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著名俄國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Mikhail Pletnev

(2010-02-25 02:19:39) 下一個




Young Pletnev plays Mephisto Valse No.1!!!(rare)

pletnev - rachmaninov,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普列特涅夫 1957 年 4 月 14 日生於俄羅斯北方阿爾漢格斯克 (Arkhangelsk),13 歲被保送入讀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中心音樂學校 , 在鋼琴導師季馬金 (E.M.Timakin) 啟發性的教導下 , 普列特涅夫學業大進 , 成為國家重點培養的音樂尖子 , 大有希望 .
   16 歲那年 , 他被派往參加 1973 年巴黎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 , 贏得了他的第一個冠軍 . 翌年 , 他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後直升莫斯科音樂學院 , 成為名鋼琴家弗萊爾 (Y.V.Flier) 的入室弟子 . 期間 , 視奏、即興能力特強的普列特涅夫接觸了不少各類風格的作品 ,1 個月內就能彈完貝多芬的 5 首鋼琴協奏曲 . 師生雖然經常在音樂見解上有所爭論 , 不過 , 弗萊爾非常愛惜這位嗜學不倦的學生 , 在病重期間仍然熱心指導普列特涅夫參加 1977 年第五屆全蘇鋼琴家比賽,和 1978 年第六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 鋼琴 ) 的準備工作 , 結果普列特涅夫榮獲兩項的鋼琴一等獎 , 卻來不及見上老師最後一麵 , 弗萊爾就已病逝 , 這使得普列特涅夫終生內疚 .
   1990 年 , 蘇聯解體不久 , 已有 10 年指揮經驗的普列特涅夫 , 在艱難中創建了俄羅斯國家樂團 .
   RNO 於 1990 年 11 月 16 日首演的成功 , 震撼國際樂壇 , 次年 6 月獲邀赴德國參加第三屆波哥列利奇音樂節演出 .10 月 , 作為第一個俄羅斯樂團訪問梵蒂岡 , 為教皇約翰 · 保羅二世的私人音樂會演出 . 不久又作為第一支俄羅斯樂團赴以色列巡演 . 隨後 ,RNO 還訪問過美國和日本 .
   1993 年 3 月 ,RNO/ 普列特涅夫在莫斯科演出了一場紀念拉赫瑪尼諾夫逝世 50 周年的音樂會 , 同年還首次在瑞士盧塞恩音樂節中亮相 .1996 年 7 月參加了美國亞特蘭大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的活動 . 這支新興的樂團 , 所到之處 , 都受到熱烈的歡迎 , 好評如潮 .
  集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於一身的普列特涅夫 , 又精通 7 國語言 ,21 世紀是屬於普列特涅夫的 .
   1993 年 11 月 ,RNO/ 普列特涅夫與 DG 簽訂獨家錄音合約 , 重點錄製俄國作曲家的作品 , 已推出的 CD 有 :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全集》格拉祖諾夫《小提琴協奏曲》米亞斯科夫斯基《大提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灰姑娘》(舞劇)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第三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火鳥》柴科夫斯基《交響曲全集》、《暴風雨》、《曼弗雷德交響曲》、《睡美人》韋伯《音樂會曲》、《邀舞》、《奧伯龍》序曲、《俄羅斯序曲集》、《魔宮王國》除鋼琴、指揮之外 , 普列特涅夫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 , 作品包括《交響 3 部曲》、《 5 重奏》《哈薩克主題幻想曲》(為小提琴與樂隊)、《狂想曲》(為鋼琴與樂隊)等 . 另外 , 他還改編了柴科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睡美人》組曲為鋼琴曲。
 

音樂理念

  • 關於自己的定位

    • 我是個演奏者,我就是演奏。(PianoNews 訪問)

    • 我是個“愛樂者”(Musikliebhaber)。(PianoNews 訪問)

    • 對我來說,多方麵的嚐試完全是很平常的,我並不把自己定位成鋼琴家或指揮家,我是個音樂家。(Mythos Maestro: Dirigenten im Dialog)

  • 關於自己的演奏:找出新的色彩賦予新意,這並不是我的目的。我隻是聽到什麽就彈什麽。[...] 要找的話,總是能找出新東西的。我的意思是那並不是我擅長的,我擅長的是自然地演奏,本能地演奏。(Amazon.de 訪問)

  • 關於作曲的難處:一方麵,因為前人已經寫出了這麽多美好的音樂;另一方麵,當你不斷地演奏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我指的不但是從頭彈到尾,而且還是不斷地體驗,在這種情況下,你很難去作曲,因為受到影響太大了。(PianoNews 訪問)

  • 關於詮釋

    • 對任何作曲家而言,他的音樂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但小孩子總是會長大,會離開家裏,與其他人(演奏者)相遇。(DG CD 471 576-2 內頁說明)

    • 我在詮釋上的自由是無限的,我演奏的不是音符,而是音符之後甚至是音符之間的內涵。你要真實地呈現作品的精神,而不是隻彈奏出音符而已。(DG CD 477 537-8 內頁說明)

    • 分析總是帶著情感,兩者是分不開的。(DG CD 477 537-8 內頁說明)

  • 關於現代音樂

    • 我認為,這些音樂無法流傳後世。有實驗精神是很好,但是除了實驗以外,也必須要能引起感動。而這些音樂沒有感動,隻有太多的實驗。(PianoNews 訪問)

    • 這些現代音樂,完全沒有情感的成分,大家隻要看看它們的結構就可以了。隻要不去演奏這種音樂,它們“聽”起來還好聽些。我其實很喜歡看它們的譜,因為看起來很漂亮。(PianoNews 訪問)

  • 關於錄音:錄音一定要能忠實呈現鋼琴家實際的演奏狀況。如果一個獨奏者經常會彈錯音符,那 CD 聽起來也就要是這樣。現在的剪接技術太進步,什麽都可以剪,這樣就無法知道實際的演奏到底如何。(Amazon.de 訪問)


http://www.artsbird.com/newweb11/artsnews.php?idx=5&db=44&thisid=5102
wik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