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子彈擊碎玻璃,擊不碎巴黎人的足球、音樂、美食和生活 (zt)

(2015-11-16 13:57:20) 下一個

法國一直是一個浪漫、熱情的國度。他們酷愛咖啡,右岸慵懶和文藝的生活。11月13日的恐襲是法國的傷痛,可法國人依

法國一直是一個浪漫、熱情的國度。他們酷愛咖啡,右岸慵懶和文藝的生活。1月13日的恐襲是法國的傷痛,可法國人依舊沒有忘記自己骨子裏對生活的熱愛,這大概就是法蘭西民族的靈魂所在吧。

 

圈哥想帶大家去看一看,在這幾天中,法國人、甚至是所有的歐洲人,是如何一點一點抗擊恐襲事件給法國帶來的陰霾。

 

 

足球和馬賽曲,熱血的依舊熱血

 

 

我們都知道,13日晚法蘭西體育場迎來了法國隊與德國隊之間的友誼賽。然而上半場比賽進行到20分鍾左右時,體育場外傳來巨大的爆炸聲。當晚,體育場外一共發生了三期爆炸案。

 

 

爆炸發生後,比賽並沒有終止,而是繼續進行。當值主裁安德烈·達伊納說:“恢複平靜比尊重死者更重要”。法國隊最終以吉魯和吉尼亞克的進球以2:0取勝。爆炸就在咫尺之遙,法德雙方球員卻堅持踢完整場比賽,讓整個法蘭西體育場的球迷們暫時忘卻了慘案。

 


(比賽結束後,觀眾們湧入球場,球場已經成了他們暫時的避難所)

 

當確定體育場周圍情況穩定,警察引導數萬名滯留觀眾離開球場時,球迷們紛紛自發唱起法國國歌《馬賽曲》互相打氣,並在結束時爆發出猛烈的歡呼。

 

 

法國國歌《馬賽曲》誕生於法國大革命,法國人骨子裏的驕傲和熱血,都寫在這首歌裏。圈哥覺得,對於這個經曆過反複的革命洗禮的國家,“不畏懼、敢抗爭”才是法蘭西真正的民族魂。

 

也正是這樣的情懷,才讓巴黎人在恐襲當晚,選擇敞開自己家的大門,為遭遇危險的人提供避難之地。

 

(當天,法國社交網絡上最火爆的詞匯是#PorteOuverte,意為“開門”,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足球和馬賽曲,歐洲人對於體育的熱愛,法國人的熱血情懷,都在恐襲的當天遏製了“伊斯蘭國”繼續擴大恐襲影響的機會。而原定於本周二在倫敦舉行的法國與英國足球友誼賽也決定如期進行,不論是剛受過恐襲的法國人,還是受到恐怖分子威脅的英國人,都將繼續他們熱愛的足球。

 

體育和熱血,不會被擊倒。

 

 

鋼琴、玫瑰和漫畫,藝術的依舊藝術

 

 

大家對圈哥今天放在文章開頭的這首歌,應該都不會太陌生。這首歌是約翰·列儂獨唱生涯最佳銷售單曲,把聽眾帶入了一個沒有宗教派別、民族界限造成的戰火與隔閡的世界。

 

也許這就是為什麽,一位德國鋼琴師,將自家的鋼琴畫上和平符號,用自行車拉至巴塔克蘭劇院外,選擇演奏這首《Imagine》。在他周圍除了記者還有默哀的人群。鋼琴師以這樣特殊的方式悼念無辜遇難的亡靈。

 

 

英國《衛報》找到了那名在老劇院門前演奏《想象》的男子,德國鋼琴家Davide Martello。34歲的Martello常用“Klavierkunst”的名字進行演出,以在衝突地區彈奏鋼琴為人所知曉。自2011年4月至今,他的“自行車鋼琴”已陪他走過35個國家。

 


(鋼琴上的反戰標誌,在這時特別顯眼。圖片來源:鵝眼新聞)

 

Martello表示,此次來巴黎演奏,是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了恐怖分子在此犯下的暴行。

 

返回家中後,他在網上寫到:“我開了24小時的車。事發當晚,我在一個愛爾蘭酒吧中‘目睹’了悲劇的發生,當時酒吧的電視正在直播那場德法友誼球賽。當我看到那場瘋狂的襲擊,就聽從我心中的聲音:帶上鋼琴,到巴黎去。這已成為我生命中最受觸動的時刻之一。我需要調整自己並思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都發生了什麽。”

 

(Martello和他的“自行車鋼琴”離開的身影。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而在巴黎受到襲擊的酒吧玻璃牆上,那些本來觸目驚心的彈孔,都被插上了鮮花。

 

 

還有人在這些彈孔上加了表情,圈哥覺得,巴黎人民雖然心中仍有哀悼和沉痛,但已經沒有了過分驚恐。

 

(圖片來源:鵝眼新聞)

 

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漫畫家喬安·斯法(Joann Sfar)在社交媒體Instagram個人賬號上發布了一組漫畫作品,以自己的方式悼念在空襲中遇難的同胞,“長久以來,鍾情於死神的人一直試圖剝奪我們生命中的美好”,“但他從來不會成功”。

 

“最後,勝利總是屬於那些心中充滿愛的、積極生活的人們。”

 

巴黎作為文藝和浪漫之都,這裏的人們也用他們特有的方式——音樂、鮮花和漫畫來紀念、反抗和消除人們心中的傷痕。

 

浪漫和文藝的情懷,不會被擊倒。

 

 

咖啡和美食,生活的繼續生活

 

 

這幾天在推特上有幾個特別熱門的話題,由漫畫引起#ParisisaboutLife,提倡大家不要隻是為了巴黎祈禱,繼續生活才是巴黎的全部意義。

 

(讓我們探討一下愛,探討一下生活。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音樂、親吻、生活、活動和愉悅。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我們不去祈禱,我們娛樂、聚會,並為這些權力而奮鬥。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正如漫畫中說的,盡情享受生活,才是巴黎的意義。法國人民非常同意這個想法,所以才會有了這兩個非常有意思的法語話題。第一個是#JeSuisTerrasse(我在露天咖啡館)。大家把他們在露天咖啡館或是巴黎市飯店的照片傳到網上,仿佛是在回應恐怖主義的行徑,說明他們的生活和習慣都會繼續。#

 

(圖片來源:歐時網oushinet.com)

 

第二個是#touanbistrot(大家都來小酒館),號召大家不用害怕,繼續去自己平時最愛的小酒館和飯店吃飯。在這個話題下,網站lefooding.com還發起了一個活動,就是在本周二晚上,建議大家都出門,到家門口的小酒館裏吃個飯。

 

這個活動的得到了很多人的回應。

 

(好主意!明天晚上就走起~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要快樂地生活,生活的要義就是別躲躲藏藏,星期二是個好日子,圖片來源:推特截圖)

 

巴黎恐襲之後,人們變得更加勇敢,他們對咖啡和美食的熱愛會繼續,他們略帶慵懶的生活會繼續。

 

繼續生活才是巴黎的意義,不會被改變。

 

 

氣候峰會,思索的繼續思索

 

 

巴黎恐襲發生之後,很多人都在猜測,麵對嚴峻的安全形勢的,原定於11月30日舉行的巴黎氣候大會還會不會如期舉行。

 

就在恐襲的第二天,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就宣布,定於本月底召開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仍將如期舉行,相關安保措施將進一步加強。

 


11月14日,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在維也納接受記者采訪。

 

比尤斯說,法國已經收到了80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與會答複,其中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和加拿大等。他明確指出,歐洲領導人“也將出席”。

 


11月2日,法國總統奧朗德訪華,並邀請習近平出席11月底在巴黎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期間,中法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氣候外交一直是法國外交的重點,法國政府今年也一直在為這次氣候大會做出巨大的努力。不論是法國,還是準備參加此次大會的各國領導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恐怖分子: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更重要的問題要探索和解決,恐怖分子的言行都無法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

 

發展和進步,永遠無法被阻撓。

 

 

圈哥隨想

 

 

圈哥其實非常感慨,在跟蹤新聞的同時,除了恐怖分子的殘忍之外,更多地感受到了法國人,甚至是整個歐洲人的堅韌。恐襲沒有擊垮他們的心理,似乎也不能打破他們的生活節奏,甚至連當晚的一場體育賽事都沒法打斷。

 

在倫敦,不論恐怖分子如何威脅,深諳“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英國人也在繼續他們的生活。

 

 

周末的牛津街燈火輝煌,人們都在為聖誕節做準備。該繼續的都會繼續,保持我們的生活節奏,本身就是一種反恐,因為熱愛和平的人們不會因為這一次悲劇而被嚇倒。

 

最後以《查理周刊》這一組漫畫作為結尾吧。希望大家記住,繼續生活,才是全部的意義。

 

 

“法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在那裏,情人們可以自由親吻。”

“巴黎是我們的首都,我們沉浸在美酒、音樂和歡樂之中。”

“長久以來,那些鍾情於死神的人總是試圖剝奪我們生活中的美好。”

“但是他們從未成功。”

“最後,勝利總是屬於那些心中充滿愛的、積極生活的人們。”

“巴黎的座右銘多麽美妙:”

"風暴之海麵,戰艦不沉沒"

“全世界的朋友們,謝謝你們為巴黎祈禱(#prayforParis),但是我們的生活中不需要更多的宗教!音樂、親吻、生活、活動和歡愉才是我們的信仰!巴黎,代表著一種生活之道(#ParisisaboutLife)。”

“恐怖主義不是敵人。恐怖主義是一種操縱方式。如果總是重複‘我們進入戰爭’而沒有勇氣指明敵人,那隻能誤入歧途。我們的敵人是那些鍾情死神的人,他們一直存在在各種形式的外衣包裹之下。曆史善於遺忘,而巴黎則一直在這裏,並對他們說:‘滾犢子’。”

“今晚死去的人們本來隻是出門去以巴黎的方式生活,去喝酒,去唱歌,他們哪裏知道自己會淪為宣戰的受難者。”

“其實相對於把我們生死相隔,你們反倒是提醒著我們最為寶貴的:什麽是我們的生活之道。”

“鍾情死神的人們,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他也會憎恨你們。你們已經迷失,從人間直到天庭。”

“死神,我X你媽。”

 

(英倫圈綜編,編輯:聶聶,部分資料參考歐時網oushinet.com,每日郵報紙、BBC、CNN、騰訊視頻、推特、觀察者網、新華網、澎湃新聞等,圖片除標注外均來自於網絡。)

 

http://www.hngawj.net/UKZONE/400798326_1_61f7fd7d7cf8ea4c40bc85cc90c0a25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