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網上流氓方舟子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汙蔑造謠

(2005-02-14 14:29:17) 下一個
評網上流氓方舟子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汙蔑造謠 2002.06.15 首發於萬維讀者教育與學術論壇 最近看到方舟子先生對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特聘教授的質疑,論點主要有幾點:1、清華大學出的錢高於這些特聘教授的“市場價值”,所以清華大學的特聘教授隻是“作秀”;2、清華大學試圖通過特聘教授建立“關係戶”,是典型的學術腐敗;3、不應該花大錢請特聘教授,一來國家資源太少;二來提高他們身價以後請全職教授花錢更多。 首先非常感謝“打假界”權威方先生對清華大學的關注,不過方先生是“業餘生物學家”,對非本專業的情況知之甚少,很多說法在專業人士看來很荒唐。我願澄清幾點誤會,還事件一個本來的麵目。 一、清華大學特聘教授領的薪水高於“市場價值”嗎? 真實情況是:清華大學請的特聘教授,他們得到的薪水低於市場價值,而不是相反。方舟子先生是學理工出身,以為教授的平均薪水隻有6萬元左右,其實方先生對商學院教授的年薪並不了解,實際上名校商學院PhD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最低的專業就是10萬美元。PhD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在不同學院之間有巨大差別,即使同在商學院,各個專業也有差別,金融係(Finance)PhD畢業生的平均年薪通常是14萬美元,接下來是會計係(Accounting)、信息管理係(Information Systems)、市場學係(Marketing),即使是平均起薪最低的運作管理係(Operation Management),名校畢業生的平均起薪也達到10萬美元。 形成劇烈反差的是工程學院PhD畢業生的年薪,通常從First Tier經濟學畢業出來的PhD學生,平均薪水隻是同樣從First Tier商學院畢業出來的PhD的一半。有人可能會懷疑,如果我是Stanford經濟學係畢業出來的PhD,難道我的薪水還比不上從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商學院出來的PhD學生?懷疑是懷疑,不過Stanford經濟係畢業生平均薪水低於UT, Austin商學院PhD確實是一個事實。 我想方舟子先生並不懂“市場價值”這個詞,“市場價值”是通過供求關係決定的,而不是拿兩個不同東西的價格來對比就說高價的東西高於市場價值。為什麽商學院畢業的PhD起薪大大高於工程學院出來的PhD學生呢?這就是通過美國的就業市場決定的價格。美國全國有PhD Program的商學院很少,有PhD Program 的商學院幾乎全都是美國TOP50的大學,低於TOP50的大學有培養PhD的商學院就很少了。即使在TOP50的大學裏麵,Princeton University、CIT都沒有商學院,TOP50裏麵的Columbia University商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就沒有Information Systems係。所以美國全國每年培養出來的商學院PhD少得可憐,我估算美國全國一年畢業的Information Systems PhD也就是100個左右,恐怕都比不上UIUC、University of Michigan CS和EE係一年畢業的PhD數量。商學院的高薪就是這麽來的——畢業生競爭少,需求大。商學院PhD的高薪並不意味著商學院PhD學生比工程學院的PhD學生聰明,也不代表商學院PhD學生對社會的貢獻大於工程學院的PhD學生,一切一切都很簡單——商學院PhD畢業生需求大而供給小,他們的價值就是通過市場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麽很多物理學畢業生甚至EE畢業生拿到PhD學位以後還願意繼續拿5年低得可憐的博士薪水到商學院繼續讀博士的原因。 所以方舟子先生想比較“市場價值”,不應該拿商學院教授的薪水和工程學院的教授薪水來比較,應該拿清華大學特聘教授的薪水跟美國商學院教授的平均薪水比較。美國商學院Assistant Professor的平均年薪都有10萬左右,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請的是美國商學院的Full Professor,他們才拿10萬年薪,顯然是低於市場價值的。 說到清華大學“作秀”就很無聊了,請問清華大學想“作秀”到底要作給誰看?如果說作給國人看,有必要花這麽多錢嗎。清華大學從來就不缺看客,方舟子先生不就是其中之一嗎?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隨隨便便搞一個學生活動都有北京的大報記者采訪,清華要真想“作秀”的話,犯得著搞這麽大的動作?如果說這個秀是作給海外學者看的,那些清華經管學院特聘教授拿的薪水隻是美國商學院Assistant Professor的底薪,這還是“秀”嗎? 二、“建立關係”等於“學術腐敗”嗎? 方舟子大概把國際期刊編委想象成什麽“特權階級”了,實際上當國際期刊的編委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不但沒什麽報酬,而且有很重的工作壓力。國際期刊編委的任務是指定Reviewers(通常是自己的博士生、自己認識的教授等等)、為投寄的稿件寫“Decision Letters”。他們幾乎沒有報酬或者報酬很少,還有人願意幹這種工作是因為他們可以在Resume裏麵寫上幾筆。我自己在美國也接到當Reviewer的邀請,雖然也可以給自己的Resume增色,卻要根據自己時間寬裕程度決定是否接受。當編委這種事情,更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擠破頭當的。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希望通過特聘教授推薦國內教授當國際期刊的編委,是希望特聘教授和清華大學自己的全職教授多進行溝通了解,這樣才有推薦理由。根本不是方舟子想象的,清華大學可以通過這種所謂的幕後交易讓特聘教授隨便推薦一個水平很低的人去當編委。那些特聘教授在美國也算成名人物了,美國特別講究信用,不象國內這麽亂,那些特聘教授也有自己的聲譽和信用,如果他們推薦錯了人,以後他們在學術界的發言就會被別人當成笑話,所以他們不會犧牲自己一輩子的聲譽來推薦名不副實的教授擔任編委。所以不要指望清華大學從這件事上有什麽特殊的好處,請特聘教授來隻是讓他們對清華大學自己的全職教授的研究領域有更多的了解,知道應該往哪裏推薦(當然是在清華全職教授水平夠格情況下),而不是讓他們推薦水平低的教授。 盡管當上著名期刊編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編委的水平,但也不是一定如此,有時候編委的選擇要根據現有編委會構成決定。比如說,某金融學雜誌編委已經有了研究Portfolio Management的權威, 繼續往這個雜誌那裏推薦另外一個研究Portfolio Management的教授,即使比原來的更厲害,未必被采納。但是如果推薦一個研究Chinese Financial Market的權威,又碰巧這個雜誌最近收到大量研究Chinese Financial Market的稿件,也想把這方麵好的稿件發表,那麽即使被推薦當編委的這個人不怎麽樣,也很可能被采納。 當國際期刊編委就是這麽簡單,完全由市場決定,而不是象方舟子想象的那樣,要靠“關係”來決定。方舟子離開學術界多年,對學術界的遊戲規則認知似乎已經很少了。 三、想省錢辦教育嗎? 方舟子先生為學術打假,可知道為何中國有這麽多假貨?道理其實很簡單,市場規則就是這樣:冒牌SONY音響總是比正牌的SONY音響便宜。想請有真才實學的人,又不想花大錢,這隻是個幻想。清華不花錢請他們,自然有願意出更高價格的人請他們。 有次某著名國際企業到清華演講,期間有同學問:你們想實行本地化政策,請問如何培養自己企業的人才?這個老美倒也很老實坦率,他說:我們不培養人才,我們會去中國的國有企業請人才為我們工作,我們會出10倍的薪水請他們,10倍不行就20倍。 清華請的特聘教授是放在International Job Market上的,可不是象什麽賀福初之流,隻能躲在國內吹吹牛。清華大學如果出不了10萬美元的年薪,自然有出得起的人把他們挖走。雖然清華也發動了感情攻勢,以低於市場價格的薪水雇用了他們,但是市場規則是無情的。想辦大事,就要花大錢,想吹牛,那就隻需花點小錢請賀福初這種“毅然回國”的人了。 有人質疑,請來特聘教授,會不會“請來女婿,氣走兒子”(即氣走清華經管學院原來的全職教授)?照我看,把他們氣走也未嚐不可。清華大學的國內某 “權威”S教授,就曾經在公開場合放話:海外的PhD很多都是騙子。結果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想招收國外大學畢業的PhD阻力重重。天可憐見,海外PhD“無真”博士雖然畢業於一個野雞大學,好歹也是個正經學位。這個S教授連海外學位都沒有,從來沒有在國際期刊發表過象樣一點的文章,還好意思說別人是“騙子”。有這樣的S教授在經管學院,還想指望經管學院請得來海外的PhD嗎?先不說經管學院的薪水不到水平,單是要和S教授共事,本身就夠惡心的。 但是請特聘教授,完全可以打破來自清華大學內部的阻力。這些特聘教授都已經功成名就,沒有人敢說他們是“騙子”,而且清華大學出的錢也比市場價格少,綜合各種因素考慮,這個方案是最經濟、遇到阻力最小,同時又能對經管學院進行革新的方案。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商學院,而不是僅僅當中國第一。中國加入WTO,就體現了中國人的自信。龍永圖說,加入WTO之前,你可以在國內自己定規則,使用更矮的籃框打籃球,進入WTO之後,所有規則都跟國際一致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走向國際化,特聘教授僅僅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我們要想培養出國際極的學生,產出國際級的成果,就要先遵守國際職業市場的規律,付出國際就業市場的薪水。這點都做不到的話,和自訂規則打籃球有什麽區別? 最後請繼續關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現在它已經獨立運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完全可以成為美國商學院的強勁競爭對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