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是大學排名惹的禍——從北大官方網站一則假新聞談起

(2005-02-14 14:01:10) 下一個
都是大學排名惹的禍——從北大官方網站一則假新聞談起 2002.05首發於網大論壇 最近有一則假新聞“美國學界眼中的中國10所傑出大學排行榜”甚囂塵土,這則假新聞首先由浙江大學的網友發在網大論壇上,然後浙大學生又拿去四處轉貼,以至於北大官方網站“北大招生網”都上當受騙,還拿出這則假新聞刊登在自己的網站上,成為貽笑大方的大笑話。回想起北大在線BBS還曾經把滿篇誹謗造謠的“青蛙大學醜聞錄”標為精華並且列為頭版“推薦文章”,所以對於北大官方網站再次出醜,我算是早有心理準備,總算沒有笑死。大概他們認為隻有那種Surprising的新聞,才是真的。 以下是刊登假新聞的“北大招生網”網址: http://edu.beida-online.com/data/data4.jsp?db=bdzs&id=02kexuepai 美國學界眼中的中國10所傑出大學排行榜 最近的一期美國權威雜誌《科學》刊登了美國情報研究所的研究資料,對亞洲學術和科研的現狀與發展作出了專題報告,報告中對中國的大學的綜合實力和趨勢展望給予了較大關注。根據科學情報所的評估,中國目前最有實力的十所大學依次為(與1997年的研究報告相比,有部分變化): 2002年排名 1997年排名 1、北京大學 1、北京大學 2、清華大學 2、南京大學 3、南京大學 3、中國科技大學 4、浙江大學 4、複旦大學 5、西安交通大學 5、清華大學 6、中國科技大學 6、上海交通大學 7、複旦大學 7、浙江大學 8、華中科技大學 8、南開大學 9、哈爾濱工業大學 9、西安交通大學 10、武漢大學 10、蘭州大學    該研究報告與五年前的中國傑出大學排行榜相比,更注重高校的學術的國際影響力和科技的延伸價值。變化明顯的是清華大學由五年前的第5名升至第2名,西安交通大學由第9名升至第5名,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首次進入前10名,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跌出前10名,清華大學被評為中國最有發展潛力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被評為進步最快的大學,北京大學與南京大學同時被評為最有國際學術聲譽的中國大學。 ———————————————————————————————————— 這個假新聞,稍具常識即可判斷真偽: 1、《科學》雜誌又不是隨隨便便的街頭二流期刊小報,本身就有足夠的權威性,他們怎麽會隨便轉載別人搞的中國大學排名,難道《科學》雜誌對中國大學的研究實力一點都不懂? 2、美國隻有“科學情報研究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情報研究所”。即使有研究大學排名的“情報研究所”,也隻能是“教育情報研究所”、“學術情報研究所”之類的名字,不會是個泛泛的“情報研究所”。美國的機構注冊製度根本不會象中國那樣混亂。 3、複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是《科學》雜誌的投稿老客戶了,最近幾年在《科學》雜誌上發了4、5篇文章,而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在《科學》雜誌上的發文幾乎為0,想想看《科學》雜誌的編輯會認可這種排名嗎? 4、“更注重高校的國際影響力”,如果拿這個指標,前五肯定是清華、北大、科大、複旦、南大。無論從國際頂級期刊論文質量、國際性學術成就,還是海外校友的影響力,還有哪個學校能超得過上麵5所學校? 5、“科技的延伸價值”真是奇談怪論,《科學》雜誌難道會認可這種世俗的“科技實用論”?《科學》雜誌有幾篇論文是和世俗的“價值”掛鉤的?這種標準是對科學的一種侮辱。科學的進展最終應該對社會有利,但科學最重要的要素仍然是創新,我們能知道初生的嬰兒有多少價值嗎?要說“延伸價值”,研究鳥類進化有什麽“延伸價值”?也許有,隻不過我們現在都不知道罷了。 上麵是使用常識即可判斷新聞真偽的理由,更為實質的理由是: 1、最近的《科學》雜誌根本沒有這個大學排名。 2、1997年的《科學》雜誌排名是:1北京大學;2.南京大學;3.中國科技大學;4.複旦大學;5.清華大學;6.蘭州大學;7.南開大學;8.山東大學;9.武漢大學;10.吉林大學;11.上海醫科大學;12.浙江大學;13.北京醫科大學 這則假新聞流毒千裏,有許多人上當受騙,其中的浙江大學學生扮演了極為不光彩的角色。“大學排名”風潮是繼“大學合並”風潮之後的中國教育界的又一股浮誇風氣,實際上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大學合並”是教育部1998年以來的重頭戲,屬於非市場操作,製造了幾個航空母艦式的大學,例如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作為教育部的麵子工程,自然希望這個工程標上“成功”兩個字,因為這關係到教育部官僚們的政治前程。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看到國內各種大學排名,通通都傾向於肯定“合並”後的“大”學,而否定小而精的學府。例如具有教育部背景的武書連版UTOP排名,幾乎就是教育部官僚的成績單,排在前麵的大學幾乎都是合並過的大學,而許多小而精的大學被徹底否定,例如中國科大的綜合排名14,哈工大的綜合排名是15,人民大學綜合排名44,理由是中國科大、哈工大、人民大學太小,其次中國科大、哈工大的進步跟教育部沒關係,所以不是教育部官僚的政績,人民大學因為沒合並又沒有“專利”,所以排低了,幸虧近年江總訪問人大,估計明年人民大學在UTOP排名將會有質的飛躍,要做到這點改變一下指標權重即可。不過最為可笑的還是,上海財經排出100名之外,理由是沒有上海財經沒有“貞操內褲”之類的專利(這類專利在武書連的排名當中等於8篇SCI論文!),所以要交錢才看得到上海財經的排名,而我們知道,上海財經在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上的實力都屬於國內頂級。網大排名也受到國內教育部的壓力,最後不得不將“合並成功”的學校排到前麵,不過網大老板總算受過一點國外教育,知道NETBIG品牌形象的重要,不敢象UTOP的武書連那樣肆無忌憚地誤導高中生,所以NETBIG排名TOP10基本上還是高中生最想去的學校。 說到大學排名指標,“排名學專家”如武書連之流總是有一套說詞,總之就是 “我的排名有教育部背書”、“我的排名最權威”雲雲。討論這些都很無聊,往往陷入口水仗。我想問的是,我們這個社會應該樹立什麽樣的價值觀?應該獎勵那些努力勞動的人,還是應該獎勵那些不勞而獲者?想清這個問題,就會發現中國教育界的浮誇風是多麽可笑。 下麵我們不妨看一下,幾所大學當中,誰是最努力的。下表去除了合並對各個大學努力程度造成的影響: 學校 院校合並前後構成 1988年 重點學科數量 2001年重點學科數量 增長率 北京大學 53 81 52.83% 北京大學(合並前) 42 65 54.76% 北京醫科大學 11 16 45.45% 清華大學 29 49 68.97% 複旦大學 29 40 37.83% 複旦大學(合並前) 16 26 62.50% 上海醫科大學 13 14 7.69% 南京大學 18 28 55.56% 中國科大 04 19 375.00% 浙江大學 13 24 84.62% 浙江大學(合並前) 09 13 44.44% 杭州大學 01 03 200.00% 浙江農業大學 03 06 100.00% 浙江醫科大學 00 02 NA 人民大學 14 25 78.57% 上海交通大學 08 16 100.00% 哈爾濱工業大學 08 18 125.00% 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並前) 07 16 128.57% 哈爾濱建築大學 01 02 100.00% 西安交通大學 09 20 122.22% 西安交通大學(合並前) 09 19 111.11% 西安醫科大學 00 01 NA 華中科技大學 06 15 150.00% 華中科技大學(合並前) 04 10 150.00% 同濟醫科大學 02 05 150.00% 武漢大學 11 20 81.82% 武漢大學(合並前) 08 15 87.5%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01 02 100.00%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01 02 100.00% 湖北醫科大學 01 01 0 所以得到下表: 最搏命的學校:中國科大 重點學科增長幅度最少的學校:北京大學 重點學科增長數量最多的學校:清華大學 僅僅從合並當中得到好處的學校:浙江大學 最努力的學校:中國科大、華中科大、哈工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 最不努力的學校:浙江大學(合並前)、北京大學(合並前) 重點學科數量最多的學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人民大學 所以看了這個列表,很奇怪為什麽會有人認為北京大學一定比清華大學好,浙江大學一定是TOP5。按照美國人的思維,我們應該獎勵那些努力用功的人,懲罰那些不勞而獲的人。所以美國人會把小型學校CIT排在美國大學排行榜的TOP1,而不會把類似浙大的那種大而不精的學校諸如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排入TOP10。這也就是為什麽所謂的《科學》排名是條假新聞的重要原因,以下是近年來在《科學》雜誌上發文的學校: 檢索時間段: 1991-2002.3.25 Science PKU 9 NJU 9 USTC 5 FDU 4 THU 2 ZJU 1 以浙大的水平,難道能夠得到《科學》雜誌編輯的認可,會把那種排名刊登出來?即使是老浙大,也不屬於精英學校,這就是為什麽《科學》雜誌在1997年的時候把浙大排在12名的原因。 誠然浙江大學通過聘請金庸,大搞合並,把秀做得十足,但其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國際承認的地步。國內的教育界浮誇成風原因有幾點:1、希望靠合並、靠做秀打造世界名校,實際上教育部的樣板戲浙大就是一個合並失敗的例子。浙大合並之後由於整合沒有成功,不但擠跑了有真才實學的人,還變成了騙子大本營,例如赫赫有名的“論文批發戶”、浙大特聘教授褚健、蘇宏業、自封“金融學專家”的浙大教授汪康懋、文抄公魏賢超老先生都是浙江大學請來的“名人”。而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則被排擠到了美國(見“一位博士失業的前前後後”)。2、希望靠排名排出名校。最近幾年高校排名成風,最早搞排名的網大最近甚為低調,反倒是有教育部背景的武書連版UTOP排名頗為風光。去年武書連還大言不慚地說浙江大學今年要排第一(見中國名校批判),浙大也投桃報李,請一個博士學位都沒有的武書連來給浙大的博士生導師“講學”(見關於舉行大學評估與研究生教育發展關係報告會的通知)。幸虧今年浙大院士評比幾乎被剃光頭,重點學科評比又在工科上輸給哈工大(至此工科第二的泡沫終於破裂),要不然今年浙大又要在武書連版排名裏麵變成TOP1。不過武書連的排名太過荒唐,已經沒有權威性,難怪浙大的學生要找《科學》來當自己的代言人,弄出一個假排名的醜劇。3、重數量不重質量。國內教育界動不動喜歡比較誰的學科多,誰的學科齊全,然後誰就是“綜合”的老大。要是這樣,幹脆把所有大學合並起來算了,一夜趕超美國。試問幾個“綜合”老大,有多少象樣的國際性成果,培養多少院士科學家,培養多少全國納稅大戶?浙江大學有138個博士點,可是重點學科隻有24個,比率為17.39%,是一個大而濫的學校;北京大學有124個博士點,重點學科81個,比率為65.32%,是一個大而精的學校;人民大學有25個重點學科,45個博士點,比率為55.55%,是個小而精的學校。可是各種評價體係當中都向那些花了國家大筆錢卻沒有什麽效益的浙江大學傾斜,真是件奇怪的事情。教育部要是有幾個懂投入產出分析的人,應該懂得與其在浙江大學這種大而濫的學校上浪費錢財,不如把投入浙江大學的錢,分別投在人民大學(文、社)、中國農大(農)、上海財經(商)、協和醫科(醫)、北京師範(教)、中國科大(理)、北京航空(工)上。這種投資方式,產生的效益,遠遠比分別投在浙大文學院、農學院、商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工學院、教育學院產生的效益多得多得多。可惜國內教育部門太喜歡製造“政績”,結果一大把錢財都變成了“金庸”的新聞效應,變成了製造抄襲論文的“特聘教授”,變成了幾幢學生宿舍,而“科教興國”,仍然是個肥皂泡,經不起輕輕一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