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法國《和諧詩歌Le Poeme Harmonique 》音樂會見聞感想

(2012-01-14 07:32:57) 下一個


    photo


      photo


      Quand je menai les chevaux boire

      Le Poeme Harmonique 和諧詩歌, 是一法國室內樂團, 更準確說是以演奏歐洲早期音樂特別是法國意大利 16,17 世紀時期的音樂為主的音樂歌舞詩歌劇團
      就第一次聽說 Vincent Dumestre 的名字是前年, 2010 年 BBCProms 夏季逍遙音樂會上看到了他的這張照片, 不用說, 一看就是法國人,法國特有的氣質, 一看介紹原來是一個演奏法國早期音樂的小劇團, 名字很吸引人:《 Le Poeme Harmonique 和諧的詩歌》。
      那天是一個 BBC Proms Lunch time Concert, 就一個小時,曲目相當豐富, 音樂會的主題也很吸引人《威尼斯:從街頭到宮廷 Venice – from the streets to the palaces 》, 一個小時要展現威尼斯的宮廷音樂氣氛和街頭熱鬧,怎樣的構思又如何表演呢?帶著好奇和疑問 2010 年九月6日 我走進倫敦 Cadogen 音樂廳

    一進大廳,舞台設計不複雜但很特別,台前幾排蠟燭正在熊熊地燃燒著,還有幾個古色古香立式蠟燭擺設,蠟燭在閃爍著,光線很暗,第一次看到舞台上有這麽多蠟燭,演出開始之前 BBC Radio3 的主持人 Catherine Bott 站在台上說:你們趁現在還有點燈光趕緊看看今天的節目介紹, 待會電燈全部熄滅,快速掃了一眼今天的節目, 都是很陌生的曲子,從沒聽過,除了知道 Claudio Monteverdi 的名字,著名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主要作曲家 對 Francesco Manelli 和 Benedetto Ferrari 的音樂都不了解, 據資料說這兩位音樂家的歌劇是威尼斯曆史上的第一部歌劇。 

    這一切讓我很驚喜,馬上預感接下來的節目一定會很精彩, 因為從擺設已感到劇團的設計之周密用心和細致,剛從21世紀車水馬龍的倫敦街頭轉身來到這樣的氣氛,時光唰唰倒流,進入400-500年前文藝複興的意大利威尼斯...

    音樂會開始,一位身穿一襲巴洛克時期的紅色長裙的女子非常緩步出場,演唱 Claudio Monteverdie 的歌曲, 把我們帶到慢節奏的巴洛克時期,威尼斯宮殿,歌聲吐詞悠揚,而後眾音樂家也緩步而上, 個個舉止優雅,歐洲的宮廷舉止禮節不就是起始於意大利嗎?

    接下來去,氣氛變化,可以感覺是民間演唱,街頭情景,非常熱烈輕鬆,有時還來點打鬥吵鬧,還加雜話劇,詩歌朗誦,讓人想起歐州中世紀的遊吟詩人, 遊走歐洲城市鄉間,作詩吟詩,民間歌手唱詩,好抒情溫馨儉樸民間娛樂的生活,不知道中國古代是怎麽樣, 就是現在 在邊遠的山區, 曾經也有這樣的民間藝人,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有的還是能出口成詩,出口成歌,也許現在電視電影的普及, 農村不需要這樣民間藝人給大家帶來娛樂 

    看著法國《和諧詩歌》藝術家的演出,馬上又喚醒我兒時看到的類似場景: 記得小時候自己大約6歲左右跟大人去鄉下走親戚,那是一個依山傍水秀麗的南方小山村, 鄉親們很熱情,他們默定的習俗是誰家有重要客人來,大家都要來聚會捧場,客人是女的就是點心喝茶, 客人是男的會比較隆重,肯定會請客喝酒;

    那次我是陪姑姑去,記得那也是一個晚上, 鄉裏同姑姑輩分的大媽大嫂老奶奶等長輩都約好來了,都穿得好體麵幹淨,各自帶著農家自製點心土特產, 手裏拿著電筒馬燈,都來喝茶點心茶,她們在一起很客氣拉家常,我在一邊玩跑來跑去(沒資格入座)一邊吃點心, 聽她們聊著笑著,可一會兒怎麽突然屋裏變得安靜起來了? 原來要唱歌了,一會兒 她們中的某位在小聲唱歌了:一群中國農村婦女,在農家老房子的堂屋中央(就是現在的客廳啦!), 她們坐在小板凳上,圍成一圈,輪個說唱,個個都唱,她們唱歌的時候 都有點害羞,很小聲,平日唱得不多,可調子都沒唱歪很入耳圓潤,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夜晚的話,都可以看到這些大媽老奶奶臉上害羞的紅暈, 可那時我很小,不懂她們在唱啥:兒時的歌?作是姑娘時愛唱的歌?也許她們在唱鄉間愛情歌曲,多美啊!這可是她們的保留節目,招待貴客時唱的。

    她們唱歌的味道也有點像意大利這種,很隨性的吟唱,無伴奏,有意思的是她們中有的都可能都是些不識字的老大媽,屋裏點著煤油燈,屋外漆黑安靜 煤油燈影照著那一張張樸實,有的刻滿年華的臉龐,煥著紅暈,眼裏閃爍著喜樂, 很可惜我不會畫畫,那時俺也沒有照相機,就是呆呆看熱鬧,可當時那個場景卻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每次聽到某些歌, 這幅溫馨的土換畫會從記憶深處跳出來,

    這下,音樂廳舞台上的藝術家們, 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唱啥,因為唱意大利語的,但一定是讚美的,讚美上帝,歌頌愛情的詩歌

    表演幾位音樂家們彈奏著古樂器:古大提琴(Viol),詩琴(lute)等一些很少見的古樂器, 大概另外四,五位就是唱歌表演, 很靈活多才多藝的《和諧詩歌》, 這在所有的早期音樂演奏室內樂團裏這是最特別的,雖然僅僅一個小時,已經讓人深深感受到早期音樂的魅力和那個年代歐洲宮廷,民間的音樂生活氣氛
       

    節目介紹:
     As a curtain-raiser to our 400th-anniversary performance of Monteverdi's Vespers of 1610 。 the vibrantly French ensemble Le Poème Harmonique conjures up the carnivalesque atmosphere of 17th-century Venice, where the streets and palaces provided a cultural melting pot for the popular and artistic styles of the day.

    Along with one of Monteverdi's most famous madrigals, the Lamento della ninfa, the programme includes rarely heard music by Francesco Manelli, the first composer to write operas for the paying public as opposed to the privileged court.

    Claudio Monteverdi
    Il ritorno d Ulisse in patria Dormo ancora o son desto? (3mins)
    Lamento della ninfa (6 mins)
    Francesco Manelli
    Bergamasca La barchetta passaggiera (7 mins)
    (First performance at the proms)
    Benedetto Ferrari
    Chi non sa come Amor (9 mins) (First performance at the proms)
    Son ruinato, appassionato (7 mins) (First performance at the proms)
    Anon. Villanella cha ll acqua vai (2mins)(First performance at the proms)
    Francesco Manelli
    Canzonetta Sguardo lusinghiero (4 mins)
    (first performance at the proms)
    Jacara (aria alla napolitana) (6 mins) (First performance at the proms)
    Chaconne Acceso mio core (7 mins) (First performance at the proms)

    那天的音樂會, 坐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中國人,他們從很外省趕來倫敦BBC逍遙音樂會,父母陪著孩子一起來聽,他們的兒子高中生 酷愛音樂。音樂會結束後,我跟他們說當晚Royal Albert Hall 有一場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出,他們很有興致又趕去Royal Albert Hall 排隊另一場音樂會, 好一家音樂愛好者啊!

    好說說:Le Poeme Harmonique 和諧詩歌樂隊



    Le Poeme Harmonique - Vincent Dumestre





    Le Poeme Harmonique







    在這兩個錄像裏《和諧詩歌 Le Poeme Harmonique 樂隊》的創立人 -  Vincent Dumestre 這樣介紹自己怎麽與古吉他lute結緣的:

    Vincent Dumestre 學音樂很晚,12歲開始學了點鋼琴,一點也不喜歡,6個月後就停了, 到青少年teenage時, 像同齡的男孩一樣也摸摸吉他學學,唱唱Beatles, 第一次拿吉他時還包反了, 不過他很喜歡吉他的聲音,喜歡摸弦撫琴 但也沒想著從事音樂, 直到中學畢業後,來到巴黎看看自己到底想要什麽,本來是想學藝術史的, 88年冬天快結束春天要來的時候, 他有一個強烈的感覺, 像一種《revelation》:想表達自己, 想找到一個合適的途徑表達自己, 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到底是學畫畫還是其他, 他決定想學音樂, 用音樂來表達自己。 他馬上回家跟父母說自己的想法,他說平常他自己是一個愛疑問懷疑自己的人, 可這次一點也沒有,倒是周圍得人很懷疑他的想法, 他的父母也很配合他, 幫他找好的老師, 閉門高強度準備了2-3個月, 如願考上巴黎高等師範的音樂係學吉他,巴黎高等師範 (L'ecole normale) 是巴黎很有名的大學,是名校中的名校,培育了很多法國名人, 如法國前總統密特朗。

    在校學習前2-3年,不是很特別喜歡古典音樂界沒完沒了的傳統比賽, 也覺得吉他的repetoire 多是些其他音樂改編過來的,覺得還室不是他最喜歡的, 偶然的機會他的老師中有彈巴洛克時代的樂器, 而且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收音機聽到了著名lutist(古吉他演奏家)在演奏早期音樂,這讓他很感興趣, 吉他學習畢業拿到畢業證書後, 他說他馬上剪掉指甲,從此與吉他再見,與lute結伴人生。

    他說他很高興能這樣, 他說自己就像一個小孩, 喜歡去發現寶藏, 演奏早期音樂給他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因為早期音樂的樂譜不少都很不全,要去尋找搜索,而且樂譜上沒有太多的注釋, 都得要自己去研究理解找到最好的音樂詮釋方法,這就是演奏早期音樂的魅力 

    演奏早期音樂不僅僅是表達早期音樂作者想要說的, 同時也有必要把作曲家當時作曲的背景情景也能再現一些, 到達一種詩意的和諧。


    草草我自己的理解是:和諧詩歌 Le Poeme Harmonique 樂隊就像法國的美食廚師一樣,首先去尋找好的獨特的原材料,然後用他們對藝術曆史人文的理解,他們精湛音樂演奏技巧,表演技藝,做一場音樂美食,還配上特別的服裝,氣氛場景,讓聽眾觀眾享受享用,一場原汁原味的音樂小型盛宴,而不是做好一鍋菜,放在聽眾觀眾麵前:好了,你們自己吃吧!(如果我們不餓呢?)

     Vincent Dumestre和他的《和諧詩歌樂隊Le Poeme Harmonique》 尋找的是已被我們這個時代陌生的音樂及其深度(depth),敏感(subtlety)和樸素的詩意,他們演奏的音樂帶來的不僅僅是音樂,更是超越音樂的:透過溫暖的音樂想像空間和氣氛,我聽到聞到觸及到歐洲遠久的詩意,浪漫和淡淡的憂傷, 同時也喚起我對兒時記憶中中國農村婦女夜間聚會那溫馨吟唱的深深眷念...

    啊多麽美的和諧詩歌 Le Poeme Harmonique !



呂利:抒情悲劇《卡德摩斯與赫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