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上海方言的保護與杜絕糟粕,防止誤導
(2009-10-18 08:52:20)
下一個
最近時不時看到有一些關於保護上海方言的文章,其出發點當然是好的,可惜的是,在其例舉的所謂的上海方言中,被硬塞進了很多的糟粕,絕對是在誤導廣大人民大眾。大家都知道,舊社會的黃金榮,杜月笙一夥,他們常年生活在上海,形成了一種流氓習氣很重的俗稱“切口”的流氓專用語言,比如“一隻鼎”,“紮台型”等等,近幾年來,又出現了“淘漿糊”一詞。竊以為,這些都是些不入流不規範的切口類語言,絕不應歸納於上海方言之中,玷汙了上海方言之質樸與純淨的本質。
常年生活在上海的我,當然對於上海和上海方言有著特殊的感情,然而,這並不等同於認同那些糟粕的存在。以前的電影中,對於上海方言,有”儂,阿拉“的描寫,令人感到頗為親切。又如”儂好伐啦?“,”大好佬“,”今朝“,”明朝“,”迭件衣裳啥價鈿?“,"迭兩天天氣真烏蘇啊”,“黃梅天的路是潮嘎嘎的”,“彈嘎路朗踏腳踏車,震是震得來”,這些都是一些鄉土氣息很濃的方言,值得推廣,但是對於那種怪怪的,低級不入流的諸如“一隻鼎”,“紮台型”,“淘漿糊”等詞,我們則應大力反對。這些是冒充上海方言的一些爛蒼蠅,竊以為絕不會泛濫於上海的上層建築之中去。試看上海灘上的老一輩,或是上層建築的人們,有多少人在常常使用這些怪語言?這就是明證。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愛講這些下三濫的詞語,又好與人爭論其是不是一種上海方言的人,多為一些憤青類,涉世不深,卻又自以為是得很。人之好惡,之趣味,之誌向,於此似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