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全球移民掃描:美國活力產生吸引力 (圖)

(2010-07-01 05:45:33) 下一個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一直對世界其他地方有移民意向的人們散發著奇妙的吸引力。能夠得到一張美國綠卡,曾經是很多人的向往。我們通常所說的綠卡,即美國永久居民卡,是用於證明外國人在美利堅合眾國境內擁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一種身份證。綠卡持有者享有美國官方授予的移民福利,其中包括有條件地在美居留與獲取工作的許可。除了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綠卡持有者在美國境內基本享有和本國國民一樣的待遇。
而成為一名合法永久居民,需要在美國境內以永久居民身份居住總計滿五年,或與美國公民結婚滿三年後,並滿足所有移民局所列出之條件後,才可以申請入籍,成為美國公民。公民比永久居民擁有更多的權利與義務。其中包括選舉權、聯邦與州選舉中的被選舉權、世界上部分國家的免簽證便利、攜帶家眷入美,以及擔任聯邦政府職位的資格。
相比西歐和北歐諸國,美國的福利也許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她的吸引力,來自於社會總體的一流生活和教育水平,以及優良的投資環境。移民到美國,除了能夠享受發達國家國民待遇之外,重要的是,這裏的寬容和活力給了人們更多的信心。
高度發達的教育
根據國際移民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的調查,教育水平是一部分移民選擇移居目的國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國在這方麵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作為公認的世界強國,絕大多數美國人堅信本國的繁榮與強大,在極大程度上得益於國民教育的普及。兒童義務教育的理念從南北戰爭之後便開始推行。進入二十世紀以後,普及高中教育在美國各州達成共識,高中畢業後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逐年穩步上升。當前美國實行11-12年製的義務教育體係,大部分州規定必須就讀至18歲,僅剩個別州仍為14歲。兒童在5-7歲時入學,可選擇進入公立學校、私立學校或家庭學校,公立和私立學校一般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三級教育水平。大學階段也分為公立和私立,雖然學費昂貴,但助學貸款及獎學金的覆蓋麵相當廣,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
當前美國有將近600萬以上的大學在校生,另有其他數百萬人參加各類成人教育課程。以2007年的統計數據為例,美國成年公民的高中畢業率為85%,擁有學士以上學位的人口比率為27%,99%的15歲以上人口具有閱讀和書寫的能力,文盲率僅為1%。在聯合國的各國教育索引中,美國得分為99.9,綜合實力排名世界第一。
覆蓋麵極大的教育計劃使美國成為世界上受教育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正是在這個堅實龐大的基礎上,美國的科學研究水平始終位列世界前沿。截至2009年,共有32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美國,其中百分之七十五的獎項屬於科學方麵,高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對科研投入的預算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便逐年穩步增加,各大學實驗室除了接受政府資助,通常還得到工商企業對專項研究的大筆資助。美國各大學通常雲集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教授、科學家,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兩方麵的成就層出不窮,在科研上的投入和產出長久保持著平穩持久的良性循環。
除了教育資源,美國的公共教育設施的共享性也非常之高。今日美國有超過8500座公立圖書館,以及2800多座向公眾開放的學院或大學圖書館。絕大多數圖書館館藏量十分可觀,設備先進,是普及成人繼續教育不可或缺的輔助資源。
而最令人感歎的是,在美國學習是一種“enjoy”(享受)的過程,寬鬆的學術氣氛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學校中的常態,相比國內的教育現狀,吸引力不言而喻。
不斷完善的醫療係統
美國的醫療設施和醫療保險大部分都由私營部門經營,長久以來,不論是美國公民還是外國移民,都必須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才能覆蓋部分醫療費用。美國政府僅提供較為輔助性質的公共醫療保險、醫療輔助計劃、兒童醫療保險計劃和退伍軍人健康管理。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0年的世界衛生報告中比較了191個成員國的醫療素質,美國的醫療消費與應變能力都在榜首,但人均醫療費用的絕對值及占GDP的比例居高不下,是世界範圍內醫療費用最昂貴的國家。
這個情況已經開始了曆史性的轉變:奧巴馬就任總統後,為兌現他競選總統時對選民的關鍵承諾,呼籲國會通過立法,對美國現有的醫療製度進行改革。在2010年3月通過的醫改法案初稿中,包括一項政府保險計劃,鼓勵民眾雙向選擇,參與公共合作醫療保險,其主旨是降低保險成本和提高民眾的健康保障質量,將每一個美國公民都納入政府的醫保範圍。該計劃包括醫療保險開支的削減和提高保險公司的稅負兩方麵。這項醫療改革計劃將耗時10餘年,涉及資金9000億美元。
然則無論是否有全民醫保,昂貴的美國醫療仍深具吸引力。高昂的醫療開支有效推動了新型醫術和醫療產品的研發;高難度手術的成功率頗高;新型藥品層出不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行得力,藥品安全保證度高。這種種優勢使美國作為全球醫學研究龍頭國的位置始終不可動搖。
投資移民的上選
雖然仍未徹底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但美國始終是全球投資者的一片熱土。為了針對海外投資移民,美國移民法從1992年起設立了EB-5投資移民方案。在美國任何地方投資一百萬美元並至少創造十個就業崗位;在國家認可的低就業地區投資五十萬美元並至少創造十個就業崗位;在經政府批準的“地區中心”投資五十萬美元——隻要在此三項投資行為選擇一項,投資者便可以獲得綠卡。它是美國所有移民類別中申請核準時間最短,資格條件限製最少的一條便捷通道。
而2010年初,美國國會推出了修訂後的EB-5投資移民方案,放寬了投資方式,並表示將提高每年10000個名額的切實發放比例(從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中,10萬個投資移民名額,美國移民局隻簽發了6024份,平均每年僅為500份左右)。
與歐盟等國的投資移民方案相比,美國EB-5方案的優勢十分明顯:辦理周期短、投資人無需創業;除了需證明資金來源的正當性,對投資人無學曆、語言、商業背景的限製;投資人配偶及21歲以下子女均可獲得綠卡,並可自行選擇在美國任何地區定居,可自由進出美國,沒有移民監,並享受當地居民的福利;投資人取得綠卡5年後可申請入籍,以取得美國公民身份。
而且最重要的是,由政策傾斜扶植的“地區中心”項目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核過程,投資資金的安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美國移民政策的變遷
作為一個幾乎完全由移民後代構成的國家,美國也僅在最近一個世紀內才逐漸形成了文明、現代概念的移民政策的。在1917年時,美國曾經向亞洲國家移民關閉邊界,而曆經數十年變革,移民法也數經修改,終於演變到了今天的情況。
2010年2月,美國國會表態將全麵放寬對投資移民的審批。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醞釀大赦,欲借移民合法化推動美國經濟,讓非法移民走出陰影,合法工作和報稅會為美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一旦移民身份合法化,收入和消費都將顯著提高,對刺激經濟非常有效,並可在未來五年內節省數千億美元的非法移民遣送費用,轉而將其用於加強邊防。
目前,雖然在美國當地,人們對於非法移民的抵觸情緒依然存在,年輕人與老年人看待移民的視角也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美國正是依靠源源不斷的移民提供給其發展的活力,我們有理由相信,移民的大門在未來不會緊閉。
西歐:福利雖好,移民緊縮
安茲 簡軍波
以英國、德國、法國等地為代表的西歐發達國家,素來以高福利和良好的生活環境而著稱,這也吸引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移民的目光。但是這些地方與移民之國美國比起來,移民難度要大得多,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如果人們真的想到西歐國家定居,恐怕需要事先進行很多考慮。
從生到死政府都埋單
西歐發達國家的福利政策一向是這些國家引以為傲又深感頭痛的問題,可以這麽說,作為英法德等國的正式國民,完全可以依靠福利製度生活,即便不去工作也能生活地較為安逸,但是同時,這些政策也增加了政府的負擔,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們工作的熱情,為很多有識之士所詬病。
以德國為例,當一個孩子落地之後,他就能享有國家按月發放的撫養費,父母基本上不用擔心會增添過多的開支。如果孩子生得多,到第三個第四個孩子的時候撫養費數額還會增加。當這些孩子上學之後,他們也能夠接受完全免費的教育,就算是上大學,都不用繳納學費。如果家庭條件不太好,還有名目眾多的獎學金和助學金來幫助這些孩子。
同時,在德國,幾乎所有有收入的人都參加了醫療保險,不同的隻是高收入者可以自己選擇是參加私人醫療保險還是參加法定醫療保險,而低收入者則必須參加法定醫療保險。由於德國經濟實力雄厚,德國醫保服務的範圍、項目和內容都非常廣泛。參加法定醫療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家屬和未成年人),不管其當時經濟狀況如何,都可以得到及時、免費的治療,就診不需要支付現金,病人可以在保險基金認定的醫院以及治療範圍內自由就診,並可以自由選擇開業醫師和專科醫師,而諸如視力檢查、看牙等等項目都可以納入保險範圍。
而在英國,失業保險的存在,可以讓一家十餘口人即便沒有一個人去工作,也能從容地生活。這其中,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免費住宅、低保津貼和給孩子的撫養費。如果有人投機取巧,把政府給的房間出租,那麽租金又成為一筆收入。很多人因此就算失業,也不願意再去設法找到新的工作。
同時,這些國家的國民如果去世,也不用擔心喪葬費用,政府會提供免費的墓地。真可謂是從生到死,政府都會埋單。
移民政策持續緊縮
但與高福利的誘惑相比,緊縮的移民政策卻讓有意移民的人們感到頭痛。特別是今年近幾個月以來,歐洲各地都傳來了移民政策的消極信號:意大利米蘭移民聚集區發生了幾百人參與的騷亂,政府派遣武裝部隊清除意大利南部非法非洲移民聚集地;英國保守黨大衛·卡梅倫在當選之前表示,如果保守黨獲勝將削減25%的移民;法國移民部長埃裏克·貝鬆表示,2009年法國的合法和非法移民數量都有所下降,而總統薩科齊則計劃禁止穆斯林傳統服裝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習俗;即使是對移民最友好的瑞典,也通過公投修改憲法,禁止修建穆斯林尖塔。
歐洲從上世紀末開始,總體趨向於縮緊移民政策。現在的移民政策收緊,主要指兩個方麵,一個是家庭團聚,再有一個就是新移民。比如說以學生簽證方式的移民,對這群人實行移民收緊政策,來控製移民總量。但是在傳統觀念上,歐洲並不認為來自美加等地的人是移民,他們所指的,主要是第三世界的移民。隨著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歐洲各國,特別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針對移民的情緒再度有所抬頭。
這是因為,無論德國也好,法國和英國也好,這些國家存在一個很龐大的失業群體,大概占勞動力的10%左右,這個群體傾向於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泄在移民身上,他們認為是移民影響了他們的就業問題,但其實事情並非如他們所想。外來移民所從事的行業大多數都是收入比較低、工作條件比較差的行業,移民和當地人之間不存在替代關係,兩個勞動力市場並不衝突。實際情況是,外來移民的失業率往往更高。
以法國為例,每年,都會有成年上萬的外國人曆盡艱辛到法國工作或定居,在這些人當中就包括來自其他法語國家或原殖民地國家的移民,多屬非洲裔和阿拉伯裔。這些心懷“法國夢”的“異邦人”曾經在2005年和2007年,在巴黎近郊分別發動過兩起大的騷亂。這些騷亂多是由那些所謂海外新移民和移民第二代所發起的,多數來自原殖民地國家和阿拉伯地區。這些新一代移民一般通過“家庭團聚”來到法國,然而由於語言和教育水平問題,到來之後多數融入困難,很難找到工作。法國目前的失業率為10%左右,而移民的失業率達20%以上;第二代移民也因為社區封閉或家庭教育條件較差而成為“問題少年”。正是這些無所事事的新移民和移民後代最終引發了兩場震驚法國社會的街頭騷亂。
文化衝擊成為難解症結
而深刻影響移民政策走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外來移民帶來的文化衝擊。在法國,移民政策未能塑造移民對法國的國家認同,而這一政治認同的缺失又會加深文化認同的缺乏,移民在被忽略、受歧視和深懷怨恨的情緒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在身體裝飾和日常行為等生活習慣中強化祖國的文化特性。
比如,在這些新移民和二代移民中有不少具有伊斯蘭文化背景。據說在巴黎街頭,每10個行人當中就會有一個穆斯林,可見穆斯林人口在移民當中的比重之大。而穆斯林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和抗拒世俗化方麵比較突出。也因為如此,關於是否應該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場合佩帶頭巾的問題才會存在激烈的爭辯和受到穆斯林移民社區的強烈反對。由於穆斯林人口在法國的快速增加使移民問題增添了宗教色彩,並成為敏感話題。有歐洲學者已開始討論所謂法國甚至歐洲的“綠化”問題(穆斯林崇尚綠色),雖有杯弓蛇影之嫌,但也非無風起浪。
而在歐洲不少曆史悠久的國家中,本土地域觀念強烈的民眾對踏入自身生活圈的移民往往過度敏感。特別是移民和下層百姓接觸較多,民眾的反應會格外強烈。在英國的曆史上,移民政策一直都比較鬆,但是現在也在收緊。英國的限製移民問題之所以還沒有法國那麽嚴重,是因為它的移民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是一些英國的前殖民地國家,在文化方麵並沒有法國那麽敏感。
然而,歐洲移民問題的實質終究不是純粹的宗教問題,也不單純是文化問題,而是帶有經濟、社會和文化性質的綜合性問題。無論移民問題多麽嚴峻,歐洲的英法意德等地依然需要移民。歐盟議會在2008年11月20日宣布了“藍卡計劃”,以借鑒美國的綠卡製度吸引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高素質移民,即“知識移民”或“科技移民”,並嚴格限製“勞工移民”的數量。但實際上,不少發達國家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許多工作和農莊的勞動力明顯不足,許多體力勞動必須要由移民來承擔,限製移民隻會進一步擴大用工缺口。
對歐洲的移民政策製定者而言,他時刻會麵臨一個難題:在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維護本國文化獨特性和保持多元主義文化傳統之間如何保持平衡?不管怎樣,移民問題需要獲得嚴肅和理性的對待,移民(即使是非法移民)需要獲得所在國的尊重和實現夢想的機會,這不僅關乎社會公平,在全球化時代,也關乎我們所有人的安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澳大利亞:多元交融的棲居地
《環球》雜誌駐堪培拉記者/胡萌
澳大利亞一詞的意思是“南方大陸”,歐洲人發現這個大陸時誤以為這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所以取名“澳大利亞”,australia 即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其建國初期英裔及德裔占大部份,但之後開始有來自各地的移民加入,使其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國家。
這幾年,澳大利亞政府一直在加速收緊移民政策,然而除了一項新出台的將“新技術職業清單”中400種減為181種職業的政策影響了留學生申請移民外,想把家搬到澳大利亞的中國公民始終未見減少。在移民大潮中,相當比例的人在國內早已是高級管理人員、或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移民澳大利亞將給他們帶來怎樣的新生活方式,到底他們在尋求什麽,為什麽澳大利亞會有這麽大的吸引力?
投資移民嗅到的商機
“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澳大利亞優質的自然環境。我在國內一周打一次高爾夫球,每天陪客人吃飯喝酒至少需要4小時,天天忙於應酬,在澳大利亞褪去“成功人士”的光環,不僅終於可以回歸普通人平靜的生活,而且可以天天打高爾夫球,現在我感覺自己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鄭先生對《環球》雜誌記者說。
鄭先生是中國南方某城市的地產開發商,做為投資移民他已擁有澳大利亞永居身份,但這並不妨礙他繼續在國內經營企業。他告訴記者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雖然已開始收緊,但較其他國家相比仍較為寬鬆,而且象悉尼、墨爾本等地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華人社區,移民後容易融入當地的生活。尤其是大把的投資機會,對國內業家具有很大吸引力。另外,讓子女得到優質的教育,並希望他們能夠在異國延續自己在國內經營的企業,已成為商業移民們的主要目的。
鄭先生說自己經過調查和比較,之所以選擇移民澳大利亞,並不僅是為了讓子女在這裏接受優質的教育,因為早在十幾年前鄭先生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國讀書,他認為,“澳大利亞的投資機會相對較多,而且我希望自己能夠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這就是當初選擇移民的主要目的”。
他還給記者列舉了一係列數據:澳大利亞農牧業、采礦業為澳傳統產業,自然資源豐富,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高科技產業近幾年有較快發展。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另外,森林覆蓋率20%,天然森林麵積約1.55億公頃,用材林麵積122萬公頃。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這些在做生意的人眼中,無一不意味著無限的商機。我自從2006年移民澳大利亞,已在悉尼、西澳等地投資開發了幾處房地產項目,今後有好項目我還會繼續投資。”
重塑生活方式的可能
“移民澳大利亞使我的生活有了一個徹底的改變。”酒商小董感慨地對《環球》雜誌記者說。小董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父親在廣東和香港經營生意很成功,他從小比較叛逆,獨自一人闖到英國,在那裏讀了高中、大學和研究生。2002年底小董來到澳大利亞,狂玩了幾個月後忽然覺得生活很空虛,就跑到父親在澳大利亞的公司負責財務。直到一天遇到一位品酒高人,被其帶入了奇妙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世界,“從此我感覺生活有了新的目標,生命中擁有了色彩斑斕的世界。”
小董移民澳大利亞後,從2003年起開始獨立經營一家酒業公司,到現在僅幾年時間,其擁有的紅酒品牌已占有全澳1%的市場份額,並占有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高達7%的市場份額。另外,他還收購了兩個葡萄園。用小董自己的話說,“全新的生活方式重塑了自我,這是我移民澳大利亞後最大的收獲。”
“雖然在獨立經營公司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問題,而且不止一次上當受騙,但我認為有時候被騙其實是一個很便宜的交易,因為在改正的過程中學到的東西遠遠超出正常情況下的獲取的信息。而我的心態也隨著澳大利亞現代而優雅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平靜平和。”
金融專業碩士畢業卻在經營酒業的小董認為,自己雖然沒有從事金融行業,但他很了解,澳大利亞的銀行業穩健、盈利,其規範程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服務質量名列全球第三位。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澳大利亞四大銀行的信用評級為AA,而全球僅有11家銀行信用評級為AA以上。
文化包容性的魅力
在悉尼科技大學法學院擔任講師的小田還是一位澳大利亞注冊商標律師,這位老紅軍的後代在幾年前經過多種比較後,最終還是選擇移民澳大利亞。他認為在澳大利亞最適合自己個人未來的發展,因為在海外增長學識、開闊眼界,未來才能在更高的平台,為中澳兩國友好往來方麵做些事情。
小田在澳攻讀博士期間,曾在聯合國見習及做顧問工作,並先後在美國華盛頓法學院等地訪學。通過在4個國家9個不同學研機構及國際組織的研究及工作經曆,使他得以全麵比較幾個國家的優劣,由此對澳洲多元文化包容性有了較深的體會。
田律師告訴記者,雖然自己是澳大利亞永久居民卻一直持有中國護照,盡管如此卻從未感覺在學習、就業期間受到過什麽差別對待,特別是在取得法學院講師職務、及澳大利亞注冊商標律師資格方麵。很多國家包括美國,是不會輕易把這樣的工作職業機會提供給非本國護照持有者的。相反,他的中國背景,成為了其從事工作的競爭優勢。這使田律師深深感到,祖國的強盛使每一位海外華人都會受益匪淺。作為一年輕的法學學者,他期待為祖國及澳大利亞華人社區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促進中澳法學交流,這樣自己的事業發展也會上一層樓。
小田對記者分析說,澳大利亞地理位置鄰近中國,政局穩定、法律和商業環境健全、主權風險較低、經濟增長穩健、商業信譽良好、基礎設施齊備、生產和環保技術先進、部分行業投資回報較高,都是吸引中國移民的重要原因。
有資料顯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經濟發達且政治穩定的國家,國際信用評級為AAA,政治穩定性全球第一,財務機構的透明度占世界第一位,商業效率占全球第三,僅次於香港和美國;政府工作效率和商業環境寬鬆度均占全球第三。澳大利亞政府通過一係列的服務和計劃積極鼓勵與支持外商投資,而且作為世界上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宜人的氣候、獨特而美麗的風光、高質量的社會與文化基礎設施。澳大利亞的生活成本大大低於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海外移民和訪客普遍認為這裏很有吸引力而且生活很實惠,這裏既有高質量的住房和教育,又有十分健全、完善的社會健康服務係統。
不難看出,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資源豐富、天然環境、投資機會、發展空間、各類福利、優質教育,政治法製,甚至包括多國旅行的免簽護照等等,無一不對移民們有著巨大吸引力,難怪許多中國移民早已把澳大利亞當成了夢想中的家園。
加拿大:子女教育與環境認同更可貴
《環球》雜誌駐溫哥華記者/黃曉南 馬丹
加拿大統計局曾經就華裔對加國的歸屬感問題進行過一項調查,調查發現,有近八成的加拿大華裔對加國都懷有很強的歸屬感。這片遠隔重洋的土地,緣何對華裔移民有著如此的吸引力?周描宏和D女士都是中年時期舉家遷往加拿大的新一代移民,她們對此有著最為深切的體驗。
培育個性的教育
周描宏於1986年從浙江溫州考入上海複旦大學,就讀化學專業。1990年畢業後追隨她的先生到東北老家就業,兩口子順利進入省級單位。穩定的工作,不錯的生活條件並沒有影響他們於2001年做出舉家移民加拿大的決定。
“當時我們在國內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既舒適又安逸,在決定移民時,也考慮到人到中年,又要從頭開始創業的艱辛。但我覺得孩子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周描宏對記者說。
“我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是在這裏受教育好,還是看天性。就像我女兒這樣,從小就憨憨的,對國內競爭如此激烈的教育可能不會很適應。那年我女兒8歲,剛上小學一年級,當時我們已經覺得國外教育可能會更適合於她,沒有升學的壓力。在國內是這樣子,成績好的時候,是很快樂的,我本人就是這麽過來。但是你要是成績落後,可能就不是那麽快樂了。”
“來到這裏後,我們並沒有做長期的打算,尤其是我先生並不想留在這裏。但經過一年的觀察,發現孩子在這裏上學非常快樂。因此我們就決定留下來,也許我們將來還要回去,但至少要等孩子完成教育之後。”
“從教育方麵來看,中國和加拿大各有優勢,在中國,孩子可能會學到更多的知識。但在這裏,學習的環境比較寬鬆,更多的是培養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這裏的學校和老師都很尊重每個學生個體,他們會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但也不會特別去關照什麽拔尖人才,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到目前為止,我女兒在這裏學習非常快樂,獨立能力也很強,校內校外選課報名、參加誌願者活動等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做,征求一下我的意見,然後自己決定。”
年屆不惑的D女士是電影美學的碩士,出國前也是電影圈中知名人物,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她於1998年攜當時4歲的女兒移民加拿大,呆了四年拿到加拿大公民身份之後,又帶女兒回國上學,待到女兒上完初二時,又帶女兒回到溫哥華。幾進幾出,往返奔忙,究竟為那般?同樣是為了女兒的教育。
“女兒來加拿大兩年,完全變了樣。女兒初來加拿大時4歲多。她在溫哥華上了一年的學前班,不是每天去。上午去,下午不去。另外還上了小學一年級。這樣,她在加拿大的教育體製裏接受了兩年教育。我發現就這兩年,她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原來她在國內特別多愁善感,動不動就哭。在這裏的兩年裏,變得性格開朗,跟什麽人都可以打交道。我覺得那兩年其實對她未來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她在國內不愛上幼兒園,每次都是哭著去。我問她為什麽不愛去,她說老師凶,要求上課手必須放在背後。另外她睡覺少,但是到了午覺時間還必須躺在床上睡覺。她睡不著,很痛苦。到了加拿大,她語言不通。我想她可能更不願意去。可是她非常高興去,她覺得老師對他們特別好。在學前班,他們就是玩,很開心。你完全能看出來。”
透明的創業環境
周描宏在加拿大的創業經曆在她看來是一個非常順暢的過程,“畢業以後,我開始做自己的生意。像我們這樣中年出國創業,在國內有一定的人脈基礎,在這裏又學習了加拿大的商業規則,所以就開了一家旅行社,也就是現在的‘加拿大金茂旅遊集團’。經過頭兩年的虧損,第三年的持平,從第四年開始,營業額就成倍上升。”
“我們旅行社的業務發展迅速,一方麵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麵得益於這裏的創業環境。在這裏創業,隻需要你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你的工作,無需為跑關係費神、費力、費錢。以我自己的創業過程為例,從我申請營業執照,申請旅遊協會的執照,到申請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證書,我總共隻同一個政府官員打過一次照麵。他隻是到我公司巡視過一次,拿著一張表格,核對了一下公司的硬件設備和人員資質是否合格後就走人。也就是說,這裏的商業環境並沒有那麽多的潛規則,照章辦事,一視同仁。這方麵不需要你花時間,更談不上請吃飯應酬了。你隻需要一心一意把你的生意打理好就行。所以我覺得這裏很適合我個人創業。”
舒適的生活體驗
D女士則對加拿大的環境和舒適度情有獨鍾,“吸引我們在這裏長期留下來的部分原因是這裏優美的環境。溫哥華的居住環境確實是非常好,清新的空氣、良好的水質、藍天白雲綠草地,整個城市像個大花園。每天早上上班,一路上就感覺空氣特別好。”
“在加拿大生活,後顧之憂也比較少。其實,到這裏來,內心的掙紮也隻有出來的人才會明白。表麵上看,大家覺得這裏公平,看不見那些腐敗、陰暗的東西。但是內心肯定有一些掙紮。但是,我發現一些跟我一起來的人,他們並沒有回流,而是一直留在這個地方。這麽多年來,生活改善了很多,買了房子,在這裏找到一份寧靜的生活。完全脫離了在國內四處奔波的生活。”
“如果說他們在這裏找到了一種安全感,可以理解為後顧之憂少了。比如說醫療。人老了怕什麽?就怕生病。國內現在不管有沒有公費醫療,如果家裏有人得了絕症,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基本上這個家不是傾家蕩產,經濟上也差不多了。對於這種可能性,人們非常恐慌。這是導致有些人欲望無止境、整天想著掙錢的一個原因。而在加拿大,人們享受健全優越的醫療保障,沒有經濟上的後顧之憂。所以,每個月掙的錢每個月花,有房子住,一般的費用都能交付,欲望就相對少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