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蘇聯-俄羅斯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Alfred Schnittke(1934-1998)

(2012-05-25 16:19:22) 下一個




阿爾弗雷德·加裏耶維奇·施尼特凱
俄語Альфре́д Га́рриевич Шни́тке,1934年10月24日-1998年8月3日),猶太血統的蘇聯-俄羅斯作曲家,音樂理論家。
施尼特凱的父親是從德國移民到俄羅斯的猶太人,母親是一名伏爾加德意誌人。少年時,他隨父移居到維也納,並在那裏接受最初的音樂教育。1948年他回到莫斯科,1953-1961年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期間結識了肖斯塔科維奇,畢業後留校執教並加入作曲家協會。在蘇聯施尼特凱遭到官方迫害,其第一交響曲等多部作品被禁演,隻能靠寫作電影配樂為生。1985年中風昏迷,之後曾多次停止心跳,被宣布臨床死亡,但都奇跡般地死而複生並繼續創作。[1]1988年訪問美國,1990年移居漢堡,並獲得德國公民身份。1998年逝世於漢堡。
施尼特凱的創作風格十分多樣。其大部分作品明顯受到肖斯塔科維奇的影響,同時也采用磁帶音樂序列音樂拚貼音樂等技法,某些作品也具有新古典主義神聖簡約主義風格。音樂常用尖銳極端的音響效果以表現現代人內心深處的精神衝突,許多作品感人至深。評論家認為:“他能在音樂中描寫當代人的道德與精神之間的掙紮,以如此的深度和廣度,真是難以置信。”

作品


交響曲

第零號交響曲 (1957)

第一交響曲 (1969-74)

第二交響曲 (1979)

第三交響曲 (1981)

第四交響曲 (1983)

第五交響曲[第四大協奏曲] (1988)

第六交響曲 (1992)

第七交響曲 (1993)

第八交響曲 (1994)

第九交響曲 (1996-97; 未完成)

 管弦樂

最弱 (1968)

記憶 (1977-78)

帕薩卡裏亞 (1979-80)

果戈理組曲 (1980)

儀式 (1984-85)

交響前奏曲 (1994)


 協奏曲

第一大協奏曲,雙小提琴,羽管鍵琴,預置鋼琴和弦樂 (1976-77)

第二大協奏曲,小提琴,大提琴和樂隊 (1981-82)

第三大協奏曲,雙小提琴,鋼琴和弦樂 (1985)

第四大協奏曲(第五交響曲),小提琴,雙簧管,羽管鍵琴和樂隊(1988)

第五大協奏曲,小提琴,鋼琴和樂隊 (1991)

第六大協奏曲,小提琴,鋼琴和弦樂 (1993)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1957, 修訂於 1963)

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1966)

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1978)

第四小提琴協奏曲 (1984)

鋼琴協奏曲 (1979)

雙鋼琴協奏曲 (1988)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1986)

第二大提琴協奏曲 (1990)

中提琴協奏曲 (1985)

雙簧管,豎琴和弦樂協奏曲 (1971)

室內樂

第一小提琴奏鳴曲 (1963)

第一弦樂四重奏 (1966)

第二小提琴奏鳴曲 (1968)

紀念斯特拉文斯基的卡農,弦樂四重奏 (1971)

古風格組曲,小提琴和羽管鍵琴 (1972)

紀念肖斯塔科維奇前奏曲,雙小提琴 (1975)

鋼琴五重奏 (1972-76)

第一大提琴奏鳴曲 (1978)

第二弦樂四重奏 (1981)

第三弦樂四重奏 (1983)

弦樂三重奏 1992)

第四弦樂四重奏(1989)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 (1994)

第三小提琴奏鳴曲 (1994)

器樂獨奏

第一鋼琴奏鳴曲 (1987)

第二鋼琴奏鳴曲 (1990)

第三鋼琴奏鳴曲 (1992)

合唱

安魂曲 (1974-75)

浮士德康塔塔 (1983)

三首讚美詩 (1983-84)

合唱協奏曲 (1984-85)


舞台音樂

培爾·金特,三幕芭蕾 (1988)

與白癡一起生活,兩幕歌劇 (1992)

浮士德博士的故事,三幕歌劇 (1991-1994)

傑蘇阿爾多,七場歌劇 (1993)

wik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