卻沒有得到任何改進。由於在武器裝備和數量上均處於劣勢,再加上德軍在希臘北部的大舉入侵,希臘軍隊開始退讓。

  希特勒的第27號指令要求在拉裏薩方向形成突破,對盟軍部隊實施包圍。拉裏薩是奧林匹斯山以南地區重要的公路樞紐,品都斯山脈東部地區所有南北走向的交通都要經過這裏。德軍第5裝甲師沿公路推進,另外兩個山地師從翼側迂回,對處於穀地中的英軍防禦陣地進行包圍,這一計劃差一點就獲得了成功。

  4月12日,英軍指揮官威爾遜將軍在獲悉德軍將從東部對其實施翼側包圍後,下令所屬部隊向南撤退。至14日,成功脫險的英軍部隊開始沿阿利阿克蒙河一線和奧林匹斯山各關口組織防禦。在此,他們成功地阻止德國裝甲和步兵部隊潮水般的攻勢達4天之久,掩護盟國軍民向南逃避。路上到處是滿載著筋疲力盡的人們的卡車、艱難跋涉的部隊以及駕駛著農用車輛拖家帶口的農民,途中他們不斷遭到“斯圖卡”式轟炸機的殘忍攻擊和德軍戰鬥機的機槍掃射。然而,盟軍的陣地再一次麵臨著被德軍翼側包圍的威脅:德國裝甲部隊正在向西部的約阿尼納和塞薩利地區推進。

  4月18日,英軍後退至塞莫皮萊古戰場一帶。作戰中,英國情報人員向威爾遜將軍提供了一係列破譯的德軍信號情報,使他總能夠先德軍一步擺脫包圍,但除此之外,在德軍指揮官的戰術主動和高機動麵前盟軍毫無辦法。

  4月19日,英聯邦軍隊開始向塞莫皮萊後方撤退,殿後部隊開始修築陣地,建造“最後的立足點”。在比雷埃夫斯基地,皇家海軍的艦船已經開始進行人員撤運。但是,要撤運5萬名的部隊僅靠一個港口是不夠的,為此,英軍開始向南擴展,以確保科林斯運河大橋的安全,並守護伯羅奔尼撒半島沿岸的各個開闊海灘,準備實施敦刻爾克式的撤退行動。

  4月12日,希軍指揮官帕帕戈斯將軍向希臘國王告警,希臘軍隊已無法繼續戰鬥。他還對威爾遜將軍表示,英國已經忠實地履行了與希臘並肩作戰的諾言,但現在是他們離開的時候了。在塞莫皮萊斷後的部隊一直堅持到4月24日才解散。威爾遜將軍於4月26日上午離開雅典並通過科林斯大橋,令他欣慰的是,此前已有4萬多名英軍成功地通過了這座大橋。然而,就在這一天,英軍有條不紊的撤退行動被德軍一次大膽的奇襲行動所打亂。德軍傘兵在附近實施了空降,企圖奪取大橋,同時,德軍滑翔機部隊也趕來支援。就在德軍士兵在橋上搜索炸藥的時候,大橋被炸毀——橋上的德軍士兵連同大橋一起葬身於運河之中。

  在隨後的兩天,隻有德國空軍還能對英聯邦軍隊的撤退行動進行襲擾,並於4月26日夜擊沉了一艘運兵船和兩艘驅逐艦。但皇家海軍的行動仍在繼續,27日從5個開闊海灘上運走了21 000人。

  4月28日黎明時分,德軍第5裝甲師和納粹黨衛隊警衛旗隊通過科林斯運河,開始向南推進。德軍裝甲部隊開始向卡拉馬塔推進,在這裏雙方進行了一場惡戰。此後,情況已經很明朗,任何船隻已無法進入運河去營救仍留在希臘的7 000名大英帝國士兵,這些士兵中有許多人參加了從韋維峽穀向南撤退的斷後行動。這些英國及英聯邦部隊在彈盡糧絕之後才放下了武器。

雅典失陷

  4月27日,德國軍隊進入雅典。為了占領薩莫色雷斯島、萊斯博斯島、希俄斯等愛奧尼亞島嶼,德軍開始征集當地船隻。但是,為了嚴格遵守巴巴羅薩行動(即對蘇聯的入侵行動)的時間表,德國侵略軍主力於5月份開始撤出,希臘交由德軍後備隊和意大利軍隊聯合控製。


  在這次簡短的戰役中,希臘近16 000人死亡和失蹤,近25萬人被俘;意大利的損失為90 000多人死亡、受傷或失蹤;德國的代價是近5 000 人死亡和受傷;英國有近4 000人死亡、受傷或失蹤,9 000人淪為戰俘。更為重要的是,50 000名英國和英聯邦士兵被皇家海軍從希臘漁業碼頭及開闊海灘上救走,保存了繼續戰鬥的實力。

  這些部隊大部分被撤運到了克裏特島。他們的設想是下一站到達埃及,暫時擺脫戰爭的困擾。但他們完全沒有料到德國正在計劃發起世界上第一場純粹的空降突擊作戰。希臘領土上的最後一場戰鬥即將開始。

  空降作戰

  克裏特是位於希臘南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長275公裏,寬48公裏。島上的蘇達灣非常適宜於戰艦的停泊,在馬利姆、雷西姆農和伊拉克利翁等處更有具有戰略意義的飛機跑道。

  對希特勒及其追隨者而言,克裏特島是一個隱患。英國皇家海軍的戰艦以蘇達灣為基地,可以控製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而皇家空軍的轟炸機一旦進駐克裏特島,羅馬尼亞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將處於其攻擊範圍之內。羅馬尼亞的石油卻是即將發起的巴巴羅薩行動,即針對蘇聯的大規模攻擊行動成敗的關鍵。克裏特島如果落入德國之手,德軍將可以利用島上的機場攻擊駐紮在埃及或利比亞的英軍,其價值無可比擬,同時,克裏特島也是襲擾南地中海英國船運的理想場所。因此,對德國而言,武力占領克裏特島勢在必行。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然軸心國集團享有地區空中優勢,但卻沒有製海權。意大利艦隊已被英國皇家海軍打得一蹶不振,無力支援大規模的兩棲作戰行動。而從空中發起進攻,英國戰艦將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德國決定進行一場大規模的空降突擊戰。這樣做並非沒有風險。德國傘兵部隊在1940年的西線戰場上可以說取得了極大成功,但那些都是小規模的作戰行動,而這一次卻是一場規模要大得多的純粹的空降作戰行動。

  與二戰中大多數主要交戰國不同,德國的空降部隊不歸陸軍管轄,德軍精銳的傘兵和滑翔機部隊均由空軍支配。這種配置雖然不利於陸空軍的並肩作戰,但有利於空軍內部運輸機飛行員與支援傘兵地麵作戰的地麵攻擊機機組之間的合作。

  德國關於克裏特島及島上守軍的情報可謂是一鱗半爪。德軍隻知道島上大約有6 000名英國和希臘士兵,而不知道島上還有從希臘撤退回來的27 000 名士兵——雖然這些士兵大部分將武器裝備都留在了希臘大陸。為了使艦船能盡快返回去營救更多的被德軍緊逼的英國和澳新軍團士兵,從伯羅奔尼撒半島海灘上撤運下來的盟軍部隊幾乎全部被送到了克裏特島。

  島上有約40萬克裏特居民,他們雖然缺乏軍事技能,但實踐證明卻是盟軍英勇的支援者。此外,島上還有在阿爾巴尼亞作戰時被俘的14 000名意大利戰俘。人員的驟增使島上正麵臨著食物短缺的困擾,根本談不上擊退德國的入侵,而現在克裏特島生存所需的一切用品隻能依靠埃及——從亞曆山大港穿越地中海是該島唯一的補給線。

  克裏特島的地形以山脈為主,險峻而狹窄,山脈在南部沿岸筆直插入海中,而在北部卻有三處較為平坦的地麵。最西麵就是幹尼亞和蘇達灣地區,包括馬利姆機場;中部是雷西姆農地區,最東部為伊拉克利翁地區,兩處也都有各自的機場。

  德軍的攻擊計劃是一個折中的方案。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的亞曆山大·勒爾大將是此次行動的總指揮。他主張在西部的幹尼亞和馬利姆地區登陸,之後向島的東部推進。傘兵指揮官是庫特·施圖登特中將,德國空降部隊的創始人之一。他主張在幹尼亞或馬利姆、雷西姆農和伊拉克利翁三個地點同時登陸。德軍最後確定的折中方案是一種兩階段攻擊方案,第一階段是於5月20日上午在幹尼亞的馬利姆機場附近進行空降,下午在雷西姆農和伊拉克利翁空降。這也正是島上守備軍司令、新西蘭將軍伯納德·弗賴伯格重點防守的地區:在馬利姆,部署有2個旅及3個希臘營;在蘇達灣,在原2 000名守備部隊的基礎上增加了3個營;在雷西姆農,駐守著3個澳大利亞營和2個希臘營;在伊拉克利翁,部署有5個營。至5月7日,島上的防禦力量總數約為4萬人。

中東英軍總司令韋維爾將軍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對克裏特島的防禦提供了最大支援。他從軍械庫中撥出22輛老舊的輕型坦克和步兵坦克以及部分舊的大炮,來支援克裏特島的防禦。克裏特島上的盟軍日夜操練,挖築防禦陣地——他們嚴陣以待。德軍也在加緊準備。進攻所需要的人員、飛機和武器裝備都分散於法國、德國和希臘。德軍在部隊集結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消息傳遞,通訊量增多,盟軍很幸運地截獲了德軍的密碼信號。在克裏特戰役結束數年後,盟軍在一篇封麵文章中披露,盟軍之所以能在初期對德軍空降突擊作出有效反應,其戰術成功應歸功於1940年在荷蘭作戰時繳獲的一本德國空軍手冊。事實上,正是由於英國成功地破譯了德國的ULTRA密碼信號,才使弗賴伯格將軍對德軍作戰計劃的了解像即將進行空降作戰的德國傘兵一樣清楚。

  德軍第4航空隊的主要打擊力量是施圖登特將軍指揮的第11航空軍,包括7個航空師,作戰實力約8 000人。第11航空軍的運輸部隊由康拉德少將指揮,包括近500架Ju52三引擎運輸機和72架DFS230滑翔機。由弗雷德·馮·裏希特霍芬中將指揮的第8航空軍主要負責提供空中支援。第8航空軍轄下有180架戰鬥機、200多架俯衝轟炸機和差不多數量的中型轟炸機。盡管這幾乎是一場全部由空軍進行的作戰行動,但入侵行動仍需要陸軍提供後續兵力。這些兵力主要是林格爾中將指揮的第5山地師,在傘兵占領島上機場後,其麾下的三個山地步槍團和一個摩托化營將通過空降方式投入戰鬥,另外兩個山地營將從海上實施登陸。他們所需的車輛、防空火炮、野戰炮及支援工兵將通過希臘漁船分兩批運送,海上行動由意大利摩托化魚雷艇進行護航。

  進攻克裏特島

  在進攻開始之前,德軍飛機每天早晨都會飛臨克裏特島上空,進行偵察或騷擾,盟軍稱之為“晨間騷擾”。然而,5月20日黎明,情況與平常完全不同。德軍戰鬥機沿馬利姆和雷西姆農之間的北部海岸迂回而至,途中對發現的任何移動目標進行了轟炸和掃射。德軍飛機數量是如此的眾多,以至於一名被嚇呆了的盟軍觀察員覺得島上每一個人似乎都在遭到德軍“梅塞施米特”戰鬥機或“斯圖卡”式轟炸機的攻擊。

  緊接著,一種新的聲音—— 拖長的嗡嗡聲——響起,就像大批憤怒的蜂群飛來時的那種聲音,盟軍士兵立即鑽入戰壕。隨著這種嗡嗡聲越來越大,守衛馬利姆的新西蘭士兵看到一支大型運輸機艦隊飛越海洋向他們襲來。飛機飛到他們頭頂之後,立即投下了大量降落傘,降落傘上掛著搖搖擺擺的德軍士兵或箱子,整個天空像開滿了花朵一樣。克裏特戰役打響了。

  對於守衛克裏特島的英軍及英聯邦軍隊來說,德軍對克裏特島的空降突擊是他們前所未見的。德軍傘兵腳蹬長統橡膠底皮靴,肩背衝鋒槍,身著拉鏈式的空降服,簡直就像外星人一樣,而普通的英軍士兵穿的是厚厚的斜紋嗶嘰布料製服和長統橡膠皮靴,手中拿的是19世紀生產的閂鎖式步槍,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首批抵達的突擊部隊,即西部集群的先頭部隊,是降落在馬利姆機場的500名滑翔機士兵,隨後是1 800多名傘兵。守衛的盟軍士兵立即作出了攻擊性反應。許多德國士兵在空中飄浮或在剛降落到地麵正試圖掙脫降落傘時就被擊斃了。有些滑翔機遭盟軍攻擊,機毀人亡。不過,德軍士兵最終還是在馬利姆機場和幹尼亞西側奪取了一個立足點——但他們的處境極其艱難。

  下午,德軍在雷西姆農和伊拉克利翁投下第二波次傘兵部隊。在這裏,迎接他們的同樣是盟軍毀滅性的火力攻擊。這一次,德軍傘兵沒有感到意外。在雷西姆農空降的幸存者被分割成了兩個組,分別被圍困在一個小禮拜堂和一個橄欖油工廠內。

  在雅典的德國空軍作戰指揮部內,施圖登特決定僅向西部集群投送增援部隊。20日下午,克萊伊上尉駕駛一架Ju52型運輸機,在盟軍輕武器火力攻擊之下,成功地降落在馬利姆機場。增援行動雖然有風險,但德軍認為是可行的。

混戰中,守衛馬利姆和107號高地——離機場最近的高地——的兩個實力不足的新西蘭營誤以為德軍正在對其實施翼側包圍,遂於20日夜撤退。事實證明,這一行動是極其錯誤的,他們的撤退導致了107號高地無人把守。107號高地可以控製馬利姆機場,從這裏發射火力本可以阻止德軍的增援行動。

  德軍從海上進攻的情況更糟。在5月21日和22日夜,英國皇家海軍幾乎全部攔截並擊沉了從海上運送的林格爾的山地兵。英軍的3艘巡洋艦和大量驅逐艦輕而易舉地就消滅了德軍的運兵漁船,探照燈眩目的光芒及火炮發出的閃光甚至遠在30公裏以外的幹尼亞和馬利姆的士兵都能看到。

  5月21日拂曉,德軍的巡邏部隊發現了107號高地無人把守。德軍以馬利姆機場為據點,迅速進行了集結。施圖登特將最後一批預備隊也投入了戰鬥。5月 22日,1 950名德軍在島上降落,到23日,德軍空降兵總數已達3 650人。隨著增援部隊的到來,德國傘兵和山地兵開始向東推進,與在幹尼亞空降的德軍會合。在德軍持續的空中襲擊下,英聯邦守衛軍開始後退。

  撤退與救援

  在取得了力所能及的勝利之後,弗賴伯格將軍極不情願地意識到他必須下令撤離克裏特島了。英國皇家海軍從幹尼亞和馬利姆撤運部隊的唯一可用港口就是位於南部海岸的斯法基亞小型漁港。然而,現在德軍卻占領著加拉塔斯村,這是向南撤退的必經之路。25日,兩個新西蘭連奉命掃清占領該村的德軍。許多急於向德國複仇的個人和組織也都自發地加入了攻擊德軍的行列,使這兩個連的人數大幅度增加。數天前曾使德軍疲於奔命的新西蘭、澳大利亞和英國軍隊,決心再次證明他們的實力。新西蘭士兵高喊著毛利族人跳戰舞時所喊的“哈卡”口號,勇敢地衝進了村莊,將德軍趕了出去,掃清了南下的道路。

  5月26日,弗賴伯格將軍下令部隊翻越山脈向南部海岸全麵撤退,並請求韋維爾將軍開始組織從斯法基亞海灘的撤退行動。5月28日,雙方在島上的平原地帶上演了最後一場撤退掩護行動。翻越懷特山脈的長途跋涉仍在繼續,英軍突擊隊沿著通向斯法基亞村莊的峽穀和山脊建立起了環形防禦,掩護弗賴伯格將軍率領的殘餘部隊撤離。與此同時,德軍一直在全力向南推進,“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不斷地轟擊撤退的盟軍士兵。

  英國皇家海軍,在經曆了納爾維克、敦刻爾克和希臘幾次撤運行動後,可以說對此次行動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再熟悉不過了。5月27日,皇家海軍開始從灘頭陣地撤運部隊。他們總共搭載了16 000多名士兵,並將他們送到了亞曆山大港。在撤運行動中,德國空軍對盟軍進行了嚴酷攻擊。英國皇家海軍的損失極其慘重——3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被擊沉,17艘戰艦被擊中。30日,盟軍被迫放棄了撤運行動,留在島上的5 000名盟軍士兵被德軍俘虜。

  在伊拉克利翁,皇家海軍成功地完成了部隊撤運任務,而駐守雷西姆農的部隊在進行了最為成功的防禦之後,卻全部被德軍俘虜。部分沒有被撤運的盟軍士兵有幸逃脫了德軍的捕獲,少數士兵駕駛小船穿過300公裏寬的水域逃到了北非,還有一些人被盟軍用潛艇救走。此役中,英國和英聯邦有4 000人死亡、失蹤或受傷,11 000人被俘。皇家海軍有2 000名士兵死亡,近200人受傷。

  占領

  戰鬥結束後,一種說法迅速傳播開來,那就是克裏特島的居民截殺了德國的傘兵部隊。克裏特島民遭到了德國占領軍的殘酷報複,德軍一開始就處死了700名被指控為平民狙擊兵的島民。在隨後的4個月裏,德國占領軍處死了1 135名克裏特島民,摧毀了4個村莊。

  對德國空降部隊而言,這是一場比魯斯王式的勝利。德軍共在克裏特島空降或滑翔機降了8 500名士兵,其中44%被盟軍擊斃,大部分死於進攻第一天。正如丘吉爾後來所指出的那樣,“德國長矛的矛尖”已經被摧毀了。德軍的損失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希特勒得出的結論與這位英國首相極其相似。數日後,他高度讚揚了克裏特戰役中傑出的軍官,並設午宴招待他們。咖啡過後,希特勒轉向施圖登特,說道:“當然,你知道,將軍,我們再也不應該進行空降作戰了。克裏特證明傘兵部隊的時代已經結束。”

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元首已決定,訓練有素的德國空降兵將不會再作為空中突擊部隊使用,他們將被作為步兵來使用。事實證明,希特勒的這一決定是錯誤的——盟軍在後來的戰爭中向希特勒展示了這一點。

  除了個別小規模的作戰行動以外,德國空降兵再也沒有被如此大規模地使用過。他們雖然於1941年5月奪取了克裏特島,但克裏特島卻成了“德國空降兵的墳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