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古代普通話曆時四千年 朝韓、越南、日本受影響

(2009-07-02 12:59:34) 下一個

  近日,一篇關於中國古代普通話研究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區別於現在以北京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中國古代也有著獨特的標準音。通過中國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鄭張尚芳先生對於古音的研究,我們似乎可以穿越曆史的長河,用古音來誦讀《詩經》、《論語》和幾千年前的孔子進行一次“交談”。

  古時候就有“普通話”,以洛陽話為標準音曆時4000多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按照古音的發音應該是“zhiang(將)zê(則)mraeng(蒙)ngüad(虐)guang(廣)”;“ng-i(捏)jie’(節)dih(底)jiangh(尚)shiang(爽)。”鄭張尚芳告訴記者,並且嚐試用現代拚音進行標注,而《北京科技報》按照上古音應該念做“beeg(比)grang(關)kaal(扣)ggre(歸)buugs(罷)”,鄭張尚芳說,在這些注音中,聲母雙字母表濁音,韻母表長元音。音節尾-表上聲,-h表去聲。

  “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民族的共同語言,也就是說我們已經有了當時古代的‘普通話’。”鄭張尚芳告訴記者,因為我們的國土麵積很大,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還有不同的民族,因此大家交流起來就會遇到一些問題。

  例如,孔夫子的弟子三千,來自全國各地,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教學語言,很多弟子就會聽不懂。所以,當年的孔夫子就是用雅言與弟子交流的,《論語》裏就曾提到孔夫子是:“詩、書、執禮皆雅言也。”而雅言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普通話,它也是古代的官話。

  說到雅言的起源,鄭張尚芳說,我們知道孔夫子生活在周代,周代文字學的是殷商文字。周人在洛陽建立成周,把殷貴族知識分子集中在成周,周人就向他們學習文字,學文字的時候就按照他們的發音學。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學習的。所以,古代的雅言就是夏言。古華夏人是漢族的核心,說的夏言有著巨大的凝聚力,眾多古代曆史上曾經存在的民族後來不再出現,實際都通過使用漢字改說漢語融入漢族大家庭,北魏鮮卑拓跋王朝改元氏就是史證。

  而夏建都在洛陽,然後殷代建都也在洛陽周邊。所以曆代雅言標準音的基礎就是在洛陽一帶,這一點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說古代的普通話是以洛陽話為標準音的。從上古、中古一直沿襲至近代官話,曆時四千多年。

  語言係統分為官話和民間兩套,很多東南亞國家都受中國古音影響

  古時候我們的語音係統是兩套,一套是官方的,一套是民間的,民間是方言口語音。在古代,讀書人或者是上層的知識分子,做官的,都用雅言說話、教書,包括外交場合,各個國家的使節在一起、諸侯會盟來討論問題的時候,都是用雅言。

  而官話以中州音為準,指的是洛陽的讀書音為辦公用語,並非洛陽口語,更非現在的洛陽口音。中國曆代都有官方工作語言和生活語言的區別,各地也都有書麵語和口語區別,書音和口語音同時存在,例如

  京劇舞台上,上等角色說韻白,下等角色說京白。韻白裏有不少“上口字”:“日”讀i韻,“住、處、書、如”讀yu韻,“歌、各”讀o韻,“內、類”讀uei韻等,都是更早階段的舊音傳承。後代人看上口字,有點兒做作,但老輩人就是這麽念說的,老師口裏那是不能含糊的雅音正宗。

  “不僅今天的普通話裏也有一些古音的保留。其他的東南亞國家語言的發音裏也有我國古音的保留。”鄭張尚芳說,因為很早以前我們就曾與朝鮮相互交流,漢代還在那裏設立了樂浪郡,越南古代叫交趾、交州。因此當地早就都有漢語的教育,代代都教讀書音。古代我國的很多鄰國都學漢字,朝鮮、韓國、越南、日本都用漢字教育,他們現在的音一般都保持唐朝的音,還有一些詞是漢代的。比如朝鮮人說孩子是“a—i”,就是杭州說的“伢兒”,這些詞其實非常古老。

   現在的普通話最為接近的自然是清代的語音,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確定現代漢語規範問題

  為什麽直到今天,我國依然存在很多不同種類的方言,尤其是南北方方言的差距會如此之大呢?鄭張尚芳說,有人說,中國的語言方言複雜。這其實有兩個方麵,一個是複雜的方麵,還有一個統一的方麵。從黑龍江到雲南都能通話。複雜的是東南這一帶,正因為原來住的是少數民族,越族和南蠻,學漢語學得不標準,所以形成方言,比較複雜了。

  又因為北方人南下,時間不一樣,有的是漢代來的,有的是晉代來的,有的是宋代來的,不同的時代,北方的語音也在變,到了這裏留下來,這個地方的人就留下了當時的發音。大家都知道杭州話。宋室南渡,是從宋代汴梁(開封)遷過來的,就把開封話帶過來,然後跟土話結合形成的,裏頭有大量邊音“兒”尾詞。

  而與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最為接近的自然是清代的語音。北京話的底子應是中原和河北的官話。滿清進京以後把原駐民趕到了外城,旗人住內城。因此今天北京話是東北旗人話和北京老話合起來的,東北味很重,聽東北話聲調就比天津話還更近北京些。

  清夏仁虎《舊京瑣記》說京師“言龐語雜,然亦各有界限。旗下話、土話、官話,久習者一聞而辨之”。比如北京土話說“你和我”念成“你han我”。但是我們的普通話、過去的官話都是講的文學語言,讀書、唱歌,古代唱戲都要講究咬字,不能不標準。北京的官話不同於北京土話、旗人話,後來這三種話以官話為中心結合起來,成為普通話語音的基礎。

  對全國官話標準來說,北京話的地位是到清中後期才這樣提高的。民國時教育界已提出以北京音為國語標準音,但當時的教育部未批準,直到解放後19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這才確定下來。

  專家觀點:推廣古語不現實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推廣普通話,這是為什麽?難道古語不能夠推廣嗎?鄭張尚芳說,推廣古語不太現實,因為重新構擬出來的古音隻是個大概,不能確定古代是否就是這樣發音的。用古音來念古詩文當然更有味道,能更好地體現其原有的韻律美,但是普通人根本聽不懂,這樣做也就失去了意義。

  而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小孩兒剛出生根本不會寫字,但是會發音。所以,語言應該是傳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支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華文化是由漢語繼承下來的。從古至今,“普通話”一直是中華民族的一股巨大凝聚力。所以漢語在國內、國外,在曆史上,都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mike71 回複 悄悄話 滿清對漢人的奴性洗腦非常成功。 從來沒有見過一個龐大民族這麽津津樂道的看辮子戲和聽“奴才”這個“奴才”那個還那麽歡喜的。 到了如今那些辮子戲和皇阿瑪戲還是那麽火。 全國有誌一同大講女真話。

真是不可思議。
阿土堆堆 回複 悄悄話 承載中華文明的不僅是僅僅有幾十年生命的普通話,而且也包括存在了幾千年的地方方言。國家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並沒有消滅方言,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不像新加坡這個現在沒有任何語言文化底蘊的國家,哪個國家強大就學哪個國家的語言,而且全麵封殺豐富的地方方言,使得語言隻是簡單地扮演了溝通的角色,完全沒有任何文化內涵)
mike71 回複 悄悄話 堂堂五千年華夏, 幾千年來都是蠻族學雅語, 最後卻是用元清蠻族的言語做官言, 真是可笑。

那些一口北京話, 自我感覺良好的, 原來講的是幾千年不入流的女真滿清話。

哎~~~
youli 回複 悄悄話 回大江川,

粵語(廣府話)是最接近秦漢時代以至唐朝時代。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我上北大中文網的語言文字論壇看了不少文章。總體來說是:

南京話比較保留明代的語音。
廣東的客家話比較保留了宋代的語音。
廣東話比較保留唐代的語音。
福建話比較保留了秦漢的語音。

現行普通話則其實是金、滿清遊牧民族的語音。(所以現在,東北人講普通話是最標準的。因為那裏就是滿清的老家呢。)

廣東話有9個音調。福建話是7個音調。但普通話隻有4個音,為什麽呢?因為當年遊牧民族的文化不太高,對於複雜語言的掌握就比較難。好多相鄰,類似的音調,他們就隻能總合歸在一起了。

孫中山建立民國時差點就定廣東話為國語的。(大概因為當時的國會廣東人非常多)。隻是孫中山為了團結北方人,逐個逐個去勸議員們投普通話的票,最後以一票之差,讓普通話當選為國語。

而作為一種語言,究竟哪一種語音最為優秀先進呢?按照數學排列組合的理論,當然是元音+福音+聲調(或說聲母+韻母+聲調)的組合較為多樣化,以至同音字最少,辨析能力最強的語言,是最為優秀的。

例如西方拉丁文字語音沒有聲調,所以隻能通過加多詞語的音節以達到減少同音字的目的,所耗時間就長,寫成文字所浪費的空間要比中文多大約一半。

而以漢語來說,現行普通話因為隻有四個聲調,出現同音字的幾率就比上述幾種“古代普通話”要大得多了。

我個人覺得,中國作為一個擁有多元優秀文化的大國,如果在語音上,也揀選最優秀的(古代中原雅言)語音,作為“普通話”加以弘揚就最好了。

下麵是隨便搜的一篇關於不同方言的文摘(原文主要是講述不同地區人學習英語的難易程度。):

******

總體而言,各地方的人說英語語音方麵問題各不相同。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的話,語音學家們認為如果采用同樣的教學條件,上海、廣東、福建地區的學生英語語音應該是最好的。

原因很簡單,這幾個地區的音位數量最多。

世界各國的語言、方言中使用的不同音位(輔音、元音)數全部一起大約100多一點,每一個語言和方言都分別使用這100來個音中間的幾十個。比如英國英語有48個音,法語36個音,日語隻有30個音,西班牙語隻有24個音。日語音少,日本人說英語就非常難聽,因為許多在英語中不同的音在日語中是一個,日本人的耳朵裏區分不出來。反過來,音位多的語言的人學習音位少的語言,語音的問題就要少很多。

打個比方,普通話分四聲,閩南話分七聲,福建人自然可以正確發出普通話的四聲來,但北京人要體會閩南話的七聲則相當困難,就像西方人體會普通話的四聲一樣困難。我國的語音學家、音韻學家和方言學家中,絕大多數是南方人,就是這個原因。

漢語普通話聲母韻母一共有60個,21個聲母,39個韻母,相當豐富,所以中國人無論說哪國語言語音都很容易被聽懂、被接受。但中國各地方言中,區分不同的音最細,元音、輔音和音調個數最多的並不是北方話,而是江浙話、廣東話和福建話。江浙話、廣東話、福建話的各方言都有八、九十個音,特別是閩南話,共有91個音位,比普通話要多50%,學外語的時候語音問題自然就更少了。當然,學外語語音是否準確,很大程度上還與教學條件,尤其是音像教材使用的多少有密切關係。

《鏡花緣》中有一個歧舌國,這個國家的語言音素特別多,學會了他們的語言,學習別的語言就相當容易,什麽語音都可以發出來。這當然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有一定道理。在中國的各地方言中,如果要評選出“歧舌國”的話,那應該是福建廈門一帶。

還有一點需要補充。為什麽北京話語音係統非常貧乏呢?語言學家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元朝統治中原的89年。蒙古人學漢語,無法區分5、6、7、8個調,很多音位組也分不清,比如尖、團的區別。89年,北京話丟了幾十個音。我們的唐詩,按照今天的普通話讀,有50%存在音韻問題;而按照廣東話、福建話、湖南話、上海話來讀,幾乎全部符合音韻要求。比如“千山鳥飛絕”中,絕、滅、雪 三個字三個調,非常拗口。而按照南方方言來讀,全是一個調(入聲),就非常和諧。

******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京劇道白繼承了部分昆腔,即江南發音,有很多古語元素,比如還保存著入聲韻.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現代中國的各地語言,那種最接近孔子時代,或秦漢時代?
登錄後才可評論.