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紅頂商人內鬥:盛宣懷打垮了胡雪岩(組圖)

(2010-06-07 09:07:42) 下一個


  商場如戰場,若再加上政治利益集團的糾葛,鬥爭起來想必很殘酷。紅頂商人盛宣懷和胡雪岩之間有場戰爭堪稱典型,盛宣懷使用一個要害手段讓胡雪岩的財富大廈在迅速訇然倒塌。這個要害手段究竟是什麽?中國經濟網援引《追尋曆史的真相》一書的內容談到了這個問題。

  胡雪岩與盛宣懷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胡雪岩的後台是左宗棠,盛宣懷的後台是李鴻章,而左宗棠與李鴻章有極深的矛盾。這就是胡、盛爭鬥的緣由。



盛宣懷

  盛宣懷擊潰胡雪岩的案例非常精彩。他采用直擊要害的手段,使胡雪岩的財富大廈在短時間內訇然倒塌。

  盛宣懷先來了個“掐七寸”。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積大量生絲,以此壟斷生絲市場,控製生絲價格。越依靠某種東西時,就越受製於它。盛宣懷恰恰從生絲入手,發動進攻。他通過密探掌握胡雪岩買賣生絲的情況,大量收購,再向胡雪岩客戶群大量出售。同時,收買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讓他們不買胡雪岩的生絲,致使胡雪岩生絲庫存日多,資金日緊,苦不堪言。

  緊跟著,盛宣懷開始“釜底抽薪”,打現金流的主意。胡雪岩膽大,屬於敢於負債經營的那種人。他在5年前向匯豐銀行借了650萬兩銀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還一次,本息約50萬兩。次年,他又向匯豐借了400萬兩銀子,合計有1000萬兩了。這兩筆貸款,都以各省協餉作擔保。

  這時,胡雪岩曆年為左宗棠行軍打仗所籌借的80萬兩借款已到期,這筆款雖是幫朝廷借的,但簽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國銀行隻管向胡雪岩要錢。這筆借款每年由協餉來補償給胡雪岩,照理說每年的協餉一到,上海道台就會把錢送給胡雪岩,以備他還款之用。盛宣懷在此動了手腳,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李中堂想讓你遲一點劃撥這筆錢,時間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辦。

  對盛宣懷來說,二十天已經足夠,他已事先串通外國銀行向胡雪岩催款。這時,左宗棠遠在北京軍機處,來不及幫忙。由於事出突然,胡雪岩隻好將他在阜康銀行的錢調出八十萬兩銀子,先補上這個窟窿。他想,協餉反正要給的,隻不過晚到二十天。

  然而,盛宣懷正要借機給胡雪岩致命一擊。他通過內線,對胡雪岩調款活動了如指掌,估計胡雪岩調動的銀子陸續出了阜康銀行,趁阜康銀行正空虛之際,托人到銀行提款擠兌。

  提款的都是大戶,少則數千兩,多則上萬兩。但盛宣懷知道,單靠這些人擠兌,還搞不垮胡雪岩(見下圖)。他讓人放出風聲,說胡雪岩囤積生絲大賠血本,隻好挪用阜康銀行的存款;如今,胡雪岩尚欠外國銀行貸款八十萬,阜康銀行倒閉在即。盡管人們相信胡雪岩財大氣粗,但他積壓生絲和欠外國銀行貸款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快,人們由不信轉為相信,紛紛提款。



胡雪岩

  擠兌先在上海開始。盛宣懷在上海坐鎮,自然把聲勢搞得很大。上海擠兌初起,胡雪岩正在回杭州的船上。此時,德馨任浙江藩司。德馨與胡雪岩一向交好,聽說上海阜康即將倒閉,便料定杭州阜康也會發生擠兌。他忙叫兩名心腹到庫中提出兩萬兩銀子,送到阜康。杭州的局勢尚能支持,上海那邊卻早已失控。胡雪岩到了杭州,還沒來得及休息,星夜趕回上海,讓總管高達去催上海道台邵友濂發下協餉。邵友濂卻叫下人稱自己不在家。

  胡雪岩這時候想起左宗棠,叫高達趕快去發電報。殊不知,盛宣懷暗中叫人將電報扣下。第二天,胡雪岩見左宗棠那邊沒有回音,這才真急了,親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討。這一回,邵友濂去視察製造局,溜之大吉了。

  胡雪岩隻好把他的地契和房產押出去,同時廉價賣掉積存的蠶絲,希望能夠挺過擠兌風潮。不想風潮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銀行門前人山人海,銀行門檻被踩破,門框被擠歪。胡雪岩這才明白,是盛宣懷在暗算他。

  不久,一代紅頂巨商胡雪岩在悲憤中死去。

  麵對胡雪岩這樣的強敵,盛宣懷如果采用“慢戰”,胡雪岩可以應付裕如,絕不會破產。他采取速戰法,抓住胡雪岩的要害,突然出手,胡雪岩的現金流一時中斷,偌大的基業突然崩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波大才是人 回複 悄悄話 李曼也是這樣給擠死的吧。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生絲是當時中國最大宗出口商品,而定價權在西方,把生絲價格壓得很低。胡雪岩像囤積居奇,是衝著列強來的,是想把國際市場生絲價格推高,結果失手。盛宣懷最多隻是落井下石,令胡雪岩破產的是列強在這場價格仗中打敗了胡雪岩,也就是維持了生絲的國際市場低價。

今天曆史還在重演,中國出口總是低價,中國進口總之高價。而國人內鬥有餘,合作對外不足,令人扼腕。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生絲是當時中國最大宗出口商品,而定價權在西方,把生絲價格壓得很低。胡雪岩像囤積居奇,是衝著列強來的,是想把國際市場生絲價格推高,結果失手。盛宣懷最多隻是落井下石,令胡雪岩破產的是列強在這場價格仗中打敗了胡雪岩,也就是維持了生絲的國際市場低價。

今天曆史還在重演,中國出口總是低價,中國進口總之高價。而國人內地有餘,合作對外不足,令人扼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