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營救蒙古最後的野馬:Takhi

(2011-08-30 02:11:37) 下一個




Saving Mongolia's last wild horses


Przewalski's Horse or Takhi

為回歸大自然而抗爭

(轉載:聯合國保護護瀕危物種網 http://www.un.org/chinese/unworks/environment/animalplanet/endangeredspecies.html

作為尚未絕種的唯一的貨真價實的野馬,蒙古馬大多被圈養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和自然保護區內,這的確是一種令人哀傷的諷刺。

   蒙古被稱為“馬之王國”。蒙古兒童四五歲時就學會了騎馬,這個半遊牧民族的人口為二百五十萬,其中一半人口養馬。然而,蒙古馬其實是一種馴養馬。

  在西方,蒙古馬被稱為普氏野馬。這是以俄羅斯博物學家尼古拉?普爾熱瓦爾斯基 Przewalski 命名的,普氏於1879年首次發現了幾個蒙古野馬群。在蒙古,普氏野馬被稱為takhi。蒙古馬大小與矮種馬相當,膚色深黃,長得很結實,臀部短小,肚帶較深。冬天鬃毛厚實粗長,到了夏天,鬃毛變得稀疏光滑,馬鬃像斑馬一樣堅硬挺直。

  普氏野馬酷似生活在石器時代的歐洲人所畫的壁畫中的動物,這說明這種馬在史前時期廣泛生活在歐洲和亞洲的廣闊地區。上個世紀,普氏野馬的生境因家牛入侵其草場而受到威脅;到了20世紀60年代,位於蒙古南部的廣袤的戈壁灘上已不見普氏野馬的蹤跡。

  20世紀初期,有53匹普氏野馬被捕獲後帶到歐洲。動物園對它們的人工飼養獲得成功,使普氏野馬避免了絕種的危險。目前約有1,500匹馴養蒙古馬,其中一些生活在加拿大、中國、德國和荷蘭的大型自然保護區內,處於半野生狀態,準備等時機成熟放歸大自然。

  為了將普氏野馬引進其原始生境,1990年起草了一個全球普氏野馬管理計劃。該計劃的最終目的是將足夠數量的普氏野馬引進其位於蒙古和中國的安全的野生生境,爾後任其遵循“物競天擇”的法則自然進化。

  聯合國以及荷蘭、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正在幫助蒙古政府對其國內的生物保護區進行管理,以促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通過其設立的全球環境基金為這些合作項目提供資助。

  科學家們預測,為了維持目前生物多樣性水平,需要保護蒙古30%的國土麵積。目前,蒙古政府已經建立一個覆蓋該國12%疆域的生物保護區係統。

  為了采取全球性行動以保護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了全世界涉及麵最大的生物養護協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瀕危物種公約》)。該公約於1973年通過,兩年後正式成為一部國際法。

  迄今為止,已有150多個國家的政府批準了該公約。《瀕危物種公約》為35,000個動植物種提供程度不一的保護,其中主要取決於物種在野生狀態下的情況和國際貿易對物種可能產生的影響。公約禁止國際上從事瀕危物種的商業性交易,如瀕臨絕種的獵豹、老虎、大猩猩、龜類、猛禽等。此外,公約也同樣保護其它非瀕危物種,因為如不對國際動植物貿易進行嚴格管製,可能導致這些物種麵臨絕種的危險。

http://www.un.org/chinese/unworks/environment/animalplanet/horse.html

普氏野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6%B0%8F%E9%87%8E%E9%A9%AC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