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夢

往昔的記憶,在文字中回蕩
個人資料
美麗的人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樣的女人

(2015-04-27 20:04:34) 下一個
《朗讀者》(The Reader) 是我喜歡的一部電影。不是所有的奧斯卡得獎影片都對我的胃口。而這一部,是。
 
某天晚上,一進門他就放電影。我照例先去廚房,弄飲品。音樂響起來,畫麵上簡潔的字幕,頃刻抓住人的眼睛。果汁還沒有打完,要求重放。坐下來,一動不動,專注看完。他說,這是 (《朗讀者》)。
 
原著有人翻譯為《生死朗讀》,作者是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他是法學博士,大學教授,推理小說作家。這部作品轟動世界,獲得多個獎項,史無前例地以德國小說登上《紐約時代》最暢銷書排行榜。我隻懷疑這故事裏有多少他自傳的成分。
 
2008年,英國導演史蒂文戴德利依據它拍成同名電影,同年12月在美國上映。第二年,2009年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女演員凱特溫斯萊特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故事有幾分奇特,講的是德國二戰之後一對不對稱的男女之間發生的一段奇異的戀情。之所以說不對稱,是因為男主人公隻有十五歲,是個青春萌動的少年。而女主人公,已經是36歲的成熟女人。
 
雖然,男女之間,因年齡差異而產生或阻礙產生某種異性之情,皆屬自然 。但幾乎相差一代人的年齡差距,卻因偶然生出影響男主人一生的情感,應屬罕見。
 
小男生邁克乘車去圖書館,雨中他生了病。在一個陌生街區的門洞裏,被匆匆下班回家的女主人公漢娜發現,並救助了他。這是情緣的起始。
 
病愈之後,邁克持一把花束去漢娜公寓道謝,情事萌芽。從電影簡潔的敘述中,可以看出整個事件的主導和推動,是漢娜。小男生道謝,是人之常情,也是禮儀之道。假若就此而止,沒有後續,也就沒有了整個的故事。
 
問題是漢娜這個人,她不是個通常意義上的正常女子。她顯著的特點是,不通人情。這在她36歲卻一人獨居上有所體現,在後麵一係列情節中也陸續體現。最初看到這個情節,作為觀者的我,很自然產生一連串疑問。她為什麽沒有家人?為什麽沒有朋友?為什麽不與任何人來往?
 
有影評說這是戰後德國的現實狀況,人們獨來獨往,對世界持疑,互不信任。但我不如此認為。漢娜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她的個性是注定的。即便沒有戰爭發生,她也不會變成一個開朗活絡,敞開心扉接受世界的人。要知道,社會曆史背景對人性是無法改變的。比如中國的文革,暴露了人性中的許多惡。但不是文革本身造成了那些惡,而是激發出了人性中的惡。沒有文革,那些惡也是存在的。反而可以說,恰是因為惡,才有了文革,才有了納粹。因果不能顛倒。
 
另有一篇評論把漢娜寫成整個電影裏唯一堅毅勇敢,勇於擔當的女人。相形而下,影片中的每一個角色,包括法官和邁克都或多或少對現實有逃避和怯懦的嫌疑。出於對人性弱點的揭示,後一點我沒有異議。但把漢娜拔高到亮點的程度,我認為是過度解讀了。漢娜的性格,思維方式異於常人。閉關自守,孤家寡人。這終將導致她的悲劇人生。如果用“性格即命運” 來解釋,尚可講得通。是她生來具有的偏執固執一根筋的個性,讓她擁有逃不掉的那樣的命運。
 
且看這段不合乎世俗倫理的戀情是怎樣進展的。邁克送去表達謝意的花束,本想即刻離開。而漢娜卻看似無意地說,她馬上要去上班,可以一起走。這個細節,表現出漢娜生活的孤獨。她的生活單調,乏味。現在有個年輕人出現,直覺上是可以信任的。不會攪亂她的固有的生活,又有隱隱的新鮮。——這讓我增加了又一個人生體會,就是再孤僻的人,都有與人交往的訴求。隻要碰到恰當的人。
 
問題就出在這兒。漢娜換衣服,邁克原本很自覺地規避一邊,但又忍不住好奇張望。這一望,望到漢娜豐滿修長的裸腿,望到女性幾乎盡頭的秘密,望到小男生心底深埋的天然窺欲。
 
他慌了。胸中小兔亂撞般奪路而逃。少年情欲的萌發,如若沒有機緣觸動,或許依然沉睡。但一旦點燃,就難以抑製了。邁克匆忙下樓,衝出黑暗的門洞。一來到大街上,馬上假裝若無其事,放慢了腳步。這一細節,鏡頭表現得十分得當。飾演邁克的大衛克勞斯表演得自然逼真,恰如其分。難怪他以此得到柏林電影節歐洲閃亮之星獎。
 
少年擁有了心事,就不再雲淡風輕。邁克的雙腿不由自主又來到漢娜公寓樓下。這青澀的懵懂的情感,像極了青春的初戀。我想,人在情竇初開的時候,愛戀的對象是不容選擇的。外人眼裏多麽不般配,不和諧,不對稱的人,陷入情網的一方執意迷戀,九頭牛都拉不回。這一點,在我個人的生活裏,目睹無數。男孩兒女孩兒,皆然。從生物本能的角度講,這樣的愛情,倒是符合愛情本身的特質。現代人的愛情,摻雜了太多的物欲世俗,早已背離了感情的本真。用直露的詞說,就是利用的成分占據了多數。
 
這次見到邁克,漢娜並不驚奇。她應該說也喜歡這個少年。但與他糾纏成男女情人,怕不是她自己的初衷。但事情就這樣不可遏製地發生了。怎麽能說是漢娜的預謀?難道她不是個孤獨的人?孤獨的人又怎麽會不渴望溫情?
 
漢娜指使小男生幫她鏟煤,邁克乖乖順從。眼看一臉黑灰的男孩兒那滑稽可笑的樣子,漢娜禁不住笑起來。“洗澡去,你不能這樣回家!”洗澡,脫光衣服,男孩兒的羞赧好奇,對未知禁區的向往;女人隱秘的情欲,肉體的渴望,順理成章,都有了契機。
 
男生躺在浴缸裏,雙手捂著私處。這還是一個未見過世麵的小男子呢。漢娜拿來毛巾,邁克從浴缸爬起來,背對著她,由她用毛巾幫自己包裹。卻不知後麵站的已是全然裸露的漢娜!女人柔軟的身體,讓小男生嚐到從未體驗過的驚悸,甜蜜快樂。初嚐禁果的滋味,欲罷不能。
 
在兩人微妙的關係中,是漢娜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她看穿了少年企圖,主動挑明了他。“你就是為此才回來,對嗎?”性愛無比美妙,莽撞的少年不懂風情,漢娜點點教導。“慢一點,慢一點……”邁克獻出初吻,像小雞啄米,漢娜輕聲告訴。
 
以後的肉體接觸,兩人臉上都現出了燦爛笑容。有一個地方,直通靈魂。電影畫麵拘謹克製,重點表現性愛後讀書的場麵。漢娜是個文盲,起初邁克並不意識。後來兩人結伴遠足,像一般的情人一樣共度郊野時光。漢娜推脫不肯點餐,其實是她看不懂文字。
 
在這段貌似不平的戀情中,少年邁克急不可耐想對世人宣告他與漢娜的關係。而漢娜卻不。那段短暫的夏日時光,邁克在漢娜心中究竟是什麽角色?占有什麽地位?或者換一個問法,漢娜究竟有沒有真心地對邁克付出過愛?
 
以我三遍觀摩的理解,是沒有。如果以“有多少需要就有多少愛”的原則衡量,那麽漢娜對邁克的感情僅僅停留在給自己寂靜的居住增添了些許活力。但當一件事情發生,他們之間懸殊又不協調的關係,就麵臨極大的挑戰。
 
小男生像所有被愛情俘虜的少年一樣,心裏眼裏時時刻刻都是漢娜。他貿然出現在漢娜值班的公共電車上,讓漢娜大發雷霆。未經世事的邁克極不理解,也非常委屈。這是甜蜜過後,一對戀人難以避免的第一次衝突。
 
衝突的調和劑還是性。漢娜雖然在年齡上年長邁克幾乎一輩,但她心智並不成熟。所以,她與少年發生戀情,一方麵顯示出她有肉體的需求,一方麵表現出她自身的幼稚矛盾。
 
當她氣呼呼小題大做的時候,邁克一看見她裸露的肉體,所有的委屈都被新的欲望取代。一番溫存過後,煙消雲散。如果說這次風波平安渡過,那麽漢娜的不辭而別卻讓邁克遭受了巨大的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漢娜工作兢兢業業,得到上司賞識,被提拔到辦公室任職。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她心中隱瞞著一個秘密——她不識字。這個對平常人來說求之不得的好機會,對漢娜卻是一個災難。她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勝任辦公室工作,她的能力和樂趣更願意讓她在公交車上做簡單重複的工作。但她不想暴露自己的弱項,既不向上司闡明,也不向邁克告別,她選擇了逃離。
 
逃離職位,對電車公司無足輕重,但對一個正在情網中掙紮的少年,卻是無情的拋棄。邁克望著空蕩蕩的公寓,痛苦地躺倒在地上,
 
漢娜再次出現在邁克視野,是邁克以法學院實習生身份在法庭見習。漢娜的身份是被起訴的納粹殺人罪犯。原來漢娜走後,為了生計應征了一份納粹集中營看守的工作。在那裏,她聽從命令,協助主管挑選被殺的猶太人,變成間接的殺人幫凶。頭腦簡單幾如白癡的漢娜,在這件事上更表現出她的無知,甚至弱智。她解釋參與殺人的理由竟然是忠於職守。在被法官要求指證的過程裏,漢娜成了六七個被告同夥中判罪最重的一個。就因為她明明看不懂文字,但怕久守的秘密公之於眾,竟然擔當下來所有的罪過。
 
假裝能看懂,喜歡書裏的世界,隻能聽人朗讀。這是這部電影一個關鍵的扣。法庭上不期然的邂逅,對邁克帶來的震驚,不亞於漢娜的突然消失。在那裏,他其實是唯一一個能夠說明事實,拯救漢娜免坐大牢的證人。但邁克幾經折磨,思慮重重,最終決定沉默。
 
有評論說,邁克在這一時刻,表現像懦夫,沒有挺身而出救漢娜,擔心的是那段不倫之戀為世人所知,從而影響個人前途。我隻能說,這簡直是純粹的中國式思維!
我看到的邁克,在那個時刻,所思所想的依然是漢娜。因為漢娜自己特別想保守那個絕世秘密,她特別在意不會念字這個事實。邁克必定思前想後,以他對漢娜的了解和認識,沒有做驚人的決定。不然,漢娜的自殺結局,就不是20年之後,或許宣判之刻,就是她絕決之時了。
 
這個事件中,漢娜是不知道邁克的存在的。邁克的雙重痛苦,失落的打擊,與隨著而來令人驚訝的突然現身,都讓這個早熟的少年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人生滋味。兩人重新建立關聯,是漢娜入獄之後。邁克已經是成年律師,個人生活也經曆了一些波折。他似乎已經不具備再愛別人的能力了,他對異性的興趣和愛都被漢娜帶走,以至於和法學院的女生有了女兒,卻無法保持住婚姻。影片開始時,那位裸身出現,驚鴻一瞥的女朋友,暗示著他現實的生活狀況,也隱喻著他與女性隨意卻不安全的關係。
 
他開始為獄中的漢娜朗讀。一盒盒的磁帶載著邁克深沉的聲音,載著書中多姿多彩的故事為漢娜帶去人生的意義。一晃20年,獄中的磁帶堆積成排,邁克錄製的書籍也積累成山。重要的是,漢娜在獄中竟然按照邁克的朗讀,漸漸學會了書寫。她寫了自己的名字,並開始給邁克寫信。我相信,漢娜的愛情,應該是此時才真正開始產生的。但邁克卻從未給她回信。
 
兩人的關係已然又必然產生微妙且意味深長的變化。邁克對漢娜的感情,早已從深深的眷戀,轉變為深深的同情。當漢娜服刑期滿,準備出獄之前,獄方聯絡唯一與漢娜有聯係的邁克,他們的監獄餐廳見了此生最後一麵。畫麵相當耐人尋味,導演的表現功力,漢娜的表演者凱特溫斯萊特精湛的演技,讓屏幕上的一切,都仿佛真人再現。它一次又一次催下我的眼淚……
 
漢娜白發蒼蒼,佝腰駝背,雙目渾濁,老態龍鍾。邁克成熟穩健,風度翩然。他坐下來,漢娜一如多年以前一樣,叫他“Kids”(孩子)。邁克拘謹地微笑,沒有去碰餐桌上漢娜伸過來的雙手。這個拒絕的微小動作,是否對漢娜的自殺產生影響?他們簡短交流,漢娜詢問了邁克的生活。結過婚?邁克回答她,有一個女兒。一周後,當邁克按照約定,拿著一束鮮花迎接漢娜出獄的時候,被告知,她已經自殺了。
 
也許這是漢娜最好的結局。這個影響了邁克一生的女人,躺在了教堂的墓地裏。整個影片以邁克的回憶貫穿,他個人的生涯,求學與父母的家庭,職業場景。與漢娜的交往隻有短短的十五歲的夏天,卻改變了他一生的生活。他與女人的關係,再也無法擺脫漢娜的烙印。這個秘密,困擾他,苦悶他,最後他選擇對女兒傾訴。
 
漢娜走了,邁克的後半生會怎樣呢?看了幾張關於影片的資料,中文網站的評論多側重於曆史環境對人物的影響,強調戰爭對人性的扭曲破壞。我仍然偏重於人性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邁克父親的冷漠,漢娜的偏執粗暴,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機器一樣的聽令運轉,不辨善惡,不是德國民眾固有的。我相信,人類世界,每一個族裔,每一個時代,都不乏漢娜這樣的女人。
 
最後,向扮演漢娜的凱特溫斯萊特,向扮演少年邁克的大衛克勞斯,向扮演成年邁克的拉爾夫費因斯致以崇高敬意!下一部我將評論的電影,是拉爾夫費因斯主演的《英國病人》(English Patie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