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關二戰英美和蘇聯結盟的事(以丘吉爾為主導),我來說個台灣1980年代的教育觀點

(2009-05-13 07:36:30) 下一個
1988年,為了要考台灣的大學,自修生的我買了些專門為輔導中學生的文科參考書,

裏麵在講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對於英美為首的西方世界和老敵人(1917-1921蘇聯

鬧革命,英美法波蘭等西方國家是要把布爾什維克消滅在萌芽裏的白軍一方),怎麽會

站在一起,書裏麵本來不多的位置,提到了這就是丘吉爾的“聰明”,腦筋轉得快,他

信奉“沒有永遠的敵人”,當然後來英國的人民聽說他要吊轉槍口,要和蘇聯人繼續“

永遠的戰爭”,

老百姓就在二戰結束的1945年七月毫不猶疑的把他踢下了首相的寶座。

斯大林在二戰前夕是還對希特勒抱有幻想,把波蘭瓜分和德國一道訂立互不侵犯條約是

犯了現在人看起來雙重的道義和戰略錯誤,隻要稍微仔細地看一下1930-39的西歐亞洲

曆史,就不難明白蘇聯對德國的幻想是不實際的,德國軍事機器代表了西方一貫的

“永遠戰爭的”信念,在防範德國的軍事侵略上斯大林是有一廂情願的表現,

後來美英知道既然法國不能作為陸上屏障(1940,5.27-6.4 敦克爾克大撤退,33萬陸

軍撤回英國本土)大規模拖住德軍陸上主力的唯有蘇聯的軍隊了,而這本當年的參考書

裏說,(大意)丘吉爾是為難得的人才,雖然反共大半生,可長袖善舞,搭載那個時候

的蘇聯-美國順風車,幹的真不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