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25-1569):油畫 :Way to Calvary (1565作)
The Mill and the Cross 2011is a Polish-Swedish co-production
inspired by P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25-1569)
本片選在羅浮宮盛大首映。改編自藝評名著《磨坊與十字架》,這本專書詳盡探究了北文藝復興巨匠布魯哲爾的史詩巨作《基督受難之路》。身在文藝復興時代的荷蘭畫家布魯哲爾,在藝術史上的地位相當於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
就在他創造巨作的1564年,西班牙宗教法庭對荷比盧的新教改革進行血腥鎮壓。布魯哲爾透過觀察,將時下小人物遭受的苦痛搬進畫作,再轉化為聖經故事,鋪展在永恆的視野。
利用電影數位科技,將畫作與攝影精妙交融,呈現空前的「繪畫電影」,是絕佳的視覺藝術饗宴。而隱匿其中的繪畫與鏡頭語言,更值得現代人靜靜反思。
驚艷布魯哲爾 :h
ttp://blog.ilc.edu.tw/blog/blog/181/post/6047/264640[不是感想的感想] 朋友介紹這部電影, 自己還沒看,準備去看, 先學習了解一下, 最近看一個係列電視節目《Humanimal人的動物性》,把人的行為和動物的行為作比較, 看了以後覺得人間的那些打鬥啊,算計,炫耀和沮喪也沒有什麽特別令人驚奇的,幾乎都能在動物身上找到出處,而且還會覺得好笑,人的 傻和聰明都有可愛可恨之處, 回頭再聽音樂看畫又覺得:人還是很不錯的,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特別是那些天才, 人的精神世界智力遠遠高於動物,人不論成功與否(這可能也有動物出處),來這個世界曾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擁有過信仰,追求,擁有過美好的感情, 在群體裏不是惡民,是大大的良民,而且幫助過別人,那麽其人生應該是遠遠高於動物的 , 是值得的。
明天去看這部電影, 體會一下來自歐洲北方的精神世界和激情
[看電影歸來] 前日與朋友一道去看了這部電影, 沒想到那天是這部電影在UK的首映式,選在國家畫廊舉行,開影之前, 導演講了話, 很幽默, 矮胖胖的, 走在大街上不會想到這是一位有名的導演(又是那些亂七八糟的成見做怪了), 人不可貌相,特別是這麽有idea的人,他的奇思異想是不會刻在臉上的,但人的眼睛還是能說明點問題,
他說了很多,我就記住兩點, 他從小就喜歡這位畫家的畫; 另外為了拍這部片, 他和技術人員調動了24台計算機作畫麵處理,現代圖像處理高技術, 很以假亂真, 把當年西班牙血腥統治下的Flemish一個小村鎮的生活情景, 他們的苦難再現
非常美的畫麵, 以前對文藝複興的感覺總是很美好,而這部片前所未有的沉重,
1, 電影沒什麽明顯的故事情節,基本沒有對話, 電影看完了, 自己還是模糊的, 或許這也是編劇導演的意圖, 那麽遙遠的年代,僅僅從一幅畫我們能猜到的/畫家留給我們的謎本來就是模糊不清的,
2, but 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當年西班牙對歐洲北方Flemish的統治是很慘無人道的, 很巧的是早上還看了講動物世界的,猴子們對不遵守猴規的猴子是如何懲罰,甚至拳打腳踢劈頭蓋腦,輪到人了就不是這麽簡單的,那是慘無人道有餘,很血腥很原始。 不想進入細節描寫,知是很慶幸沒有帶孩子一起去看, 直覺告訴我這部片不適合她們, 朋友問怎麽孩子沒來,我說得還是讓她們的曆史老師教她們吧。
電影裏當年的flemish(現在的荷蘭人,比利時人)都沒怎麽抵抗,很逆來順受, 可最後他們還是把西班牙殖民者趕出去了, 一個民族總得需要些硬骨頭和不怕死的, 就像一個家庭也需要點敢於抗爭的成員。曆史上仁慈的統治者不多,殘暴居多,就是21世紀的今天,在地球的某一角落依然如同當年西班牙殖民者的血腥統治,同一個星球同一個時代,一些地區民選政選吵個不停,而另一地區人民在高壓下不由衷地沉默, 甚至因為寫一首詩說一句話而坐班房。
電影開始是一幅畫,結束時又是同一幅畫,當年的血腥和轟轟烈烈雷雨交加最後就濃縮在一幅畫裏,不答應也不小的一幅畫,在維也納的畫廊裏靜靜掛著, 這不由地一陣有些說不出的惆悵, 我們的時代也會同樣被濃縮在一個什麽裏, 世界就是一個流動的畫廊,每天我們也活在一幅畫裏, 而時光會毫不客氣地會打掃清潔這個流動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