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的學校不強調分數的曆史和現實原因

(2009-05-27 08:15:45) 下一個

又找到一個老帖子,轉過來。



美國的學校不強調分數的曆史和現實原因

雖然說是美國的學校不強調分數,也還是要搞什麽“天才班”的。我的孩子的學校開始用A、B、C、D區分班別。後來學校認為這太刺激一些學生自信心,就改為用紅、黃、蘭、綠區分。孩子們的心裏其實是清楚的。但是我相信一些特別最最聰明和有最最知識的家長們的心裏可高興啦。

強調分數也好,不強調分數也罷。你用一個就是一個。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這兩個選擇中,那個照顧那些人的感情是顯而易見的。為什麽一定要向中等或向下等看齊來製定我們的教育政策呢?

事實是中等和向下等學生是多數,成人也是一樣。民主嘛,不管你多傻也是一票,跟大家一樣。所以嘛,民主的結果最好也就隻能是向中等看齊。

資本主義不是競爭力強嗎?一切都以能力為標準嗎?不是也看學位看文憑嗎?誰不行就撤,就解雇。

當然啦,中國的學校強調分數也是有它的曆史原因的。這也許是和“科舉”有直接關係,為皇帝選拔人才嘛,中國社會對此是十分重視的。窮文富武嘛,讀書中舉對個人是進身之道。

西方基本上沒有科舉,國王和企業選拔人才大多是通過親戚朋友的。這就是為什麽美國至今大學裏的Fraternity係統(兄弟會或互助會)至今還有一定影響的原因。

美國公立大學裏的Fraternity係統的勢力要比私立大學小一些,但是也不出左右。大家隻要看看每年有多少大學生為了加入某個Fraternity係統而受盡侮辱,有的還受傷甚至死亡的事實就可以想象美國大學裏的Fraternity係統對它的會員以後的前途會有什麽程度的影響。

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開設有大規模的公立學校。自然的,公立學校的教育方法是模仿私立學校的。

私立學校的錢來自學生的學費,有時學校缺錢還要問家長要。有的家長特別有錢就會幫學校一些大忙,比如說為學校蓋房子(那房子就會以他的名字命名)。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去私立學校。有一次學校要重新裝修體育館,準備向全校家長分攤。結果有個有錢的家長一個人給出了。那一段時間,他的孩子出盡了風頭。由於那體育館原來就有,學校隻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體育館裏的一間房間。

你可能會說我寫了這麽多跟學校強調不強調分數沒關係。你得耐心一點兒,看我慢慢第給你道來。

為什麽你看不出來我寫了這麽多跟學校強調不強調分數有關係呢?這是因為你沒有市場經濟的意識。

我寫了那麽多隻是想告訴你在私立學校裏誰是爺和它主要是為誰服務的,因為那裏不是象中國的一般學校一樣把學習成績看的那麽重。

一個基本不用做實地調查研究就可以想象的出來的事實是在經濟上對私立學校貢獻比較大或有可能會貢獻比較大的家長的孩子們往往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的名列前茅。因為人家的孩子們基本上不用和一般人的孩子們一樣到處寄簡曆找工作的,所以學習成績對他們來說也確實不是象對一般人的孩子們那麽重要。

既然學習成績對在經濟上對私立學校貢獻比較大或有可能會貢獻比較大的家長的孩子們來說也確實不是象對一般人的孩子們那麽重要和事實上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往往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的名列前茅,再加上他們是不用和一般人的孩子們一樣到處寄簡曆找工作的。那麽,究竟什麽對這些孩子們重要呢?你要是想到了“自信心”就說明我還沒白寫,當然也說明了你不是沒有頭腦。

這些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們需要的就是這種不是以學習成績為基礎的“自信心”。

任何一個東西都是有基礎的,它的基礎可以是很堅實牢固的也可以是海市蜃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為一個孩子,如果要幫助他建立自信心應該怎麽辦呢?總得要看看他幹了什麽吧?可是一個孩子除了學習或體育就沒有太多別的活動了呀。不用孩子們的活動來衡量他們活動的質量還能用什麽呢?

一個普通人的孩子,也就是說他要到處寄簡曆找工作的是必須拿出真格兒的才能被選中的。

對在經濟上對私立學校貢獻比較大或有可能會貢獻比較大的家長的孩子們來說,也就是說對有錢人來說,這種不是以學習成績為基礎的“自信心”就太重要啦。

因為,

第一,人家已經有了需要建立自信心的雄厚的很堅實牢固的基礎:錢!

第二,人家不能讓你們這些以後要為人家的公司服務的孩子認為你比人家的孩子聰明。

一個普通人的孩子和家長,也就是說他要到處寄簡曆找工作的孩子和家長,如果也買了這套“自信心”的說法就上了人家的當啦。

因為,人和人在社會上的位置不同。

在上麵的人們的生活目的是不僅希望待在上麵還希望在下麵的人們不要上來。根據這個目的,在上麵的人們就製造了他們需要的各種生活和學習的理論。

而在下麵的人們呢?他們的生活目的應該是跟在上麵的人們的生活目相反。因此,在下麵的人們不應該看在現在在麵的人們如何生活和學習。

在下麵的人們應該看在現在在麵的人們當他們還在下麵的時候是如何生活和學習的,因為那才是有可能會幫助他們走到上麵的方法。

什麽時候都是一樣,隻有贏才識硬道理。不分高低、好壞和數以百計隻對在上麵的人們有利。

不是說資本主義不搞大鍋飯嗎?

不是說資本主義競爭激烈嗎?

不是說資本主義誰憑真本事嗎?

那為什麽不從學校就開始培養孩子們的競爭力呢?

幼兒院?你嫌太早!

那好。

小學?你嫌太早!

那好。

中學?你嫌太早!

那好。

大學?你嫌太早!

那好。

要找工作啦!

你嫌太早也沒有用啦!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