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貓的快樂生活空間

快樂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愛滿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詩人吳梅村---海寧陳家拾遺一

(2005-05-27 05:28:43) 下一個
近年來豐衣足食之後,收藏日盛,從東部向西部,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從高文化層次向高收入層次,向工薪階層,不斷滲透。加上媒體的助吹,真所謂呈星火燎原之勢。古城徐州雖被南京來的專家定格為“起步階段”。但必竟是二、三千年來的九州之一,王都、府城、“較大的市”。縱幾經黃水泛沒,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大浪淘沙之後,碩果僅存的民間收藏還是有一些,近年來影響較大的如戰國時的漆器(成套),已交獻南京博物館。至少是館寶這一級的藏品吧!鈞瓷、青瓷等也有珍品被公認,省城來鑒定的專家還告訴我有一些文物保存不善,有的裱裝不對:“吳梅村的畫居然裱貼在機版紙上……”。“吳梅村?明清詩人吳梅村!”“陳醫生是知道吳梅村?博學……”“是海寧陳之遴的兒女親家”,我有些不好意思,“願聞其詳”他文趨趨地來勁了。 “其實他的畫我不太懂,但他的“園園曲”我是看過的,敘事詩頗有白居易的風格……。他的同類作品還有“洛陽行”、“雁門尚書行”、“臨江參軍”、“鬆山衷”分別寫明朝末年李自成破洛陽戰甘陝,明軍在賈莊、鬆山的抵禦清軍入侵,一直寫到“聽女道士卞瓊彈琴歌”(寫弘光朝滅亡)後東皋草堂歌(寫永曆朝失守桂林)。如歌如泣的寫明史末期。當時青年的我也能讀懂……。” 長大閱史知: 吳偉業(1609—1672)字俊公號梅村(灌隱老人,署鹿樵生)。江蘇太倉人,少從學於張溥(複社創始人),長成亦曾成為複社魁首之一。 1631年(23歲)崇禎四年會試第一名,廷試第二名,有人不服,崇禎帝親閱卷並批:“正大博雅,足式詭靡”,以平物議。登科後才請假回藉娶親,所謂大登科後小登科,作為文人榮極一時。 因是榜眼出身按例初授翰林院編修。以後主考過廣東鄉試,做過東宮講讀官,國子監司業;左中允,左諭德左庶子等中下級文官。 甲申之變(1644年)後,在南明弘光朝任過少詹事正四品,很快回鄉從事文學活動,因是複社名儒,短暫有較高的聲望,清順治朝廷當時極希望聲名高有號召力的名儒前朝遺臣出仕新朝,更主要是海寧陳家的第一個“宰相”(宏文院大學士)陳之遴的極力推薦,之遴在明朝也是榜眼出身(1637年丁醜科)也做過明朝的翰林院編修(七品)中允(六品)。兩人按說旗鼓相當,但科舉時代,特別是正途出身的人極看重輩份(登科之前後),翰林院內對“前輩”更是敬重有加。兩人又是兒女親家,陳之遴之薦於公於私都有一定的道理。 “船小掉頭快”這是常理,如吳梅村這樣的名家要改弦更張當然不是易事。除了自已的思想認識要有一個過程外,外界壓力也比別人大。他的母親倒是敦促他出仕的,但周圍的文人們,特別是還未出仕的文人們都力加勸阻。當然他們的勸阻各有立場與目的,如因“桃花扇”故事聞名的原形主角,後來也去參加順治朝科考而隻得了一“副榜”的候方域就曾專門修書阻行。當然那時他還沒有中副榜。順治十年九月應邀北上十一年授秘書院待講,後來做到國字監祭酒(國立最高學府最高長宮),也算物盡其材。隻是到了順治13年他告丁憂回藉後再沒出仕,其中最大外因是因為陳之遴也在同年被革職永不敘用,後來雖被順治帝寬大處理,以原官發送遼陽居住,到了冬天又寬令“四享入旗”二年後又被革職流徒東北。朝中無人“做官”吳梅村宦海一身當然不會回去淌這渾水了。 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吳偉業死後囑穿僧衣入殮——可能不能穿明朝的冠帶又不願穿清朝的冠帶,墓碑上隻刻“詩人吳梅村之墓”不具官銜,字簡意駭。墓碑用圓石令我至令仍不解其意。死後的葬地倒是擇在鄧尉山,姑蘇有名的“梅海”…… 2005—04—2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