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左宗棠之死

(2010-07-20 11:36:22) 下一個

                                                一

    光緒十一年,即1885年7月27日清晨,74歲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

    接到喪折後,慈禧太後的心情是複雜的,“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言猶在耳,左宗棠卻說走就走了。走了也好!這個漢人太強悍,太無拘束,甚至在萬壽聖節也不參加行禮。但態還是要表的,不然還有誰願為朝廷去賣命呢?於是詔諭立即明發各省:追贈左宗棠為太傅,恩諡“文襄”,賞治喪銀三千兩。

    就在太後下達詔諭後的一個夜晚,福州暴雨傾盆,忽聽一聲霹雷,東南角城牆頓時被撕裂一個幾丈寬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無恙。老百姓說,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毀我長城。

    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轅標著“肅靜”、  “回避”字樣的燈籠,換成了罩以白紗的長明燈,沉重的死亡氣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這盞盞白燈,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擁有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輕騎都尉、賞芬黃馬褂、兩江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等7個頭銜的左宗棠,這個風光了一生的男人,終於退出了曆史舞台。

    法國人鬆了一口氣。他們正在攻占台灣島,他們的軍艦還在東海耀武揚威。左宗棠與他們擺開了決戰的架勢,發出了“渡海殺賊”的動員令。左宗棠一死,便群龍無首了。他們吃過左宗棠的大虧,知道他是雄獅。一頭獅子領著一群羊,個個是獅子;而一群獅子被一頭羊領著,個個就成了羊。

    英國人鬆了一口氣。英國領事在上海租界公園豎有“華人與狗,不得人內”的牌子,左宗棠下令侍衛將其立即搗毀並沒收公園、逮捕人犯。端坐在八抬綠呢大轎中的左宗棠,身穿黃馬褂,頭戴三眼花翎,手執鵝扇,麵容飽滿,威嚴無比。隻要他進入租界,租界當局立馬換上中國龍旗,外國兵警執鞭清道。但現在,左宗棠死了。

    俄國人鬆了一口氣。左宗棠用兵車運著棺木,將肅州行營前移幾百公裏至哈密,  “壯士長歌,不複以出塞為苦”,準備與俄軍決一死戰,終於把他們從新疆趕走,把他們侵占的伊犁收回。左宗棠一死,中國少了一個硬骨頭。

    李鴻章鬆了口氣。一個月前,他在天津與法國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這是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之後,莫名其妙地簽訂的一個地地道道的喪權辱國條約,是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聞。左宗棠領銜反對,指斥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全國輿論嘩然,群情激憤,弄得李二先生狼狽不堪。李鴻章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殺雞給猴看,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 “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等人,將他們充軍流放。左宗棠上書鳴冤,眼看就要翻過案來,但現在左宗棠死了。好了,一了百了,主戰派的旗幟倒了……

    死,對於死者來說,是結束。但對活著的人,是一種絕望的痛苦。大清的中興重臣一個接一個地死了,茫茫九州,哪裏還聽得到複興的呐喊?大清氣數盡矣。
   
                                                二

    左宗棠是時代造就的英雄。那是一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代,一個人心浮躁、動蕩不安的時代,一個注定要出英雄的時代。那時的大清,已沒有了指點江山的豪情,沒有了秋風掃落葉的霸氣,像一個垂暮的老人,靠藥物在維持生命。

    左宗棠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湖南湘陰人。4歲時,隨祖父在家中梧塘書塾讀書,6歲開始攻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9歲開始學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年),15歲的左宗棠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次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道光九年,左宗棠18歲,開始讀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齊南的《水道提綱》,這些經世致用之學,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知識基礎。

    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監生身份參加湖南鄉試,中第十八名。此後6年間,三次赴京會試,均未考中。空洞枯澀的八股文,碾碎了左宗棠的夢想。他後來說:“讀書當為經世之學,科名特進身階耳。”進身無階,壯誌難伸,左宗棠的心情是複雜、迷離的。他決定不再參加會試,何必像範進一樣在考試路上耗盡生命?從此“絕意仕進”,自號 “鄉上農人”,打算“長為農夫沒世”。

    但這不是在悲觀中沉淪,而是要尋找新的報國途徑。23歲結婚時,左宗棠就在新房目寫一副對聯:

    身無半文,心憂天下;
    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氣吞山河的宣言,是自勉,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1838年,左宗棠赴南京,謁見赫赫有名的老鄉陶澍。陶澍是連任了十多年的兩江總督,是當時經世致用之學的代表人物。此前,他們有過一段緣分。   

    那是一年前的春天,陶澍回老家安化省親。途經醴陵,下榻的公館門上的一副對聯讓他怦然心動: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副對聯,表達了故鄉人對陶澍的敬仰之情,又道出了陶澍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經曆。走進公館,迎麵是一幅山水畫,上有兩句小詩:

          一縣好山為公立,兩度淥水俟君清。

    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這位花甲之年的封疆大吏,當即提出要見見這詩文作者。

    左宗棠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時任淥江書院院長。陶澍推遲行期,與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徹夜長談,共議時政。這是兩代人的聚首,這夜晚不熄的燭光,照亮了沉沉史書。曆史學家把左陶結緣稱做“以詩拜師”:左宗棠提出要做陶澍的學生,陶公愛才,欣然應允。後來,左宗棠雖然於國家民族之貢獻在陶公之上,但出自陶公門下,他畢生引以自豪。祖國山河,原本是一代又一代人打理出來的。

    左宗棠來到南京,這個落魄的窮舉人,做了兩江總督府的四晶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與左家結秦晉之好,將年僅5歲的惟一兒子陶桄,許給左宗棠為婿,表明他對左氏才學與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由此開始接觸軍國要務,開始了解夷人的船堅炮利與世界大勢。

    左宗棠初試鋒芒,以至十年後的1849年秋天,民族英雄林則徐途經長沙,指名要見當時在老家隱居讀書的左宗棠。

    去見林則徐是在夜裏。37歲的左宗棠行色匆匆,心情激動,一腳踏空,落入湘江水中。林則徐笑曰:“這就是你的見麵禮?”

    林則徐在虎門點燃抗英的烈火,被道光皇帝“發往伊犁效力贖罪”。一晃幾年,大漠的風沙沒有消磨他一心為國的壯誌。這次朝廷下了赦令,批準他由新疆回歸故裏,沿途各地把他當做凱旋的英雄。現在,林則徐見了左宗棠,眼睛頓時一亮,真是“眾裏尋他千百度”,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找到了。他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製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說:“吾老矣,空有禦俄之誌,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

    年逾花甲的林則徐是用滴血的心說這段話的,好比臨終托孤。臨別,林則徐以一聯相贈: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左宗棠本就是經天緯地之才,從小就效仿民族英雄,曾以“再世諸葛”自喻,他當然知道這兩句話的分量,從此畢生當做座右銘。他說:“每遇艱危困難之日,時或一萌退誌,實在愧對林公,愧對知己。”

    林則徐回福建後,身染重病,知道來日不多,命次子聰彝代寫遺書,向鹹豐皇帝推薦左宗棠,稱其為“絕世奇才”。左宗棠的名字引起了京城的注意。
   
                                           三

    左宗棠是一個孤獨的人,正所謂“世人皆醉我獨醒”。一個王朝的開始,總是群英聚會,大氣磅礴。到後來,沒有了征戰,沒有了拚殺,沒有了銳氣,皇宮漸漸滋生享樂和荒淫,最終走向腐朽。在後宮女人懷裏長大的愛新覺羅子孫,誌短才薄,一副弱骨,哪裏談得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他們正在重複前朝衰敗的曆史。

    但左宗棠卻懷著補天之誌,他要抗爭,他要阻止國破家亡的悲劇發生。懷著這種心態,他接受湖南巡撫張亮基的邀請,出山輔政,人巡撫衙門主幕戎機。這一年,左宗棠44歲。

    鹹豐九年臘月,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鹹豐帝寫了一道奏疏,其中說:“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

    潘祖蔭是吳縣才子,後來官至刑部尚書。此時,左宗棠不過是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潘將一個無官無職的幕僚說得這麽重要,身係國家安危,這兩句話,讓左宗棠的名字一夜傳遍全國,成了大眾心目中的英雄!

    鹹豐帝終於心動。已是暮氣沉沉的朝廷,多麽希望有一點陽剛之氣!
 
                                       四

    新疆告急!同治六年(1867年),新疆匪首阿古柏自封為王,立國號為哲德沙爾汗國,宣布脫離清廷。俄國  乘機占據伊犁,英國也虎視眈眈,意圖瓜分西北。160萬平方公裏的新疆,有從大清版圖上消失的危險。
   
    十年後的一日早朝,權傾朝野的重臣李鴻章向慈禧太後奏道:“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裏,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依臣看,新疆不複,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在左宗棠看來,“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收複新疆,勢在必行。勝固當戰,敗亦當戰。倘若一槍不發,將萬裏腴疆拱手讓人,豈不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沒有風,沒有月,沒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裏出京的。慈禧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他要去蘭州做出征的準備。這個剛毅、堅韌、雄心未老的湖南漢子,麵對內憂外患,且“兵疲、餉絀、糧乏、運艱”,卻信心百倍。“六十許人,豈尚有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擔者,此心想能鑒之。”他帶著當年林則徐繪製的新疆地圖,肩負著千萬中國人的重托,心胸燃燒著正義的烈火,他將要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
  
    左宗棠率領6萬湖湘子弟從蘭州出發了,這是光緒二年(1876年)春天。總督府響起了三聲炮響,左宗棠的隊伍一路西行,浩浩蕩蕩。這是一條官道,車轔轔,馬蕭蕭,漢唐以來,多少人在這裏遠赴絕域,開疆辟土,祖宗遺業,豈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丟掉?

    左宗棠是真正的軍事家,當年在長沙,翼王石達開最大的遺憾是放走了偶遇的左宗棠,驚呼放虎歸山,他日與太平軍對陣的必是此人。後來果不出所料,左宗棠指揮部隊與太平軍、撚軍作戰,從兩湖到兩廣,從淮南到淮北,數十萬大軍對峙,那戰鬥何等慘烈,·馬蹄擊濺,金屬碰撞,熱血噴射。多少次化險為夷,左宗棠從死人堆裏爬出來投入戰鬥。他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強者,是善於扼住命運咽喉的偉丈夫。他從幕僚做起,在鋒矢間逐步成長為叱吒風雲的統帥。

    晚清大詞人況周頤在《餐櫻廡隨筆》中記錄了一份奏疏,足見左宗棠英雄了得:

    臣維西北戰事,利在戎馬,東南戰事,利在舟揖。觀東南事機之順,在炮船練成後,可知西北事機之轉,亦必待軍營馬隊練成後也。春秋時,晉侯乘鄭之小駟以禦秦,為泰所敗,是南馬不能當西馬之證;漢李陵提荊湖步卒五千,轉戰北庭,為匈奴所敗,是步隊不能當馬隊之證。

    援經據史,讀書得間;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收複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獵獵長風卷起了大纛。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征戰的將士們情緒高昂;這是為祖國的統一和完整而戰,於是冷血沸騰,怯懦者變成了紅眼的怒獅。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風中衝鋒陷陣,實際上也是在重塑民族的精神。

    一年後,新疆全境收複。這是近代史上最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圖中最光彩的一筆,左宗棠藉此進入了中國曆史上偉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五

    綜觀左宗棠的一生,最輝煌的是收複六分之一的國土。這是他個人的榮耀和驕傲,更是國家之福。浙江巡撫、左宗棠的老友楊昌睿在清廷恢複新疆建省後到西域,所到之處,楊柳成陰,鳥鳴枝頭,人來車往,百業興旺,當即吟出一首《恭誦左公西行甘棠》: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與唐代詩人王之渙慷慨悲涼的“春風不度玉門關”正相映照。我上小學時就讀過這首詩,小小心田,對英雄無限景仰。後來我去新疆,隻見棵棵柳樹綠滿天山南北,人們說,這是左公當年所栽,叫“左公柳”,那矗立的柳樹有如左公風範長存。   

    我知道,左宗棠自從請纓西征,白發戍邊,就沒有打算還鄉。他在給家人的信中抒發了這樣的抱負:“天下事總要有人幹,國家不可無陝甘,陝甘不可無總督,一介書生,數年任兼折,豈可避難就易哉!”他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縱然是萬丈深淵,也百折不回,寧願馬革裹屍。一個人一旦將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他就榮辱皆忘,名利皆忘,他的人格就偉大了。左宗棠激動人心的業績,揭示了生命的大義,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與其說是破碎山河成就了左宗棠的功名,不如說是左宗棠創造了這一段曆史。 
 
    收複新疆了,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他沒有忘記林公當年的囑咐和期待,他甚至以陶澍、林則徐的繼承者自居,在陶林二公祠寫對聯:

    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
    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複重來。
   
    ——左宗棠死了,結局有些悲劇色彩:中國人還沒有猛醒,國土還將麵臨瓜分。朝政腐敗,國將不國,26年後,清王朝終於覆滅……
   
    英雄已逝,一黃掊土。
   
    左宗棠死了,雖死猶在。  


(網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reeguard 回複 悄悄話 hao!
dressup9 回複 悄悄話 強烈支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