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知道是什麽材

(2018-05-07 14:43:41) 下一個

怎麽能知道是什麽材呢?測試考試是主要的客觀的手段。雖然不是很全麵很準確。但是絕對好於感覺,更好於根本不做了解。

測試考試是手段,其是否得宜其實取決於目的和用途,而不是測試考試本身。測試考試本身做到的就是把人分類。這個分類本來沒有好壞高低。而分類的目的和用途才是決定性的也是誤導性的。這又有兩大類。

一類是分類的目的和用途是分配利益,位置,權力,階層,名譽,待遇等等好處。一類是分配任務,責任,分工,等等勞務,或者教育的方向方式方法等等實務。

理想的狀況是測試考試隻用於後者。而前者要看後者的結果成果後果來評估分配。所謂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次一層的是前者的結論,嚴重影響後者的結果。比如最合適的人做某事達到100個成果,另一個不太合適的人隻能做到80個成果。自然最合適的人去做事。而不合適的人做次要的工作,最好也隻能達到40個成果。同意合適的人去做次要工作,反而可能更不合適,隻能達到30個成果。對社會來說,100 + 40 個成果是最佳。但是對個人而言,如果不合適的人在占位上手腳,搶到做80成果的機會,而壓製了更合適的人去隻做30個成果的工作。表麵上似乎也算公平。但是實際上整個社會隻達到了110個成果的結局。損失了30個成果。但是個人卻多了40個成果。在這類情況下,打怪過關就成為個體的必然選擇。

如果更有甚者,直接分配成果,不按出力,更不提最合適,那麽就最終隻有爭權,沒有創新。比如,科舉。同時,所有人都會積極主動地去對付測試考試,致使它的準確性和實際意義大打折扣,及至於無。

大家都是俗人。所以對於有很多利益分配性質的測試考試,動點心思手段也是在所難免。從而這些測試考試的可靠性也就令人質疑。然而對於責任分配性質的和情況了解性質的測試考試,就不要玩得太順手,把心思手段用到對付自己上麵了。你可以讓別人以為你是你不是的那個材,但是千萬別讓自己也以為自己是自己不是的那個材。誰信誰倒黴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嗯,這個同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