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沒有美國的世界將是怎樣?

(2006-07-12 13:44:38) 下一個
在全世界毫無表情的側視中,美國度過了230歲生日。伊拉克、阿富汗的槍聲仍在作響,朝鮮的導彈從山洞衝天飛出,伊朗不理睬核談判最後通牒,就連老朋友歐盟也沒有發去生日賀卡。這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設想:假如沒有美國,這個世界會是怎樣一種景觀?多一些和平少一些戰爭  畫麵也許會更悅目一些。沒有美國,可能擠壓不出太多的極端主義分子,也就沒有撼動全球的九一一事件,當然也不會爆發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那裏的政府可能昏庸、專製,那裏的人民可能愚昧、頑固,但至少不會天天有死人的哀嚎,不會有內戰的你追我殺。  沒有美國,巴勒斯坦的民兵可能不會挖地道抓人質,以色列的坦克群也不會一夜之間衝進卡薩地帶猛發炮彈,中東和平雖然曲折但也不至於像現在一樣毫無希望。那裏的人或許還不能直選政府領導,雙邊擦槍走火的事時有發生,但運送外援的渠道至少應該暢通,巴政府的公務員不會好幾個月拿不到工資。  沒有美國,中國的和平統一進程會少許多不必要的風浪,兩岸的社會製度可能仍各具特性,但至少不會在武器上比誰的更先進。人們你來我往或許還要申請簽證辦台胞證,但勿需繞一個大圈到香港轉機。中國產品和對外投資可能仍存在質量和信譽問題,但商人們行動時不會今天要應付“威脅論”,明天要破解“新殖民主義”,後天得考慮“美日新同盟”,他們會更加聚精會神,富有成效。  沒有美國,世界援助非洲讓非洲脫貧的速度可能加快。那裏的貪官可能仍然不少,戰事也不會突然消逝,但外部世界的援助也不會附加更多的政治條件,讓挨餓受窮的人更快地吃上口飯,人道意味更加純真。  沒有美國,地球的臉會更加幹淨一些。縱然石油仍是世界經濟的主要能量之源,環境汙染程度依然嚴重,但至少人們會想方設法降溫讓地球不要發燒,按照《京都議定書》的硬性規範思謀綠色發展,人類少了幾場為石油開戰的案例。缺乏活力科技減速  是的,沒有美國的世界會更和平一些,更安寧一些,更少一些火藥味。自二戰以來,美國人為了政治和經濟打了50多場大大小小的戰爭,勝多敗少。但沒有美國,世界也更缺少活力,缺乏效率。  沒有美國,人類認識月球的水平可能仍停留在嫦娥吳剛階段,浩淼的宇宙隻能讓人產生想象而產不出功效,對自己家園的認識可能超不過伽利略。  沒有美國,世界貿易可能不像現在一樣全球一體,運送商品的貨船可能在海上要經過無數個收費路卡,更不要說世界貿易組織和相關國際法的產生。盡管美國想在全世界發財的心有點野,但“世界經濟火車頭”的稱號是名副其實。全球40%的研發資金是美國提供的,信息技術、軍事、航天和醫藥四大領域的發明和創新無國敢比。沒有美國的世界無法想象  沒有美國,人們不可能坐在任何一個角落就能通過互聯網與外界同步交流,不能即時觀看姚明在NBA現場的精彩表演,很多男人也因少了“偉哥”而缺了很多快樂。我們的視界中會少了企業家蓋茨,慈善家巴菲特,歌唱家麥當娜以及那個收不住魅力的總統克林頓。  沒有美國,富國援助窮國的路程可能縮短,少一些麻煩,但能力一定下降許多。美國給聯合國提供22%的運作經費,其中包括世界食品項目,給81個國家的近 1億難民提供糧食。布什政府去年提供28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資金,比世界二富日本多一倍,占發達國家外援總額的26%。美國給世界貨幣基金提供了17%的資金來源,給世界銀行輸入13%的錢,來應付全球無法預期的金融危機,支持利人利己的發展項目。  沒有美國,世界對民主的推進可能較慢。盡管美國經常打著民主、自由和人權的幌子招搖過市,擴充勢力,但其自身的繁榮和超強的創造力卻讓世人不斷探究其根源,民主理念便隨可口可樂、麥當勞、微軟視窗的全球流行而開展開。人們可以討厭裏根、布什,但對華盛頓、傑佛遜和美國憲法卻懷著敬意。  沒有美國的世界其實無法想象。整個歐洲會不會被法西斯掌管,人們在經過一個小胡子深眼窩的遺像時要喊一聲“嗨,希特勒”?整個亞洲是不是到處飄著太陽旗,人們在“東亞共榮圈”中被壓迫成櫨柴棒?  是的,美國是一個讓人恨愛交織、欲說還休的國家,不是敵人也不是朋友,給你大棒有時也來點胡蘿卜,霸蠻氣和創造力都是一流。我們隻能在承認他存在的合理性基礎上,盡量勸著他改邪歸正從善如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