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別不信,當今社會,有一半老年人買過保健品!
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保健協會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
超過65%的老年人使用過保健品。在保健品獲得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銷、廣告宣傳而購買保健品。
我國每年保健品的銷售額約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占了50%以上。
一個騙子的自述,下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騙子:我是怎麽掏空老人錢包的!
第一步:洗腦
我從一個大學生被“洗腦”後變成騙子,再去給老人“洗腦”行騙。
畢業後,我來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後來我才知道其實就是保健品銷售。
與公司簽約後,我和同學們被安排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封閉式培訓。培訓過後,我被送到一家已經開了6年以上的“養生館”去學習。在那裏,有購買保健品長達5年以上的老人。
那些長期購買保健品的老人內心很可能並不認可保健品,但沒有老人願意承認自己傻,“如果說不好,這不是打自己的臉麽?”
我被公司洗了一遍腦,再被這些“固執”的老人洗了一遍腦,對保健品的神奇療效幾乎深信不疑。
保健品銷售員要發傳單、拉人進店、團購、送禮品……,每次開會,會議記錄上都有流程。
第二步:拓荒
研究老人,取信老人,用養生專家套路老人!
沒多久,我和幾位同事被派到一家新的“養生館”,“養生館”挑在了一個老小區,這裏老年人多。
我們每天早上吆喝著拉老人來店中測血壓,用很和善的語氣和老人談,老人是不會抗拒的。公司有專人培訓保健品銷售員,有一套理論和知識體係,這些是必須背會的。
保健品不能說保健品,會說“保健食品”,加上這個“食”字後,老人容易會對此放下戒備心!
聊天還是為了“篩選客戶”。老人有沒有錢,有多少錢,是不是自己管錢,都直接關係到他們能不能買得起保健品,買得起哪個價位段的保健品。
“養生館”時常組織“養生會議”,用雞蛋、大米以及“生態養生杯”這些生活用品吸引老人參加。隻要讓老人覺得“這個杯子非常好,來了就免費給你”。
為了研究顧客,我們每天晚上6點閉館就會召開長達5個小時的會議,四五個人琢磨一個老人,專門針對他們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狀況進行分析,並且製定第二天的計劃。
計劃內容包括確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話題,有時候會細致到,見麵第一句話和老人說什麽,老人作出不同情況的回應後,又該如何應答。
最重要的是,我們會請一些所謂的“養生專家”,其實就是幫助我們忽悠老人的騙子,他可能什麽醫療健康知識都不懂。
為了賣出產品,我們會製造“饑餓營銷”以及“優惠大促銷”的假象,購買時我們要老人數貨、驗貨,並且勸老人當場吃下。甚至陪同老人去銀行取款,當場完成交易。老人礙於情麵,最後也不會拒絕。
第三步:開騙
利用老人的同情心和“養生專家”,開騙!
我們一般不叫他們爺爺奶奶,叫叔叔阿姨。因為這樣顯得他們更年輕;
我騙過金額最大的老人是倪阿姨,82歲,老伴已經去世,兒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退休金有2000多塊。
倪阿姨:我家庭條件真的不好,每個月退休金才2000多塊,你這保健品動不動就四五千上萬塊,我根本買不起啊!
我:你來了我們店裏,買不買是您的事,但講不講是我的事。不然公司給我們開工資,我拿著不安心。
倪阿姨:你每月工資多少啊?
我:我們每個月底薪是1800元,還會有提成。
倪阿姨:那是不是我買了你的產品,你就會有提成?
我:是的,一大盒保健品一般提成是200塊。
倪阿姨:小夥子出來工作真不容易,你講講你們的產品吧,我好好聽一聽……
後來在一次“養生講座”後,我安排倪阿姨和“養生專家”展開問診,當時房間裏隻有我們三個人,“養生專家”非常準確地“診斷”了倪阿姨的病情。
我不斷問“養生專家”,“納豆”對倪阿姨身體是否會有好處。“養生專家”在肯定好處後,我還不斷向他“爭取”優惠。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專家”最終鬆了口,答應把價值8000多元的一大盒“納豆”以及一係列贈品打折賣給倪阿姨。
在問診的前一天,我早就給“養生專家”介紹了倪阿姨的病情,這場問診更像是事先導演好的“雙簧”,所謂的“優惠”也隻是我們演戲的產物。
倪阿姨後來還買了價值12000多元的保健品,在一個半月的時間裏,花了2萬多,我拿到了1600多元提成。
一大批老人正被“洗劫”。其實,保健品騙人招數大同小異,主要手段是“會銷”。
會銷,就是以開會、講座等名義把人召集在一起。不少老年人經常接到這樣的邀請去聽講座,買回一些號稱有奇效的保健食品或者床墊、枕頭等保健產品。這些產品動輒幾千上萬元,等到老人們發現產品其實沒有什麽特別的效果,卻是投訴無門,最後隻能吃啞巴虧。
75歲老人的“防騙日記”(圖片來源:Adobe stock)
75歲老人的“防騙日記”
“我想揭露楊家坪附近保健品推銷騙局……”近日,76歲的鄭強(化名)打進了新聞熱線,希望曝光保健品推銷騙局。
一年多來,鄭大爺臥底寫了5萬多字的“防騙日記”。
鄭大爺退伍後到重慶建設廠當工人,還幹過幾年內刊特約記者。“正因為我做過記者,對寫文章很熱衷。”
他說,去年1月初,偶然得知一位老友在參加保健品推銷講座,一直有買保健品的習慣,從數千元的骨密粉到上萬元的營養液,甚至有的保健品號稱能治療腫瘤。
“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哪有這麽神奇的保健品嘛!”
於是,他決定親自去參加保健品推銷講座,看看到底有什麽魔力,讓老人們如此無法自拔甘願被騙。
一次友人被騙,讓鄭大爺決心揭露保健品推銷騙局。去年1月7日,鄭大爺在友人陪同下,第一次在楊家坪楊馨大酒店參加了所謂的健康知識講座。
“說是健康知識講座,實際到最後就是推銷保健品。”鄭大爺說,在去之前,他就決定,要把當天講座的內容用日記寫下來。
鄭大爺拿出了一本厚厚的日記本,記錄了他這一年參加的各種保健品推銷講座。日記本上密密麻麻寫著講座場景,還用紅色筆重點突出了其中的騙術。
在1月7日第一次參加講座的日記上,鄭大爺提筆便寫了這樣一句話:“上午參會,我堅定隻了解知識,健康事宜,絕不上當受騙。”
他告訴上記者,一年多來參加了數百場保健品講座,從來沒買過任何保健品。
鄭大爺說,拿小禮品吸引老年人免費領取是保健品推銷的慣用手段,隻要有免費禮品,老年人就會越聚越多。
並且,這類講座通常采用“短平快”的節奏,開完這場講座,立即換地方繼續下一場,連續超過半個月的算作“馬拉鬆式講座”。
“上當受騙和文化程度沒關係,有的老人還是教授級別,都來參加講座,反而是條件越好的,越害怕生病。”鄭大爺說。
談到這一年多的“臥底”,鄭大爺感慨道,正因為自己也是一個老人,能體會對生病死亡的恐懼。如今他站出來,是因為看過太多被騙後的慘痛教訓,有為老年人說話的衝動。
從去年1月7日開始,鄭大爺通過厚厚的日記本,也悟出一些老人參加活動的心理狀態。
第一、期望心理,總希望保健品能治好身體上的疾病,甚至心髒病癌症等;
第二、恐懼心理,絕大多數參加活動的老人都有身體疾病,害怕疾病加重甚至死亡;
第三、從眾心理,鄭大爺參加的每場講座少則幾十人,多則三四百人,總有人會後去買藥,看到別人買,自己也買來試試。
那些所謂的保健品推銷的套路,這一年來,鄭大爺沒少體驗。“翻看日記本,每一場都是騙局,不少非正規保健品的營銷員,都有一套慣用的‘坑老’套路。”
坑“老”套路。(圖片來源:Pixabay)
坑“老”套路
1、打親情牌跟老人套近乎
“用得最多的就是打親情牌,那些推銷員最擅長這招,叔叔阿姨叫得甜得很。”鄭大爺說,有次在直港大道參加一個講座,進門就有人端茶遞水,女推銷員一開始就哭訴自己的不幸遭遇,聲稱父母得了重病癱瘓了,吃了他們的骨蜜粉,神奇地康複還能順利走路,連哭帶推銷,讓老人們感動不已,有人現場掏錢買藥。
如果這招不靈,推銷員還會撲通一跪,喊大家“老爸老媽”,好多老人會被現場氣氛所感動。
還有推銷員為了套近乎,采用死纏爛打的方法,鄭大爺就深有體會,推銷員每天一個關心電話,偶爾見到了送點水果:“比伺候親爸親媽還熱情,說到底,就是套老人近乎騙錢唄。”
2、免費小禮品利誘老人
另一招管用手法免費送小禮品利誘老人。“這招會貫穿整個講座,從最開始免費參加到最後都用一些免費小禮品誘惑老人。”有次在楊家坪重百大樓裏有個講座,第一天參加免費領雞蛋,第二天麵條,第三天食用油,多天下來,就會有人被套進去。
鄭大爺家裏放有一些參加講座免費領取的禮品,例如麵條、雞蛋、食用油、蛋白粉、刀具等。有的講座還會登記老人曾經的職業、收入情況、有什麽病史,都記得清清楚楚,完了會有針對性地引誘老人買保健品。
3、冒充專家名醫騙老人
冒充“專家”、“名醫”騙老人也是慣用伎倆。鄭大爺曾參加一個“名醫”賣風濕心髒病膠囊,還號稱是祖傳藥方,但當有人問一些風濕病常識,“名醫”卻支支吾吾答不上來。“還有‘專家’吹噓能治高血壓冠心病,甚至能治腫瘤,一聽就是假的。”鄭大爺說。
去年9月,鄭大爺的日記裏就記錄了一場講座,號稱貴州一醫藥公司的金釵石斛,百年難遇的“稀缺資源”,原價699元一瓶。“後來我查了查,根本沒這回事,騙人的把戲。”
4、放視頻圖片恐嚇老人
恐嚇也是推銷員們常用套路。“有次推銷員賣一種冠心病保健品,講著講著開始在大屏幕上放一些殯儀館的視頻,還有醫院裏病人的慘狀圖片,老人們見到這場麵,很快就被嚇住了。”
去年10月,有次推銷眼部藥品的講座,鄭大爺剛一坐下來就被要求檢查眼部,不到一分鍾,所謂的“醫生”就斷定他有白內障,並威脅說會失明。“一聽就是胡說八道。”
真相:保健品不可能治病
時下的許多保健品,宣稱針對老年人腰腿疼、內分泌失調、睡眠不好等常見病症,吹得天花亂墜。
專家說,保健品的本質就是一種食品而已,它是不可能治病的!想要健康長壽還得靠自己!
不要再上當受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