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未來 10 年中國何處去

(2011-05-20 12:00:44) 下一個

看過俺的帖子的人都知道, 07 年俺警告會發生危機,並預言危機發生後中國會大修鐵路; 08 年俺提出度過危機的正確方法並反對刺激政策,並鼓動大家買黃金; 09 年預言中國必然發生滯漲; 10 年俺認定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已經無可避免必然全麵爆發; 11 年說什麽呢?沒啥好說的了,現在就是在那裏倒數計時等待危機的爆發。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討論下危機爆發後,未來 10 年中國的出路吧 !
危機的起源
關於 07 年開始爆發的危機,當初俺就一直說,那不是金融危機,而是經濟危機,是實體經濟的危機,金融危機隻是其表現形式,其本質是在經濟全球化下,所產生的嚴重的貧富分化所導致的。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是政府及少數人富裕,民眾貧窮;歐美等發達國家是金融資本及原材料壟斷財團富裕,民眾及政府貧窮;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也存在著極度的貧富分化。
這些貧富分化是怎麽產生的呢?途徑很多,有金融手段、有行政手段、有壟斷、甚至近幾年對環境保護的宣傳也是一種掠奪的方式。我說金融手段、行政壟斷掠奪,有頭腦的人都可以理解,比如亂印鈔票製造通脹掠奪財富;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是怎麽通過行政壟斷掠奪社會財富的,這些都比較明顯。再說隱蔽些的,山西先是通過媒體造勢,利用人們對礦工這個弱勢群體的關心,通過對煤老板的抨擊和用安全生產作為由頭,對煤炭行業進行清洗,沒想到的是私人煤礦居然對安全也進行了整改,最後沒辦法了,幹脆撕下那些假麵具,一張白紙要將私人煤老板趕出山西,實現煤炭的壟斷,用他們的話說就是 ---- 增加定價權,什麽叫增加定價權呢?擁有煤炭的人要增加定價權,說白了不就是要大幅推高煤炭價格,以實現對下遊產業的掠奪嘛。最後怎麽樣,私人老板被趕走了,大型國企還不是照樣出事故,怎麽後來就沒有媒體再去說了呢?因為目的達到了,山西已經實現了煤炭的壟斷,目的達到了,媒體就視而不見了。
最後說到宣傳環保也是一種掠奪,這個話很多人肯定徹底不能接受了,保護環境是很高尚的事業啊,怎麽也變成了對民眾的掠奪了呢?這是個更加巧妙的手法了,說清楚需要更大的篇幅,我們暫不作深入探討,來看幾個簡單事實:一個請大家回憶下,從社會開始大規模的關注環境到現在,原材料的價格漲了多少?再說下中石油在伊拉克開采原油的事情:在伊拉克開采原油,中石油承包的費用是 2 塊美元一桶,成本是 1 塊 4 ,就是說開采一桶原油 2 塊就賺了 6 毛,現在原油價是多少錢呢?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成本 1 塊多的油,憑什麽可以從不到 2 塊錢的成本,讓你掏 100 多塊錢去買?難道這不是一種對靠自己勞動賺錢的人的一種掠奪?如果學習中石油在國內那樣通過行政壟斷赤裸裸的漲價,市場將難以接受,怎麽辦?這時候手法上就需要細一些了,宣傳資源的不可再生、有限,這樣一來就可以改變市場對資源的預期,這時候再漲價,你不但不會說這是掠奪,你還會說很好很好,貴了大家就會省著點用了,減少汙染。好,被賣了你還得替它數錢,數完錢你還會覺得自己很高尚。我告訴你不能相信這些鬼話,你還會罵我沒素質。其實到頭來,石油真的少用了麽?隻要社會發展,就不可能少用,因為這是我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有人問,用完了怎麽辦?最擔心石油用完了怎麽辦的,應該是阿拉伯人,我們巴不得石油用完啊,我們可以用核能啊,還有數不清的能源可以使用,沒有石油,就沒有了塑料,屆時還要用很多其他的產品來替代塑料,這將極大的推動其他產品的應用,對經濟是非常大的促進,是大好事。還有地球的溫室效應、日本核危機,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能源巨頭借環保以推高能源價格的手法。
就說核危機吧,如果核能不能用,大家想過油價要漲多少沒有?這背後誰在獲利?核能有啥恐怖的?陽光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太陽怎麽發光的?靠核聚變。說白了太陽就是最大的核反應堆。大家怎麽不怕啊?日本吃了兩個原子彈,那輻射量大吧,廣島長崎不是一直住著人麽 ! 怕個鳥啊 ~ 為啥美國不肯簽署關於大氣排放的那個什麽條約?因為美國人知道,這是一場騙局,不能簽,簽了自己將會被別人掠奪。為啥綠色和平組織共同創建者和前領導人 Patrick Moore 和 Schwartz( 美國未來學家 ) 都說過這麽一句話——環保運動將走向反科學、反技術、反人類。他們隻是看到了環保運動的本質,但不知道其背後的原因。
貧富分化是如何引發經濟危機的呢?其路徑是這樣的——當大量的社會財富通過種種途徑的掠奪集中在少數人手裏之後,整個社會就表現出了購買力的不足,此時投資實體經濟已經無法獲利了,所以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裏的資金隻能通過壟斷方式、囤積炒作固定資產、原材料等來獲取利潤;炒作推高了原材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窮人被迫接受這種價格,導致社會財富以更快的速度集中到少數人手裏。此時經濟增速需求放緩,物價飛漲,我們就可以說,經濟已經脫離正常發展軌道,進入到了滯脹的階段,目前我們正處於這個階段。進入這個階段後經濟已經完全走入死胡同了,鬆也不行、緊也不行,怎麽搞都是錯的,進入死局,怎麽折騰都是死,沒治了,早死和晚死的區別,越折騰越死,比如韓國、英國,死心了,幹脆不動隨它去了。除非你讓以前吃了錢的人重新把錢吐出來,別無它法,那就需要戰爭和割命,這就是北非那麽熱鬧的原因。當然我們不行,那好那就繼續折騰下去,接下來經濟就該向由滯脹到崩潰的階段發展,我們將看到,隨著物價的上漲,窮人開始被迫壓縮自身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此時需求將開始出現非常明顯的萎縮,企業開始倒閉,失業開始增加,最終走向徹底的崩潰或者無盡的下滑。下滑可以慢慢去忍受適應,但風險最大以及我們最為關心的,應該是大崩潰的時間節點,我是這樣設想的——當需求的萎縮達到某個臨界點的時候 ( 這個臨界點,我想可能是當價格上漲所獲得的暴利無法填補因需求萎縮而造成的利潤下滑的時候 ) ,或者當囤積到達一定程度或政府貨幣緊縮後,貨幣的流動性開始劇烈下降,囤積炒作者的資金鏈開始出現斷裂,炒作資金被迫拋出庫存,商品價格開始崩盤,危機爆發。
當然,因為貨幣、行政政策,使得市場的實際情況遠比這個複雜得多。比如,當地產商的資金鏈即將斷裂的時候,政府可以用刺激政策投入大量資金增加流動性,那麽市場就不會因為資金鏈斷裂而崩盤,而是要等到需求極度萎縮下才會逆轉;如果政府直接用行政手段切斷地產商的資金鏈,則房價則有可能提前下跌;還有市場的預期炒作、媒體的造勢、政策的宣傳、外部市場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影響危機爆發的時間、方式、烈度。所以我們的具體市場操作要遠比這複雜得多,但這不等於我們不必認清市場的實質,唯有認清實質才能解開紛繁複雜的思路,把握住大方向,唯有大方向正確,才能在危機中生存下來。我不讚成散戶重倉位做短線,昨天我剛剛因為手癢重倉短線而遭受重創,沒辦法,大家可以想想,市場上有多少職業屠宰散戶而生活的人?他們的賴以生存的錢哪裏來的?隻要我們妄動,我們的心態早就被他們算死了,非專業人員做短線注定必死無疑。
關於危機爆發方式及時間點的探討
有人說,現在經濟不是在複蘇麽?這個問題我不想討論,貧富分化沒有得到解決的跡象,就說複蘇,那完全是胡說八道,不值一駁。接下來我很想和大家討論的,是目前的幾個跡象,能否從這些跡象中判斷出,由滯脹到危機爆發的節點是否快要到了,還差多少時間?是必須經曆過一個漫長的滯漲的過程呢?還是危機爆發已經迫在眉睫?是漫長的陰跌,還是如暴風驟雨般的崩盤?
1. 大宗商品,甚至 08 年都沒有大幅上漲的一些品種,目前都已經大幅度上漲,大量商品創出了新高,現在隻剩下石油尚未新高了。石油還需要多少時間出現新高?大宗商品是否會如央視證券資訊頻道遠昌看市裏說的“最後一衝”而後崩盤?還是像很多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幾年後出現 200 多元的高點?
2. 三輛馬車即將同時熄火。出口因為成本上漲無法被下遊所接受而嚴重萎縮,用出口廠家的話來說是——訂單有,價格合不來,寧可不做,目前處於價格博弈階段。如果歐美的需求因為庫存消耗較大而最終向我們的出口企業妥協,那麽我們將可以看到:在中國出口短暫的複蘇後歐美將發生嚴重的通脹,繼而迫使美聯儲加息;投資也開始萎縮,雖然目前地產投資尚未見到明顯減速,但政府工程已經出現了資金無以為繼的狀況,承包政府工程的承包商被政府大量欠款的現象已經越演越烈,由政府主導的基礎建設投資出現萎縮下滑的趨勢。例如:上海的政府工程對鋼材的需求已經下降到了幾乎為 0 的程度;內需也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價格的上漲開始萎縮, 1-2 月份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去年 2 月出現下降; 1 、 2 月 PMI 也出現下滑, 3 月雖然比 2 月高,但 3 月的天數比 2 月多了 3 天,扣除這個因素, 3 月 PMI 仍處於下滑狀態;前天寶鋼下調其板材價格,就是因為汽車生產需求萎縮所導致的被迫下調,目前板材價格居然向螺紋鋼價格靠攏, ( 板材的需求方議價能力要遠強於螺紋鋼需求方的議價能力 ) 這就是國內可笑的產業升級所造成的惡果。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同時熄火,其後果就不用我來解釋了吧。從這個角度來看,三輛馬車同時熄火的時間點已經非常近了,近幾個月就有可能看到。
3. 鋼鐵在產能嚴重過剩、庫存高位、需求比同期萎縮的情況下,價格仍然開始了由成本推動的、逼迫硬需求就範的上漲。這不僅僅是鋼鐵,幾乎所有的商品普遍存在這種現象;這種上漲最終將壓製硬需求,迫使其萎縮,進而引發危機。但這個過程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價格上漲的速度,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僅憑成本推高價格,其速度是非常緩慢的,而且作為能夠控製原材料價格的壟斷者,隻要它們稍微有點智商,它們完全可以少賺點錢來壓低價格,何必迫不及待的將原材料價格拉高以至於同歸於盡呢?比如歐佩克,它們完全可以增加產能來調整油價,避免油價上漲到令經濟崩盤的程度。這點很希望能聽到一個有說服力的解釋。
4. 二三線城市甚至縣城的房價在短時間內快速上漲,直逼一線城市,這種上漲徹底透支了需求,使得市場再無價值窪地,一旦洪水到來,再無可以緩衝泄洪的空間。
5. 歐洲的加息宣告了歐洲經濟正式步入滯漲,此時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了美國,現在關鍵看 6 月份美聯儲結束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後,是開始加息還是繼續寬鬆的貨幣政策。由於美國加息必然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見頂基本上可以作為市場的共識,所以反轉行情反而不大可能等到美國加息後才出現,隻要美國加息預期確定,市場就有可能出現反轉。由於美元貶值有利於美國的出口,提振美國經濟,所以要讓美國加息,兩個條件必具其一:美國經濟複蘇走上正軌;美國也發生嚴重的通脹。我認為第二種可能性居高,而且時間點也不會太遠了。
6. 高盛通知自己的客戶短期多單已經到達目標位可以獲利了結,其理由是短期材料上漲已經遏製需求,市場應聲大跌。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雖然高盛同時也說長期還要看漲石油到 250 美元。但我認為這很可能隻是高盛的一次試盤,看市場對自己報告的反應程度。還有擅長做空的索羅斯在中國的戰略布局;以及國際大資金對賭中國崩盤的消息。這些信息都預示著崩盤不會太遠。
7.1 、 2 月的外貿出現逆差,除了原材料上漲因素導致進口上升和出口的萎縮以外,熱錢的出逃也有可能。熱錢一旦出逃有多可怕呢?看一段數據: 1995 年中國外匯儲備 736 億; 2000 年 1655 億; 2005 年 8000 多億; 2007 年 15000 億; 2009 年 24000 億; 2010 年 28500 億;現在 3 萬億 ! 這些數據裏我們能發現什麽?要知道中國的出口很多是加工型的出口,其利潤非常低,假設材料買入 100 元,賣出 101 元,創造了 201 元的 GDP ,但我們賺的錢隻有 1 元。在如此低的利潤之下,而我們的外匯儲備為啥能在後麵幾年獲得如此迅速的增長?建國前 50 年的儲備隻有 1000 多億,這 10 年怎麽就能增加到了 3 萬億?再如, 2009 年出口隻有 15000 億美元,但外匯儲備卻增加了 4500 億,用創匯已經完全解釋不通了。由此可見,我們大幅增長的外匯儲備根本就不是國人通過貿易賺取來的外匯,而是熱錢的流入。也就是說,我們的外匯儲備是別人寄在我們這裏的錢,而不是我們賺來的錢。既然不是自己的錢,我們或者就放在那裏不動,或者得把這些錢拿去投資,賺取利潤,這樣一旦人家問我們要錢,我們也有錢還給人家不是?回頭看看我們是怎麽花我們的外匯儲備的呢?由於外匯的國家壟斷,這些錢怎麽安排,完全是政府行為,我們的政府把這些錢都拿來幹什麽去了呢?除了買飛機、搞讚助這些動輒幾千億的花掉了以外,還有就是投資,這些投資的損失,其他的不說,僅僅兩房,就有 6000 億的說不清拿不拿的回來的投資。這些錢可是明明白白的花掉回不來了啊 ! 這裏就有一個問題了,如果有一天,人家問你要錢的時候怎麽辦?當中國經濟失速,投資中國已經不能獲利,人民幣升值到頭,並開始轉向的時候,這些熱錢要不要外流?這時候就有兩個問題出現了:一你必須從國內市場收回相應的人民幣,同時拿美元還給人家,這時候國內的資金流動性就會發生嚴重的緊縮;第二個問題你有足夠可以還給人家的美元麽?我怕沒有,前幾年好用的時候都花光、賠光了。這時候將會發生什麽現象?我們是否會一夜間從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淪為最大的債務國?如果後麵幾個月外貿繼續出現逆差,是否可以認為,這個情況已經開始發生了?
關於政府應對危機的政策及其對後期形勢的影響
謝謝大家的意見,俺也隻是對目前形勢和今後出路進行一些探討,提供一些思路觀點罷了,是非對錯還是該由大家自己來判斷,用事實來說話。關於危機會不會到來的問題,因為俺以前的帖子裏已經反複進行了探討,不想在這裏過多的重複。俺的觀點是: 1 承認政府已經意識到了貧富分化的問題,的確也在采取一些舉措,隻可惜早幾年幹嘛去了,現在為時已晚,事到如今,已經進入死局,來不及了; 2 即便政府采取了舉措,也假設還來得及,但這些舉措本身也存在濫用行政手段、舉措脫離現實等大量問題,甚至有可能成為助推泡沫和引發崩盤的導火索。接下來,俺還是先說說自己這兩天關於危機爆發方式的新思考。
07 年開始的危機爆發的特點是股市、期貨瘋狂衝高後發生猛烈的下跌。這次是不是會以同樣的方式爆發呢?我們要在市場上具體操作,絕對不能輕易下這個結論,因為上次危機是在一片樂觀的情緒下突然爆發的,而這次大量的人都意識到了危險的來臨,我們就不能天真的以為曆史還會以同樣的方式簡單的重複。那麽就有兩個可能性了:一種是陰跌,當大家都在等待一波暴漲後的暴跌的來臨,此時陰跌卻開始了,等大家醒悟過來,已經回天無力了;還有一種是快速衝高後的暴跌。哪種可能性比較大?再次提煉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其核心焦點就是——在產能過剩、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能否繼續衝高?物價在崩盤之前能否持續上漲?這個問題我已經問了自己無數次了,終於在今天早上看到一個新聞後恍然大悟。這個新聞就是:沙特阿拉伯減產石油;我繼續狗狗,又發現了必和必拓和力拓第一季度減產鐵礦石。而後聯想到電廠的缺煤、浙江的拉閘限電、國內的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哦 ~ 麵對需求的萎縮,可以通過減少產量,製造短缺,進而拉高價格。由此看來,還是衝高後崩盤的可能性居大。
接下來分別評論政府應對危機爆發的各項措施。
1. 先說說房地產調控政策。前一段時間,曾經有地產商談到地產不存在暴利,他是這樣算這筆賬的: 50% 是政府賺走的地價, 20% 是建築成本及其他開支, 30% 是地產商的利潤。一個樓盤開發到收成需要 3 年,所以每年的利潤隻有 10% ,所以不存在暴利。難道大家不奇怪麽?每年 10% 的利潤,每個月 1 分不到,這些錢還不如拿去放高利貸呢,那些到處借高利貸的地產商是怎麽暴富的啊?奧妙在哪裏呢?
奧妙在於資金的流動,開發商是這樣操作的 ( 具體操作比我說的複雜,這隻是打比方 ) :假設買一塊地所需要資金 1 個億,這個資金用多長時間呢?很短,拿下這塊地,把錢交進去,很快再把土地抵押給銀行,拿出錢來。但它們蓋房子是不需要自己掏錢的,由建築商來承建,三年後蓋好賣出賺 30% 。那麽這筆錢馬上又可以用來買第二塊地。於是同一筆錢可以不斷的重複使用。假設這個地產商一年可以拿 10 塊地,每塊地賺 30% , 3 年後它的利潤是多少呢, 900% 。這說明了什麽?說明地產商實際上玩的就是一個金融遊戲罷了。這也是地產商為什麽要不斷的瘋狂拿地,因為拿地的頻率越高,相當於杠杆也越大,利潤也就越高。這裏問題就來了,一個億的資金做了 30 億資金才可以做的項目,一旦因為政策打壓,銀行貸款停止發放,會怎麽樣?此時地產商當務之急就是要趕緊把風險轉移,讓承建商盡快把房子蓋起來,這樣才可以套現,化解風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幾個結果: 1 當銀行收回第一筆貸出的一億資金並停止貸款後,開發商就沒有資金繼續拿地了,風險在於地方政府; 2 如果地產商來不及賣出房子,後麵的銀行將無法收回貸款,杠杆放大的風險在於銀行; 3 項目能否完工的風險在於承建商。這次地產商可以說是最大程度的規避了風險,目前他們的擔心主要還在於能否順利套現。由此看來,短期內隻要地產商停止拿地,壓力並不算太大,所以房價馬上下跌的壓力也不會太大。所以說國內地產問題的爆發點有可能不在於房價下跌,而在於賣不出土地的地方財政,而後是房價下跌後的銀行,最後才輪到地產商。
順便說一點:當地方政府失去土地收入來源後,房產稅肯定會成為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這是長期趨勢,也是化解貧富分化的最佳途徑,所以投資性的囤房絕對不可取,不要在 49 年加入國民黨。
大力建設保障房這點我是讚同的,這對社會有利,也拉動需求,但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實在太有限了。
2. 工資倍增計劃。這個問題我以前的帖子裏已經分析過了,這個政策表麵上看,其初衷是好的,工人工資快速增加,不就減少了貧富分化了麽?但深入思考就不是這麽回事了,如果有誠意增加民眾收入,政府完全可以在醫療保障、社會保障和教育等方麵多承擔社會責任,就可以減少民眾負擔,無形的增加民眾收入 ( 農村醫保的推廣的確大大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這個政策對農村地區經濟的促進作用我們必須重視 ) 。但在勞動效率、勞動力素質沒有提高的情況下憑空增加工資,隻能是向社會傳遞嚴重通貨膨脹的信號,即便工資能夠倍增,隻怕物價的增速早就遠遠高於工資增速了。所以,我認為工資倍增計劃後麵還暗藏著政府試圖有計劃的推動通脹的政策意圖。雖然政府有這個意圖,但工資真的能夠增加麽?一旦失去土地財政,地方財政根本就無力給機關、事業單位加工資,甚至目前的工資都無法保證,談何工資倍增?我估計過一段時間,政府部門的工資發放很快就會出現問題。企業是否具備持續漲工資的能力呢?據我所知,目前大量的企業產能遠大於實際產量,一方麵缺工;另一方麵也不願意招收工人了;同時通過減產來提高價格也成為企業對目前經濟形勢的應對策略。所以,不等工資繼續增加,大量工人失業卻要先於工資倍增出現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