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數據表明中國的計劃生育是錯誤的 (圖)

(2008-03-10 14:37:14) 下一個



數據表明中國的計劃生育是錯誤的(圖)
--要是中國當年不實行計劃生育會怎麽樣?
    
    作者:水寒/中山水寒 familyyi@yahoo.com
    
    一、中國人口問題的由來
    二、1980年的不同生育方案
    三、計劃生育是調控人口的“第三隻手”
    四、以中國的發展水平推測沒有計劃生育情況下中國的生育率
    五、1971年開始的計劃生育共減少2.3億人口
    六、沒有計劃生育的話,中國現在人口會達到16億、18億、20億嗎?
    七、將中國人口降低到7億、5億、3億會怎麽樣?
    八、1980年開始的獨生子女政策共減少1.3億人口
    九、1980年以後不同生育方案的後果分析
    十、結束語—用“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調整人口政策
    
一、中國人口問題的由來
    
1949年之後,由於醫療衛生等方麵得到長足的發展,死亡率急劇下降,壽命顯著延長,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延長到1976年的65歲,1980年的68歲(接近當時發達國家水平),再到現在的72歲;而世界平均預期壽命隻從1949年的47歲延長到1976年的58歲、現在的67歲;而印度預期壽命現在都還不到64歲。就是說中國壽命延長明顯快於世界平均水平,更是遠遠超過同等發展水平國家。在1970-1975年時候中國預期壽命比韓國長0.6歲,現在比韓國短5.4歲。
    
我在光明日報《光明觀察》周刊的文章《中國人口問題的由來》)已經指出:中國人口從1949年的5.5億增加到1980年的10億,更大程度是因為“死的太少”,而不是“生的太多”,是因為中國社會發展明顯超前於經濟發展。
    
加上當時文革的一些僵化經濟政策,這種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矛盾日益明顯,在文革高峰期的1971年,全國城鄉計劃生育工作全麵開始,允許生育兩三個孩子,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5.8(平均每個婦女生育5.8個孩子)快速下降到1979年的2.75(與現在印度差不多)、1980年的2.24。就是說在1980年時候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已經接近維係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世代更替水平(防止人口不增加也不減少的生育率,在目前的壽命情況下就是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1個孩子,考慮單身、不孕等因素,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平均生育三個孩子)。而伴隨經濟的發展,人們生育意願將不斷降低。由於壽命增加在延緩,隻要維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人口在低慣性增長一段時間後,就會停止增長。隨著農業技術的推廣、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之間的矛盾就會逐步得以解決。比如1976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開始在全國稻區推廣,糧食大幅度增產。可見1970年代這樣的寬鬆計劃生育到1980年的時候應該停止而不應該再強化。
    
二、1980年的不同生育方案
    
1980年新華社公布了中國人口發展進程百年預報:“如果按中國當時的生育水平延續下去,2000年中國人口要過14億;如果今後平均每位婦女隻生兩個孩子,要到2050年中國人口達到15億後停止增長”。這種預測結果要是考慮到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以及壽命延長已經減緩的話,本不應該引起恐慌。但人口學界還處於“一日被蛇咬,三年怕草繩”的心態。新華社這一預測結果發布後,引起人口學界和政界的很大震動。一些人甚至產生了恐慌心理,驚呼中國已人滿為患了。直到最近,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還說中國近年每年出生人口仍有八百萬至一千萬,相當於兩年產生一個澳大利亞人口,六年產生一個英國的人口(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3497251.html);但趙主任卻難道不知道中國目前每年死亡人口相當於一個瑞典人口,今後幾年每年死亡人口相當於一個比利時人口?趙主任難道不知道2030年前後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預計將增至4億左右(都是1970年以前出生的,與計劃生育沒有關係,但計劃生育卻影響他們的養老),相當於現在歐盟15國的人口總和(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3793058.html)?
    
1980年開始人口學界提出了五花八門的計劃生育方案,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下麵幾種:
1、有人主張“我國人口近期宜取負數發展”,建議20年內采取一切措施,進入人口的負增長。要實行鼓勵自願不育戶和獨身者的政策,每隔5年開展一個“無嬰年”等等。
2、有人提出我國人口要降到七八億的“適度人口”的觀點。
3、另一種觀點則影響很大,幾位學者建議從1980年起大力提倡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到1985年普遍做到“一胎化”,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可接近零,全國人口可控製在11億以下。這個“一胎化”方案曾對我國的人口政策產生了直接影響。1980年有關部門曾公開提出“力爭在1985年把人口增長率下降到5‰,在本世紀末以前做到不增不減。”
4、主流學者讚成2000年12億人口方案。“全國總人口在20世紀末不超過12億”的控製目標是在1980年9月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提出來的。之後,在同年中共中央《關於控製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中,在1981年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紀要》中和1984年中央批轉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關於計劃生育工作情況匯報,即中共中央中發[1984]7號文件中,都又相繼強調了這一指標。1982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把計劃生育定為中國的基本國策,11月召開的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新憲法,更明確地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5、1984年一些人口學者提出:根據農村超生實際情況來調整控製人口的目標,將“12億以內”調整為“12億左右”較為適宜。黨中央1985年將2000年人口控製目標調整為“力爭把我國總人口控製在12億左右”,1990年調整到 “13億以內”的目標。
    
為了實現中央的人口目標,1980年鄭重向全國發出了“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的號召。據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曾毅的統計(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3330):“全國有63.1%的夫婦隻被允許生一孩,35.6%的夫婦被允許生二孩,1.3%的夫婦被允許生三孩”,意味著每個婦女都結婚、都有生育能力和生育意願、也都依照國家政策的話,平均每個婦女隻生育1.38個孩子(政策生育率);考慮至少15% 的不生育人口(不孕症、丁克、單身等;其實現在光不育不孕人群就占12.5%左右),意味著要是都響應政策的話,平均每個生育婦女隻能生育1.175個孩子(現實政策生育率);1980年代不育不孕比例沒有現在這麽高,假如當時不生育的人口總數為10%的話,現實政策生育率為1.24。我們簡稱1980年開始的計劃生育為“獨生子女政策”,以與1970年代的允許生育兩、三胎的計劃生育相區別。
    
根據憲法25條,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是為了“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但是根據各國的經驗,在使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過程中,人口並非決定性因素,經濟發展才是決定性因素(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也證明了這一點)。1980年的這些方案豈不是本末倒置?
    
三、計劃生育是調控人口的“第三隻手”
    
任何事物都有內在的調控規律,人口也一樣。我在《中國人口問題是因為毛澤東鼓勵生育嗎?--中國人口問題的由來》http://www4.bbsland.com/articleReader.php?idx=144819)提出控製人口的“兩手”理論:
    
在古代通過“左手”調控人口:
戰爭、饑荒、自然災害、猛獸、疾病和瘟疫等激烈手段。

現在通過“右手”調控人口:
1、養老社會化:養育孩子是國家的財富,但卻是個人的高消費,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少福,造成了“不勞(養育孩子)而獲(養老金)” 對“大鍋飯”的投機空間。
2、女性受教育的總體水平提高和教育年限延長,導致女性育嬰期縮短;同時,婦女就業率上升,麵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生活節奏快,沒時間養育孩子,職業婦女一般不願多生小孩受拖累。
3、政府忽視人口再生產,隻關注物質再生產,男女分工紊亂。
4、避孕率增加,婚齡、育齡延遲。
5、結婚率降低、離婚率升高。
6、不明原因的降低生育能力(我國不孕不育人群比例20年增10倍,已從上世紀70年代的1%-2%上升至現在的12.5%,接近發達國家15%到20%的比率;娼妓和婚外情泛濫所致生殖道感染也是重要原因)。
7、教育周期延長,養孩子成本高。
8、經濟政策所致心理安逸感下降。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心理撫養能力下降。
10、電視、電腦等娛樂活動等導致性生活減少,無性婚姻的興起。
    
婦女生育時間是有限的,要是不實行任何限製的話,歐洲婦女一生最多可生育15個左右孩子(自然極限生育率)。但生物因素隻是給人的生育提供可能,現實生活中從來沒有在絕大多數人群眾實現過。18世紀全球人口快速增加的時候,歐洲婦女平均生育8、9個孩子(現在非洲一些相當於中國1960年代發展水平的國家也還平均生育7個孩子),中國婦女平均隻生育6個孩子,說明中國婦女現實極限生育率隻能在6.0左右(自然極限生育率可能也不像歐洲那樣有15)。雖然有些婦女在15歲以下和45歲以上也有生育能力,但正常說來,主要育齡期是在15歲到45歲這30年。將30年育齡期分成三段時間,15-25歲是生育能力最強階段(女性在20到21歲是一生最漂亮的時期,也是生育能力最強的時期,可能是造物主這樣安排以吸引異性),35-45歲是生育能力比差的階段。中國不育不孕症發病率在近二十年增加10倍,那麽也意味著即使在目前仍然有生育能力的人群中,平均自然極限生育率和平均現實極限生育率也是下降了的,已經沒有15和6了。
    
那麽以自然極限生育率15來計算,粗略假定15-25歲生育6個,25-35歲生育5個,35-45歲生育4個。現在中國婦女平均初育年齡已經延遲到25歲左右,意味著減少了6個孩子的潛力,不孕(12.5%人群不孕)減少1.5個,避孕減少2個,人流減少1個,缺乏性生活(離婚、電視、電腦等)減少1.5個,然後隻有3-4個的潛力了。
    
按照現實生育極限6來計算,晚婚(25歲初育)減少1個,不孕(不是每個人,而是整個人群平均)減少0.75個,避孕、人流減少1.25個,性生活減少(離婚、電視、電腦等)減少0.5個,然後隻有2-3個的潛力了。而要維持社會可持續發展、保持人口不增加不減少,平均每個婦女需要生育2.1個孩子。可見即使沒有計劃生育,需要挖潛才能使生育率達到世代更替水平。
    
注明:上述推測是非常粗略的。
    
雖然目前調控人口似乎是“右手”主導,但“左手”並沒有退出舞台,不久前中國的SARS、東南亞的海嘯、美國的颶風等都讓人隱約地感到這隻“左手”的威力。而艾滋病、禽流感要是失控,可能死亡數億、甚至上十億人口。
    
其他國家的計劃生育(family planning)是加強“右手”的力度(現在西方國家的鼓勵生育是減弱“右手”的力度),而中國的計劃生育(隻能叫做birth control)卻是強製性的。對於人口調控來說,中國這種強製性的計劃生育是多出的“第三隻手”,既有“左手”的剛性,又有“右手”的柔性。要是一旦“左手”、“右手”、“第三隻手”同時出擊,中華民族將麵臨空前的生存災難。
    
人口學界可能會辯解:在1980年的時候,“左手”已經遠去,“右手”還沒有出現,中國隻好用計劃生育這“第三隻手”來調控人口。
    
“右手”當時真的還沒有出現嗎?日本在1940年代每個婦女平均還生育五六個孩子,但在1950年代經濟騰飛後生育率急劇下降,每個婦女平均隻生育兩個多孩子;新加坡、韓國、台灣等地區的生育率也是在1970年代就急劇下滑的;西方國家在1950年代不孕不育人群就已經升高到15%左右了,等等。中國政府在1980年的時候已經申明中國將於“2000年實現四個現代化”了,說明對經濟發展是有信心的,中國在1980年的時候避孕工具已經比較普及了,人口學界難道不知道經濟發展和避孕對生育率的影響?可見,在1980年的時候,調控人口的“右手”早就出手了,並且已經快打到鼻尖上了。在1971年沒有感到“右手”的存在情有可原,但1980年還沒有感到“右手”的存在就隻說明中國人口學界的水平差了。
    
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看,這種經濟結構改變所引起的低生育意願是難以逆轉的,逆轉的難度比戒毒還難,就像落入風塵的女子是不可能恢複少女的聖潔。
    
四、以中國的發展水平推測沒有計劃生育情況下中國的生育率
    
國際上一般采用人類發展指數(HDI)來衡量人民生活質量。人類發展指數包括三個方麵的指標:一是指人均收入,通常是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國際美元值,反映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可資利用的物質財富的多少;二是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以反映衛生發展狀況;三是總入學率和識字率,以反映教育發展水平。國際上將人類發展國家分為三類:一是低水平人類發展國家,在0~0.5之間;二是中等水平人類發展國家,在0.51~0.79之間;三是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在0.81~1.0之間。聯合國最近公布了世界177個國家和地區的HDI和2000年到2005年平均總和生育率(中國HDI排名85位,總和生育率1.7是參照中國計生委的資料,但真是 生育率隻有1.3左右)。我將500萬以上人口的國家和地區的HDI與總和生育率(TFR)進行比較,發現HDI越高,TFR越低。
    
106個人口上五百萬的國家和地區HDI與總和生育率(TFR)
--------------------------------------------
國家----------HDI排名------HDI----和生育率
澳大利亞---------3--------0.955--------1.7
加拿大-----------5--------0.949--------1.5
瑞典-------------6--------0.949--------1.6
瑞士-------------7--------0.947--------1.4
比利時-----------9--------0.945--------1.7
美國------------10--------0.944--------2.0
日本------------11--------0.943--------1.3
荷蘭------------12--------0.943--------1.7
芬蘭------------13--------0.941--------1.7
丹麥------------14--------0.941--------1.8
英國------------15--------0.939--------1.7
法國------------16--------0.938--------1.9
奧地利----------17--------0.936--------1.4
意大利----------18--------0.934--------1.3
德國------------20--------0.930--------1.3
西班牙----------21--------0.928--------1.3
香港------------22--------0.916--------0.9
以色列----------23--------0.915--------2.9
希臘------------24--------0.912--------1.3
葡萄牙----------27--------0.904--------1.5
韓國------------28--------0.901--------1.2
捷克------------31--------0.874--------1.2
阿根廷----------34--------0.863--------2.4
匈牙利----------35--------0.862--------1.3
波蘭------------36--------0.858--------1.3
智利------------37--------0.854--------2.0
斯洛伐克--------42--------0.849--------1.2
古巴------------52--------0.817--------1.6
墨西哥----------53--------0.814--------2.4
保加利亞--------55--------0.808--------1.2
利比亞----------58--------0.799--------3.0
馬來西亞--------61--------0.796--------2.9
俄羅斯----------62--------0.795--------1.3
巴西------------63--------0.792--------2.3
羅馬尼亞--------64--------0.792--------1.3
白俄羅斯--------67--------0.786--------1.2
哥倫比亞--------69--------0.785--------2.6
泰國------------73--------0.778--------1.9
委內瑞拉--------75--------0.772--------2.7
沙特阿拉伯------77--------0.772--------4.1
烏克蘭----------78--------0.766--------1.1
秘魯------------79--------0.762--------2.9
哈薩克斯坦------80--------0.761--------2.0
厄瓜多爾--------82--------0.759--------2.8
菲律賓----------84--------0.758--------3.2
中國------------85--------0.755--------1.7(1.3)
巴拉圭----------88--------0.755--------3.9
突尼斯----------89--------0.753--------2.0
約旦------------90--------0.753--------3.5
斯裏蘭卡--------93--------0.751--------2.0
土耳其----------94--------0.750--------2.5
多米尼加--------95--------0.740--------2.7
伊朗------------99--------0.736--------2.1
阿塞拜疆-------101--------0.729--------1.9
阿爾及利亞-----103--------0.722--------2.5
薩爾瓦多-------104--------0.722--------2.9
敘利亞---------106--------0.721--------3.5
越南-----------108--------0.704--------2.3
吉爾吉斯斯坦---109--------0.702--------2.7
印度尼西亞-----110--------0.697--------2.4
烏茲別克斯坦---111--------0.694--------2.7
尼加拉瓜-------112--------0.690--------3.3
玻利維亞-------113--------0.687--------4.0
洪都拉斯-------116--------0.667--------3.7
危地馬拉-------117--------0.663--------4.6
埃及-----------119--------0.659--------3.3
南非-----------120--------0.658--------2.8
塔吉克斯坦-----122--------0.652--------3.8
摩洛哥---------124--------0.631--------2.8
印度-----------127--------0.602--------3.1
緬甸-----------129--------0.578--------2.5
柬埔寨---------130--------0.571--------4.1
老撾-----------133--------0.545--------4.8
巴基斯坦-------135--------0.527--------4.3
尼泊爾---------136--------0.526--------3.7
巴布亞新幾內亞-137--------0.523--------4.1
加納-----------138--------0.520--------4.4
孟加拉國-------139--------0.520--------3.2
蘇丹-----------141--------0.512--------4.4
多哥-----------143--------0.512--------5.4
烏幹達---------144--------0.508--------7.1
津巴布韋-------145--------0.505--------3.6
馬達加斯加-----146--------0.499--------5.4
喀麥隆---------148--------0.497--------4.6
也門-----------151--------0.489--------6.2
海地-----------153--------0.475--------4.0
肯尼亞---------154--------0.474--------5.0
幾內亞---------156--------0.466--------5.9
塞內加爾-------157--------0.458--------5.0
尼日利亞-------158--------0.453--------5.8
盧旺達---------159--------0.450--------5.7
安哥拉---------160--------0.440--------6.8
貝寧-----------162--------0.431--------5.9
科特迪瓦-------163--------0.420--------5.1
坦桑尼亞-------164--------0.418--------5.0
馬拉維---------165--------0.404--------6.1
讚比亞---------166--------0.394--------5.7
剛果-----------167--------0.385--------6.7
莫桑比克-------168--------0.379--------5.5
布隆迪---------169--------0.378--------6.8
埃塞俄比亞-----170--------0.367--------5.9
乍得-----------173--------0.341--------6.7
馬裏-----------174--------0.333--------6.9
布基納法索-----175--------0.317--------6.7
尼日爾---------177--------0.281--------7.9
--------------------------------------------
    
圖片:http://www.blogchina.com/new/upimage/2005112515244422088.jpg
    
幾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中,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韓國、香港、台灣、泰國、越南等)的生育率比其他國家低(在一個國家內部,華人生育率比其他民族低);曾經是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但原蘇聯國家中的穆斯林國家除外)的生育率比其他國家低;穆斯林國家的生育率比其他國家高。
    
縱向來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隨著HDI的提高,進入中等水平人類發展國家行列後,都經曆過從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轉化。如日本,HDI在1870年為0.16,在1913年的時候為0.381,當時婦女平均都是生育6個左右孩子,即使在1940年代,HDI為0.5左右的時候也還平均生育5個左右孩子,但是隨著戰後經濟的快速發展,HDI在1950年突破0.607(相當於中國1980年代中期水平),生育率急劇下滑,整個1950年代平均隻有2.5左右,現在HDI為0.943,生育率下降到不到1.3了。同樣,韓國在1950、1960年代平均每個婦女生育6個左右孩子,但隨著經濟的起步,HDI在1975年達到0.707,1985年達到0.78,生育率在1970年代急劇下滑,到1985年隻有1.67,現在竟然不到1.2。泰國在1960年代總和生育率還在6.0左右,197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生育率急劇下降,HDI增加到1985年的0.678(相當於中國1990年代初期水平), 1995年的0.749(相當於中國2002年的水平);生育率下降到1985年的2.3,1995年的1.95。印度在1970年之前與中國一樣平均每個婦女生育6個左右孩子,經濟發展比中國緩慢,但生育率也在1970年代開始緩慢下滑,現在印度的HDI相當於中國1980年代中期水平,生育率隻有2.78了。

人類發展指數的國際比較(1870~2003)
--------------------------------------------------------------------------
國家--1870----1913--195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3
中國----------------0.159--0.525--0.558--0.594--0.627--0.683--0.728--0.755
印度----------------0.160--0.412--0.438--0.476--0.513--0.546--0.577--0.602
日本--0.160--0.381--0.690--0.857--0.882--0.895--0.911--0.925--0.936--0.943
美國--0.467--0.733--0.866--0.867--0.887--0.901--0.916--0.929--0.938--0.944
俄羅斯----------------------------0.809---0.827--0.817--0.770--0.781--0.795
--------------------------------------------------------------------------
    
1970年之後,中國已經步入中等水平人類發展國家,即使不實行計劃生育,生育率也會急劇下降的。以下根據中國的HDI估算要是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的話,中國的生育率會在什麽水平。1975年和1980年中國HDI分別為0.525和0.558,整個1970年代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也隻能在4.5左右(這也是中國當時計劃生育非常順利的原因之一);中國1980年代的HDI相當於日本1950年代水平、泰國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的水平、印度現在的水平,那麽整個1980年代的平均總和生育率應該在2.75左右;而1990年、2003年中國HDI分別為0.627和0.755,參照韓國和泰國的下降趨勢,中國在1990年到2005年這15年平均總和生育率能達到2.1就不錯了。
    
另外,中國可以直接利用發達國家和自己所積累起來的知識和手段降低生育率,比如中國、印度發展比日本、韓國、泰國晚,但避孕手段比當年這些國家要齊全,電視等普及率等要比當年這些國家高,不孕症發病率要比當年這些國家高。印度要是光依照HDI來估算的話,現在應該還在3.0以上的生育率,但2005年估算隻有2.78了。因此中國1990年代以後平均生育率可能還難以達到2.1。
    
有人可能會說,在實行計劃生育情況下中國1980年代平均總和生育率還有2.4左右,你怎麽說沒有計劃生育隻有2.75的生育率?我在《1990年代後為什麽農民不願意生孩子了?》一文已經分析了1980年代超生的原因:
1)、社會發展水平決定了1980年代的比較高的生育意願(應該在3.0以上,扣去不育不孕、單身等情況,沒有計劃生育情況下實際生育率能達到2.75)。
2)、中國1980年代修改婚姻法降低結婚年齡。
3)、獨生子女政策本身過於苛刻,違背了人性。
4)、1980年代的農村經濟體製改革,恢複了傳統的農村生產單幹模式,集體經濟幾乎完全沒有,對生產力的需求,對養老的擔心使得農民不得不超生。
5)、相對來說,1980年代是中國曆史上比較和諧的一段時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不大。當時教育、醫療產業化還不高,農民還有養育兩三個孩子的能力。農民在繳納超生罰款後還能維持基本生活。
6)、傳統生育文化沒有破壞徹底。在中國傳統生育文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子窮不久、無子富不長”、“傳香火”(其實這些傳統生育文化與“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是高度一致的;可持續發展不就是國家、民族意義上的“傳香火”嗎?家庭的“香火”傳不下去,難道國家的“香火”傳得下去?)等在農村還大有市場。
    
現在多種資料顯示目前人們平均隻願意生育1.8個孩子(國家計生委主任張維慶也承認這一點),既使不生育人口(不孕、單身、丁克)隻有15%的話(其實光不育不孕人口就占12.5%),無計劃生育下生育率也隻能達到1.53;由於超生,現實生育率1.3左右。可見在政策限製下,隻能將生育率壓下0.2-0.3左右。也說明計劃生育最大的副作用是對生育文化的破壞(降低生育意願)。這樣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麽沒有計劃生育情況下生育率為2.75,而有計劃生育情況下生育率仍然為2.4左右。
    
有人可能會說,正是因為實行計劃生育降低人口才提高HDI的,你是用有計劃生育情況下的HDI來估算生育率的,這樣不準。我在《中國人口問題的由來》一文(http://www4.bbsland.com/articleReader.php?idx=144819)已經分析過,中國的計劃生育並沒有為提高HDI做出貢獻。
    
下文預測沒有計劃生育情況下的中國人口情況采納的生育率數據:
1972-1979年:4.5
1980-1990年:2.75
1990-2005年:2.1
    
五、1971年開始的計劃生育共減少2.3億人口
    
根據我上麵推算,沒有計劃生育的話,1972年以後到1979年隻能維持在4.5左右的生育率,這樣的話,比實際增加六千萬(這六千萬現在都結婚生子,下麵對1980年以後的推測都包括他們的子女),換句話說,1970年代的計劃生育少生六千萬。然後1980年到1989年以2.75的生育率推算,1990年到20056年以2.1的生育率推算,性別比105:100推算。那麽從1972年到2005年應該出生8.67億,比實際出生的6.38億多出2.3億人口。就是說從1972年開始的計劃生育到目前為止共減少2.3億人口。2005年1約6日中國人口達到13億(占世界人口的20%),扣除2000年人口普查另外修正進去的2420萬人口的話,實際上隻有12.758億,加上20005年增加的大約700萬人口,那麽沒有計劃生育情況下,2005年底人口總數應為15.1億(占世界人口的22.5%)。
    
六、沒有計劃生育的話,中國現在人口會達到16億、18億、20億嗎?
    
在很多人的腦海裏,要是沒有1980年代的計劃生育,現在中國人口會有16億、18億甚至20億,中國因為人口過多而崩潰了。真的如此嗎?
    
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延長到1980年的68歲,總人口才從5.5億增加到10億(1949年到1970年平均每個婦女生育6個左右孩子,1970年代平均也生育3-4個)。而其後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已經非常緩慢,現在是72歲。可見人口增加並不容易。我上麵已經提到,即使從1971年就沒有實行計劃生育,中國人口到2005年底也不過增加到15.1億。
    
1977、1978、1979這三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2.84、2.72、2.75。1980年新華社公布了中國人口發展進程百年預報:“如果按中國當時的生育水平延續下去,2000年中國人口要過14億”。第五次人口普查客觀資料(不是調整後的數據)顯示2000年11月1日中國人口12.4億,我用2.75的生育率、用模擬1986年的育齡婦女結構來計算,比1980年到2000年實際出生人口多出1.599億(加上12.4億,剛好14億;要是2000年以後也保持2.75的生育率的話,到2005年初也不過15.0億),這說明我的預測是基本準確的,也說明新華社發布的預測是以2.75的生育率來預測的。2.75的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75個孩子,這段時間即使平均不生育人群(不育不孕、單身等)隻算10%的話(現在光不育不孕人群就占12.5%了),意味著有生育能力的婦女平均生育3.05, 要是其中三分之一(城市人口)平均隻願意生育2個的話(即使在1960年代全國平均生育6個孩子的時候,城市也不過生育兩三個),另外三分之二(農村人口)需要平均生育3.6個孩子(也就是說農村一半以上的家庭生育四個孩子)。由於經濟結構已經改變、電視和避孕措施已經普及,是不可能保持如此高的生育率的。換句話說,即使1980年代開始不實行計劃生育,到現在也不可能達到15億人口。
    
從1980年以來平均總和生育率需要保持在3.95,現在人口才能達到18億。而為了達到3.95的生育率,扣去10%不生育人口後,假定三分之一城市婦女平均生育三個(由於相當部分家庭隻願意生育一兩個,就需要另外相當部分家庭生育四、五個)的話,農村婦女平均需要生育5.08個孩子。
    
從1980年以來平均總和生育率需要保持在4.75,現在人口才能達到20億。而為了達到4.75的生育率,扣去10%不生育人口後,假定城市婦女平均生育三個的話,農村婦女平均需要生育6.4個孩子(即使在清朝時期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七、將中國人口降低到7億、5億、3億會怎麽樣?
    
在國家計生委製訂全國人口發展區域規劃中,有人提出我國人口要降到七億的“適度人口”的觀點,並把7億作為中國人口發展的最終目標和最佳方案。
    
1980年時中國總人口10億,其中1950年以前出生的有3億,就算一個小孩都不生,也要等2023年左右1950年以前出生的人基本去世才能降低到7億。這個時候最年輕的人也已經42歲了,有生育能力的婦女比例微乎其微,中華民族也即將滅絕。
    
2005年1月10日人民網“特別策劃:13億人口的分量(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3106966.html)”也重申:我國最合適的人口數量為7億左右。
    
最近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偉雄(國家計生委科研所前所長)認為我國最終人口規模保持在5億至8億為好。中國社科院人口所的李小平研究員(留美歸國人員)甚至認為中國人口應該以200年時間回落到3億左右。他們建議國家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必須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製人口數量的增加。我在下章節中將討論他們方案的後果。
    
“適度人口”這個概念是一位法國人口學家索維提出來的,現在他已經自己否定了這個觀點,想不到卻被中國的人口學家揀起來,並且還堅持二十多年。
    
人口學家將重點放在“耕地、糧食、淡水、能源”,這些固然非常重要,但正如孔子所說 “盡美矣,未能盡善”。那麽現在如何將人口降低到7億、5億、3億? 現在中國人口13億,其中1970年以後出生的7億,1978年以後出生的5億,1988年以後出生的3億。現在一個孩子都不生的話,今後平均壽命為76歲的話,中國人口也要到2046年、2054年、2064年才能分別降低到7億、5億、3億,但那個時候最年輕的婦女也已經有41歲、49歲、59歲了,基本都喪失生育能力了,然後在2085年左右中華民族基本滅絕。
    
而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最適人口不斷增加。近兩百年人口爆炸導致科技爆炸。人口增加,對現有的資源消耗隻是“加法”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卻是使目前的“非資源”變為新的資源,這種新資源的增加卻是“乘法”地增加的。科技是在近兩百年才加速發展的,難道科技水平已經到了極限?晚清中國人口四億,當時難以想象中國10人口怎麽樣;1980年10人口時候,生活水平比四億人口時候要高,但對未來卻又充滿恐懼,設想要將人口控製在11億;現在中國人口13億,生活水平又比1980年要高。既然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說明科技的進步、經濟的成長遠遠比人口增長快。就算1980年的時候最適人口確為7億,難道2023年、2046年、2054年、2064年時候中國最適人口還在7億?
    
1981年中國最適人口為7億時,政府無力降到7億;以目前1.3的生育率到2070年人口真的降到7億的時候,人口容量已遠超過生育能力,老年化程度早就超過了社會承受力,人均撫養比已經創曆史紀錄,生育願望已經非常低了,政府使盡一切鼓勵措施都難以提高生育率了。古代有庸醫治駝背,治好駝背的代價是讓駝背人死去。
    
八、1980年開始的獨生子女政策共減少1.3億人口
    
要是1980年就停止1970年代那種寬鬆計劃生育,1980年到1990年生育率以2.75來計算,1990年到2005年生育率以2.1來計算,這樣比實際上多增加1.3億人口。就是說1980年開始的獨生子女政策到2005年時候減少1.3億人口,這1.3億人口(0-25歲)中隻有1980年代初出生的大約三千多萬進入勞動市場的(對現在就業影響不大),但是養育這1.3億人口減少婦女工作時間,而這1.3億人口的消費又增加就業機會;並且過去二十多年時間是高就業壓力的時候,減少養育新生人口的時間並不能相應增加社會財富,而隻能增加就業壓力。因此,沒有1980年代的計劃生育, 總體來說還能緩解現在就業壓力,從物質上來說,現在養活13億和養活14.3億沒有太多差別。
    
這1.3億到2045年都是65歲以下的勞動人口,最年輕的也40歲,孩子也15歲左右。以平均每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計算,這1.3億人口的孩子總數應該也接近1.3億,但有三千萬孩子還未成年不算勞動人口,其他1.0億都是勞動人口。到2045年時65歲以上老人已達3.29億(現在隻有1億),這1.3億人口加上他們1.0億成年子女,等於多出2.3億勞動人口,大大緩解那時的老年化壓力。
    
你可能會說,他們也會老,人口會不斷增加。但事實上,要是一直保持在2.0的生育率(需要鼓勵生育才能達到),人口在增長一段時間後也會減少(見我下章分析)。
    
九、1980年以後不同生育方案的後果分析
    
我這裏比較以下幾種生育方案的後果:
1、2000年11億人口方案:2000年全國人口控製在11億以內(從1980年起生育率為1.306),今後仍然以1.306的生育率計算。注明:中國目前政策生育率是1.38,考慮到不生育人口(10%或15%),現實政策生育率隻有1.175或1.24。就是說要是沒有超生,嚴格依照政策的話,中國人口在2000年還達不到11億,就是說現行計劃生育政策從理論上講要比“2000年11億人口方案”要嚴格。
    
2、2000年12億人口方案:2000年全國人口控製在12億以內(從1980年起生育率為1.803),今後仍然以1.803的生育率計算。注明:1980年2月,《光明日報》發表的一項預測結果認為,把婦女總和生育率限製在1.7-1.8左右,到2000年人口總量控製在12億以內是可行的。可見我的預測方法基本準確的。
    
3、繼續現在計劃生育:2005年以前人口資料以現實為準,今後以目前的1.3的生育率計算。
    
4、現在停止計劃生育:2005年以前人口資料以現實為準,現在開始停止計劃生育,並通過鼓勵生育,使得今後每個婦女平均生育兩個孩子。
    
5、1980年就沒有計劃生育:1980年就停止1970年代那種寬鬆計劃生育,1980年到1990年生育率以2.75來計算,1990年到2005年生育率以2.1來計算,2005年以後以每個婦女平均生育2個孩子來計算(需要鼓勵生育才行)。
    
6、現在開始放開二胎:由於現在不育不孕人群已經上升到12.5%(並且繼續上升),考慮單身、丁克人群,以最保守的15%不生育人群計算,那麽平均生育率隻能在1.7。該方案下中國人口到2200年下降到4.9億人口(達到李偉雄教授所追求的5億人口)。
    
7、兩百年將人口下降到3億(李小平方案):需要保持1.567生育率才能到2200年將中國人口降低到3億。由於目前生育意願隻有1.8左右,停止計劃生育後,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平均隻能生育1.8個,扣除15%不生育人口,生育率隻能在1.53左右。可見現在停止計劃生育而不鼓勵生育的話,到2200年中國人口將降低到不到3億。
    
在預測之前,首先介紹一些背景知識。
    
預測所采納的資料:人口數據(包括人口總數、育齡婦女人數等)以2000年人口普查的客觀資料為準(不是後麵調整的數據)。對未知出生人口性別比以正常情況下的105:100來計算的。
    
對於今後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很多專家有個不同預測,比如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就預測到2050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可以達到85歲。我不認同這個觀點,理由如下:
1、在2005年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排名在1到47的國家的HDI平均為0.9, 平均預期壽命為77.5歲。中國目前的人類發展指數(HDI)為0.755,在2050年能否上升為0.9左右(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還大有疑問(目前大大小小國家隻有28個國家HDI達到0.9;人口上五百萬的國家和地區隻有21個)。
2、中國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延長到1980年的68歲,然後開始放緩速度,從1980年到2005年這25年隻延長4歲。
3、中國現在的發展模式是社會發展落後於經濟發展,由於慣性作用,這種模式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4、中國平均預期壽命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主要功勞還是1980年代之前的醫療體製),再延長的潛力比較小了。
5、現在中國目前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不僅粗放式破壞了環境、消耗了資源,尤其是嚴重地損耗勞動力,農民工連基本的勞保都沒有,工作時間過長,生病、受傷後得不到及時治療,勞動力不能得到及時的簡單再生產,留下慢性疾病,透支了壽命。
6、中國的乙肝等慢性病發病率太高,艾滋病等能否得到遏製還難說。
7、日本等國的壽命延長得益於合理的社保製度,這種社保製度還得益於國際分工(日本的在技術上占有優勢,日本的一個勞動力一天的產值能換取中國數十個工的產值,從某種意義講,是中國等國家在幫日本維持社保製度);而中國在老年化來臨之後卻還剛剛開始建立社保製度,而考慮到1980年開始的獨生子女政策所致的超低生育率,這一製度的建立注定是充滿坎坷。
8、聯合國發表的全球人口預測報告稱,到2300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100歲,平均每10年延長不到1歲。
    
雖然中國可以得益於國際社會的醫療成果,但由於上述原因,我對中國未來壽命的延長遠沒有牛文元教授那樣樂觀。我對今後人口預測是以每10年壽命延長1歲來計算的。
    
近兩百年來,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不斷下降:從19世紀初的40%,下降到20世紀初的25%, 再到現在的20%。 2005年2月24日,聯合國公布了最新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該報告指出,到2050年,全世界總人口數將超過90億(中國人口13.92億)。而且目前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到2030年就將超過排名第一的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2045年及以前的65歲以上老人都是1980年以前出生的,不受1980年代開始的獨生子女政策所影響,與當時采納何種生育政策方案沒有關係,但不同的方案卻通過影響新生人口數量而決定了今後老年化程度。以下采納計生委2003年的預測資料(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1420,http://www.cpirc.org.cn/tjsj/tjsj_cy_detail.asp?id=1421)。
    
----------------------------------
年份---60歲及以上老人(億)--65歲及以上老人(億)
2001----------- 1.33----------- 0.91
2002----------- 1.36----------- 0.94
2003----------- 1.38----------- 0.96
2004----------- 1.41----------- 0.98
2005----------- 1.45----------- 1.01
2006----------- 1.49----------- 1.03
2007----------- 1.53----------- 1.05
2008----------- 1.58----------- 1.07
2009----------- 1.65----------- 1.10
2010----------- 1.71----------- 1.13
2011----------- 1.78----------- 1.16
2012----------- 1.86----------- 1.20
2013----------- 1.95----------- 1.24
2014----------- 2.04----------- 1.30
2015----------- 2.13----------- 1.35
2016----------- 2.21----------- 1.41
2017----------- 2.29----------- 1.48
2018----------- 2.36----------- 1.56
2019----------- 2.40----------- 1.64
2020----------- 2.43----------- 1.72
2025----------- 2.96----------- 1.97
2030----------- 3.55----------- 2.42
2035----------- 3.97----------- 2.92
2040----------- 4.11----------- 3.24
2045----------- 4.25----------- 3.29
2050----------- 4.50----------- 3.36
----------------------------------
    
我們考察指標:
(一)、人口總數、2050年占世界人口比例。
    
圖片:1980年之後的不同生育方案下的人口總數預測
http://www.blogchina.com/new/upimage/20051254525134845.jpg
    
圖片:1980年後不同生育方案下勞動人口(18-64歲)數量
http://www.blogchina.com/new/upimage/20051254563825718.jpg
 
    
圖片:1980年後不同生育方案下到2050年時候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
http://www.blogchina.com/new/upimage/200512552038300.jpg
   
方案----------------2050年人口/占世界比例-2100年人口-2200年人口/占世界比例
2000年11億人口方案------7.7億/9.2%----------3.8億------0.88億/1.1%
2000年12億人口方案-----12.2億/13.8%--------10.1億------6.8億/8.5%
繼續現行計劃生育-------10.3億/11.9%---------4.7億------1.1億/1.4%
1980年就不實行計劃生育-16.9億/18.2%---------16.6億-----15.8億/19.8%
現在停止計劃生育-------13.8億/15.3%---------12.7億-----12.2億/15.3%
現在放開二胎-----------12.4億/14.0%----------8.7億------4.9億/6.1%
2200年3億人口方案------11.7億/13.3%----------7.2億------3.0億/3.8%  
    
可見即使1980年就停止計劃生育,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也會下降,但在世界人口穩定後,中國人口不會繼續下降。
    
(二)、2045年老年化程度
2001年老人(65歲及以上)占總人口的7.2%,一個老人(65歲及以上)對應9.3個勞動人口(18-64歲人口)。現在國家隻承擔城市人口中四千萬離退休職工的養老金,並且由全國人民納稅來支付(光是沒有2.5億農民工所創造財富政府財政就無法運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透露—目前我國養老金缺口相當於我國近一年的國民經濟總收入。這固然與我國養老金製度起步比較晚有關,但現在畢竟是人口紅利時期,今後怎麽辦?再不停止計劃生育是無法建立起養老金製度的!
    
以下是1980年以來各種計劃生育方案下到2045年時的老年化程度比較:
    
圖片:1980年後的不同生育方案下的1個65歲以上老人對應的勞動人口(18-64歲)數
http://www.blogchina.com/new/upimage/20051254541678186.jpg
    
圖片:1980年後不同生育方案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
http://www.blogchina.com/new/upimage/20051254591078305.jpg
 
2001年老人占總人口的7.2%,一個老人對應9.3個勞動人口。   
    
  2045年時的老年化程度比較:
方案---------------------老人占總人口比例----1個老人對應勞動人口數
2000年11億人口方案-------------37.8%-----------------1.52人
2000年12億人口方案-------------25.8%-----------------2.34人
繼續現行計劃生育---------------29.3%-----------------2.17人
1980年不實行計劃生育方案-------19.3%-----------------3.24人
現在停止計劃生育---------------23.1%-----------------2.6人
現在放開二胎-------------------25.3%-----------------2.35人
2200年3億人口方案--------------26.5%-----------------2.34人

十、結束語—用“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調整人口政策
    
人口增長有其內控機製,人口有其自身調控機製,就象母乳喂養一樣是最自然可靠的(雖然機製不很清楚)。對內在的規律要是沒有研究透切,應該加以尊重而不是人為改變。計劃生育是多出的“第三隻手”,至少1980年的計劃生育是沒有必要的。
    
有人說我是在戰場長滿鮮花的時候再來指評哪一槍打歪了(比如1980年預測到2020-2030年都不會出現老齡化,但中國1999年就開始老年化,明顯這一槍打歪了),放馬後炮。但要知道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人口問題本身是慢性問題,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計劃生育政策強行破壞人口自控機製,是將“人”為槍靶子的,一槍打歪就影響無數無辜性命,影響無數家庭的養老,影響中國可持續發展。
    
自然生育相當於母乳喂養,計劃生育相當於人工喂養。隻有在母乳短缺時候才考慮人工喂養,即便如此,也得非常小心的選擇何種代乳品。
    
1980年實行計劃生育時候才需要非常慎重,需要仔細地研究計劃生育的後果,但當時是非常草率的,選擇的是一種非常差的方案(連牛奶、羊奶都沒有選擇,而是選擇了米粉),現在問題出來了(米粉喂養引起大頭娃娃),需要調整政策了。這個時候,於學軍、李建新等有良知的人口學家提出了二胎方案(用牛奶代替米粉);我提出了恢複母乳喂養;李小平、李偉雄等人仍然堅持米粉喂養,李小平現在反過來要我提出母乳喂養比米粉喂養的好處,豈不滑稽?
    
於學軍、李建新對計生委說,你就別賣米粉了,改賣牛奶粉,利潤雖然沒有以前賣米粉那麽高,但畢竟還有賺頭的。我主張恢複母乳喂養,計生委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要是說1980年實行計劃生育是因為認識水平問題的話,那麽現在還堅持計劃生育就不僅僅是水平問題了,而是道德問題了,是個人和部門利益問題了。
    
社會要可持續發展,人口本身必須持續發展。中華民族民族能夠繁衍下來,就是因為我們成功地建立了確保人口可持續發展的生育文化的社會製度。對於現在社會來說,要保證人口的可持續發展,婦女平均得生育2.1個孩子(人口學上的世代更替水平),考慮到單身人口的存在和顯著上升的不育人口比例,主流家庭應該生育3個孩子。然而我們現在卻失去了人口本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一方麵是因為計劃生育的限製,另一方麵是因為社會製度的原因使得主流家庭養不起三個孩子。即使我們民族還在原始社會時,這種情況都不曾出現過(出現過的民族都已經滅絕),但這種情況卻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出現了,說明我們的改革的任務還遠沒有完成。改革成功的標誌是“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這首先是人口本身有可持續發展能力(有生育能力的家庭平均養育三個孩子)。因此改革成功的金指標是:主流家庭能夠輕鬆地養育三個孩子。
    
令人鼓舞的是,200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主席指出:“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事情就全力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毫不遲疑地改”。要求按照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轉變發展觀念,調整發展思路,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 “十一五”規劃的編製,將從過去偏重於物質財富的增長,轉向更加重視人的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都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從對付SARS到這次醫療改革的重新評估,我對以胡錦濤主席為核心的領導集體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充滿信心。
    
相對於醫療、教育等問題來說,停止計劃生育並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是政治收益卻是巨大的(功近而德遠!)。衛生部、教育部是社會不可缺少的功能部門,即使現在出現問題,也隻能加以改進使之恢複功能,這個過程是需要小心謹慎,既要修複功能,又要防止進一步損傷功能;而對於正常社會來說,計生委根本不是功能部門,是個贅生物,外科手術切除就可,停止計劃生育隻涉及計生委係統這個小部門的利益,不存在後遺症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調整人口政策將是“以人為本”的重要標誌,人口政策的調整程度將反映“以人為本”的深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