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諾貝爾得獎作家作品評論會-(一)

(2009-08-03 21:26:08) 下一個

文學沙龍隨記

日期:二零零九年七月廿五日

地點:一位文學沙龍成員的家,美國達拉斯

內容:文學沙龍第一次研討會,諾貝爾得獎作家作品評論

經過長達一年半的準備工作,我們這個有6.1會員的文學沙龍成功地召開了第一次作品研討會。女主人Yvonne 盛情款待來賓,一大早就忙碌了起來。她還特意啟用了最近才從中國帶回來的一套嶄新的骨胎瓷器茶具為各位沏茶泡咖啡。在休息的間歇,她女兒咪咪還彈奏了優美的鋼琴曲,為大家在休息片刻提供了清新怡人、暢所欲言的藝術氛圍。Yvonne 先做了一個開場白,開宗明義。她並提到了舉辦這個文學沙龍的初衷:文學是一輩子的寶,撿起來容易,扔掉難。辦這樣一個純文學的團體也是她多年來未償的一個心願。而今天終於實現了!接下來是各位的演講。每一位發言大致在十五到二十分鍾之間。

發言內容簡介:

第一位發言的是 Bobby 博士。他所講的內容是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諾貝爾文學獎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的背景,曆史和評獎的方式方法,以及與其他各國一些著名文學獎的區別。其中包括有:

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

西班牙的塞萬提斯文學獎Miguel de Cervantes Prize

日本的芥川龍之介獎Akutagawa Prize

美國的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

中國的:魯迅文學獎紅樓夢獎茅盾文學獎Mao Dun Literature Prize馮牧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和老舍文學獎

Daisy 評論的是2007年獲獎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 的《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

Connie 評論的是2004年獲獎奧地利女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Nancy 評論的是2000年獲獎法國作家高行健,Xingjian Gao 的《一個人的聖經》One Man's Bible

逸寬評論的是1946年獲獎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 的《悉達求道記》,又譯《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 

Yvonne 評論的是2006年獲獎土耳其作家費裏特·奧爾汗·帕穆克,Ferit Orhan Pamuk 的《我的名字叫紅》My Name Is Red

Minnie 評論的是1993年獲獎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裏森,Toni Morrison 的《深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

 

有關各位的發言內容,本隨記無意展開冗敘,容當另辟天地,由作評者各自撰文論述。若要想知道精辟獨到的論見,請看官留意本地日後登載的鏈接。

有趣的是六位作家中有一半是女作家。沒有人如此計劃過。當談論到奧地利女作家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從她的作品《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中透露出的女性主義和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裏森,Toni Morrison 的《深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 中不同風味的女性主義時,與會者熱烈地討論起了女性同時作為文學創作的對象,源泉和創作者,以及她們對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和生活狀況不同的見解和文藝描寫。這從一個角度反映了文學創作的社會性。

另一個有趣的話題是藝術作品對欣賞藝術作品的讀者觀眾的心理影響所引起的審美心理共鳴。讀者觀眾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欣賞,和演繹是建立在每個人自己的哲學思想,藝術素養,審美情趣,人生體驗,和藝術想象力的基礎上的。讀者觀眾在欣賞藝術作品過程中的審美心理共鳴不僅僅是被動的,而且是主動地加入到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之中,是作家創作的延伸或深化完善。讀者在欣賞藝術作品過程中的審美心理共鳴,還表現在潛意識地參與到了作品的角色或場景之中,從而產生了一個從生活到藝術的升華,再從藝術到生活的反饋和演變。隻有通過這種讀者觀眾的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一件藝術作品才最終得以完成。這樣才形成了一個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尤其是音樂作品,繪畫作品,和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這裏僅舉兩個貼切和著名的例子:一個是羅丹對自己的雕塑巴爾紮克的手的最後處理。另一個是安德烈·瑞歐André Rieu 的感染人心的激情舞台演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