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央視大專辯論賽之我見

(2005-02-14 14:03:05) 下一個
央視大專辯論賽之我見 2002.08.20 首發於萬維讀者教育與學術論壇 今年的大專辯論賽不知道結束了沒有,決賽階段中國大陸參賽隊伍是: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港澳台地區代表隊不清楚。這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都有哲學教授擔任評委,所以以上三所大學不能參加。 其他名校的動態:複旦大學在前年的全國大專辯論賽當中預賽階段即被同在華東組的中國科大淘汰,今年複旦大學本來已經允諾參賽,不料最後時刻放棄了。西安交大曾經獲得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前年派出代表隊氣勢洶洶地要爭冠軍,可惜第一場碰上同樣是理論見長的中國科大代表隊,結果兩敗俱傷(似乎是2440:2438)。西安交大雖僥幸進入第二輪,可是再沒有力量應付語言華麗的電子科大了。今年西安交大在預賽階段遭到前年複旦大學同樣的命運,同樣慘遭淘汰。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預賽階段,另外一所理論見長的哈工大首次參賽,可惜預賽階段即遭到淘汰。文科翹楚華東師範大學在今年的決賽當中意外輸給中山大學,令人不得不對中山大學刮目相看。前年中山大學派出評委梁慶寅參加大專辯論賽的評判工作,所以如果這次的評委還是孫東東、餘瀟楓、趙林之流,這次的全國大專辯論賽就沒有懸念了,中山大學很有可能拿到冠軍。 有的同學認為,缺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參加的比賽,不能稱之為全國比賽,這是非常天真的想法。我先來分析一下勝負是如何決定的。首先:任何評比,都有拉幫結派的激勵在內。比如重點學科評比,同樣是投票,同樣有拉幫結派,前幾天不是有人貼出複旦大學教授如何合縱連橫拉到10張選票的“感人事跡”嗎?上屆全國大專辯論賽,梁慶寅拚命支持武漢大學代表隊,這一次武漢大學的評委趙林不得不投桃報李了。☆☆☆和★★★也是此道高手,前年他們居然為了滅掉最有可能戰勝武漢大學的中國科大和中國政法(注:兩個代表隊屬於理論見長的進攻型),在淘汰賽階段就布局讓兩隊出局,最後的決賽變成風格相似的電子科技大學對戰武漢大學(注:兩個代表隊屬於語言見長的防守型)。估計後年兩個評委所在的學校有可能學習中山大學派出代表隊,其他評委不敢不賣麵子。其次:這個辯論賽是商業性十足的比賽,主辦方中央電視台必須考慮到廣告收入、觀眾收視率等。觀眾收視率決定了廣告收入,所以即使是全國大專辯論賽,也有許許多多非常無聊的辯論題目:例如網絡聊天是不是很無聊(這個辯題本身就很無聊)。但是這樣的辯論題目能夠吸引E世代的觀眾。評選出來的勝方,也要迎合觀眾的口味。比如男生應該長得帥一點,女生應該PP一點,說話應該風趣一點,言辭應該華麗一點。雖然大學生未必吃這一套,但是大多數觀眾喜歡勝方是這樣的隊伍。南京大學曾經和北京大學進行過史上最精彩的龍虎鬥,本來雙方各具勝場,最後南京大學獲勝,理由還是南京大學風度儒雅,語言華麗,不象北京大學四個男生,好象是長年搞革命運動的方是民——形象不好不說,連衣服都不合身。總之,如果大家指望在這種商業性、幫派化十足的辯論賽公平公正是不可能的,連提高一點品位都做不到。 那麽清華大學為何不參賽?顯然答案已經很清楚了,清華大學在哲學領域沒有什麽牛人,又從來沒有派人去擔任評委拉幫結派建立感情,加上清華的學生多半都喜歡鑽牛角尖,喜歡跟人家“講道理”,不擅長“以情感人”,這怎麽可能在辯論賽當中獲勝。清華大學的文化是:幹什麽都要幹第一。清華的名言是:就連掃地,都要掃到全國第一。既然參加比賽必定失敗,何必多此一舉,跑去自取其辱,讓清華“丟臉”?所以我很清楚,清華大學在近年是不可能組隊參加這種比賽的。 那麽同樣是理科強校的中國科大為何參賽了呢?這就是兩校文化的根本不同之處。中國科大同樣沒有哲學牛人,同樣喜歡跟別人擺事實講道理,同樣不太可能獲勝。至少中國科大想拿冠軍是不可能了,不管你表現多麽好,怎麽都應該給評委圈子內人物帶隊的代表隊吧——比如中山大學、人民大學。但是中國科大沒有“事事爭第一”的校園文化,這是和清華大學的校園文化的根本區別之處。所以中國科大才會出來代表隊參賽,純粹為了娛樂,不在乎勝負。我所了解的情況是:中國科大代表隊幾乎都是“泥腿子”出身,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幹出來的。我說的“泥腿子”,指的是中國科大代表隊完全沒有什麽後援團隊,辯稿要學生自己寫,組織要學生自己組織,連訓練都要學生自己想辦法。如果對照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規格,就令人感到驚訝了。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一旦參加比賽,那是注全校之力來大幹一場的,他們的辯稿全部都要經過中文係、哲學係的教授修改來修改去,還要請藝術係、語言文學係的教授指導手勢、表情、發音。這次複旦大學最後一刻放棄參賽,我估計是組織跟不上,他們不象中國科大那樣,能穿拖鞋上戰場,赤膊跟別人對著幹。這點上中國科大也應該象兄弟院校學習,前年我看了中國科大的比賽,理論邏輯都屬於超強,可惜語言手勢聲線笑容服裝都不專業。 我想很多理工科學生對辯論賽有許多誤解,這也是理工院校不太願意參加比賽的原因之一。理工科學生通常認為,辯論賽都是“耍嘴皮子”,如果選到自己不同意的觀點,怎麽都提不起興趣為它辯護。這是錯誤看法,日常生活當中,你經常要“不得不”為一些自己不認同或者錯誤甚至於荒謬的觀點進行辯護。例如:女朋友問:“你覺得我穿了這件衣服漂不漂亮?”。如果你以為隻要說“漂亮”就完事,那可大錯特錯。你還要指出“為什麽漂亮”,“為什麽別人穿起來不漂亮,而你穿起來漂亮”,“為什麽你在別人眼裏不一定漂亮,在我眼裏很漂亮”,“為什麽是你漂亮而不是衣服漂亮”,“為什麽你不穿這件衣服也很漂亮”……………等等等等。當然如果你能這麽口尖舌利,女朋友起碼一個月之內晚上睡覺都笑出聲來。可惜的是,太多的理工科學生以為隻要“真誠”外加“高薪”就可打遍天下,殊不知女生也是很容易滿足的,隻要讓她開心,她就算喝粥也願意跟你在一起。我經常在BBS.MIT上看到太太一族抱怨說,嫁給清華男生,以為是最幸福的,想不到……這麽寂寞。這都起因於理工科學生對辯論賽過分誤解所致。 但是以為辯論賽隻是“耍嘴皮子”,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了,這也是中國大專辯論賽日漸衰敗的原因之一,這主要是評委選擇不當造成的。誠然,選擇固定的評委,有助於評分的穩定,但是正象我已經提出過的:固定的評委將造成幫派效應,這是人的本性,不能靠他們自律,而應該改變遊戲規則。固定評委的另外一個有害效果是:辯論賽變得庸俗化了。中央電視台的固定評委都是哲學教授或者法學教授,他們對不是本專業的事情無知得令人吃驚。前年的題目當中有三個經濟學的題目,兩個教育學題目,一個社會學題目,一個管理學題目,全部都不是哲學、法學命題。結果所有的辯論賽參賽者幾乎花了所有的時間來“定義題目”,而不是辯論觀點。其中西安交大對“泡沫經濟”,電子科大對“超前消費”,武漢大學對“交通管理”的定義完全錯誤,行家隻要聽一下立刻可以判斷出來。問題是那幫哲學評委完全不懂,他們居然很欣賞這些學校作出的“很好的定義”。結果是:辯論賽真的淪落成“耍嘴皮子”。其實勝負倒無所謂,隻要評委能點出辯題的意義,並給出精彩的分析,也無不可,可惜這些評委的專業知識欠缺,點評嘉賓又照著評委的評判觀點照本宣科,觀眾從辯題上得到的思考並不多。 前年在“西部開發引知還是引資更重要”居然叫一個研究水資源的司長來點評,簡直荒謬可笑到頂。這個仁兄倒也謙虛,隻照搬照抄幾個更不專業的評委評點,沒有提出自己的什麽意見。實際上這個題目很重要,關於怎麽看待人才和資源的問題。西部開發引資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金融人才,不可能選擇好項目,選對人規劃好項目,並且說服投資者投資。如果沒有科技人才,投資者也不會信任開發項目。但是另一方麵,如果你不肯花大錢聘用高級人才,就不會有人願意跟你幹,所以啟動資金極為重要。很簡單的一件事情,想不到一開就就在“知識是不是資本”這個定義問題上打轉,把辯論賽搞得很無聊。 辯論賽的意義還在於,學會尊重對手,隻進行觀點之爭,無需毫無風度地對對手攻擊謾罵。了解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觀點,無需強行要求別人認同自己,也懂得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見。這些,對提高個人修養助益不少。總之,辯論賽值得參加,不要把中央電視台失敗的辯論賽組織和辯論賽本身混為一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