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網絡新聞學(18):小說

(2008-05-09 01:08:15) 下一個



網絡新聞學(18):小說


小說通過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描寫環境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是作者對社會生活進行藝術概括,通過敘述人的語言來描繪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開作品主題,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從而藝術的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麵起筆,也可以側麵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係。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曆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準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小說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為模特兒,綜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跡,如魯迅所說:“人物的模特兒,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拚湊起來的角色。”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麵目。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並有一定發展過程的,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段落,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還有序幕和尾聲。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決定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有時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時也可顛倒或交錯。 以上說的是傳統小說的一些特點。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乃古“懸”字,高也;“令”,美也,“幹”,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隻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一千字之內的小說稱為微型小說,一千字到一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一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隻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範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複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範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麵,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隻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現代的小說可謂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了。分為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科幻小說,玄幻小說,曆史小說,網絡小說,穿越小說,修真小說,耽美小說,同人小說等等。之所以有這麽多的分類與現代互聯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發展到今天,互聯網絡上出現了80後一代新的小說派,這些80後可謂後生可畏,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韓寒,郭敬明。他們的小說主要講述的有學生及大學畢業有的生活情況。大部分以憂傷為主題旋律。這些小說風靡整個年輕一代,現在仍然盛行。文學界對此褒貶不一,主要分為兩個流派。一部分認為80後太年輕,出太多的書對他們的發展不利,抵製這部分作家的誕生。另一部分認為反方是嫉妒80後出書賺錢,心裏不平衡。但究其無從考證。

網絡裏博客裏的小說(是否稱為小說?)不賺錢,也不賠錢,你文學大家褒貶也好,妒嫉也好,畢竟這些博客主人也玩味十幾年了,寫得有滋有味,讀者越讀越來勁。網絡年代,寫小說,讀小說,到底為了誰?為什麽?


(謝盛友  整理  編寫  於2008年4月28日,德國班貝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