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電影《亂世兒女Barry Lyndon 》(1975)

(2008-12-09 07:16:31) 下一個

該片有許多古典音樂


Barry Lyndon - Schubert piano trio in e flat

劇情介紹
    影壇奇才斯坦利.庫伯力克以近乎完美的電影技朮,將一個十八世紀的歐洲傳奇人物故事搬上銀幕。  
    愛爾蘭青年雷德蒙·巴裏因父親去世,不得不與母親投靠舅舅。不久英法爆發戰爭,原來與巴裏有染的表妹愛上了招兵的上尉,巴裏與上尉決鬥,槍擊了上尉。他為了躲避追捕,成了步兵團的新兵。在部隊裏他從一名參與當時決鬥的軍人那裏得知原來上尉並未死,因為舅舅一家為了攀親,在手槍上做了手腳,如今表妹和上尉早已成親。軍隊中死傷甚多,巴裏心生厭倦,冒充軍官混進普魯士盟軍部隊,但被識破,不得不加入普軍。因在戰鬥中救了主帥而受器重,被派調查一個愛爾蘭騎士是否是間諜。巴裏和騎士一見投緣,借機離開普魯士到法國經營賭場。巴裏決定混跡上流社會,並設法和有財產、身份的林登夫人結婚,改名巴裏·林登,用手段得到爵位。但林登夫人與前夫的兒子布林登離家出走,巴裏的親子也因意外夭折。林登夫人也企圖服毒自殺。在與布林登的決鬥中,巴裏失去一條腿。加上債務纏身,巴裏不得不以離開林登夫人為條件換取年金維生。他曾試圖東山再起,但已失去了往日的好運。



Barry Lyndon - Theme Sarabande




Irish dance Barry Lyndon



幕後製作:
    《巴裏·林登》自從於1975年發行之後就被冠以史詩作品的榮譽,一些庫布裏克的影迷甚至認為該片是他作為導演和作者的巔峰之作。從很多地方來看,它都算得上是庫布裏克最後的傑作,雖然後來的作品也不凡睿智,但遠遠無法和《巴裏·林登》、《奇愛博士》、《2001年漫遊太空》以及《發條橙》相提並論。在幾乎所有影片中,斯坦利·庫布裏克的態度都遊移在嘲諷和寓言之間。這是一個喜歡故弄玄虛和自作聰明的家夥,從不憚於展示自己的惡意。隻不過《巴裏·林登》不太像是那種一開始或者一直以來就能受人關注的電影,更多時候還需要有觀眾去發掘它。
    庫布裏克創作本片的劇本時,主要是根據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小說《巴裏·林登的遭遇》重新發表的《The Luck of Barry Lyndon》,講述了1844年歐洲一個傳奇人物的經曆,出身微寒的愛爾蘭人最終奮鬥成為英式貴族。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用George Savage FitzBoodle的筆名編輯發行。薩克雷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創作了這部小說,愛爾蘭人安東尼·羅賓森·斯東尼娶了(但又很快離婚)斯特拉斯摩爾伯爵夫人瑪麗·埃莉諾·鮑斯,要知道斯特拉斯摩爾家族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祖先之一。
    華納兄弟答應出資拍攝這部電影,提出的條件就是斯坦利·庫布裏克必須選一位票房成績進入Top10的男明星擔任主角,瑞恩·奧尼爾在1973年,憑借電影《愛情故事》(Love Story)這部最佳票房影片之一成為當年的票房亞軍(根據美國最具權威的The Quigley Poll市場調查,第一名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然而十分有趣的是,這是瑞恩唯一一次進入top10。其餘第三至第十名依次分別是史蒂夫·麥奎因、伯特·雷諾茲、羅伯特·雷德福、芭芭拉·史翠珊、保羅·紐曼、查爾斯·布朗森、約翰·韋恩和馬龍·白蘭度。
    在這其中能夠讓庫布裏克考慮試鏡的演員隻有奧尼爾和雷德福,其他演員要麽年紀太大要麽不適合這個角色。奧尼爾和雷德福都是愛爾蘭人,兩個人都具有票房號召力,雖然1973年時32歲的奧尼爾要比雷德福小五歲但他們扮演這個角色的年紀也恰到好處。隻不過當時奧尼爾的名氣要更大一些,由於《愛情故事》已經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但庫布裏克還是更傾向於讓雷德福出演,在他的婉言謝絕之後才有奧尼爾的試鏡。此後雷德福在大銀幕上的光芒始終要蓋過奧尼爾,同年出演了《騙中騙》(The Sting 1973)和《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 1973)大獲全勝,穩居1974年年度票房榜冠軍的位子。自1973年之後,奧尼爾就掉出了票房十佳的陣營,而他在1973年的露臉正是應驗了好萊塢對於演員而言就是票房至上的最高法則。
    電影上映之後,獲得了美國影評人協會的高度評價,稱《巴裏·林登》是最佳電影,而庫布裏克再次被肯定為最佳導演。影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配樂獎。影片頗具史詩風範,構圖和攝影非常講究,服裝和布景一絲不苟,而音樂的使用更是大膽創新,獨具一格。吳宇森擅長的用鴿子飛舞跟暴力形成反差的處理方法便可追溯到本片。影壇奇才斯坦利·庫伯力克以近乎完美的電影技朮,將一個十八世紀的歐洲傳奇人物故事搬上銀幕。每個鏡頭都優雅得像幅古典油畫,結局更有一種曆盡人世滄桑的悲涼之感。全片長三小時,分上下兩卷,喜歡文藝片的觀眾不可錯過。
 
花絮:
·有傳聞說本片拍攝所采用的都是自然光線,沒有用任何的人工照明,事實上並非如此。例如在布賴恩得知自己將會擁有一匹馬的時候,場景選用的就是人工照明。然而在燭光場景中用的又都的確是自然光。
·還有傳聞說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影片中選用的服裝都是真實的古代服裝。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錯誤,其中有些古代服裝的確是服裝設計師Milena Canonero從拍賣會借過來的貨真價實的古董,但大部分服裝還是專門製作的,參考了影片所處時代背景所能看到的圖畫中的服飾。
·影片製作場地從愛爾蘭轉移到英格蘭,原因是斯坦利·庫布裏克得到消息說由於他在愛爾蘭拍攝一部英國軍隊的電影,他的名字已經上了愛爾蘭共和軍的暗殺名單。
·客串演出:攝影師John Alcott睡在瑞恩·奧尼爾(Ryan O'Neal)的旁邊,有兩個女孩則正在縱酒狂歡。
·電影製作周期曆時兩年,300天,開始於1973年五六月份,製作過程中經過兩次重大的停頓最終預算成本追加到了一千一百萬美元,並且於1975年12月完成。
·片中大部分鏡頭都很凝重,這樣拍攝是為了創造出一種18世紀古典油畫的風格,特別是洛可可主義英國的肖像及風景畫家根茲伯羅(Gainsborough)的作品。
·斯坦利·庫布裏克最初是想拍攝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最著名的小說《名利場》,但他發現根本無法在有限的三個小時電影片長裏把書中豐富詳盡的劇情講述清楚,所以才決定改成他的中篇小說《巴裏·林登的遭遇》,但並沒有像此前宣揚的那樣製作一部電視連續劇。
·有一個場景是帕特裏克·馬吉表演分牌,他開始出汗,由於手掌上的汗水使他無法順利地發牌。斯坦利·庫布裏克找了一位專業的發牌師,但發現發牌師的雙手很光滑而馬吉則有一雙多毛的手。為了不出現穿幫,馬吉不得不把毛刮幹淨,這樣在不同鏡頭切換的時候看起來還像是同一個人。
·影片中表演魔術一段中坐在林登夫人左肩後麵的年輕女孩,正是斯坦利·庫布裏克的親生女兒薇薇安·庫布裏克。
·斯坦利·庫布裏克經常在拍攝期間播放古典音樂,目的是為了讓演員們獲得更佳的情緒狀態。據說這種做法是他從拍攝《美國往事》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的大導塞爾喬·萊翁那裏學過來的。
·拍攝巴裏和布林登之間的最後一場決鬥用去了42天的時間。
·出演林登夫人的馬裏莎·貝倫森後來介紹說,在拍攝燭光場景的戲時演員們不允許自由走動,原因是專門定製的鏡頭中總是有太多的影子。這也就證實了約翰·奧爾科特的說法,在這些段落裏攝影機的運動也是最小化的。
·斯坦利·庫布裏克在1970年代初期的時候打電話詢問導演肯·拉塞爾有什麽地方適合他當時的電影作為拍攝場地的,拉塞爾推薦了一些,庫布裏克就在這部電影中用到了這些地方。多年之後,拉塞爾提及此事還說道:"我真的很高興"。
·電影中有一小部分德語和法語對白,在發行的DVD裏如果你選擇的是英語字幕,這些對白也都配上英語字幕,但在標準的電影膠片上這些是沒有任何字幕的。

  • 導演: 斯坦利·庫布裏克
  • 主演: 瑞安·奧尼爾 馬裏莎·貝倫森 Patrick Magee
  • 類型: 愛情 / 劇情 / 戰爭
  • 上映日期: 1975年12月18日  英國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