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ZT: 怎樣練琴才算練到點子上了?

(2012-01-18 06:28:13) 下一個

作者:張奕明 (http://www.lifeweek.com.cn/2011/1018/32446.shtml) 

作者按,這裏的"練琴",我指的是統稱,不是泛指鋼琴而言。雖然我是從鋼琴的角度出發去討論問題的——我是鋼琴家,隻是道理都是一樣的。

 有一陣兒老在某處練琴。那地方是一個地下室,大大小小的琴房也有那麽十來處,清一色的M型破Steinway(斯坦威)。就是在那個地方我對練琴的概念有了一些變化。當然,嚴格的說,引起這些變化的推力來源於多方麵,那些琴房隻是重要的一方麵而已。

那是一個可怕的場所。你每天都能聽到同樣的曲子--甚至同樣的片段--在不斷地重複,以同樣的方式——絕望的方式。過了一段時間,也許速度更快了,更熟練了,但音樂上一定是更幹巴巴的了,俗話說就是練"油"了。

這種被迫聆聽的感覺是惡夢般的。我推測這些人--這些可憐的人--的背後動機,其實他們整天在做的隻不過就是通過不斷地重複建立起信心,或者說是自我安慰。這些人看來都有明顯的強迫症傾向,典型症狀就是反複確認。在那個琴房呆了一陣兒之後,我就不太去了。並且患上了後遺症,現在我一聽到肖邦第三奏鳴曲的第四樂章,貝多芬奏鳴曲Op.110的第二樂章,巴赫的某托卡塔,都會有一種自然驚悚的感覺。

忘記在哪部小說中有這樣的情節。一個荒島上的人無意中獲得一本書,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寫書。他們寫書的方式是,搞來很多小紙片,每個紙片上寫上不同的字,然後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期望它們落地後自然形成一本書。年複一年,他們就在幹這事兒。可以想象,結果當然是令人絕望的。隻是不可否認,這樣的寫書方式是最不用動腦子的,隻要動手就可以了。除了寫不成書之外,這樣的方式也並沒有什麽其他的缺點了。

同理,上麵提到的練琴方式其實也是最省力的,因為腦子幾乎可以不思想(很多時候是在想一些其他的什麽事情),手指動就可以了。但這種練習方式當然是沒有用的。因為簡單來說,琴不是這麽練出來的。

坦白說,我似乎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程度深淺而已。

若幹年前,曾經有人很精辟地點出了我的問題,一個新曲子上來,我能很快就彈出來,之後就拒絕任何改變。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是,在拿到一個新作品的時候,其實我的心裏有一個理想的目標,我很快地達到這個目標,然後就進入了上麵所說的反複確認,自我安慰模式,從此開始做無望的循環。

問題出在這裏,其實音樂是沒有理想的目標的,所謂的"目標"是一直在變動的。刻舟求劍是求不到的,船已經開走了,想要憑借以前所刻的記號去找,自然是行不通的。不僅沒有最終的目標,連階段性的目標都無法有。打個比方,在台階上走,我們還可以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因為台階是一個個平麵。但是如果在陡坡上走,那是不能停的,一停就滑下去了。對於我來說,這也是有過教訓的。比如,有時候會突然需要做一些練琴之外的事情,但是俗話說曲不離口,於是計劃每天粗粗溫習一下,腦子基本處於半開半閉的狀態,隻求保持原狀即可。但實際上幾天後就會發現,原狀是保持不住的,半開半閉的狀態倒是保持住了。

有效的練琴方式是始終處於發現和試驗的狀態下。哪怕前一晚的演出已經很成功,也不能有"今晚重來一遍"的想法,那就是刻舟求劍了,或者說是想在陡坡上歇一歇了。要想不滑下來,必須始終處於向上的狀態。不用說,這樣是很累的。腦子一直在轉,轉,轉!耳朵一直在聽,聽,聽!相對而言,最輕鬆的倒反而是手。聽說有位鋼琴家一天練了10小時後還有精力約朋友打牌,那他不是有超人的精力,就是練琴方式錯誤。不累而有效的練習方式,我至今還沒有發現。以我本人的身體狀況,幾年前連續練上4小時(中間不停)已經累得不行了。現在大概可以延長到5小時。不是身體上的累--肩膀一點不會痛,指甲也絕對不會裂開……而是腦子累。這時候就非得回家睡一覺不可了。否則接踵而至的就是令人絕望的半開半閉狀態。可悲的是,很多時候條件不允許我回家睡覺,所以隻能這麽半開半閉地練。下滑是止不住的,隻能下滑得慢一點而已。感歎!

以上說的是一些概念上的事情,接下來再說一些戰術和方法。



練琴要"精"。再大的作品,也要把握每個細節。在琴房裏揮汗如雨,轟轟響,像在2000人的大廳裏演奏似的--這樣的琴房鋼琴家是沒有效率可言的,因為,這樣激動地練琴勢必使你無法追求細節,而轟隆隆的效果至多給你一些自我安慰或者自我享受罷了――就好像一個沒有經驗的士兵,一開戰就把所有的子彈都打出去了,氣勢固然很足,但是結果卻很差,隻能給自己壯壯膽罷了,久經沙場的老兵就不會那麽幹,他們打的是準頭。真正有頭腦的鋼琴家絕不會這麽幹。真正有頭腦的練琴要像特種兵打仗:沒有多餘的動作,每個動作都效率極高,而且很合理;對子彈極為吝嗇,爭取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因為他們往往處於大量敵人的包圍中);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在做每個動作前都已經算好了之後可能出現的情況;不管出現什麽情況,始終冷靜。練琴應該始終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程序,而不是自我麻醉。

拚時間也是沒有前途的。你每天練6小時,一定有人練10小時,練10小時以上的也大有人在。這樣的自殘式練琴,除非突擊趕任務,否則根本沒有必要。比如那些頂尖大師的神來妙筆,就不是砸時間下去可以弄得出來的。當然,他們是天才。但是,天才的方法其實是最可以借鑒的。借鑒了他們的方法,並不說你也可以變成天才,而是說,通過借鑒,提高自己。

練琴練的是控製,所以最起反作用的就是放任--這是意念層麵上的問題。

遇到問題時,應該就先找突破口(也就是最正確的彈法),找不到就換個方向找,死盯住不放往往沒有必要。――但是該硬碰硬的時候,也要硬著頭皮上。

最後,再特別說五件事情。

其一、上台固然要有激情,但是練習的時候,卻要非常吝嗇你的感情。要知道人的感情是有限的,"話說三遍淡如水"。比方像舒曼這樣感情豐富的音樂,練習時很容易失控,連續使用感情的結果就是惡心反胃,從而造成審美疲勞,從此這個曲子你就很難再有回天之力了。控製是一切的根本,切記,是控製,而不是揮霍感情。還有,所謂的不帶感情並不是木頭人式的練習。照我的經驗,在我冷靜慢練的時候,出來的音樂絕不會像電腦做出來的那樣沒有感情。相反,感情不僅在那裏,而且還特別自然,特別本真。實際上我所去除的,隻是多餘的感情,不必要的感情罷了。

其二、放鬆問題。施納貝爾說,彈琴時隻要保證眼睛以上的部分高度集中,其他部分都應該是鬆弛的。這話說得真是精辟。想想我們一般人上陣打仗,一到要命的時候,一定全身不該緊的地方都緊了,做出的動作一定是僵硬的。但是特種兵就不會,他們雖然大腦高度運轉,身體卻做著很鬆弛的動作。這就是科學訓練的結果。彈琴時,比如肩膀緊,脖子緊,大腿緊……都是不上台麵的。這些問題的解決,就是要靠平時練琴養成的好習慣。

其三、耳朵問題。耳朵和手指是同等重要的。歸納起來看,我現在主要聽兩件事情,第一是節奏的精確,第二是單音的餘音。後者尤其重要。比如,音樂廳和琴房,餘音大不一樣。

其四、身體生鏽了怎麽辦?常見的情況是,今天練得極為出色,明天一下就變得懶懶的,根本不在狀態,那麽怎麽辦呢?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總之,千萬別指望一下子猛練一陣,找回狀態。這樣,隻能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身體生了鏽,要慢慢地恢複,用力過猛反而會折斷。狀態,本來就是要去尋找和調整的,看看那些運動員就知道了。於是下一條就變得尤為重要。

其五、留有餘地。練琴千萬不可練滿,即不能練趴下了為止。不然第二天,甚至後幾天的練琴質量就會大大下降。後果還不僅在於此,還會造成強大的精神壓力,從而在演出時發揮不穩定,狀態起伏大。照我看,人們給自己定的目標往往是過高的。因此,練到計劃中的八成效果,已經可以收手了,如果有演出任務逼上來,那麽練到九成也就行了。千萬別逼自己,什麽事都要留有餘地,這樣才有後勁。我這麽說,並不是刻意放任自己不去解決那留下的一成或者兩成,我的意思是,不要一口氣解決。我現在的遺憾就是,我發現這些道理的時間太晚了。我意識到我以前做了多少無用功。真可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