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La Catedral Asunción,Asunción is the capital of Paraguay. Asunción, as all of Paraguay, is a very contrasting place. Some rank Asunción as the world's cheapest capital.)
巴拉圭吉他作曲家兼演奏家巴雷奧斯(Agustín Barrios Mangoré,Agustín Pío Barrios,1885.5.5-1944.8.7)的作品,這首樂曲的演奏在技巧和音樂處理上都有很高的難度要求,屬於古典吉他作品中的難曲,有人曾經列出了四大難曲:“大教堂,大霍塔,偉大的獨奏,大序曲”,大教堂便是其中之一。
樂曲共分三部分——鄉愁般的前奏/莊嚴的祈禱/...,很多演奏家或吉他愛好者也常有隻演奏第三部分的情況,樂曲的技巧難度來自於左手的跨度和右手的速度要求,雖然不同的速度都可以對樂曲有不同的詮釋,但是一種更快速清晰的演奏往往具有更強烈的震撼力。(http://guitardyg.com/html/j/tx/00000207.htm)
Ana vidovic interpreta "La Catedral" del compositor paraguayo Agustin Barrios:
-Preludio Saudade.
-Andante Religioso.
-Allegro Solemne.
此曲為吉他作曲家巴利奧斯(Agustin Pio Barrios,1885-1944)的代表作,巴利奧斯雖然為南美的音樂家,但他受到歐洲各個時期各個樂派的影響,使《大教堂》明顯具有巴洛克樂派風格;而巴利奧斯由於其《大教堂》成為了古典吉他曲的精品,而獲得[吉他魔鬼]的稱號。本曲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2/4拍,D大調,慢板;第二樂章:4/4拍,b小調,行板;第三樂章:6/8拍,b小調,快板,第三樂章有無窮動的體裁特點,對雙手速度要求極高,好多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時隻選奏二、三樂章。我聽到演奏最快的是日本演奏家山下和仁演奏的第三樂章,非常精彩~~~ 此曲第一部分描寫一些需要懺悔的人清晨去做禮拜在教堂中虔誠祈禱的情景,它以優美的描述勾勒出大教堂在夜色中的外形,仿佛由遠及近,在深藍色的天空背景下映現出大教堂的尖頂,靜謐的清晨,還有沒有離去的幾顆星還在尖頂眨著眼睛。 第二樂章緊接著展開,在莊嚴之中又透著不容置疑的權威力量讓人聯想那古老教堂內的高高的穹頂,帶有馬賽克彩畫的細長的窗,肅穆的神龕,似乎閃耀著聖潔的光。第二部分是樂曲的序奏,而第三部分的急速無窮動表達了善與惡痛苦地在人們心裏掙紮和搏鬥的矛盾情景。 第三樂章是最讓人陶醉部分,宗教的色彩減少了,似乎有一點華麗的感覺,但純潔與明淨依然不減。精彩之處讓人屏住了呼吸,似乎是對美的膜拜而不是對上帝的崇敬,著實讓人神魂顛倒~~每次結束給我帶來的,是回味良久和悵然若失。
1944年8月7日,奧古斯汀·巴利奧斯·曼哥雷逝世於薩爾瓦多的聖·薩爾瓦多。但是一直到50年後,他在吉他藝術上的成就才被世人所承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巴拉圭吉他藝術家的傳奇一生。 1885巴拉圭吉他演奏家阿古斯丁·巴裏奧斯(Agustin Pio Barrios,1885-1944)出生於聖胡安斯塔教區。巴裏奧斯是天才的吉他演奏家,被稱為“吉他的魔神”。
巴利奧斯的父親,多洛特奧,是當時阿根廷駐巴拉圭的副領事,很喜歡彈吉他。他的母親是一位教師,喜歡音樂以及其它很多藝術形式。所以,小奧古斯汀成長在一個音樂氣氛很濃鬱的家庭裏。據說,當一把吉他第一次放到小奧古斯汀的手裏的時候,他就立刻撥弄出了非凡的聲音。與此同時,巴利奧斯也會演奏巴拉圭豎琴,另外,他還有一項成就不容被忽視,那就是他高超的口哨技藝。
巴利奧斯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在音樂方麵展現了驚人的才華。他的啟蒙老師古斯塔沃·索薩·埃斯卡爾達(Gustavo Sosa Escalada)是一個對巴利奧斯一生影響很大的人物,他不僅教巴利奧斯演奏吉他,並且說服了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巴拉圭首都亞鬆森去正式學習音樂和吉他。1900年,巴利奧斯進入了亞鬆森的國立大學接受了三年的高等教育,並獲得了該校的獎學金。除了音樂,巴利奧斯還非常令人敬畏的在如書法、繪畫、詩歌、數學、哲學等等很多領域造詣甚深。在1906年左右,他舉行了首場公演。到了1910年,他已經確立了其藝術大師的地位,並開始巡回表演了。
”曼哥雷”的名字是後來才有的,它源自一個傳說中的瓜拉尼部落酋長的名字,這也暗示著巴利奧斯對自己的某種藝術定位。
到1910年時,巴裏奧斯已經確立了吉他演奏家的地位,他離開了巴拉圭前往阿根廷。並開始在拉丁美洲頻繁演出。此後三年間,他的足跡遍布南美洲大陸,先後在阿根廷、烏拉圭、巴西、委內瑞拉、哥斯達黎加和薩爾瓦多的主要城市舉辦了演奏會。他還曾出訪智利、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巴拿馬、哥倫比亞、古巴及海地。在1934年至1936年間,他還到歐洲的西班牙、德國和比利時巡回演出。1934年6月,薩羅莫尼、巴裏奧斯夫婦從墨西哥乘船到古巴的哈瓦那。在這裏,作為藝術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兩個月之後,他們開始了歐洲之旅。在歐洲演出受到的評價是:“巴拉圭的名手展示才能的特征是,他用令人驚奇的技巧演繹出美妙、完整的音樂意境和情緒。他是塞戈維亞甚至是上個世紀以前建成的美妙絕倫頂峰藝術的複活,他向我們重現了塞戈維亞式的美妙動聽的音樂。巴裏奧斯在皇家音樂學院的演出,再現了華麗的藝術樂章。”1939年巴裏奧斯在聖薩爾瓦多國立音樂學院擔任教授。
30年代中期,巴裏奧斯因心髒病,無法繼續這種辛苦的長途巡回演出,他在薩爾瓦多教書作曲,偶爾舉辦吉他演奏會,度過餘生,巴裏奧斯於1944年8月7日在貧困中逝世。
巴裏奧斯生命中的最後四年,是在薩爾瓦多度過,他一邊熱心的教學,一邊舉行演奏會,同時還作曲。他生前並沒有把他的作品係統出版,當問到他為了吉他專門作過幾首曲子時,巴裏奧斯說:約300首。現在流傳下來的手稿大約有100首,已經出版的隻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1885年5月5日 出生於聖胡安斯塔教區 1885年—1910年 進入同立專科學校學習 1906年 首次舉行吉他演奏會 1910年—1915年 到阿根廷、智利、烏拉圭等拉丁美洲國家演出 1916年—1931年 在巴西舉行演奏會並結識了維拉·羅勃斯 1931年—1933年 到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墨西哥等國演出 1934年—1935年 在墨西哥、古巴、土耳其、德國柏林、西班牙等地演出 1936年—1939年 在中南美洲各國演出 1939年—1944年 在聖薩爾瓦多國立音樂學院任教 1944年8月7日 因心髒病逝世,享年59歲。
巴裏奧斯的作品可以概括為以下5種風格,即: 1、表達巴赫式氣氛的巴洛克風格;2、具有莫紮特的古典風格;3、受到門德爾鬆、舒曼影響的浪漫派風格;4、溫.歐貝爾塔式的輕快、甜美,有時帶點傷感的風格;5、具有強烈民族感的國民樂派風格。 在巴裏奧斯的各種各樣的作品風格中,把民族的情感通過旋律、節奏與和聲等糅合了進去,這就是巴裏奧斯音樂的典型特征。有人認為,他對貝多芬音樂的改編受到了勃拉姆斯的影響,也有人說,鋼琴曲的韻律受到了拉威爾的影響,總之,對他改編曲的研究可以得出這樣得結論,他的表現方法始終是在民族歌曲的框架上再添加上各種不同的樣式,讓人感到這就是他的風格。這些風格的作品,不能單純模仿,應該懷著巴裏奧斯的感情演唱民族歌曲那樣地去演奏! 巴裏奧斯是20世紀前半葉偉大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可以毫不過分地說,他真是令人不可思議的天才。 在作曲上采用了多種和聲風格的作曲手法,例如:巴洛克風格(《大教堂》前奏曲部分)、古典派風格(《加伏特》)、浪漫派風格(《華爾茲》)、描寫式風格(《蜜蜂》)等。 從1916年巴裏奧斯就開始巡回演出,還是第一個在巴西開創吉他事業的人,並培養了很多學生。在此期間,開始構思創作他的第三部組曲。從1912年到1930年巴裏奧斯錄製了33張唱片。據說巴裏奧斯是第一個為西班牙吉他錄音的人。 巴裏奧斯給南美洲的吉他演奏家們帶來深刻的影響。他們由此而建立了“吉他的委內瑞拉流派”,其中包括:迪亞斯、拉羅、羅德裏戈、拉薩爾德和其它吉他演奏家。他們受到巴裏奧斯藝術的感染,並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34年6月,薩羅莫尼、巴裏奧斯夫婦從墨西哥乘船到古巴的哈瓦那。在這裏,作為藝術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兩個月之後,他們開始了歐洲之旅。在歐洲演出受到的評價是:“巴拉圭的名手展示才能的特征是,他用令人驚奇的技巧演繹出美妙、完整的音樂意境和情緒。他是塞戈維亞甚至是上個世紀以前建成的美妙絕倫頂峰藝術的複活,他向我們重現了塞戈維亞式的美妙動聽的音樂。巴裏奧斯在皇家音樂學院的演出,再現了華麗的藝術樂章。” 巴裏奧斯生命中的最後四年,是在薩爾瓦多度過,他一邊熱心的教學,一邊舉行演奏會,同時還作曲。他生前並沒有把他的作品係統出版,當問到他為了吉他專門作過幾首曲子時,巴裏奧斯說:約300首。現在流傳下來的手稿大約有100首,已經出版的隻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巴裏奧斯於1944年8月7日在貧困中逝世。 理查德 斯托維爾(美) 牟 薇 (譯)
(http://aboutme.name/?p=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