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香港回歸的一大承諾是五十年不變。香港確實從骨子裏希望保持這個承諾。甚至可以說,香港是希望香港不僅僅是五十年不變,而是香港永遠不變,中國五十年後向香港看齊。香港所認同和期望的統一,是名義上中國統一香港,製度上香港統一中國。
實際上,在香港回歸前二十年的確是中國越來越像香港。然而回歸以後這二十年反而是香港越來越像中國。香港現在的自治也好獨立也罷的廣泛思潮,其實就是對這個反複的極其失望。現在香港已經不奢望在製度上統一中國,而是指望能不被中國在製度上迅速統一。
而香港的失望其實也是真個自由福利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發展方向的失望的一個局部。包括中美貿易戰的切割都是擁抱熊貓戰略的失敗和失望的結果。現在已經不是美國推進中國民主自由的問題,而是美國如何防止中國在美國搞宣傳搞查禁的問題。
而香港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又或者英雄奠基人。沒有香港就不可能有這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大發展。香港從來就是封閉而又窒息的中國的救命呼吸管。哪怕時至今日,香港依然是中國的鼻子,哪怕中國可以用其他地方比如嘴巴呼吸,但是最主要最舒服的還是用鼻子呼吸。
但是中國正急於消除自己的鼻子。
然而鼻子又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那麽新的鼻子在哪裏呢?或者說鼻子的基本功能基本要求是什麽呢?
一方麵要有比較好的民主自由法製,和民主自由法製的發達世界能夠有效溝通。另一方麵要和中國比較近,和中國也比較容易溝通。所以算下來有三大三小六個替代選擇。三大選擇是新加坡,東京,上海。三小選擇是首爾,台北,河內。
北京最想選的自然是上海。然而香港如果徹底被中國統一了,不就是另一個上海嗎?如果中國能夠和民主自由福利世界直接溝通,直接接著用徹底統一的香港就好了,折騰到上海幹嘛?香港一旦徹底統一成中國,不必政府出台製裁,就是各國商貿人士自己就會自動趨利避害,慎重進入任何解放區。又或者說如果中國真的加入民主自由福利世界,又何必糾結於香港的統一和替代呢。所以上海其實沒戲,就如徹底統一的香港也無法再承擔鼻子的功能一樣。
新加坡和香港同屬南洋華人圈,也都是民主稍弱但法治自由基本上遵循發達國家標準的地方。相比香港的缺點就是距離遠一些,當量小一些,而且沒有統一的名義和中國的溝通承擔要差一些。東京的當量大很多,但是和中國的溝通程度更差一些。說實在的,真是很難找出像香港這麽合適的替代。這也算是天意不絕。北京五六十年代不收回香港的決策也可謂少有的真正英明的領導。
北京現在又大踏步地回歸閉關鎖國,應該是更加需要保留香港這個退身步,呼吸管才對。然而卻急不可待地要把香港逼上絕路,要徹底掐斷這個與外界聯係的最有效通道。這是過度的自信,還是過度的恐懼呢?
原來那些都是誘餌!
你說的統一是什麽意思?要說回歸97年就完成了,要說“統一”是按照大陸係統操作,解放軍早就把廢青擺平了。就是因為讓港人治港,才有現在的亂象。土共現在不過是用香港給大陸人上一堂生動的[民主課],這可比發學習材料效果好得多。北京怎麽會閉關鎖國呢?燈塔國怕的就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說白了就是厲害國在全世界拓展市場,獲得資源,灑幣放債,過去英國和美國都幹過的事情。
直接當事人至今全部否認被綁架一說。
香港到底有沒有言論自由?
香港人遊行示威的權力有沒有被剝奪?
這些假設難道不要確認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