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停止計劃生育刻不容緩-人口政策不如殺出一條血路

(2010-11-15 13:22:56) 下一個

1980年中共中央《關於控製我國人口增長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標誌著獨生子女政策全麵實行,同時也明確提出:“到30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可以緩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2010年距1980年已經三十年了。停止計劃生育“時”機已經成熟。現在停止計劃生育可以說已經達成全民共識(網絡民意已經是一麵倒支持停止計劃生育,越來越多的知識精英也呼籲停止計劃生育),可以說停止計劃生育大“勢”已定。政治家的職責是審“時”度“勢”,應該利用好三個天然台階(《公開信》30周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十二五規劃),順“勢”而行,宣布中國人口政策由人口控製向人口發展轉變,於2011年開始的十二五規劃果斷停止計劃生育。如果錯過了這些天然的台階,今後將很被動。


有人擔心,停止計劃生育後,如果對計生隊伍安置不當,將影響社會穩定。其實國家計生委縮編到隻有143個,不到國家發改委的1/7,是所有部委中最少的。全國計生隊伍也不到50萬人,數目並不龐大,不能因為這幾十萬人口的利益,而每年損失可世代相傳的數百萬人口。並且停止計劃生育,需要撤消計生委,根本不需要通過計生委係統來貫徹,完全可以無視他們的阻力。何況計生委係統很多人希望停止計劃生育的願望比其他人還要強烈。很多計生人員還是兼職,部分技術人員還可以分流到醫療衛生行業。計生政策是最不得民心的政策。老百姓為很多生活(孕檢、戶口)都受製於計生委而叫苦連天。一票否決製是壓在各級官員的頭上的一柄劍,耗費了很多本應放在本職工作的精力和時間。計生幹部缺乏社會動員能力,不足以威脅社會穩定。停止計劃生育雖然讓一些基層政府失去了征收社會撫養費的收益,但撤銷計生委有利於降低行政成本,有利於農村的鄉鎮合並。現在民意是要求撤銷計生委,計生委的聲譽太臭,到了需要給老百姓一個說法的時候了!


社會以人為本,人口比製度更重要,勞動力是國家的“精氣”、核心競爭力。人口結構決定了日本昔日的繁榮、中國現在的崛起和印度的即將崛起,也決定了日本和中國即將衰落。人口拐點其實也是社會危機的拐點。在人口危機拐點之前,什麽都不會發生;但是在拐點之後,什麽都可能發生。從人口學角度看待社會問題最為準確。比如蘇聯解體前,1989年Peter F.Drucker在其《The New Realities》一書中從勞動力結構角度預測了蘇聯即將解體。美國未來學家Peter Schwartz也認為人口決定了蘇聯的崩潰。日本在1990年代人口拐點之前,經濟繁榮,政治穩定,首相不但能夠任滿任期,還能連任;但是勞動力開始減少後,經濟“日”薄西山,社會問題叢生,政局不穩,首相頻繁更換。


中國人口危機比日本嚴重得多,中國的社會發展水平比日本落後四十多年,但總勞動力減少時間隻比日本晚十多年;並且中國不但是未富先老,還有光棍危機。尤其是中國計劃生育是強製性的。人口危機露出了冰山一角,現在還來得及將民意壓力轉變為調整政策的動力,在政府的主導下應對今後的人口危機。這是化“危”為“機”的最後機會,是以應付小危機的代價來緩解今後的大危機。今後幾年人口危機全麵爆發,而如果計劃生育這一禍根卻還沒有廢除,人口危機所激發的政治破壞力將是巨大的,政府將很難掌握主動權了。


曆史上對於不涉及人命的大政策,有些爭論數千年也難以平息;但凡是涉及到人命的事情,曆史都很快就會有結論。大躍進損失了人口,三年後就廢除,雖然有政治後遺症,但政府畢竟重新掌握了主動權。漢武帝聽信江充等人的“巫蠱”讒言(就像當年虛假的“人口爆炸”輿論),父子相殘(計劃生育也一樣),逼死太子,損失數萬人口。一年後,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漢武帝悔恨交加,果斷為太子平反。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是因為他與秦始皇死不認錯的態度不同,能反省自己,頒發“輪台罪己詔”,及時轉彎,其政權延續下去了,漢武帝本人也青史留芳。《左傳》曰: “禹、湯罪己, 其興也勃焉 ; 桀、紂罪人, 其亡也忽焉。”


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留下了很多政治後遺症,有人指望用平穩過渡來讓人民遺忘,其實是鴕鳥心態。人口危機不會像其他社會危機和經濟危機那樣會被時間衝淡,而是會不斷累積、甚至放大,人口政策是不可能平穩過渡的。拖,總不是辦法。四五十歲的人已經因為這項政策喪失了再生育的機會(既然政府今後無力承擔養老,無力給他們的兒子娶老婆,那麽也不能指望他們能夠遺忘錯誤政策所造成的損害),三十多歲的人也正在喪失再生育的機會(僅僅是為了政策連續性,而讓他們錯過了再生育的機會,他們今後知道了真相,會有什麽反應?),如果再拖延幾年,四五十歲的人的兒女又將成為計劃生育的受害者,社會怨怒將不斷積聚。


風起於青蘋之末,今後會“盛怒於土囊之口”,“蹶石伐木,梢殺林莽”的。民意是動態的,現在計劃生育的堅定支持者,今後可能成為計劃生育的最激烈反對者(因為他們是最大的受害者),今後4億老人老無所養,4000萬光棍找不到老婆,大量喪失子女的家庭對社會喪失信心,大量失業又有號召力的教師找不到工作,這些對社會的穩定的影響可想而知。而且還有兩億人口對不上數(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預測2033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實際上2033年人口早已負增長,可能連13億人都沒有),這些是能夠隱瞞的嗎?現在不提前主動泄洪,今後洪峰一旦來臨,將勢不可擋。現在停止計劃生育的阻力在於麵子問題;但是今後連裏子都沒有了,麵子還有什麽意義?


本來一胎化就已經是錯誤的,1980年也說隻能實行30年。30年後停止計劃生育所能出現的三千多萬堆積出生高峰,相當於1940年被圍困在敦刻爾克的40萬英法聯軍。這個堆積高峰是今後有效緩解人口危機的唯一希望。但是如果用二胎過渡方案,將這個高峰“過渡”掉了,這就與1980年的決策層和學者無關了。這次是單一年齡的三千多萬(全部是孩子),從社會持續發展角度看,相當於戰爭年代或者天災年代損失上億人口。誰承擔得起曆史責任?


在十五規劃、甚至十一五規劃,人口政策可能還有過渡餘地,因為當時育齡婦女人數還在增加,生育意願還不十分低。但是十一五規劃的時候中央沒有采納筆者的建議,而是聽信了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的建議。戰略組認為中國生育率有1.8,每年要增加1200多萬人口,2010年人口將達到13.7億,2033年將達到15億高峰,生育率反彈勢能很大,一旦鬆動人口政策將導致人口失控。事實表明,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的建議是錯誤的,而筆者當初的建議是正確的。如果當時采納筆者的觀點,調整人口政策要主動得多。但是現在已經沒有回旋的餘地了,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了,應該搶分奪秒地停止計劃生育。停止計劃生育的社會成本是不得不付出的(就像生孩子前的陣痛),但其政治收益卻是巨大的。


對於計生委和人口學界來說,政策連續性更符合他們的利益。但是對於國家來說,曆史連續性比政策連續性更為重要。第六次人口普查將再次證實人口學家們當年的建議是錯誤的,他們必須承擔某些責任。普查一結束,主動權就不在計生委和人口學家們的手上了,而是在中央政府手上了。果斷停止計劃生育可以將政治危機淡化為學術危機。如果還不停止計劃生育,人口危機將轉變為政治危機。


在秦末群雄相爭之際,霸王項羽的部將英布殺害反秦義軍的精神領袖“義帝”楚懷王,有人建議項羽懲罰英布以消民憤。霸王不但不懲罰英布,反而自己承擔殺害“義帝”的責任。劉邦借此做足了文章,為“義帝”發喪,聯合諸侯討伐“不義”的項羽。形勢急轉逆下,英布也投靠劉邦,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如果現在不停止計劃生育,不撤銷計生委,今後政府承擔得起人口政策失誤這個重大曆史責任?不可沽名學霸王!


唐玄宗天寶年間,楊國忠誤國,安祿山起兵範陽,大唐王朝進入快速衰落通道;而釀成滔天巨禍的楊國忠,卻未獲懲戒,逃亡途中,終於激起兵變,六軍不發,處死了楊國忠,向玄宗逼宮。假如漁陽鼙鼓一起,玄宗即仿漢景帝誅晁錯故事,誅一人而謝天下,既斷了敵方的口實,又平了己方眾怒,玄宗又何至於眼見蛾眉馬前死,貴為天子,卻隻能向隅而泣?


中國人口政策的方向是鼓勵生育,長痛不如短痛,停止計劃生育的思想三峽總是要走過去的。與其半遮半掩地用各種方案過渡(生育意願也很難提升,今後將是回天乏力)而延誤時機,不如大大方方地停止計劃生育(可以逆轉生育文化,還能有回天挽日之效)。與其被民意像擠牙膏一樣推著走,不如超越民意、引導民意,一次性掌握主動權,由“救火員”(人口危機一旦全麵爆發,就將成燎原之勢,“救火員”是無能為力的)轉變為“防火員”。


停止計劃生育有一些問題,不停止計劃生育問題更大。直情徑行,視毀譽如風而不恤;跋前疐後,方進退惟穀以堪驚。人口政策現在是進退維穀,但卻又是不進則退,不如拿出漢武帝平反“巫蠱事件”的勇氣來停止計劃生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