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762)
2009 (1498)
2010 (796)
2011 (759)
2012 (633)
2013 (449)
2014 (575)
2015 (323)
2016 (276)
2017 (470)
2018 (127)
2023 (1)
Au bord d'une source (from 1ere Annee de Pelerinage - mSuisse S160 - 1848) Franz Liszt
Vladimir Horowitz plays F. Liszt's "Au bord d'une source". this translates into "the spring ".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活動家,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茲·李斯特於1811年10月22日生於匈牙利雷定(Raiding, Hungary)。當時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李斯特的父親是匈牙利人,母親是奧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兩個名字,分別是匈牙利和德語兩種拚法。李斯特從小隨母親說德語,直到晚年才學會用匈牙利語寫作。
李斯特六歲起開始學習音樂,並於此後不久移居維也納,曾先後作為薩裏埃裏(Antonio Salieri,或譯薩列裏)、車爾尼(Carl Czerny)、雷哈、巴埃爾的弟子。
1823年,李斯特來到巴黎,受雨果、拉馬丁、夏多布裏昂等浪漫主義文藝家思想的影響,向往資產階級革命。在音樂上他主張標題音樂,首創了交響詩體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響詩共十三部。
李斯特還受帕格尼尼的影響,創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鋼琴練習曲。他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習氣相對立的新的浪漫主義原則,並支持阿爾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遼茲、瓦格納等作曲家的創作。相傳貝多芬聽了他的演奏後,非常讚賞他的天才,曾上台擁抱親吻李斯特,這成為李斯特音樂成長的佳話。
1848年起他常住魏瑪(Weimar),擔任了魏瑪宮廷樂長,並經常來往於羅馬(Rome)、布達佩斯(Budapest)之間。1876年他創建了布達佩斯國立音樂院並任院長。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於拜羅伊特(Bayreuth)。
李斯特創作活動的進步的民主主義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匈牙利的民族解放運動相聯係的。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和李斯特的名字分不開的,正如圓舞曲和施特勞斯、交響曲與貝多芬的名字分不開一樣。李斯特的作品多姿多彩、極富想象力,充分挖掘了鋼琴的音響功能,對演奏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鋼琴家,他對鍵盤音樂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他的後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紀才普遍采用的和聲語言。它的鋼琴曲已列入世界古典鋼琴曲的文獻寶庫。
李斯特所創作的十九首鋼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些作品不但充分發揮了鋼琴的音樂表現力,而且,為狂想曲這個音樂體裁創作樹立了傑出的音樂典範。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進行藝術加工和發展而成的,因而都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這些樂曲結構精煉、樂思豐富活躍,音樂語言與音樂表現方法同匈牙利鄉村舞蹈音樂和城市說唱音樂有密切聯係,樂曲的形式雖然不時的變化,可是音樂形象始終鮮明而質樸,體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完美統一。
他是最早把匈牙利民族音提高到世界水平的民族音樂家,他有愛國思想和民主思想,有積極要求變革生活的熱情,也有懷疑和失望的消極情緒,但占主要地位的常常是前者而不是後者。李斯特是肖邦的同代人,但他離開祖國的時間比肖邦更早,因此,他的思想和創作不能簡單地納入“民族樂派”。然而,作為一個匈牙利人,李斯特對祖國的事業真誠關注;民族的曆史和英雄人物,民間音樂的音調和節奏,在他的創作中都得到生動的反映和運用;加之他對東、北歐及俄羅斯青年作曲家的大力提攜和鼓勵,使他在歐洲民族樂派的發展上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他的祖國,人民始終尊崇他為偉大的“民族藝術家”。
李斯特創造了交響詩的形式,他一共創作了13首交響詩,又是現代鋼琴技術的創追者之一。
李斯特最重要的作品是《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匈牙利狂想曲》、交響詩《前奏曲》、《馬捷帕》、兩首鋼琴協奏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12首超技練習曲》和《旅行歲月》。
對,我的一位音樂朋友跟我說起這首曲子, 昨天真好去一個音樂會聽到這首曲子了,據說是李斯特自《愛之夢》的另一名曲,是李斯特在瑞士寫的,瑞士不是有 Les Alpes 嗎,去那爬山的時候所獲的靈感?去查查資料才懂,總之是很好聽,就像喝一口清涼的泉水,在山間瀑布旁shower樣,讓人清新。
liszt另一首《consolation》也很好聽,那天聽了小提琴版的也很動人,
謝謝幸福劇團 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