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這是朋友傳過來的一個帖子,讓我談談對這個故事的看法。
我之所以將其作為一個故事,是因為我也不知道這個事情的真偽。但之所以要談談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是因為它合乎邏輯,也就是說這個事情按照邏輯是可能存在的,隻不過會程度不同地表現出來而已。
對於其中最後一句話,即這種事情即將大麵積發生,為了堵住一些人的嘴,更是為了這篇文章能夠發出來,我們就將其理解為在某種範圍內不同程度發生就是了。因為這是照片,剪掉一段也不合適,望審查者理解。
很多朋友知道,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關注養老的問題。這可以見之於我寫的《從一段玩笑的話說說未來的養老問題》、《注意,我們現在麵臨一係列棘手的問題》、《真正的大國重器是小民瑣事》等文章,以及有關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等一係列文章。
在當中的一篇文章中,我寫了這樣一段在某個場合說的多少有點玩笑的話:
現在六十左右的人,如果能熬20年,也許就能熬50年。什麽意思?就是說,隨著醫療技術和生物技術的發展,在未來的20年中,對生命威脅最大的那些疾病,如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應該基本上解決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說,現在六十左右的人,如果這20年能夠活過來,那些疾病對他的生命威脅就不大了。接著再活個30年,活到一百一二,就很希望了。
但是,人的身體進化是緩慢的。特別是,我們現在吃的是有毒食品,呼吸的是肮髒的空氣,喝的是汙染的水。你是能活一百一二,但可能到八九十歲,很多人就老年癡呆了。那時候將會是什麽情景?大街小巷,一群群晃晃悠悠的都是傻嗬嗬的老頭老太太。可以想像一下,那時候中國養老的問題得有多大。
這時候,坐在我身邊的一位朋友說,孫老師,你這麽一說,這個問題還真的很可怕。假如我將來活到一百二,我兒子不也快一百了嗎?我孫子也七十多了。誰來養我呢?
上麵這個故事,從一個實例詮釋了今後的養老問題。隻不過,我那段話是從老年人的角度說的,這個例子是從他們子女的角度說的。
說的什麽呢?
第一,什麽是中產階層。近些年的一些調查或統計數字告訴我們,中國中產階層的數量在大幅度增加,按照通常的說法,現在可以列入中產階層的大約有將近三億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有著一份不錯的收入。如這兩口子,每月28000元的工資,應當說不少了,遠遠超過城市中一般白領的工資水平。我看到這個數字的第一感覺就是:嗯,比我工資高。
第二,這個看起來還算光鮮的中產階層,其實非常脆弱。寫到這,我本來想說,正常的情況下還可以,一遇到點特殊情況就會陷入困境。但仔細一想,這是一個錯誤的習慣性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是,恰恰可能是那些通常的情況就會使他們脆弱不堪。因為我們過去實行的計劃生育特別是城市的一孩化政策,造就的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而這個社會結構非常脆弱。
第三,中產階層的狀況在這幾年尤其不樂觀。現在相當一部分中產階層麵對的是:財富縮水,債務加重,物價上漲,消費降級。在2015年的股災中,中產階層遭受重創。自2015年底開始的這一輪房價的瘋漲,不但耗幹了很多城市家庭的積蓄,而且家庭債務迅速上升。而到了今年,P2P暴雷、股市的跌跌不休,人民幣的貶值,物價的上漲,一齊向中產階層襲來。在這種情況下,消費降級已經成了許多人的選擇。一位朋友和我說,在他所在的地方,原來人均消費百元左右的飯館很多,但現在仍能堅持下來的,多是沙縣小吃這一類的小吃店。
第四,養老與育兒間的艱難抉擇。上麵在那個例子中講到的那對夫妻,已經是45左右,孩子已經是在讀高一。我估計他們應該是沒有要二胎的打算。但那些更年輕的中產階層,生育特別是生育二胎,可能是一個更沉重的負擔。過去有一句話,叫上有老下有小,說的是中年人麵臨的一種困境。而今天或未來的中產階層,有可能會想兼顧也無力兼顧。
第五,我們再設想一下,假如這對夫妻,前些年的收入比較好,現在除了自己住的房子之外,還有兩套小房子,也就是很多人豔羨的多房戶了。現在,雙方三位難以自理的老人投奔子女而來,不用另外租房子了,但需雇用兩個保姆。這樣,負擔似乎會輕一些,但房產稅很快要來了。按照有關方麵流露的設想,三套房無疑是重點征收的對象,而且很可能實行累進式的重稅。如果是這樣,作為子女的這年輕兩口將會麵臨一種什麽樣的境況?
我們知道,中產階層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我多次講,現在是中國消費升級從而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但由於種種原因,作為消費升級主體的中產階層的消費能力實際上已經處於枯竭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中產階層的未來會如何?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