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作品75 Montagues - Lise de la Salle 演奏

(2008-04-03 03:00:46) 下一個


我很喜歡這首著名鋼琴曲, 它改編自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這裏由法國鋼琴樂壇的一顆新星Lise de la Salle 演奏


Lise de la Salle - Prokofiev -Romeo & Juliet op.75 Montagues



中文名: 普羅高菲夫  
英文名: Prokofiev ,Sergey Sergeyevich
生 於: 1891/04/23
卒 於: 1953/03/07
國 籍: 俄國
樂 派: 二十世紀音樂



普羅高菲夫1891年出生於俄國烏克蘭一個偏遠的小鎮,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母親是一位業餘的鋼琴家。從小接受母親的啟蒙,或許有音樂天份,他從五歲便可以開始作曲,九歲時就寫了第一齣歌劇,十三歲的普羅高菲夫在葛拉祖諾夫的推薦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就學,師事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以及李亞道夫。

由於個性孤僻又不安於室,處事不肯妥協,普羅高菲夫在音樂上雖然才華洋溢,他卻是個難以馴服的學生,曾經得罪不少的老師,甚至批評老師的教學方式,所以他在音樂界的聲名似乎不易建立。

1915年前往羅馬演出,因為他早期的作品味道十分濃烈,而且自視甚高,一點也不願稍作通俗化的修改,所以作品雖佳但是票房卻甚差,無法得到一致的肯定。

1917年創作出他最受喜愛的作品之一第一號交響曲「古典交響曲」,格年親自指揮在列寧格勒首演,當時俄國發生革命,浦羅柯菲夫經由西伯利亞,前往美國尋求發展,然而,大多數的美國聽眾,還無法接受他的音樂以及他的演奏方式,在無情的樂評評判下,黯然離開美國,轉往法國巴黎。

1921年在巴黎演出他的芭蕾舞劇,漸漸他的音樂受到喜愛,之後在美國又推出他的新歌劇,以及他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獲得高度的肯定。

1923年與歌手麗娜˙李貝拉結婚。1927年普羅高菲夫回到他的故鄉,舉行一連串的演奏會,也成功的演出這次巡迴音樂會。之後返回法國繼續他在歐陸的音樂演奏生涯。因為在西方的演奏事業發展不順利,加上回到故鄉數次演出都十分成功,1934年普羅高菲夫決定返回祖國定居。

回到俄國後,受到政府的鼓勵,也曾受過政府的打壓。普羅高菲夫所發表的音樂作品,常遭受嚴厲的抨擊,但這卻無損他的藝術價值。俄國當局在1951年頒給他「史達林大獎」,大肆褒揚他的作品後兩年,1953年3月7日去世。

在眾聲喧嘩的二十世紀初樂壇中,普羅高菲夫以獨特、不苟合流俗的作風,與史特拉汶斯基一樣狂妄不羈的個性,開創了自己所屬的音樂風格,也為西方音樂闢出了一條冷洌的現代音樂之路。

推薦他的作品有:第一號交響曲「古典」、第五號交響曲、第二號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彼得與狼、「基傑中尉」組曲、芭蕾舞曲「灰姑娘」以及「羅密歐與茱莉葉」、鋼琴奏鳴曲第六~八號等。


1891年  出生於俄國烏克蘭
1900年  創作了第一齣歌劇
1904年  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
1917年  創作第一號交響曲「古典交響曲」
1918年  前往美國發展
1921年  轉赴巴黎發展,演出芭蕾舞劇深獲喜愛,同年創作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1923年  與歌手麗娜˙李貝拉結婚。
1934年  普羅高菲夫回到俄國
1951年  榮獲政府頒發「史達林大獎」
1953年  3月7日去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