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香港選戰揭曉北京內部反應曝光

(2007-12-07 11:39:26) 下一個

香港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由泛民主派推舉的陳方安生勝出,但北京認為,她自挾泛民主派擁戴和選票「民意」向北京挑戰、高調鼓吹二零一二普選。北京方麵認為普選牌已打不響,目前並無與她接觸的需要;她如何兌現「與中央溝通」的承諾,仍是未知之數。
十二月二日,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日,下午約五時,香港鬧市區出現這樣的場景:中環一帶的報販把《蘋果日報》以「陳太勢危」為題的「選舉快訊」免費派送給路過的行人,催促市民「怎能少了你的一票」;而同一時間,另一位候選人葉劉淑儀也在另一地點向途人喊話:「我的選情嚴峻,有傳媒偏幫陳方安生,請你們投我一票。」這一刻,距離晚上十點半的截止投票時間還有大約五個小時。一場由兩位前女高官當主角的立法會議席競選,由當初標榜為「民主與非民主之爭」,到這一刻演變為「投良心一票」還是「新的一葉更精采」的個人魅力之爭,進入白熱化的拉票階段。香港大學進行的票站調查,一直顯示這兩位旗鼓相當的對手,得票率互相緊咬對方。以至負責做票站調查的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心最後未能發表具體數據,隻以「陳方安生較可能贏,葉劉淑儀較可能輸」來形容。
直到翌日淩晨三點多,選舉主任宣布點票結果,陳方安生以三萬八千多票的差距擊敗葉劉淑儀。這一刻的葉劉淑儀難掩失望,但仍大方與陳方安生握手。然而,在回到後台後,葉劉淑儀見到同樣失望的助選團,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其實,對這樣的賽果,葉劉淑儀早該心中有數。連月來,無論是大學民調中心還是政府內部的民意調查,葉劉淑儀一直都落後陳方安生約十個百分點。親建製陣營及北京有關部門的研判是,支持民建聯的所謂「鐵票」,並不會全部「自動轉賬」給葉劉淑儀。畢竟葉劉淑儀背負著太沉重的二零零三年就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推銷失利的包袱。特別是港島區的一些中產人士,即使未必支持陳方安生,但也不喜歡葉劉淑儀當年推銷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時的強悍作風。事後結果顯示,陳方安生在多個票區贏得較多中產人士的支持。
敗選意料之中不驚訝
北京方麵認為,葉劉淑儀落選是「意料之中,不感驚訝」。但北京認為這「是陳方安生個人的勝利,不是泛民主派的勝利」。因為葉劉淑儀此次雖然落敗,但她得到十三萬多張票,比起親建製派在上一屆立法會選舉中所得的總票有所增加。反過來,陳方安生雖然贏了,但得票總數卻比泛民主派在上屆得票總數下降了,呈現此消彼長之勢。葉劉淑儀能在短短時間內,從二零零三年時幾乎被全城唾罵、引發五十萬人示威遊行而最終被迫辭職,到現在居然受到四成多選民支持,突破了泛民主派與親建製派支持者「六比四」的定律,可以說是並沒有輸。
但專門研究香港政治發展的學者蔡子強指出,兩大政治陣營的「六比四」的支持度是否從此被打破,恐怕目前還難下定論。
當選後第三天,陳方安生宣誓接任已故民建聯前主席馬力遺下的空缺,從之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務司長,變成為特區立法會的一名議員。香港社會的焦點旋即轉移到未來這八個月內,陳方安生在立法會內將扮演怎樣的角色的問題上。當選的一刻,綻開燦爛笑容的陳方安生在家人及泛民主派核心人物的簇擁下,興奮地說:「我現在具有了民意的支持,我將向中央如實地反映香港人要求民主的意願。」她說,當選後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與中央溝通。
北京不願為泛民抬轎
但據了解,陳方安生「與中央溝通」這一願望,要實現並非易事。可靠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中央目前沒有與陳方安生接觸的需要。首先,北京認為作為泛民主派手中的「皇牌」的陳方安生,並沒有取得壓倒性的選票。而北京研判這次選舉及剛在十一月十八日進行的區議會選舉後,香港民心已有了實質的轉變,那就是市民不願看到香港的政治人物與中央對抗。北京的理據是,當初泛民主派推出陳方安生時,把這次補選上升到「民主與非民主」的高度。但選戰後期,卻是以「陳方安生告急」、「投良心一票」這種突出陳方安生個人形象的策略,顯示民主派的「普選牌」打不響。另外,陳方安生一直強調自己要和中央溝通,以此來顯示她與泛民主派的差異。但在北京主管香港事務的官員心目中,陳方安生既靠泛民主派支持參選、又想與民主派保持距離的做法於事無補。
據亞洲周刊了解,陳方安生本人與北京目前主管香港事務的高層並沒有直接的聯係,而她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廖暉的關係一向緊張,也是香港政圈公開的秘密。但她的確有一些能「直達」北京高層的香港朋友,以往也曾透過他們和北京偶爾有一些溝通。但這些朋友在陳方安生參加支持普選遊行後已提醒過她「要看後果」,也不讚成她此次參選;這些朋友今後是否仍願意為她與中央搭橋傳話,又或搭不搭得起這道橋?如今頓成疑問。陳方安生說她「有民意基礎,要和中央溝通」,但這些話聽在北京耳中,有如向中央施加壓力。北京消息人士說,「她的民意隻局限於港島區,也隻五成多些,又不是代表全港市民」,而陳方安生說當選後要推動二零一二年實施普選,也刺激了北京的神經。
熟悉中國事務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指出,與中央溝通並非如陳方安生想像的那麽容易,「由於隻是補選,陳方安生的任期隻有八個多月,北京看不到有迫切需要和她溝通。否則,明年下半年立法會換屆時,若陳方安生再選,而中央現在就和她接觸,豈不是等於為她及民主派抬轎嗎?」
借中央擋箭適得其反
另一令北京相當不悅的事件,是有關陳方安生的「十成按揭」事件怎麽交代?選舉期間,傳媒重提十多年前陳方安生得到銀行十成按揭(抵押貸款)買樓的事件。根據當年金融管理局的規定,銀行隻能向顧客提供七成按揭。但陳方安生強調當年已交代過,稱自己沒有從中獲利,更指「若我品格有問題,中央不會(在九七年後)任命我做政務司長」。對此北京有關部門頗有微言,認為她是以中央來作擋箭牌。而民建聯等一些議員則打算對事件繼續追查下去。
無論如何,當選議員或許隻是陳方安生「艱苦歲月」的開始。在北京仍不願向她打開溝通之門的情況下,她在議會內能發揮多大作用?對香港泛民主派的整合能有多大促進?及至怎樣推動香港民主進程?人們都在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