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政治無為軍事準備----陳水扁為什麽敢越過紅線

(2007-09-24 13:42:18) 下一個
陳水扁將“不可能的任務”視為“可能的任務”,還不在於他對美國的洞察和掌握遠遠超過了國民黨,而在於,他敢將賭注押在中南海--陳水扁賭的是:不相信北京敢在奧運會之前對台用武大陸對台戰略:政治無為軍事準備
--陳水扁為什麽敢越過紅線
本土化是台灣民主政治的驅動力、過程和結果。無論是誰當選總統,無論他情願不情願,都改變不了這個規律。
假如是泛藍人士當選,也不得不尋求本土資源。但是,本土力量不會就此融合泛藍,會比之前給予泛藍更強的壓力,使泛藍沒法更藍,也難以藉助大陸力量。而任何過於傾向大陸者,往往隻是無力牽引台灣的過氣政客。
另一方麵,台灣無法改變的事實是,兩岸對比不相稱,無論大陸政經怎樣變化,台灣都無力與大陸匹敵,並且越來越會拉大差距,這將使台灣在周邊和國際社會施展的空間越來越窄。而台灣越是試圖強力突破,受到的打壓會反越大。
假如泛綠人士當選,尋求和大陸走向某種理解,有沒有可能性?可能性很低,因為泛綠人士要取得大陸的信任,必須停止或放緩本土化,這無異於政治自殘。
總之,無論誰當選總統,台灣內部會繼續撕裂、兩岸關係難以走向和解。但各自所受到的牽製,注定了這個趨向仍然是比較平緩的。這就是常態下的台灣現狀和未來。
當然,仍然會有人試圖改變這個宿命。對於正走向政治暮年的壯年政客陳水扁而言,這就是一個迫切使命。民主遊戲使這個聰明的平民之子雄心萬丈,而曆次豪賭的意外收獲練就了他的膽識,他相信隻有這樣,才能改變他和台灣的宿命。所謂“入聯公投”就是他的必然決策。
這並不是民主的第一次病變,隻是今天又一次在台灣發生。堂皇的公民票決,在民主泛泛的台灣,反對者往往底氣都不足。任何理智的政治力量,如果要免於被邊緣化,就必須跳進這個漩渦。
本來老神在在、坐收了漁翁之利的華盛頓也免不了俗,跑過來吹了幾聲口哨。這正是寄望於華盛頓的北京一直所要求的。可不到24小時,北京的笑臉就僵住了,他們發現陳水扁並不是抱了山姆大叔大腿就奉山姆大叔是爺的人。
難道陳水扁真的相信美國怎麽也不會放棄這個意識形態的盟友和戰略上的棋子?一直也有人懷疑,美國真的會與一個核國家交戰嗎?沒人能回答,包括現在的美國總統。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不會輕易讓北京降伏台北,何況美國行政當局並不是聲稱“三個代表”的中南海,這也使美國在台海的角色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
然而,陳水扁將“不可能的任務”視為“可能的任務”,還不在於他對美國的洞察和掌握遠遠超過了國民黨,而在於,他敢將賭注押在中南海。
“入聯公投”越過了北京劃下的紅線,就是一種明目張膽的挑?。陳水扁的判斷是:如果中南海不做什麽,他就是不戰而勝;如果對他“文攻武嚇”,他就如同當年叫“安啦”的李登輝,成為“抗敵英主”。
陳水扁賭的是:不相信北京敢在奧運會之前對台用武。
坐在中南海,你很難將台灣問題當作頭等迫切危機。從政治上言,北京可以說是在被動地處理台灣事務。沒有準備、沒有信心、沒有能力解決兩岸分離狀況,至少是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大陸不斷被動、不斷退縮的根本原因。不過,這也被認為是北京務實的表現:百廢待興,危機四伏,北京不想讓台灣事務影響其大局。
麵對“入聯公投”,麵對台灣下一屆政府,北京仍然主要從外交上反製台北。這一點,北京越來越有信心。中國現在是國際社會最有吸引力的名詞,台灣越來越沒有可能靠幾點零星同情能衝破北京的擠壓。在國際外交交易所,民主不是老板,利益才是力量。即使台灣“公投”了,也不可能“入聯”。
這種可見的結果,使北京並不想改變既定的政治戰略,不讓自已進入不確定的博弈之中。也就是說,這符合陳水扁的某些預期,使他在台灣大選中取得在卸任之後的生存空間。
然而,從較長期而言,這無疑壓榨了兩岸互信和解的空間,陳水扁個人或得利,卻要台灣老百姓長期償還。
雖然北京從政治上無為,但是,在軍事戰略上,解放軍從1995年開始,就有了根本改變。簡單地說,解放軍正為怎樣最優化地從軍事上威迫、攻打台灣作認真、真實的準備,這是對鄧小平短視軍事思想的反正。包括對美軍、日本的可能幹預,對台灣的境外決戰,解放軍都有了無數應對方案。  “入聯公投”勢必加快解放軍尖端武器的裝備。末來五年左右,兩岸海空力量對比將逆轉,大陸強勢難擋。而精密性的導彈,將使台灣反斬首行動難為,基地生存期縮短。
大陸對台政治無為、軍事準備的戰略,既不會損傷目前中國大陸大局,而一旦真正需要時,軍事上的強勢,將使政治有為有了後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龍鳥 回複 悄悄話 大陸的軍事發展找到了一個最好的理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