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拿什麽拯救你的生命,愛人 連續報道之三

(2007-09-04 14:52:52) 下一個
蒼狼之吻 編輯於2007-8-24 10:11:42
我要回家,回到溫暖的家

2000年9月,通過一個好心人的撮合,王秀榮從徐州雎寧來到南京,來到李鳴鏑的身邊。從此,這個淳樸的農村女子與一個殘疾病重的男人的命運就連在了一起。
   
她事先並沒有想到李鳴鏑的身體殘疾是如此之重。李鳴鏑坐在輪椅上,用一種期待的眼光看著她,她一下子心軟了。“他太可憐了!”她說。這個善良的女人,突然覺得李鳴鏑像一個孩子,像一個需要她來照顧和幫助的孩子。
   
那時候,李鳴鏑整天坐在家裏,除了看看書,偶爾寫點什麽,很少有機會出門,吃喝拉撒全要人照顧。李的父母身體不好,照顧這個病中的兒子,多年來已經耗盡心力,幾乎很少有可能推著兒子到處走了。
   
出生在1968年的王秀榮比李鳴鏑大一歲,但身體健康的她幾乎沒有生過病,這使得她對整天坐在輪椅上若有所思的李鳴鏑充滿了憐惜。他們在日常而瑣碎的生活中彼此了解,彼此熟悉,也逐漸建立起生死與共的親情。
   
李鳴鏑已經連翻身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長時間不翻身,就會生褥瘡、造成感染,王秀榮一晚上就得為李翻十幾次身,七年來,她沒有睡過一個完整的覺!
   
李鳴鏑沒有能力自己洗澡、上廁所,王秀榮抱他到浴室洗澡,抱他上馬桶。李鳴鏑感激得想哭,他說,如果沒有王秀榮的照顧,他一天也過不下去。
   
我親眼見過,他們一同外出的時候,春寒的時候,她會仔細地用厚厚的棉衣裹好李鳴鏑的腿,怕他凍到,一路上不停地問他,要吃點什麽,要不要上廁所,那種神情,與任何一對恩愛的夫妻沒有什麽兩樣。
    ……
   
與李鳴鏑在一起,難道僅僅是一種沒有回報的付出?不是的。王秀榮說,李鳴鏑太好了。
   
盡管王秀榮沒有文化,不識幾個字,但她從心裏佩服有文化的人。李鳴鏑是大學畢業的,有文化,家裏堆滿了他要看的書,殘疾以後,李鳴鏑經常沉醉在書的海洋中,他有時整天坐在那裏,久久地看書,心裏有什麽想法,就一筆一筆地寫下來,寫在稿紙上。他寫字很困難,用殘存的一點手指之力捏著筆,一點一點地寫,很短的一篇稿件,要寫好幾天,把他累得不輕。王秀榮幫他把稿件投進郵箱,過了一段時間,李的稿件就會發表在報紙上。李告訴她,發表了,全市會有幾十萬人看到他的作品。李甚至說,將來他要好好寫稿,要用稿費來養活她。
   
王秀榮覺得好神奇。她突然覺得,她身邊的這個病弱不堪的男人,竟然身體內蘊藏著很大的能量。這讓她驚奇,她說,從那時起,她就想,能陪著這樣一個男人過一輩子,也很好。她做事,讓他去思想,以後大家提到李鳴鏑,會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過了一年,李鳴鏑一個叫高島的朋友辦起了托殘院,地點在城郊結合部的一排平房裏。李鳴鏑就和王秀榮一起住到托殘院去了。在這裏,李鳴鏑認識了一批殘疾人朋友,他們的命運也同樣不幸,但他們都也同樣的樂觀,有喜歡寫作的,有喜歡樂器的,他們還出去賣報紙,賣豆漿,來貼補托殘院的開支。王秀榮說,那段時間,是李鳴鏑最快樂的一段時間,他整天都與朋友們在一起,有朋友的日子是快樂的。王秀榮用輪椅推著他四處走。到省人民醫院看病,到新街口去逛街。王秀榮說盡管路很遠,但他們一路說說笑笑,並不覺得遠。那段時間,李甚至長胖了好多,也是他這幾年最胖的一段時間。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托殘院沒有堅持下來。李鳴鏑的父母在麒麟門錦繡花園給他們買了一套房子(那時候房價比現在便宜很多,換到現在,可是買不起了),那裏環境優美,安靜整潔。他們在那裏安靜地生活了好幾年,每天吃過飯,就在小區周圍轉悠,哥哥送了一台舊電腦給李鳴鏑,李有時就在電腦上寫點什麽,但他不敢多上網,因為上網的費用是他承擔不起的。有時,用一部別人送的數碼相機拍些照片,做成電子相冊,放在電腦裏慢慢欣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