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回過頭來,再說說華國鋒的當年

(2009-11-28 14:07:20) 下一個


作者不詳

      華國鋒能不能不阻擋“平反浪潮”?
   
      文革期間中國是冤獄遍地,可以說每一個家庭都不可能沒有在文革中沒受到過打擊的成員或者親朋好友。當權派,就不用說了,絕大多數都遭到過批判鬥爭;黑五類,更不用說了,不論是當權派、保守派、還是造反派上台,沒有不遭鬥爭的;保守派得勢時鬥爭造反派;造反派得勢時鬥爭保守派,也鬥爭不同組織的造反派。鬥來鬥去,從國家主席、中央政治局一直到地方單位,每個家庭,沒有被鬥過的,還剩下幾個人?
   
      到了文革後期,老毛自己也認識到這一點,哀歎道:“文化大革命已經八年,現在以安定團結為好”。老毛也試圖作一些補救,但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老毛也知道,要解決根本問題必然導致否定文化大革命,進而否定他本人。沒奈何,又隻好說:“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鬥爭。”
   
      現在老毛死了,要求平反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可以說是形成了鋪天蓋地的浪潮。這個浪潮實在是不可阻擋的。胡耀邦之所以到今天還有這樣多的人懷念他,與他當年力主平反冤案是密切相關的。所以,這裏的問題不是“華國鋒能不能阻擋‘平反浪潮’”,而是“華國鋒能不能不阻擋‘平反浪潮’”,因為事實上他是對平反工作起了阻擋作用的。他當時能不能不這樣做呢?
   
      華國鋒當然也知道當時的中國是冤獄遍地,他自己本人也曾經是被鬥爭的對象。要說他完全反對平反工作,也不是事實。但是, 基於“兩個凡是”,他隻能小打小鬧,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當鄧小平、胡耀邦在那裏大張旗鼓地搞平反的時候,他的態度是“不表態”,是“拖”,拖過一天是一天,拖過一案是一案。但是,他又不能完全阻擋平反的潮流,那麽沒平反的人會怨誰?平了反的人會感激誰?平了反而且官複原職的人,會成為誰的權力基礎?
   
      這些華國鋒都考慮過沒有?
   
      《曹劌論戰》中將“大小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作為“可以一戰”的條件。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新皇帝登基,大都要搞“大赦天下”,為什麽?要爭取人心,用共產黨的話來說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些老華知道不知道:不僅該做,而且要趕快做,你不做別人就做了。
   
      在“平反冤案”這一點上,華國鋒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惋惜。因為事後諸葛亮認為:華國鋒本不是整人害人之輩,在這方麵他雖然比不上胡耀邦,卻與“四人幫”有本質的不同。不僅好過汪東興、紀登奎、吳德、陳錫聯這些人,而且可以好過老鄧。
   
      華國鋒本可以搶在老鄧複出之前平反一大批冤、假、錯案的,就算不能馬上做到,也可以先許願,後落實。該做而又能做的沒有做,在華國鋒所有的臭棋裏麵,這是最大的一招臭棋。是可以少輸好幾子的地方。如果華國鋒當時搶在老鄧複出之前做了,或者在鄧小平、胡耀邦平反冤案的時候更加積極一些,那麽即使是下了台,以後懷念他的人也會多得多。
    
      華國鋒能不能阻擋鄧小平複出?

      中共中央文件指控華國鋒“阻擋平反”,具體的一個例子便是阻擋鄧小平複出。
   
      粉碎“四人幫”以後,人們立刻想到了鄧小平複出的問題。
   
      因為人人都知道,鄧小平是“四人幫”的死敵。然而,華國鋒提出了“繼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從鬥爭策略的角度來看,在剛剛粉碎“四人幫”以後,這樣做是必要的。但是,在局麵稍微穩定以後,鄧小平的複出便成為無法避免的問題了。
   
      “既生瑜,何生亮”,而且華國鋒與鄧小平的水平相差還不僅僅是周瑜和諸葛亮的差別,簡直可以說是劉璋與諸葛亮的差別。現在回頭去看,華國鋒下台,在鄧小平複出之際就已為定局了。然而在當時,看到這一點的人恐怕是極少極少。
   
      鄧小平的水平,在黨內是人所公認的。老毛說過他“人才難得”,成為他後來複出的資本;周恩來說他“你比我強得多”;陶鑄願意拜他為師;賀龍與他本無淵源,隻是解放初期在重慶共同工作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便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華國鋒有可能不完全了解,但是當時決策圈中的葉劍英、李先念一定是了解的。
   
      當時,民間輿論要求鄧小平複出的呼聲是非常高的。在中央委員這一層,也有不少人為鄧的複出奔走呼號,最出名的便是王震,從十月底就在公開場合為鄧評功擺好。雖然話不多,但總都是在關鍵場合提出鄧小平複出的問題。
   
      到了政治局這一層,則是觀望者多,堅決讚成和堅決反對的都少。讚成的雖然是少數,但是卻是說話有分量的人,那就是葉劍英和李先念,尤其是葉劍英。後來的中央文件說葉、李為鄧的事給華說了六、七次。最堅決反對的是汪東興,老華的態度基本上是反對,但又不堅決反對,基本上還是采取“拖”的辦法。隨著壓力一天一天增加,終於拖不下去了。
   
      到了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汪東興還在說:“現在,有人提出‘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搞錯了,要把鄧小平請出來,還要讓他當總理,說他如何如何能幹。鄧小平這個人我是熟悉的,講能力他是有一點,但錯誤更多。
   
      ……1975年,毛主席是想讓他當總理,可試了試,不行,他那兩下子比我們華主席差遠了,所以最後毛主席才選定華國鋒同誌作接班人……”。
   
      已經無法正麵反對了。
   
      華國鋒同誌則說:“批鄧”是毛主席決定的,是對的,要小平同誌做了檢討,才能出來工作。並且提議到下一次中央全會再解決。
   
      不反對了,但還是盡量往後拖。
   
      至此,鄧小平複出已成定局,隻是時間問題、還有職務恢複到什麽程度的問題了。這時的鄧小平已經在幕後發揮作用了。到了1977年7月的十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全麵複出,恢複全部職務。從此,開始了高手與初段的較量。
   
      說鄧小平是高手,這是沒有爭議的。那麽要說他是八段還是九段則還有可商榷之處。論政治鬥爭,老毛無疑是古今中外超一流的高手,九段都不止。正如林彪所說:“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他一個人就打敗了一線的所有領導,打敗了全黨,還讓全黨、全國人民幫著他歡呼。從這個角度來看,事後諸葛亮認為:如果計生前,老毛是九段,鄧小平是八段。
   
      又換一個角度來看,老毛再怎麽有遠見,也隻算到了生前,身後還是被別人算計了,還是被自己看中的人算計的。而鄧小平則看到了發展趨勢,身後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在他的預期之中。這樣說來,如果再加上身後,則老毛、老鄧就各有千秋,都是九段。
   
      回頭還說華國鋒,當老鄧複出之時,華國鋒肯定是沒有預料到後來的結局的,初段選手,能看到下一步棋就不錯了。
   
      不僅如此,葉劍英、李先念這些六、七段也一定沒有預料到後來的結局。但是,高手老鄧卻開始把曆史往後來的結局推動了。
   
      現在從頭複盤,我們看看,華國鋒有沒有可能阻擋老鄧複出?怎麽阻擋?這個問題事後諸葛亮多次和多人討論過。
   
      有人提出:老華可以擁戴葉劍英為主席,自己做接班人,換取葉劍英同意阻擋鄧小平複出。
   
      事後諸葛亮認為此計行不通。理由是:鄧小平的水平葉劍英是完全了解的,經過1975年兩人合力整頓軍隊,在治軍治國方麵兩人一定達成了共識。連老毛都說葉劍英被鄧小平“招安”了。所以即使是葉坐上了第一把手,也要拉鄧小平出來做總理,結果是一樣的。而且,還有材料說當時華提議過讓葉做第一把手,而葉表態說:“我是軍事幹部,搞軍事的,對地方的事情不熟悉。如果那樣做,豈不讓人說是宮廷政變!”假若果真如此,那麽葉劍英是極有自知之明的。
   
      也有人說,讓葉劍英做主席,李先念作總理,占住了位置,讓鄧小平去跑龍套。對此,事後諸葛亮手邊也有一個材料:1976年10月20日,葉劍英、華國鋒兩人去李先念家,華請李出來做總理,李先念推辭說:“對於經濟方麵工作,我還是可幹幾下,對於國際鬥爭、國防、內務可以說是門外漢,是不能勝任的。”而且建議“還是把鄧老搬出來吧”。這樣看來李先念也是極有自知之明的。
   
      所以事後諸葛亮說葉、李都是六段、七段水平。
   
      由此看來,華國鋒在阻擋鄧小平複出這件事情上違背了當時的民意,也使關鍵人物葉劍英、李先念對他有了看法,成為以後下台的因素。
   
      那麽,再換個角度說,老華既然不能阻擋鄧小平複出,那他有沒有可能不阻擋?能不能痛痛快快地讓鄧小平複出呢?
   
      似乎也不太可能,因為汪東興等人堅決反對,而汪東興在粉碎“四人幫”這件事上又是立過大功的,他的話也不能完全不聽。同時還要搞“兩個凡是”,鄧小平又是老毛罷黜的。
   
      於是華國鋒對於鄧小平複出的問題是又反對,又不堅決反對,又同意,又不痛痛快快地同意。這正好是他這個初段的水平,不能主導棋局麵,隻能被動地跟著棋局走。不遇高手呢,還可以拖,一遇高手就很快敗下陣來。
    
      華國鋒能不能不搞“個人崇拜”?

      中共當局在華國鋒下台的時候肯定了他粉碎“四人幫”的功績,同時也為他的下台提出了四個理由,一是搞“兩個凡是”,二是壓製“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這兩個指控實際上是一回事;三是“阻擋平反”,其中阻擋鄧小平複出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四是搞“個人崇拜”。“兩個凡是”和“阻擋平反”,前麵都說過了,現在來擺一擺搞“個人崇拜”的龍門陣。
   
      華國鋒有沒有搞“個人崇拜”?當然有。當時各種大會的會場都是毛、華的畫像並列,直到中共十一大都是如此。當時的報紙上確實有不少過分的吹捧,諸如“象熱愛毛主席一樣熱愛華主席”、“當之無愧的英明領袖”的口號,還有那些歌曲“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敬愛的華主席,革命的領路人”等等。
   
      把老華本人的水平,和當時對他的吹捧進行比較,事後諸葛亮認為,老華這個人在這一點也確實是太沒有自知之明了。
   
      老華答記者問,常常掉進西方記者設置的圈套之中。當時有西方記者問:“請華主席告訴我們北韓會不會侵略南韓?”老華立馬就大大咧咧地說:“啊,我看北韓會不會侵略南韓。”
   
      老華還愛到處題字,字又寫得不怎麽樣,還鬧些笑話。有一次外出視察,下麵人請他題字,他也欣然同意。但是寫了好幾次也寫不好,於是把陪同視察的耿飆、陳慕華晾在一旁,自己練了半天才完事,一時傳為笑談。後來的中央文件專門說到此事。
   
      華國鋒後來辯解說,他自己也製止過“個人崇拜”,也提倡過少宣傳個人,多宣傳人民群眾和老一輩革命家。但是,這種口頭的製止,沒有行動配合,是根本不起作用的。有時甚至成為鼓勵,反而讓吹捧者再加上一條“偉大的謙虛”的吹捧。
   
      好在對華國鋒的“個人崇拜”沒有搞多久,不到兩年的時間,就開始降溫了。
   
      現在我們從頭來說這事,華國鋒當時能不能不搞“個人崇拜” 呢?當然完全能夠。不過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又是情有可原的,麵對突然降臨的桂冠,麵對那麽多人貌似虔誠,而也許真是虔誠的吹捧,誰又能不飄飄然呢?把事後諸葛亮放到那個環境當中,照樣犯同樣的錯誤。
   
      話再說回來了,老華的這個錯誤,時間並不長,後果也並不嚴重。
   
      如果不下台呢,也就算了。要他下台呢,也就是一個極好的指控,也確實能從人格上將他矮化。
   
      “兩個凡是”是政治路線問題,從做人的角度來看還輸得起。所以老華還可以承認錯誤,說:“現在看來,不提‘兩個凡是’就好了。”
   
      “個人崇拜”是道德品質問題,從做人的角度來看輸不起。所以老華怎麽樣也不能承認,隻能辯解說:我沒有搞啊,不是我搞的啊,我不是這個意思啊。
   
      人性的弱點大家都有,你我也有,就別苛求了。
    
      華國鋒能不能抓住軍隊?

      在中國,要想掌握政權必須抓住軍隊。這一點誰都明白。
   
      高手如老毛、老鄧明白,初段水平的華國鋒也明白。
   
      業餘水平的“四人幫”、看棋的你我都明白。
   
      但是,怎麽樣才能抓住軍隊,那就是個人的水平了。
   
      華國鋒也不是沒動過抓住軍隊的念頭,也不是沒有去抓軍隊的行動,隻是沒有起到作用。
   
      在軍隊沒有國家化、製度化的情況下,要想得到軍隊的支持,隻能依靠個人關係。而這種個人關係不是短時間可以建立的。必須有長期的、尤其是重大事件的考驗。
   
      軍隊講究資曆、講究戰功。不會僅僅因為你在那個位置上,別人就聽你的。
   
      所以盡管華國鋒是軍委主席,當鄧小平回到軍委副主席的位置上的時候,兩個人在軍中的號召力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在高手與初段的較量中,鄧小平是步步緊逼,而華國鋒也並不是束手就擒。例如,1978年2月徐向前任國防部長,就是華國鋒力主的。如果依老鄧的話,聶榮臻還更合適一些。
   
      就算如此,徐向前是多年目睹路線鬥爭、且有站錯隊的切膚之痛,絕對不會貿然行事。華國鋒和鄧小平,誰個水平高,誰個水平低,誰個有實力,誰個有勝算,這些徐向前是不會看走眼的。
   
      鄧小平一複出就開始抓軍隊,終於在1978年春與華國鋒就“海軍檢閱事件”發生重大的對抗。
   
      1978年3月,海軍發生重大事故,為此鄧小平嚴厲批評了海軍政委蘇振華。其實這種事情,蘇振華應負的責任可大可小,鄧小平之所以如此敲打蘇振華是因為蘇振華在“批鄧”當中過分積極,又在粉碎“四人幫”以後有投靠華國鋒之嫌疑。
   
      蘇振華不具備徐向前的眼力,此後貿然背鄧投華。華為了表示對蘇振華的支持,表示要在近期檢閱海軍。蘇振華為此大肆張羅,而且吹噓華主席要他幫助“掌握軍隊”。羅瑞卿得知此事,立即報告了鄧小平,鄧小平馬上下令停止檢閱。於是此事告吹。
   
      這件事的意義當然不在於檢閱與否,而在於體現誰能調動軍隊,誰在軍中說了算。正如鄧小平事後當麵對華國鋒說的:“這是一種較量。”沒說出口的潛台詞是:“盡管你華國鋒是軍委主席,我鄧小平是軍委副主席,但是沒有我的同意,你休想調動一兵一卒。”
   
      華國鋒在較量中的失敗,使鄧小平對棋局更有把握。
   
      接下來便是《光明日報》於5月11日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天,《解放軍報》和《人民日報》同時轉載。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講話,對文章的觀點表示支持,從而把“表態”的選擇擺在了軍隊麵前。
   
      6月24日《解放軍報》代表軍方,表明了支持的態度。
   
      經過這次較量,不僅華國鋒再也無法、無心染指軍隊,連他的後任胡耀邦、趙紫陽也不做此望了。
   
      再往後,1979年的對越戰爭鄧小平完全掌製了軍隊的,這招棋老華是想也不敢想的。
    
      所以抓軍隊這件事,華國鋒想到過,也嚐試過,但是剛一伸手,就被鄧小平嚇得縮了回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