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戰解密:美英蘇三巨頭密約打算犧牲中國主權

(2009-12-15 15:07:20) 下一個

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從1945年4月至5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4月30日德國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他的情婦雙雙自盡。

30日這天,希特勒獲悉他的夥伴意大利的墨索裏尼及其情婦克拉拉·貝塔西命喪黃泉的死訊後,馬上就進行自殺準備。他先毒死了他心愛的法國阿爾薩斯種名狗,又把兩名女秘書叫來,把毒藥交給她們,要她們自行了斷。然後,他和新娘愛娃·勃勞恩還吃了一頓午飯。這位美麗的金發女人下決心同丈夫一道結束自己的生命。兩人和走廊裏的眾人訣別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寢室。

戈培爾等人在走廊裏等候著。過了一會兒,隻聽到一聲槍響,他們又等了一會兒,仍沒聽到第二聲槍響。他們隻好走進希特勒的寢室,看到希特勒的屍體趴在沙發上,從嘴裏鮮血直流,看上去希特勒是對著自己的嘴放的槍。愛娃·勃勞恩躺在他的身旁,她是服了毒藥,並沒用手槍。兩支手槍落在地板上。

希特勒死後,於5月8日,德國方麵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就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言,戰爭隻結束了一半。對英、美而言,他們所麵臨的戰爭局勢是從同時對付德、日兩線戰爭一變而為集中對日的一線戰爭。

日本由於希特勒垮台,不僅在精神上遭到了崩潰性的打擊,而且在戰爭實力對比上,也已陷入了不可挽救的劣勢地位。

日本軍國主義集團雖然已陷入危在旦夕的境地,但他們仍然堅持侵略和擴張的立場,不想無條件投降。一方麵他們認為歐洲戰爭已經結束,美、英、蘇的團結合作已失去了基礎,在三大國之間,還有空子可鑽;另一方麵盡管蘇聯政府於4月5日宣布廢除了蘇日中立條約,但他們仍抱有蘇聯不會對日作戰的幻想。

因此,日本軍國主義集團對7月26日以中美英三大國名義發表的、促日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 》無動於衷。

幾天之後,美國向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既瓦解了日本軍國主義集團的擴張野心,又推動了蘇聯出兵助戰。

8月8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委員長莫洛托夫向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宣告說:“明天8月9日起蘇聯將認為其本身已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蘇聯政府隨即派出一百多萬蘇聯紅軍,越過中蘇邊界,向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展開全麵出擊。

毛澤東為了支持蘇聯出兵打擊日本侵略者,於8月9日發表了《 對日寇的最後一戰 》一文。該文指出:“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期到來了……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麵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

三天之後,日本東北關東軍在蘇聯紅軍和中國抗日力量的打擊下,已潰不成軍。

於是,日本當局立即通過瑞士、瑞典兩個中立國政府向中、美、蘇、英四國遞交了接受《 波茨坦公告 》的照會。

這時,蘇聯紅軍在沈陽已將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等人抓了起來,並把他們押送、關押在蘇聯遠東軍區。

隨即日本軍國主義侵略集團要求投降,於9月2日最後放下武器,並簽署了投降條款。

日本投降的消息,頓時傳遍全國,神州大地一片歡騰。

忍受日寇侵略之苦的中國人民,特別是結束了顛沛流離的亡國奴生活的東北人民,無不歡欣鼓舞、縱情歌唱。

大江南北鑼鼓喧天,爆竹齊鳴。祖國大地出現了曆史上罕見的歡樂景象。

當時,中國一些年輕人曾以與美、英、蘇這三個強國為伍而榮,從而對世界三大巨頭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甚為敬佩。

當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戰爭期間所簽的密約被解密,以及戰後國際關係出現某些新因素之後,三巨頭頭上那閃爍發亮的光環,有的已經暗淡無色,有的徹底撲滅了。

  三巨頭在戰中結成同盟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羅斯福、大不列顛首相丘吉爾和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三巨頭在德黑蘭開會,結成美、英、蘇共同作戰的三國同盟。這個同盟不僅是歐洲戰場獲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戰後三大國共同合作的重要因素。

  會議正式通過了三大國對德作戰中的一致行動和關於戰後三國合作的宣言。

  宣言指出:我們( 三巨頭 )決心通過協商,達成協議,將從東麵、西麵和南麵進行軍事行動,並確定戰爭的規模和時間。

  協議指出:“我們三人成了事實上的朋友、精神上的朋友、也是誌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三國不僅是戰爭期間共同合作,而且在戰爭勝利後,為了和平,仍將共同合作。”

  對此,當時有評論說:德黑蘭會議在曆史上使三巨頭結成同盟,對消滅希特勒法西斯起了很大作用。至於戰後三巨頭能否繼續無私地共同合作,是對他們的一個重要考驗。

  三巨頭密約犧牲中國領土主權

  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三巨頭於1945年元月11日到蘇聯克裏米亞海濱雅爾塔開會。會上三人商量了早日戰勝法西斯的戰略方針和戰後一些合作問題。同時,三人還秘密簽訂了一個滿足斯大林對中國領土要求的《 雅爾塔協定 》,也就是秘密簽訂了一項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三個政治條件的協定。

  蘇聯的政治條件嚴重地侵犯和損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

  斯大林當時明確提出,三個條件得不到滿足,就不出兵對日作戰。

  這三個條件是:

  一、外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國 )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複,即:

  1、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2、大連商業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複。

  3、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該協定還提到,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需征得蔣介石的同意;根據斯大林的提議美國總統將采取措施以征得蔣某對上述各項的同意。

  該協定還強調:三巨頭同意蘇聯的領土要求,但須在打敗日本後,方可予以實現。

  斯大林在會上儼然以救世主的口氣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並將以武力協助中國從日本枷鎖中解放出來。

  從《 雅爾塔協定 》侵犯中國主權的內容來看,三巨頭一致支持和承認蘇聯在十月革命前沙俄入侵中國、瓜分中國領土主權的權益。實際上是,要中國繼續履行沙俄時代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這一件曆史上的《 雅爾塔協定 》徹底揭開了號稱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麵紗。許多曆史事實已證實蘇聯蠶食別國的意圖從未改變。1924年蘇聯已放棄一切特權的《 中俄協定 》已不算數了;1936年蘇參加簽署的黑海海峽的《 蒙特羅公約 》也不認賬了。

  斯大林作為一個共產黨國家的領袖,明目張膽地背叛其共產主義信念,而且還乘人之危,火中取栗。他們是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實質上的帝國主義。對此,我們受蒙蔽的一些人,應該吸取一些教訓。

  然而,《 雅爾塔協定 》 確為蘇聯參加對日戰爭鋪平了道路。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 雅爾塔協定 》的主謀是美國——羅斯福;幫凶是英國——為保障英國切身利益的丘吉爾;受益者是標榜社會主義的蘇聯——斯大林。堅持殖民主義不平等條約的既是美國、英國,又是蘇聯;被宰割者則是堅持抗日戰爭,並為反法西斯戰爭付出重大代價的戰勝國——中國。

  如果說,在曆史上,有侵略者以武力進行擴張,讓戰敗國割地賠款,而在20世紀中葉的反法西斯戰爭中,竟然是一個堂堂的戰勝國——中國,被共同作戰的同盟國堂而皇之宰割,實在離奇。

  這一協定雖然各大國、包括中國,為了抗日、為了大局先後表示同意,但誰也無法否定這是一件極不光彩的協定;誰也無權限製後人對此怪事的質詢。

  杜勒斯推動實施《 雅爾塔協定 》扶蔣反共

  《 雅爾塔協定 》反映了美國的對華政策。羅斯福在不與中國當局打招呼,也不請中國領導人作為戰勝國一方出席雅爾塔會議的情況下,拿中國領土主權做交易,與蘇聯簽訂《 雅爾塔協定 》就十分露骨地反映出美國的對華態度。

  羅斯福的這種做法,也引起了美國國內人民的質疑。1945年3月1日在美國國會開會的時候,有一位議員,以風聞“雅爾塔會議犧牲了中國的權益和主權,妄圖賄賂蘇俄為題,向總統提出質詢”。羅斯福也覺得此事做得和他一貫的信念區別不小,因而他對議員的質詢,深為內疚。

  三巨頭在雅爾塔會議上的做法,不僅引起美國人的質疑,更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

  蔣介石並不是心疼中國的領土主權受到侵害,而是擔心無法向國人交待。如果他不提出質疑,好像他已默許三大巨頭背著他瓜分中國的領土,又怕重演眾所周知的《 凡爾賽和會 》的悲劇。為此,蔣某確也很為惱火。

  蔣介石為了弄清情況,則通過堅持扶蔣反共立場的美駐華大使赫爾利,回國去問羅斯福。

  羅斯福表示支持赫爾利大使,羅斯福對他的大使說:不經蔣介石的同意,美國不會援助中國共產黨的,並指示赫爾利,要他取道倫敦、莫斯科回中國,以爭取英、蘇對美援蔣政策的合作。

  在赫爾利回中國之前,他在華盛頓的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表示了他的反共立場,他說:“美國的對華政策是隻承認中國國民政府,不承認中共武裝軍閥或武裝政黨……美國隻同蔣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

  對此,有人說,赫爾利的反共講話是美國對華政策自反法西斯戰爭以來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此話,不無道理。

  就在赫爾利這席講話之前,羅斯福逝世。

  繼位美國總統的杜魯門,他在扶蔣反共的政策上走得更遠。

  毛澤東於7月12日指出:“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為代表的美國對華政策,越來越明顯地造成了中國內戰的危機……赫爾利宣稱:美國隻同蔣介石合作,不同中共合作。當然,這不隻是赫爾利個人的意見,而是美國政府中的一群人的意見,但這是錯誤的而且危險的意見。

  “赫爾利為代表的美國對華政策的危險性,就在於它助長了國民黨政府的反動,增大了中國內戰的危機。假如赫爾利政策繼續下去,美國政府便將陷在中國反動派的又臭又深的糞坑裏,拔不出腳來……那就將給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以千鈞重負和無窮禍害。”

  就在這一時期,有一個美國人對毛澤東說:“……美國人要給蔣介石撐腰。”對此毛立即指出:“你們吃飽了麵包,睡足了覺,要罵人,要撐蔣介石的腰。這是你們美國人的事……你們愛撐蔣介石的腰就撐,願撐多久就撐多久,不過要記住一條,中國是什麽人的中國?中國絕不是蔣介石的,中國是中國人民的。總有一天你們會撐不下去!”

  蔣介石半推半就 宋子文無可奈何

  杜魯門上台後,通過外交途徑了解到,斯大林已表示,《 雅爾塔協定 》要辦的事,不宜再拖,並向美國講了三句話:一、蔣介石是中國惟一領袖( 擬通過美國向蔣某傳話;給蔣某戴個高帽 );二、我們歡迎中國文官參加將來接受東北地區的工作( 打出誘餌 );三、請宋子文外長7月1日前到達莫斯科簽訂《 雅爾塔協定 》所提到的協定( 要美履行諾言 )。

  杜魯門聞風而動,竭力去辦。

  幾天之後,杜魯門約見在紐約參加國際會議的宋子文,並把《 雅爾塔協定 》的文本交給了宋子文。

  宋子文看到這個協定很惱火,當即向杜魯門說:“《 雅爾塔會議 》因無中國代表參加,該會議對中國自無約束力。羅斯福先生越俎代庖,慷他人之慨,幹出這種獻媚蘇聯、損害盟國的不名譽行為,中國人深表遺憾。因此,對這種非法密約,中國不能承認!”

  宋子文的這句話講出了作為一個中國人該采取的立場。

  杜魯門見此情形,便婉轉而又毫不退讓地說:“對宋部長所表示的態度,我也理解,但《 雅爾塔協定 》已是既定事實,似已無可挽回。如果蘇聯一旦參加對日作戰,美國政府對《 雅爾塔協定 》就不能不予以支持了!”

  最後,宋子文並沒退讓,還是說了一句為中國人出氣的話,他說:“從《 雅爾塔協定 》看,蘇俄顯然想要恢複帝俄時代,即1904年日俄戰爭中所喪失的權利,但根據1924年的中俄協定,蘇俄已放棄一切特權,其中包括治外法權。對這一點,《 雅爾塔協定 》應該明確指出。”

  宋子文的這句話講到了要害,既指出蘇聯和沙俄沒有兩樣;又點到蘇聯不講信義,說話不算數,可以隨便單方廢除雙邊條約。

  但杜魯門對宋子文的慷慨陳詞不以為然,也不感興趣。

  宋子文隻好回國向蔣介石報告。

  蔣介石聽了宋子文的報告後,他雖然也知道,此事弄不好,會背上一個喪權辱國的罪名,但考慮到美國的需要和來自美國的壓力,也不便過於抵製。

  於是,蔣介石便派宋子文率領中國代表團乘坐美國飛機去莫斯科找斯大林進行直接談判。

  在談判中,斯大林的態度僵硬,似乎有關《 雅爾塔協定 》一事,沒有任何鬆動的餘地。同時,他還以三巨頭所簽署的協定,任何人無權拒絕相要挾。致使雙方在歸還中國領土主權等問題上,分歧很大。對此,宋子文很為惱火。

  正當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斯大林要去柏林參加三巨頭波茨坦會議,於是中蘇談判隻好中斷。宋子文回國。

  蔣介石聽了宋子文的報告,經斟酌,心裏有了一個譜,他決心在外蒙、旅順、大連和滿鐵等問題上,對蘇聯作出讓步。

  蔣介石的決心是出自以下考慮:

  1、維護美國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在某些事情上,不便過於使美國不快。

  2、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可以在美國支持下,實現一黨掌權。

  3、充分利用蘇聯所派出的軍隊,幫助國民黨政府收複東三省( 滿洲 )。

  4、對蘇作出一些讓步,以減少在發動內戰計劃中,來自蘇聯的幹擾。

  5、盡力促使蘇聯早日出兵對日作戰,以減少戰爭中同盟國的傷亡,也好向美國有個交待。

  蔣介石的用心,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美國的需要,於是他再派宋子文重返莫斯科,找斯大林繼續會談。

  聰明的宋子文在重返莫斯科之前,向蔣介石提出辭職,不當外長了。蔣也看出,宋是不願為這個有損領土主權的條約承擔責任,以免後人罵他賣國,便同意了宋的請求。

  隨即,蔣介石便任命王士?為外交部長,並囑宋:“中蘇談判你還是要負責到底。”

  波茨坦會議後,戰爭形勢發展變化很快。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蔣介石深感事態緊迫,特別是他看到8月9日毛澤東發表了一篇文章,更有些著急。

  毛澤東的文章中號召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軍隊立即進行反攻,文中指出:“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對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進攻,殲滅這些敵人的力量,奪取其武器和資財,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此時,蔣介石也擔心中共會在蘇軍的支持下占領東北和內蒙。他想到這裏就更有些慌神,於是他立即指示宋子文盡快與蘇聯談判,必要時可作一些妥協。

  就這樣,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於8月14日在莫斯科簽訂了《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雙方還簽署了關於長春鐵路、大連、旅順口及蘇軍為中國行政當局關係的四個協定,並互換了關於外蒙古問題的照會。中國方麵聲明,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證實其獨立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

  這些文件均由中、蘇兩國外長簽字。

  不久,馬歇爾奉命來華斡旋國共分歧。他不負使命,盡了自己的力量,但由於他必須貫徹杜魯門的扶蔣反共的旨意,他不得不自己宣告,“斡旋失敗”。最後,他隻能悄然而去。

  馬歇爾原是美國陸軍五星上將,當過美國陸軍和空軍首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同盟國戰略決策人之一。他的才華、功績和為人在西方輿論界的評價是很高的。據美國作家福雷斯特·斯·波格說,有三個英人( 一位編輯、一位內閣成員、一位曆史學家 )和兩個美國人( 一位外交官、一位外事通訊記者 )坐在倫敦俱樂部議論本世紀的偉大人物。偉大是指性格、遠見、成就和崇高目標而言。五人一致同意,隻有兩個人可以稱得上是偉人。他們是溫斯頓·丘吉爾和喬治·馬歇爾。

  美國派了個將軍搞外交這件事,許多人猜測,美國的對華政策將會有些什麽樣的變化?!

  抗戰時期,美國為了利用一切力量打敗日本,對中共抗日根據地頗為重視,所采取的對華政策是“擁蔣用共”;戰後,美國為了取得在華優勢,維護其遠東利益,故支持中國統一,這時的對華政策是“扶蔣壓共”;馬歇爾來華後,美國對華政策可能會在技術上做某些修補,方法上有某些改變,但美國“扶蔣壓共”的基本點看不出有什麽改變,而且還變本加厲地把中共逼進了死角。

  馬歇爾於1945年底正式開展斡旋活動。首先成立了“三人小組”。約在12月31日國共談判時,國民黨代表答複周恩來關於無條件停止內戰的建議,向中共代表團遞交了一個複文。文中提出:關於停止軍事衝突、恢複鐵路交通等問題,可由國共雙方各派一人,會同馬歇爾商量解決辦法。這就是當年成立的“三人小組”的最初建議。中共代表團經請示,派出王炳南答複對方,同意“三人小組”的做法,並聲明,歡迎馬歇爾參加停戰、受降、恢複交通等問題的協商。這時,馬歇爾提出,在北京設立軍事調處執行部,以執行停戰協議的有關政策、監督停戰並公正的做調查。

  馬歇爾的具體斡旋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45年12月底開始到1946年6月6日宣布東北停戰為止。在這期間,中共代表團和南方局外事組的工作班子在國民政府遷都後,都轉到南京;第二階段是從1946年6月7日,東北停戰協議失效到1947年3月7日中共代表團撤離南京。

  三人小組談判內容複雜、分歧很大。例如整軍問題:美國希望實現中國軍隊美國化,以便能控製中國軍隊;蔣介石的整軍方案是想吃掉、編掉中共的軍隊;中共既反對被吃掉,也反對被編掉,主張把軍隊交給聯合政府。

  又例如內戰與反內戰問題,蔣介石力主於打;中共堅持反對打內戰;馬歇爾則偏袒蔣某。因而圍繞著打內戰問題的談判與鬥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如果說,在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條件還不成熟,還提出過停戰的口號,以防止八路軍擴張領地;還主張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以孤立共產黨;還唱出要和平的高調,以平息全國人民的反戰情緒。而在南京談判期間,蔣介石憑借美國的軍事援助的軍事優勢,把與中共談判當成軍事進攻的幌子,並以美國援蔣的對華政策為後盾,有恃無恐,在東北地區大打出手,調兵遣將,向各解放區猖狂進攻。

  形勢發展到如此地步,事實已經證明,馬歇爾的斡旋已失去公正。

  對此,參加國共談判的王炳南說:“由於美國當局大力援蔣,馬歇爾的威望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逐漸下降。從蔣介石方麵說,美國對蔣的援助越多,蔣介石的反共氣焰就越囂張,就越發不把馬歇爾放在眼裏。從中共方麵說,美國越是加緊援助蔣介石,馬歇爾的‘公正’立場就越失去平衡。於是中共對馬歇爾的斡旋就越是失去信任。”

  1946年6月中旬,美國國務院正式向國會提交了一項軍事援華法案,請國會審批。同一天,美國政府為國民黨政府簽訂了一個《 中美處理租界法案物資協定 》。按此協定,美國將向蔣介石政府提供大批軍火。

  對此,對美國的對華政策不得不給以公開抨擊。6月22日毛澤東發表聲明,義正詞嚴地指出:“美國實行所謂軍事援助,實際上隻是武裝幹涉中國內政,隻是強力支持國民黨獨裁政府,繼續使中國陷於內戰、分裂、混亂、恐怖和貧困。”

  從此,中共和美國的關係開始惡化。

  這時,馬歇爾感到自己的斡旋已起不了什麽作用,使命已不能再繼續下去,自己要做的事都做了,一時也難有作為,他該離開中國了。

  斯大林堅持密約要搞衛星國

  斯大林生前的威望很高。

  作為外國領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斯大林。我在蘇聯留學期間,對剛逝世的斯大林生平和他的業績,多有耳聞,敬佩他的內容居多。

  人們敬佩斯大林,不僅是他和列寧為俄羅斯民族開創了一個富有革命曆史意義的新時代。十月革命之後,蘇聯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創建和發展起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國家不怕孤立、不怕來自霸權國家的經濟封鎖、政治抵製和軍事包圍,堅持原則、堅持鬥爭、排除重重困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建立成一個可與美國抗衡、競賽的一流強國。

  而且斯大林又在衛國戰爭中,曾從容不迫地指揮著扭轉戰局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並一舉直取柏林、搗毀了希特勒的老巢,將蘇軍的紅旗插到了柏林最高的樓上,從而減少了歐洲人在戰爭中的傷亡,縮短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

  衛國戰爭之後,斯大林又在恢複和繁榮經濟等方麵付出了心血,作出了成績。與此同時,他又和美、英、法等幾個大國就恢複世界政治新秩序等方麵,做了不少工作。

  當然,斯大林生前也犯了不少錯誤,諸如在蘇聯國內的某些政策上的錯誤;黨內思想鬥爭中的極左錯誤。這些錯誤,特別是在處理人的極左錯誤,不僅在國內、黨內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而且對其他國家、其他國家領導人、以及中共常駐莫斯科共產國際中國代表團的王明、康生二人產生了極壞的影響。換句話說,王明和康生在蘇聯學到了不少極左的整人的手段。

  特別值得提及的,當年王明在中共黨內所推行的“王明路線”就是在斯大林支持下幹的。同時,斯大林還竭力反對中共開展革命活動,甚至還以第三國際( 該組織已經解散 )名義,給中共下命令,製止中共革命。該命令曾說,你們不與蔣介石講和、打內戰的話,中國民族有滅亡的危險。

  另外,斯大林對外那種大國沙文主義也夠可以的了。首先,斯大林在新中國成立前,對我們的革命事業並沒給過同誌式的幫助,反而在我們極為艱苦的時候,他卻竭力支持腐敗無能的蔣介石政府;其次是他和羅斯福、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簽訂條約,侵害中國的主權、分割中國的領土。

  盡管上述種種,然而,斯大林在我們一代人的心目中,在蘇聯內外以及在當年國際共運和進步人士當中,還是享有至高無上的威望。

  斯大林生前十分注意維持自己所獨有的風度和氣質。他那手拿英國鄧希爾公司白點標記的煙鬥,麵帶微笑的形象,在蘇聯家喻戶曉;他那不慌不忙的慈祥神態,給人產生一種信任感。上世紀年代那些蘇聯電影,對斯大林的描寫比較細膩,曾給一代人留下了一個難忘的印象。

  正因為斯大林在人民中間形成了一種偉人、領袖形象,致使他本人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神化了起來,並逐漸有意無意地對客觀事物失去了應有的正確態度:頭腦發熱、惟我獨尊、甚至是神聖不可侵犯;從而對人對事則一步步地產生了某些疑心和戒心。

  而斯大林周圍的人以及有關人員則把斯大林看成是一位絕對正確的代表,對他惟命是聽,百依百順,畢恭畢敬,言聽計從。特別他身邊的那幾個野心家、陰謀家,如赫魯曉夫之流的人物,一直把斯大林吹捧得暈暈乎乎,從而逐漸在客觀上形成了對他的“個人崇拜”。

  斯大林雖然很偉大,很有功勞,但他和普通人一樣,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無法抗拒。這應該是一件人人皆知的事情。

  斯大林到了老年,也和一些老百姓一樣,都會出現些老年人的毛病,也就是人稱的老年病,諸如思想比較固執、比較多疑,喜歡個人說了算,聽不得不同意見。誰要向他提什麽反對意見,或不按照他的旨意辦事,就會被看作是對他不忠、被看作是別有用心。他老年對人對事的毛病,是長時期形成的,也是根深蒂固的。他這毛病對待下屬是如此,對待其他國家領導人也是如此。

  當年,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政府主席鐵托,不願完全聽命於蘇聯及其斯大林的指揮棒轉,則被斯大林看成是鐵托在鬧獨立性。於是斯大林便於1948年推動歐洲共產黨情報局,通過了一個決議,將南斯拉夫開除了情報局,並與南斯拉夫斷絕了外交關係。

  這件事,引起毛澤東的警覺。

  毛澤東在處理國家關係中,為了盡量避免斯大林的猜疑,為了能得到蘇聯的幫助和支持等種種因素,於1949年初,便提出了“向蘇聯一邊倒”的對外政策,但他堅持獨立自主,不聽指揮棒。

  文章摘自《中國涉外事件秘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