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70年代,和美日交往的中國政府,是不是因為在比較人民物質生活

(2008-11-30 11:08:30) 下一個
之後,覺得社會物質生活發展要加快,早先“四個現代化”是因為戰爭的威脅,權力的鬥爭,沒好好發展,後來1978之後更提出“先富起來”,參照美日模式,(發展生產以便和新交的“朋友”,美政府,同步發展停下來的物質生活),大量發展出口,就像發展出口早一點的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或晚一點的越南柬埔寨,經濟發展目標以生產歐美日諸國生活用品,作為國內生產發展的大方向。
三十年來,一點一點的一步一步的,中國國內生活方式老百姓思考方式都開始改變,等到西方諸國因為給抬得太考了往下掉的時候,中國和諸國的緊密關係也表露無遺,這正是中國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毛澤東時代,著真有點像九十年代後期的蘇聯哪。
在部分高發展城市人“享受”高物質生活時,城市內外的發展會令人想到究竟有幾個中國\'在中國?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國家,窮人和富人就互為陌路,生活在二個世界”裏,難怪這麽多人會想起不久以前的中國大地上的“社會主義社會”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