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貓的快樂生活空間

快樂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愛滿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陳 字 —— 海寧陳家之九——

(2006-07-14 02:00:08) 下一個

   —— 海寧陳家之九——

 

陸續發了幾篇海寧陳家的文字,細心的讀者問:除了出了幾個文人,一座隻存有圖的園子,還有什麽可介紹的?有:“字”。地方史載:“(海寧陳家)……世代簪纓。亦家學淵源吾海寧“查詩陳字”名著海內;……”

陳字非指陳某人之字體(還無達到這一級別的人),而是指陳氏善書者眾多,陳家人以字為世人所聞。

陳元龍被長洲宋宜德公擇為婿時還是一布衣,就讀於國子監,18歲那年輒試第一,被時為國子監祭酒的宋公擇為嫡妻女之婿。等於現在的大學生被大學校長擇定為婿。必認定材可大用,看中了將來是績優。從現存筆跡遺存看陳元龍也優於丈人。清史稿載:“康熙二十五年,元龍充日講起居注官四月侍班乾清宮西暖閣。上顧元龍曰:朕素知爾精於楷書,可寫大字一幅命就禦前作書,上嘉獎,以禦書闕裏碑文示之。可見康熙這樣一個善於書法,楷書極好的帝王在壯年(43歲)時,也極以陳元龍(35歲)的字寫的“精”,當麵試之並自作書賜之(可能以為自己比陳元龍寫得更好至少是不差)並許可他在老家刻碑。也可算君臣之間的文字之交。此前一年,康熙24年陳元龍(34歲)被會試主考官以第十名卷進呈,康熙拔置第二(此試卷近年仍有刊印出版)殿試上複擢一甲二名。這二次科舉最高考試均由皇帝最後行使排名權,特別是前十名帝王需最後酌定。字寫得不好是絕對不行的。有時卷麵不潔者,也因此被刷。當然科舉使用的字體一般為館閣體,而且多為小字,這樣寫來才又快又齊整。楷書當然也較通用試官也能看清,隻是書寫不如館閣體快捷。蠅頭小楷如遇年老考官也不討好。康熙必也看過陳元龍這二次試卷。所以把他放在身邊的當編修。第二年就做“起居注”。是為近臣,這種近臣官不大,有時還有谘詢作用。史載:康熙三十三年(陳元龍43歲仍是編修)三月皇上殿試貢士甲第。上得顧履悅名,以問大臣,對不知。即問陳元龍“爾同鄉其人何若”,對曰:“真讀書人,惟閉戶,故少知名”,遂定第三。顧亦海寧人。近臣作用之大可見一斑。編修乃七品文官。如是外官,知縣偶見皇上一麵尚需跪在大殿外品級山,在幾十米開外。近臣易被帝王了解,對胃口的,進而被任用,但有的需長期考察,如陳元龍34歲中榜眼。44歲還在編修任上要45歲隨康熙出征葛爾丹。46歲後才開始升遷,60歲經康熙就近考察了26年,才去廣西當巡撫。如不對胃口有三種出路,1、在低級位置上放外任。2、不用,隨他去或一生當編修,當勞動力使用。如與陳元龍同科的狀元陸肯堂會試殿試全第一,兩次壓陳元龍一頭,因是狀元,上任就是修撰(六品)至死也隻是侍講(五品)。

這還算好的。3、被貶斥,獲罪戍邊或獲殺生之禍,落個伴君如同伴虎狼的下場。當然近臣也有短期飛黃騰達的。不過如同說書裏編的中了狀元放七省巡按是絕對沒有的。例外的還有進士不是考上來的,是皇上封的。如康熙42年帝詔曰:“舉人汪灝、何焯、蔣廷錫學問優良今科未得中式,著授為進士一體殿試。”這何焯乃允祀之師又是乾親家。蔣廷錫則是中舉人後,入值內廷得到康熙識賞。三人都是會試名落孫山。另外更為廣知的是清末名臣左宗棠。這位是舉人——幕賓——大帥的仕途升到一品大員。正被慈禧重用時發起嗲來,要辭官去參加科考——考一個進士。因為不是進士不能坐得中堂——大學士的別號為中堂,意為××殿××閣之中席正座。慈禧心領神會即封了他一個進士。旋即也可被尊為中堂了。總而言之:陳元龍字寫得好也是仕途上立住腳的一個因素。

陳元龍之同時代因字得康熙,雍正所重用的是長陳元龍四歲的族兄陳奕禧。(1648——1709)。此公雖長陳元龍四歲,科考卻不利,隻中過秀才,書詩俱佳。為王士禎門生。王在“今日餘話”中說他“……詩歌書法著名當世”。他以諸生入仕值過內書房也為康熙多次“奉詔作書”最高的官做過雲南南安知府。官有廉聲。享年六十有一。死後書名更甚,雍正十二年(死後25年)帝“敕以其所作勒石為夢墨樓貼十卷”。乾隆年間海內爭其書至故鄉幾無遺墨,而贗本充斥。吳下都門,價更十倍。日本國王嗜之,海舶載往輒得重價。看官如今在東瀛,見有此公之墨寶當可揀漏。不過乾隆間即有贗品,識別不易,當慎之。另一位當時精書法,書能變重價的是陳元龍嫡侄,——弟維申之子,官至禮部侍郎的陳邦彥。不但為康熙帝賞鑒,海寧春暉堂堂匾也是康熙為他所書,因他早年失怙,賴慈母教養成材。帝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賜堂名。史稱:邦彥在京師時、侯門相第,必得其書為快。誇酋土司,鹹欲邀尺幅,以為家寶,其顯可知矣。

看官要問,說了半天你小子到底見過這幾位的字沒有?一來小子生時亦晚;其間經鹹豐時洪楊之變14年。民國時倭寇入侵8年。又經共和國時文化大革命10年。其間多以毀舊物為榮。彼等遺存定然銳減。二來小子賤業列居九流,草民一介,入不得深宮內院,進不了閥閱藏家。說來慚愧至今未見過以上三位之真跡墨寶。好在目今又逢盛世,有識之士選編如:清代名人民牘(山西),明清楹聯真跡五百幅(陝西)……等多種印影本,隻要是這類書以上三位是必被選印的而且篇幅不小。雖非真跡,也一飽眼福,真要謝謝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領導與編選者。

諸位又要問他們的書法好在何處也。小子才疏學淺,說不深。不過他們的書法都與董其昌有一定淵源,清初諸帝都喜崇董其昌。所以說到誰的書法好,必言:酷似董其昌雲雲。元龍有一伯祖增城(字季常)“酷好臨池晚而益精,慕董宗伯其昌作書,虛衷請益,董亦最引重之,常留連於其家者喻數歲,得意即伸紙,藏棄於策笥者甚夥……。”可見陳字受董其昌影響已有數代之久。而且滿人入關,雖重視學習漢文化。較之篆草棣書必竟楷書更易學習據我看來楷書也更有端壯氣象。康雍乾嘉及其後的清帝的楷書都拿得出手。“陳字”到先父一代還是不錯的先父及我的伯父姑母字都端正特別是先大伯父正和公。一手好毛筆字。先父啟蒙時也有苦練,據說握筆右手在虎口內要夾盛水的小酒盅以練筆走勢之穩。練板書、毛筆蘸水寫字練腕力——現在隻有老師用粉筆練板書。他教育我們——字(書法)好比人的麵孔,授他人以第一印象。惜乎我等兄弟字都不怎麽樣,應了九斤老太的語錄。巧的是拙妻與大嫂子小嬸子的字都比我等弟兄的字耐看——當然算不上書法家。象了我的曾祖母。拙家經幾經離亂存得一本她老人家的親筆詩抄,詩字俱佳,文革後承蒙顏家賢表弟寧寧。複印多份,餘得一冊,工累之餘,賞閱不釋手。我曾祖母是張曜之女。

下篇介紹:“目不識丁”的巡撫——張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