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給他們上柱香 中國10個被人忘記的抗日英雄
(2007-04-13 06:22:12)
下一個
謝晉元 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
謝晉元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
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當時的上海是東亞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裏,日軍先後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媒體形容為“血肉磨坊”。由於中國部隊戰誌高昂,見死不退,著實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僅此一役,就已經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戰爭相持至十月底,日軍登陸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於敵火包圍之中,中國統帥部以拖延時間之戰略目的已達,為從長遠計,決作戰略上之轉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奉命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巨任務。
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率兵轉守蘇州河北岸,並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帶領八百名官兵誓死奮守,孤軍為了表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人帶出,以明心誌。四行倉庫實際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築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索之際,不料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日軍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此時日軍尚不知彈雨從何而來。之後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於是對倉庫實行三麵夾攻,雙方衝鋒肉搏,戰況激烈。謝晉元團長親率下屬於四行倉庫外布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餘人,在蘇州河畔夾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即全身縛滿手榴彈,突由六樓平台對準敵人躍下,一個大炸彈自天而降轟然爆炸,煙硝飛揚中,二十餘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麵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道四行孤軍奮鬥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後,全國人心振奮,並且轟動世界。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讚揚國軍,痛憤之極,所以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哧,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一方麵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但均遭孤軍擊退,敵人傷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並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因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饑外,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拜會謝晉元,建議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願給予最大協助,但謝團長答道:“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願戰死。”
後來,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係,正式提出照會,要求我政府下令撤離孤軍,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中國最高當局再三考慮,以八百壯士已完成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的任務,決定電令倉庫守軍撤出並轉進租界,四行倉庫守軍隻得服從命令,揮淚撤離
三十一日淩晨,謝晉元率部冒死突圍,日軍水陸射擊,八百壯士且戰且走,英軍司令在橋頭接應,數萬市民隔岸聲援,情緒沸騰,幸而謝團長沈著應變,於密集炮火中迅速搶越橋頭,雖有傷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軍們成功奮守四行倉庫,完成了掩護五十萬國軍撤退的任務。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驚中外,名垂不朽。
楊惠敏 女童子軍冒死送國旗振奮全國人心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遊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
中日淞滬大戰中,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震驚中外,為我全國軍民豎起一座不屈不撓的精神堡壘。
原來,當時八百壯士為了掩護數十萬國軍撤退,在四行倉庫獨立對抗日軍,除了租界外,上海基本上都被日軍占領。這時候,女童子軍楊惠敏,正在租界難民收容所服務,眼見對岸日軍旗幟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於是她立下決心,為英勇孤軍作出獻旗的壯舉。
她隨即奔赴上海總商會,接過國旗,激動地說:“我……太興奮了,我有榮幸來做這一件事!我願意盡我的力量達成這個任務,即使犧牲!”授旗者接著說:“好!去吧,萬一你有什麽……我們會轉告你的家裏,我們將永遠紀念你。”說完,楊惠敏將外衣脫去,把國旗緊緊的纏在腰間,再穿童子軍裝束。入夜以後,到茶葉大樓的俱樂部,這時,英國衛兵與俱樂部的人大部分都認識她,沒有遇到什麽麻煩,夜半以後,便趁機溜出大樓。
夜空是黝黑的,遠處有英軍走動的影子,馬路對麵,她感覺四行倉庫大樓象個巨人,凜然的俯視著她,為了不讓英軍發現,隻有沿著樓下鐵絲網,爬到另一缺口,從窗子爬進去。爬過馬路,她急劇跳動的心剛穩定下來,忽然聽到槍聲,她以為被敵軍或英軍發現,連忙倒在戰壕裏不敢動,紅綠的火舌在她頭上飛舞,原來是白天的廣播引起敵人的妒意,向四行倉庫發動進攻。
不久,槍聲沉寂下去,她又開始慢慢爬,終於爬到倉庫東側的樓下,一根繩子自樓上垂下,由於早已通知守軍,楊惠敏知道這根繩子是迎接她,她拉動繩子,樓上的人迅速吊進窗子。謝晉元團長和幾位高級軍官早已在窗口迎接, 楊惠敏脫下外衣,將浸透了汗水的國旗呈獻在他們麵前時,朦朧的燈光雨下,這一群捍衛祖國的英雄,都激動得流下淚來了!謝團長緊擁著楊惠敏,大顆大顆的熱淚滴在她的臉上。這位百戰英雄,在敵人的炮火下沒有哼過半聲,這時卻泣不成聲地說:“勇敢的孩子,你送來給我們的豈僅僅是一麵崇高的國旗,而是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清晨,謝團長立刻吩咐部下準備升旗,因為屋頂沒有旗杆,臨時用兩根竹杆紮成旗杆。這時,東方已現魚肚白,曙色曦微中,平台上稀落的站了一、二十個人,都莊嚴地舉手向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敬禮。沒有音樂,沒有排場,但是,那神聖而肅穆的氣氛,單調而悲壯的感人場麵,叫人永遠也忘記不了。
四行倉庫的軍心大振,弟兄們臉上掠過幾個月來沒有過的笑容。當謝團長帶領楊惠敏參觀倉庫時,許多弟兄們躺在血泊中呻吟,楊惠敏問他們:“你們打算守到什麽時候?”“死守!”簡短有力的語調,令她感動地哭了,她接著說:“我求求你們,把你們的名字抄給我,萬一以後,全國的老百姓也好知道你們的名字!”
將士們抄了一張名單給她,這時槍聲又起了,謝團長立即送她走,此時,楊惠敏不肯離開,說:“讓我留下為你們服務!”謝團長堅持地說:“為了你的安全,為了你更可以為國家服務……”這時空中槍炮聲四起,謝團長立即開了近蘇州河的邊門把她推了出去,說:“我們永遠記得你,感激你,去吧!衝過去,跳下河!”
她一個猛衝,躍下蘇州河,頭上的槍炮聲便響個不停,她知道自己已被日軍發現,幸好懂遊泳技術的她可以深潛入水,遊至對河公共租界登岸,抬頭看時,蘇州河畔已站滿了人,紛紛向四行倉庫屋頂迎著朝陽招展的美麗國旗歡呼招手!有人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國軍勝利萬歲!”四周人群一齊歡呼高叫起來,響徹雲霄,個個淚眼模糊。日本軍機在四行倉庫屋頂盤旋,企圖將國旗擊倒,可是始終失敗,兩岸的市民高聲歡呼。
英國路透社記者先後將八百壯士和女童子軍的英勇事跡,傳遍海內外。當八百壯士完成堅守四行倉庫的使命後,中央同意撤軍到租界去,沒有多久,楊惠敏也走到租界去為八百壯士服務。
楊惠敏不僅是中國女童軍的光榮,也是中國女青年的榜樣。保家衛國不是一定要持刀持槍,一麵小小國旗,足以振奮戰場上的軍心民氣,而童子軍精神,就是不居功、不怕死,完全是服務人群的仁愛犧牲精神。
高誌航 首創八一四空戰大捷的空軍戰神
高誌航大隊長首戰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創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蘆溝橋事變後,日本立即以海陸空三軍,展開對上海大規模攻擊作戰,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航空兵力,殲滅剛剛培訓成立的中國空軍。事實上,日本空軍當時根本不認為“年幼的”中國空軍有任何的戰鬥力。
因為就兩國兵力比較,日本擁有自行生產的先進戰機三千二百架,而中國隻有購買拚裝二手各國雜牌戰機三百架,訓練與後勤均落後於日本許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國空軍主動對黃埔江上的日本海軍艦艇發動攻擊,日軍盛怒下立刻調動從台灣飛來的木更津聯隊與鹿屋聯隊戰鬥機,企圖一舉消滅南京、上海地區之所有中國空軍基地。不料當天入侵的日本機動群,遭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長高誌航率領的戰機反擊,結果,中國空軍以六比零擊落日機,首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全國百姓從廣播裏知道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氣。國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為“中國空軍節”,高誌航大隊長被譽為“空中戰神”。
高誌航,一九0八年出生於東北一個農戶家庭,十七歲獲東北陸軍軍官學校選派赴法國航校學習飛行,雖然是異國學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學不倦,基本飛行技術掌握很快,繼而專修驅逐機專科。學成歸國後,任張學良部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隊員,再擔任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變後,高誌航不願在東北當順民,登上了滿載流亡難民的列車,入關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複仇的決心。一九三三年,高誌航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高級班學習,畢業後以上尉階任中央航空學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誌航調任第四大隊隊長,他一貫嚴於律己律人,號召平時如戰時,吃飯限時五分鍾,加油自己動手,不假手於他人,生活上亦與部屬同甘共苦。在他的訓導下,第四大隊訓練精進,成績特優,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隊伍,他本人也於次年五月晉級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衛戰爆發當日,第四大隊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遷到南京,擔任戰場製空任務。八月十四日,高誌航在杭州筧橋機場接到警報,駐在台灣的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十八架轟炸機越海來襲,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隊“飛機不要停飛,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加油待機出擊”,並以信號指示正好趕來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隊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機霍克三式戰機升空,率隊迎戰來犯敵機。當他在空中發現敵機時,便作了一個動作,提醒跟在身後的機群,自己架機直撲過去,瞄準一架敵機,一陣炮火,首創紀錄,僚屬見狀士氣大振,紛紛加入戰鬥,四處開花。短短的空戰,高誌航擊落日機兩架,全大隊擊落日機六架,我方毫無損失。
當晚,日本廣播稱“十八架飛機中,有十三架失去聯絡”。
八一四筧橋空戰,開創了中國曆史上首次重創強敵於空中的紀錄,是中國空軍史上最光榮的一頁。日本則為討回軍威,在第二天即對中國空軍作全麵報複性攻擊,結果,在連續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戰中,日機再被擊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與鹿屋聯隊可以說出乎意料地被中國空軍打得潰不成軍。
高誌航不久便升任空軍驅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蘭州接收蘇聯E-15驅逐機,率機十三架飛抵河北張家口機場,二十一日清晨,遭長城方向飛來日本飛機九架襲擊機場,他一麵命令飛行員迅速起飛參戰,自己不顧日機機槍炸射,飛奔強行登上座機,命機械師開動引擎失敗,此刻,一顆炸彈落在他機艙前頭,高誌航與座機一同被炸得粉碎,機場同胞見狀紛紛落淚,烈士時年二十九歲。
高誌航殉國後,國民政府明令褒揚,並追贈他為空軍少將。
閻海文 寧死不屈的“支那空軍勇士”
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後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萬裏。淞滬會戰硝煙彌漫,激戰正酣。
天上,戰機穿梭往來,煞是忙亂,一朵朵彈花象盛開的的木棉,布滿天空。突然,一架中國戰機被密集的地麵高炮擊中,拖著黑煙,向西墜去。這時,一個黑點彈出了燃燒的機身,轉眼,化作一朵潔白的傘花。
降落傘輕柔地飄落空中,閻海文拔出手槍,警惕地四下搜索著。幾分鍾前,當他把成噸的炸彈準確地投向地麵上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時,日軍虹橋一帶密集的高炮擊中了他的座機。對此,他早有準備,本來他就是強行闖入敵火網的,當他看到地麵上日軍目標處升起的煙塵火海時,他覺得夠本了,隻是在心裏有點兒為他的座機惋惜。
傘花還在飄蕩著,突然,一陣逆風吹過,吹得他睜不開眼。不好,他心裏一驚,這麽飄下去不落到海裏,也得落向敵陣地。他心裏急速地考慮著,手中的左輪槍抓得更緊了。與此同時,一隊隊的身軀粗壯的日軍從工事、掩體裏,從村落、樹林裏也向他撲來。幾天來,他們已嚐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讚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汙的感覺。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麽樣,粗野的日本大兵邊飛跑邊喊罵著:“活捉支那飛行士”、“讓這家夥償償皇軍戰刀的滋味”、“不,讓他投降,讓他跪著求饒。”
土色的大兵聚攏過來,把閻海文團團圍在一塊墳地裏。他們也許急著看看中國飛行員急著求饒的樣子,也許是為了立個首功,不顧官佐們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撲來。
砰!砰!砰!
三聲清脆的槍聲,三個衝前的日軍撲通倒在地上,兩腳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許開槍!”一個精瘦的陸軍少佐衝上來,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談何容易,空軍的絕活就是百發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對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對方的槍下鬼。為了這百發百中,閻海文不知脫了幾層皮,灑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麵上,他手中的那把槍也是指哪兒打哪兒,絕不會錯。
幾個日兵探出頭來,未待前衝,閻海文“叭!叭!”兩槍又射倒兩個,日兵忙又趴下,雙方一時僵住了。
時間在一分一妙地流淌著。一會兒,少佐身旁的一個探出頭來,對臥在墳頭上的閻海文喊起話來。“空軍朋友,你已經被包圍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無謂的,如果你放下手槍,皇軍一定會寬大,會好好的對待你……”
砰!閻海文憤怒地咬著牙,把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領的部隊,自踏上中國的土地,還從未挫過銳氣,可眼前這麽一個年輕人,卻成了他無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揚起槍,先扣動了板機,立時,一片槍彈在閻海文藏身的墳頭掀起一片塵土。
“砰!砰!砰!砰!”閻海文躲在墳後舉槍射擊,又有幾個日兵應聲倒地。這時,他檢查了一下槍膛,見隻有兩顆子彈了,他抬手又打死一個鬼子。
敵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來。閻海文擦了擦槍上的塵土,緩緩地站起了身。頭上,天空還是那樣蔚藍,腳下,祖國的泥土那樣芳香。他最後輕蔑地掃了一眼圍上來的日軍,高聲吼道:“中國無被俘空軍!”舉起了槍。
“砰!”槍響了,一股殷紅的鮮血,伴著英雄灑落在腳下深情的土地上……當天下午,日本兵列隊脫帽,向剛樹立的一座新墳,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致敬,為敵人的勇士舉行葬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一個多月後,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
閻海文,遼寧省北鎮縣人,殉國時年僅22歲。他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對手日本人,更為一個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可這豐碑上,又何止凝聚著一個閻海文,而是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張自忠 英烈千秋的中國陸軍戰神
他是帶領大刀隊夜襲長城喜峰口的英雄,也為“臨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戰功,最後在日軍的圍殲下,戰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戰死報國的地方。
九一八事變後,中、日兩國實際已處於戰爭狀態之中,先有東北義勇軍馬占山奮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滬之戰,複有長城各口之戰,都是七七全麵抗日前的序幕戰。
在這幾場序幕戰中,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這是自九一八以來,日軍所遭遇到最嚴重的打擊,敵人自己也承認,是侵華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失敗和恥辱。當時二十九軍第三十三師,在師長張自忠率領的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兩個聯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勳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張自忠將軍山東臨清人,生於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後,中日塘沽停戰協定簽字,先後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
一直以來,日本人都想拉攏張自忠,七七事變後,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與敵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軍前來增援。後來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張自忠眼見大事已去,繼續留在北平已無必要,乃設計脫險。他騎自行車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國輪船經青島轉赴濟南。張自忠到了青島,再改乘火車去濟南。一路上,他身陷險境,更承受著千夫所指的屈辱,因為從北平淪陷起,全國輿論集中火力攻擊他,認為他是華北頭號,報紙上都稱他為“張逆自忠”。
張自忠後來抵達南京,獲中央還以清白。蔣委員長接見他時,說:“等你身體康複,我命令你重回部隊,讓你再有機會報效國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長官、同僚及部下。”張自忠深受感動。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返回部隊那天,他對部眾宣示:“今天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戰死的地方。”全體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聲。
五十九軍組成不久,戰事延至徐州外圍,日軍側麵進攻臨沂,張自忠受命揮兵前進增援,轉眼間將敵軍精銳部隊擊退,日軍倉惶後撤時,張自忠繼續追迫,殲滅殘敵,造成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經此一役,張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沒有人說他是了。當時中央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就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領兩軍團渡海迎戰,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上寫下了“鄂北大捷”。
次年五月,日軍又集結重兵再犯襄樊。張自忠指揮部隊渡河迎戰,當時敵眾我寡,但張自忠不顧一切冒險出擊,立下遺囑後即揮軍渡河,雙方無論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懸殊,但他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奮勇進攻。兩軍晝夜激戰九天,敵人傷亡慘重,不明白這支中國部隊何以這樣難打。後來知道我方的領軍是張自忠,立即增援反撲,誓要追剿張自忠以複前仇。
最後張自忠率部被圍於南瓜店的十裏長山,敵人以飛機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張自忠衛士傷亡殆盡,自己身中六彈,屢次爬起衝殺,左右部屬請他突圍逃生,張自忠堅持不允,到了彌留時向左右衛士說道:“我今天戰死,自問對國家對領袖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誌向。”一代陸軍戰神終於戰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張自忠的英雄氣魄,在他戰死後,把遺體裝殮好埋葬起來,墳上還插著木牌,上麵寫著:“華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被皇軍擊斃之墓”。遺體下葬時,日本官兵集合起來向張自忠行致敬禮。不久,中國援軍趕到,重新開棺以上將禮服重殮。
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吊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蔣委員長特親臨迎靈致祭,並手書“英烈千秋”挽匾,以資褒獎。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五十歲,他的夫人李敏慧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
薩師俊 中山艦長與艦偕亡血染長江
中日海軍敵強我弱戰力懸殊,長江決戰中多艘中國軍艦采取自沈淺江方式阻敵前進,極其悲壯;中山艦長不圖偷生,力戰不退抱艦長埋江底。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首都南京陷落,日軍恃其裝備精良、兵種齊全、閃電戰術的優勢,企圖以長驅之勢,直取長江中遊,次年即爆發武漢保衛戰。
當時日本海軍總噸位120萬噸,中國海軍總噸位不到6萬噸,中日海軍實力之比為1:20。國民政府根據中日實力對比狀況,決定中國海軍不與日艦在外海作戰,海軍主要戰略任務為防守內河。
薩師俊出生於福州望族,年少時期即舍棄優裕的生活,寧赴國難,考入煙台海軍學校,畢業後加入海軍實習任初級軍官。薩師俊治軍恩威並用,加上修長的個子、良好的風度氣質,深得部下擁戴和長官賞識,加上他海軍知識豐富、技術精湛,先後曆任公勝、青天、順勢、威勝等艦艦長。
一九三五年時年四十歲的薩師俊調任中山艦艦長,中山艦原名永豐艦,國父孫中山蒙難時曾登上此艦脫險,具有光榮的曆史。中日開戰後,中國海軍艦隻上的主炮都卸到岸上的要塞和炮台上,中山艦也是如此,主炮已上了岸,隻剩下艦首艦尾各高射炮一門,另有機關炮二門。這些殘缺的裝備本已老化,殺傷能力很有限,難以出海應戰,活動受到限製,因此,艦上官兵常激憤放言“為什麽不讓我們駛出吳淞口,找日本鬼子拚一拚,縱使不敵也光榮戰死,轟轟烈烈總勝於在封鎖線上捱炸。”
一九三八年十月下旬,日軍迫近武漢,國民政府遷往陪都重慶,海軍總司令部命令薩師俊率中山艦擔負運輸任務。由於實力懸殊,中國軍艦無法與日本海軍進行正麵作戰,大多是在日機的攻擊下被動應戰,薩師俊也很清楚,中山艦在這樣的形勢下作戰,人艦都很難幸免於難,因此,他也作好了與艦共存亡的準備。[ ]
十月二十四日,中山艦停泊於距武漢二十六公裏之金口,清晨就已出現一架日機在中山艦上空盤旋偵察,中午時九架日機分作兩個小分隊,呼嘯著飛抵中山艦上空,但隻高飛盤旋了五分鍾,又一溜煙地飛去。中山艦官兵預感到一場惡戰的來臨,薩師俊隨即進行了作戰布署。
不可避免的戰鬥來臨了。下午三點,六架敵機飛臨中山艦上空,隨即變為一字魚貫式,呈轟炸隊形,輪番在較高空域對中山山艦水平飛行,投彈轟炸,長江上升起了一個個的水柱,浪花四濺。薩師俊在駕駛台指揮作戰,艦上火炮一齊動作,向敵機反擊,中山艦為躲避轟炸,在浪波、水柱間穿行,進退周旋。
敵機久攻不果,乃改變戰術,開始輪環急速俯衝,低空投擲炸彈。此時艦首高射炮和機關炮,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日機趁機從艦首前方空隙處,急速俯衝投彈,第一顆炸彈落於艦尾左舷水下爆炸,致船殼破裂進水,緊接第二、三、四、五顆炸彈命中艦體,進水急劇,軍艦動力操縱已失靈,艦體開始左傾,日機此刻更無顧忌地來回俯衝,向中山艦瘋狂地投彈掃射。
第五顆命中艦首駕駛台的炸彈,給艦上指揮係統破壞極大,人員傷亡也十分慘重,官兵血肉橫飛,死傷枕藉,血淋淋的肉塊和斷肢在艙內飛濺,薩艦長右腿被炸斷,左腿遭巨創,左臂亦受重傷,全身血肉模糊,但他仍忍著巨痛,奮不顧身地敦囑官兵努力殺敵。副艦長迅速補位,並要求艦長撤離,薩師俊執意不肯離艦,卻要受傷官兵盡快離艦,他本人誓與艦共存亡。
當官兵發現艦長血流不止,準備以舢舨將他載往岸上搶救,薩師俊說:“各人盡可離艦就醫,唯我身任艦長,職資所在,應與艦共存亡,絕不離此一步。”
下午四時三十分,艦體逐漸向左傾斜至40度,隨即轟然一聲巨響,水柱衝天,一代英雄名艦……中山艦,終因負傷過重,長埋江底。
中山艦沉沒後的第二天,日軍占領漢口,武昌、漢陽均相繼淪陷。然而,中山艦孤軍迎敵,薩師俊等官兵殉難於金口水域,表現出中國海軍忠勇不屈的軍風,永遠在史頁上熠熠生輝。
黃八妹 帶領抗日遊擊隊的雙槍女英豪
有“雙槍黃八妹”雅號的她,在江浙一帶組成抗日遊擊隊,多番重創日本部隊及擊沉敵艇,日軍雖千方百計但始終無法將這各響當當的傳奇女子打敗。
黃八妹原名黃翠雲,原籍浙江平湖,一九0四年出生於江蘇金山縣黃家埭,父母共有子女十三人,她排行第八,故稱“八妹”。她是家裏唯一的女兒,從小就得父母兄長的寵愛,可是家境不好,因而幼年失學,父親後因生計而從事私鹽買賣。
金山與平湖是沿海縣份,盛產魚鹽,該處也是江湖好漢出沒之區,所以販運私鹽的都得有一手看家本領,黃八妹為應付生活環境練得一手好槍法。有一次,遭另一幫私鹽販子搶航道,黃八妹被迫火拚,在寡眾懸殊下,幸賴她一輪左右兼施的快槍才反敗為勝。“雙槍黃八妹”的雅號因此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帶成為響當當的人物。
日軍於一九三七年底席卷江浙邊境一帶,黃八妹的家鄉亦告淪陷。那時,黃八妹在地方上經已頗具勢力,眼見日軍及在家鄉奸淫擄掠,胡作非為,激於愛國義憤,隨即帶了一部分人槍下鄉打遊擊戰。後來,她羅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方自衛武裝分子,實力逐漸強大,並借著她的幫會關係,得到部分武器供應和掩護,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經常襲擊下鄉來騷擾的小股日軍,常有斬獲,使盤踞浦南海北一帶的日軍深感頭痛,於是屢次下鄉對她發動“清剿”。
這時黃八妹已於謝友勝結婚,並接受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和忠義救國軍的正式番號。他們夫婦雖然沒有受過什麽教育,但頭腦靈活,深明事理,另有一套帶部隊打遊擊的方法。在地方基層方麵,謝友勝廣收門徒,黃八妹廣收幹女兒,部屬中大部分都是他們的門生子女,此時的“黃八妹”三個字,老百姓視為傳奇女英雄,日本人卻對她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黃八妹部隊在平湖乍浦海口擊沉一艘日本炮艦,日軍大舉“掃蕩”謝友勝的家鄉渡船橋,把他們的長子謝其昌和老少村民數百人(大多為黃謝兩家親友)逮捕,要脅黃八妹謝友勝投降。日軍派人往返談判,結果黃八妹拒絕投降,隻答應如果日軍釋放全村人質,她的部隊不再襲擊當地日軍。
然而,不顧人道和信譽的日本獸軍,第二天就把三百多人質在渡船橋村頭機槍屠殺清光,噩耗傳到山區基地,黃八妹痛心欲絕,這一份血海深仇更加深了她對日軍的切齒痛恨。於是,指揮部隊對日軍各地據點大舉進攻。自一九四三年夏天起的一年中,她把海北地區日軍四十八個鄉鎮據點,攻克了三十六個,並在友軍的支援下,攻進海北重鎮乍浦。
不久,她的部隊又因搶救國軍飛行員程百祥,得到上級嘉獎,委任為江浙護航縱隊司令,以配合日漸接近的盟軍反攻行動,日本軍閥自此更視黃八妹為心腹大患,三番兩次調動大軍對她進行“圍剿”。
一九四五年六月,在平湖的一次戰役中,日軍沒有出動戰車重炮,隻派遣兩百多名騎兵包抄突襲,等到黃八妹的警戒線發現情況不對時,已來不及向她通報。黃八妹於危急關頭機警地越牆逃出,跳進一條傍村的河中。她遊得精疲力盡,幾乎葬身河底,幸得一位正在河畔采菱的李老太太搭救,又把她藏在木桶之下,才避過日軍搜查而脫險逃生。
日軍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終獲最後勝利。黃八妹的“護航縱隊”番號結束了,部隊改編為平湖縣保安總隊。黃八妹則以地方士紳身分被選為平湖縣參議員,參加地方複興重建工作。由於她自己未受教育,深知失學的痛苦,於是,出資在地方創辦了兩所小學,造福家鄉。
戰後,黃八妹因經營業務仍往來於平湖、乍浦、金山之間,常在激戰過的地方憑吊,不時探望她的戰時袍澤和陣亡將士遺屬,加以慰問和救濟,尤其是對救過她的李老太太,更以“幹娘”名義侍奉,足見黃八妹義膽仁心,忠孝兩全,是遊擊隊伍中的巾幗典範。
馬占山 鏖戰於白山黑水間的東北義勇軍
九一八以後,馬占山組成東北義勇軍,掀起了風起雲湧的民間抗日怒潮。江橋一役,首次力挫日本關東軍的兵鋒。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軍自毀沈陽附近鐵路一段,誣指為中國軍隊破壞,立即展開軍事活動,攻占東北,是為九一八事變。
事變發生後,東北各地的忠貞軍人及愛國青年,紛紛組織義勇軍起而抗日,其中尤以馬占山等人的英勇奮戰最為壯烈。
馬占山是吉林省懷德縣人,一八八五年出生。他七、八歲時,去為蒙族放牧,雖沒有條件讀書,卻有機會騎馬比賽,練就了精幹騎術的好功夫。十二歲那年,母親去世後,馬占山另尋謀生出路,他到了蒙漢交界地方為蒙族有錢人家放牧,練就一身躍馬打天下的本事。幾年工夫,不管什麽特性的烈馬,隻要給他抓住馬鬃翻身躍馬,任由馬兒掙紮奔跑,最後還得乖乖地聽他驅驅使。從此,他開始了草莽英雄的生活。
由於馬占山精明強悍,又有一身善於騎射的好功夫,加上他為人豪爽仗義,不久便被推為首領。一九0四年初,日俄兩國庶爭奪東北利益發生了戰爭,帝國主義之間的互相殘殺,受害仍然是中國百姓。綠林英雄馬占山心懷愛國思想,因而天天在琢磨,這是中國人的土地,外國人為什麽敢橫行霸道,魚肉鄉裏?
日俄占爭結束後,戰敗的俄國撤出懷德一帶,清政府為恢複對地方的統治,致力收編各地民團以及願意歸順的綠林好漢,充當維持地方秩序的武裝。馬占山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時機已到,把弟兄們聚在一起,十分莊重地說:“洋鬼子火把點著了咱們的房子,咱們卻不敢紮刺哼一聲,咱們是中國人,不能讓他們這樣蹂躪中國人。”
馬占山隊伍接受了清政府收編為騎兵旅長,民國成立後先後成為中央騎兵旅長、黑河警備司令。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任命他為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兼駐黑龍江省軍隊總指揮。
日軍開始進犯嫩江江橋,馬占山率部防,同年十一月,馬占山拒絕日軍的最後通碟,次日敵軍向江橋守軍陣地發起了猛攻,馬占山親臨前線指揮抗擊,以一萬多孤軍獨擋大敵,日本關東軍多門師團三萬之眾多次進攻均被馬部挫敗,死傷慘重。
馬部隊血戰江橋,給全國人民以極大振奮,馬占山的名字,迅速傳遍全國,東北人民家中紛紛掛上馬占山的英勇肖像。
但由於日軍不斷增援,而馬部卻是孤軍奮戰,至十一月十八日,在消滅日偽軍一千餘人後,本身已傷亡逾半,不得不經齊齊哈爾退入俄國國境,再輾轉返國。
十二月,國民政府任命他為黑龍江省主席。後來,在日本侵略者和的威逼利誘下,馬占山被迫妥協求存,在一九三二年二月出任偽黑龍江省省長。三月中旬,張學良派人潛回齊齊哈爾與馬占山取得聯絡,馬占山立即秘密出走黑河,通電反正,重舉抗日大旗,並向國際聯盟調查團揭露日本扶植傀儡、製造偽滿洲國的內幕。隨即他集合舊部組成東北救國抗日聯合軍,在中國東北這塊白山黑水的大地上,進行長期的遊擊作戰。
江橋一役,馬占山率領的東北義勇軍,不僅力挫日本關東軍的兵鋒,取得自九一八屈辱以來第一次戰場上的勝利,其自發性的抗敵英勇行動,更是打響了中國民族主義複興的鍾聲。雖然東北義勇軍風起雲湧的各種抗日作戰,最後還是暫時的失敗了,但是,卻已經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力量開始蘇醒,不再象清朝末年那樣,東北人民任由俄國與日本軍隊的鐵蹄,在祖國的土地上,予取予求了。
戴安瀾 遠征軍入緬將軍戰死異域
戴安瀾帶領中國遠征軍主力第二百師征戰緬甸,協助盟軍作戰,解救受圍英軍,將軍英勇作戰,不幸在緬北中伏,浴血殉國。
一九四二年初,中、美兩國政府協議,成立了包括中國大陸、印度支那、泰國和緬甸在內的中國戰區,以蔣介石委員長為戰區最高統帥。同時,為配合緬甸、印度地區的英、印軍作戰,中國應英方要求,派出十萬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中國遠征軍成員以響應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的熱血青年為主幹,官兵們征戰一千五百餘公裏,曆時半年,艱苦奮戰,流血犧牲,受到了盟國的高度評價。一九四二年春夏,日軍進攻並占領緬甸北部,盟軍在緬甸戰役中遭受挫折。遠征軍主力二百師師長戴安瀾將軍一部在東瓜中伏,激戰一夜壯烈殉國。
戴安瀾一九0四年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二十歲當年,他考進黃埔軍校第三期,抗戰爆發時擔任第二十五師七十三旅旅長,在昆侖關戰役立下彪炳戰功。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偷襲珍珠港,迅速相繼入侵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積極準備占領緬甸。國民政府為了確保中國最後一條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的安全,履行《中英共同防禦滇路協定》,組建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戴安瀾奉命率領主力二百師率軍入緬,開至東瓜占領陣地,次年三月,日軍進犯東瓜之南的優皮, 戴安瀾派第五軍摩托化騎兵團有自己之一部迎頭痛擊,掩護英軍撤退。
不久,日軍主力迫進東瓜,在大炮、戰車和飛機的掩護下恢複攻城,戴安瀾親自領導在各交通要道修好堅固的堡壘,輕重武器械成交叉火力網,打退日軍進攻。他和參謀、後勤官佐也拔出手槍,英勇地參加了戰鬥,他深知第二百師與軍部聯係已被切斷,必須做好在敵重兵集團包圍下獨立作戰的準備,為此定下破釜沉舟的決心。
五月上旬,於棠吉爭奪戰中,日軍長驅直入,以百餘輛裝甲車,汽車組成的快速縱隊攻入中國境內,戴部奉命向國境撤退,而原定沿八漠、密支那一線突圍回國的計劃又遭破壞,隻得穿越渺茫人煙,不見天日的熱帶雨林,陷入極其悲壯和境地。時值緬甸雨季,終日大雨滂沱,螞蟥蚊蟲肆虐,瘟疫煙瘴蔓延,日軍又欲置第二百師於死地,他們廣播說:“要奠定東亞和平,非消滅第五軍,尤其第二百師不可。”
戴安瀾為了全師而退,率領全師官兵衝過日軍設置的一道道封鎖線,躲過敵人飛機的盤旋搜索,擺脫敵人的沿途伏擊,在沒有道路,沒有糧食,沒有水喝的艱苦環境中掙紮著前進,連日軍也認為是一個奇跡。
五月十八日夜,戴部在通過郎科地區細摩公路時,與埋伏的日第五十六師團兩個大隊相遇。戴安瀾指揮倉促應戰,激戰一夜,總算擺脫了埋伏的敵人,但在這次戰鬥中,傷亡慘重,戴安瀾也胸、腹各中一彈,倒在草叢中,流血不止。
五月二十六日,第二百師行緬甸北部茅邦村,這裏距離祖國隻有三五日行程,全師生還的願望眼看就要實現。可是,戴安瀾卻因為缺乏藥物醫治,傷口發炎潰爛而不治殉國,時年三十八歲,全師官兵聞訊,痛哭失聲。
同年十月十六日,國民政府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一九四三年四月,國民政府在廣西隆重舉行追悼大會,由蔣介石委員長親自主持,遺孀王荷馨夫人代表戴將軍獲得美國總統羅斯福頒授“國會勳章”,表揚指揮所屬二百師據守緬甸東瓜要地十餘日,掩護英美盟軍撤退之英勇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