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的眼界

(2017-12-05 06:19:31) 下一個

對於精英的標準不應該是掙錢多,而應該是影響力大。這個道理我是讚同的。但是不認為能夠改變多數大眾尤其是老中心目中對精英的基本定義,那就是掙大錢。前者會認為或者太俗,後者會認為前者太裝。這就好比現代人和古代人講,少吃點肉有益健康。對於飯都吃不飽的,吃肉就是成功的標準,不可動搖的標準。

那麽為什麽說老中尤其難改變觀念呢?老中雖然吃不大上肉,但也是吃的飽的了,按說不應該那麽沒品味吧。這就是老中的文化傳承的影響了。一向以來,都認為中國人講集體講家庭講國家,美國人講個人。其實恰恰相反,中國人才是真正的個人主義刻在基因上的,歐美人反而是非常講求團隊合作的。

對錢的認知上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比如說在學校,專業,城市等選擇上無不圍繞著錢的數量為標準,又比如家談最近有篇文章高度評價攢錢儲蓄的偉大作用,還比如海內外華人對高房價的欣喜,再比如一路一帶的金錢外交等等。從上到下都是以錢的數量來砸的。這個傳統至少從宋明以來就在中國人的心底安營紮寨。對錢的表象的執著,其實說明了對旁人,對社會的極度不信任。

這個觀念的錯誤或者說危險就在於,把錢直接當作了物質的代表。而沒有認清錢本身一文不值,錢隻是物質的中介。錢是血液,物質是營養。沒有血液,營養無法流通各處。沒有營養,血液等同白水。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血和營養都是為社會這個肌體服務的。離開了社會,錢和物質就是水和沙石。社會決定了你這個錢有多值錢。你發財也好,儲蓄也罷,如果以破壞社會或者起碼對社會沒貢獻為代價,就等於拿了一把鈔票,卻把發行銀行給砸了。反過來,如果社會結構合理穩定,手裏鈔票不多也可以過得很好。所謂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就是這個道理。投射到今天,就是為什麽寧可當所謂二等公民,也不當高端人口的多如牛毛。當然兩者兼得最好。嗬嗬。

往大了說,當然是有錢了也要反哺社會啊,過去土老財也知道要給鄉裏修橋鋪路不是,當然現今就要做得更先進些。往小了說,你真的去了矽穀學了電腦或者醫生什麽的,多掙了錢,真的是多掙了嗎?絕對數額上也許,但是放在背景下呢,真正可以兌換的消費和享受又有多少呢?是多攢點錢退休靠鋪,還是多參與社區活動,別讓物價向人民幣看齊更能有有保障的退休呢?

教育的眼界不在於看不看錢,而在於看不看透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QQ 回複 悄悄話 有道理, 支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